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甘肃省2001年至2015年间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指标的统计数据,利用熵值赋权法计算综合评价函数,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该省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向上的发展态势,达到勉强耦合协调水平。本文还针对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耦合;耦合协调度;熵值赋权法;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0.09
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旅游和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轻型,协调发展研究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且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交错制约的多层次复合系统,任何单方面的发展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目前,国外有关区域经济、旅游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但有关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则相对较少,主要侧重于经济、旅游和环境三者间两两关系的研究[1-3],Choong-Ki Lee和Kyung-Sang Kwon利用協整理论验证旅游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具有的积极作用[4];Chi-Ok Oh采用计量模型,研究了韩国经济的旅游增长与经济扩张之间的因果关系[5]。
国内的研究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丰硕,对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也进行了不同方面的多层次研究。吴玉鸣、张燕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做了量化研究[6];廖崇斌通过定量研究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不同的层次[7];众多学者利用了耦合协调理论对经济环境社会耦合程度等做了相关研究[8-15] 等。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特定区域的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的实证分析以及对于该地区耦合协调度的预测分析的研究相对来说并不多。再加上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禀赋以及发展现状不一致,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三者的协调发展关系。因此,本文以甘肃省为例,研究其2001—2015年15年间的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综合发展评价模型,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建议。
1 指标体系与模型的构建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对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定界基础上,明确各个指标的概念。遵循简洁、方便、有效、实用的原则,选取指标的科学性原则、综合性等原则,结合耦合协调度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各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共21项指标(见表1)。
1.2 模型的构建
1.2.1 综合发展评价模型
定义衡量各个子系统综合水平的指标,具体如下[13]:
1.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借鉴物理中的容量系数模型[13],可推出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互相影响的耦合度模型为:
上式中,C是耦合度,是反应区域经济、旅游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C值越大表示系统的发展越协调。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来综合反映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 T为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为待定系数,即各个子系统的权重。由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并不单一,再借鉴以往学者的成果[14],故取值:。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数据时间跨度为2001-2015年,具体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甘肃省环境公报》《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甘肃发展统计年鉴》等。本文选取离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权数,结果见表1中的权数列。
3.2 实证分析
根据公式(1)-(4)算得甘肃省三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值,以及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C和D,计算结果见表2。
3.2.1 综合评价指数时序分析
由表2可知,甘肃省经济始终保持增长趋势,增长趋势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且一直都处于稳步上升状态;第二阶段是自2011年起,经济增长迅速提高。旅游综合指数呈现较大的波动幅度,但总体呈上升的势态。2003年和2008年旅游综合指数两次下跌,过后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发展状况总体期间呈现较缓慢的增长趋向,期间有小幅度波动。总的来说,甘肃省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自2001年到2015年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2003年、2008年以及2011年都不同程度地有小幅度下跌情况。
3.2.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时序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2001年到2015年间甘肃省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渐上升状态,且有稍许波动。系统耦合度从0.2526上升到0.3280,系统耦合协调度从0.2311上升到0.5065。耦合度数值2005年以前一直处于低水平耦合状态,自2006年开始系统耦合度进入颉颃时期,2008年有轻微波动。耦合协调度一直在0.20到0.51之间波动,2006年以前处于中度失调,2007年至2012年间甘肃省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2013年和2014年系统耦合协调度转为濒临失调,2015年达到勉强耦合协调。系统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逐步走向勉强耦合协调,甘肃省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等级在逐步往更高级的类型发展。 3.2.3 耦合协调类型分析
基于前文对耦合协调度等级类型的划分和借鉴前辈的相关研究,对甘肃省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划分,结合表2可以看出,2001年至2007年除2003年系统处于经济超前型外,其余都处于旅游超前型。2008年至2015年,除2013年情况有所回转之外,其余都是经济超前型。2011年以前甘肃省该系统处于基本协调状况,自2011年开始,系统虽然在向耦合协调更良好的状态过渡,但是区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阈值,不同程度上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 结论与建议
(1)经济发展方面。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处于稳定上升势态,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或促进或制约的相互作用。加快转变发展理念,优化旅游业服务设施以吸引大量外来游客,增加企业合作机会,支持和鼓励创新绿色工业生产。
(2)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合理性和规划性,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绿色发展;在利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能源,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3)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展本地经济的同时疏忽了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尤其对于甘肃省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来讲,要制定适合本省自身特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发展第二产业时控制“三废”的排放量,提高原材料使用效率,循环回收可利用资源;强化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的净化功能计划;可借用政府的强制管理手段增强植被覆盖率;建立资源初始分配制度和环境信息公布制度。
参考文献
BITHAS Konstantinos,NIJKAMP Peter.Environmental-Economic Modeling With Semantic Insufficiency and Factual Uncertainty[J].Jourmal of Environmental Systems,1996,25(02):167-183.
Petrosillo,G.Zurlini,E.Grato,N.Zaccarelli.Indicating fragility of social-ecological tourism-based system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6(06):104-113.
Gene S.Cesari,Henry Jarrett.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J].Technology and Culture,1976,8(04):523.
Choongki L, Kyungsang K. Importance of secondary impact of foreign tourism receipts on the South Korean economy.[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5, 34(02):50-54.
Chi-Ok Oh.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Korean economy[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01):39-44.
吳玉鸣,张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01):25-30.
廖崇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J].热带地理,1999,19(02):171-177.
张超,杨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09):73-84.
买里娅_阿布力孜.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_经济_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2):99-105.
姚云浩,栾维新.沿海城市经济-海洋生态环境-游艇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海洋通报,2018,37(04):361-369.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_旅游_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_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07):893-896.
潘明明.区域经济_旅游_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_以新疆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4(01):20-65.
王凯.区域旅游_经济_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_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J].旅游开发与市场,2013,29(06):106-115.
徐寅寅.辽河旅游带旅游_经济_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D].北京: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钟霞.广东省旅游_经济_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热带地理,2012,32(05):568-574.
王庚,王敏生.现代数学建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陈东彦,李冬梅.数学建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栾颖. MATLAB R2013a求解数学问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汪天飞等. 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司守奎.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西安财经大学 赵星
关键词:耦合;耦合协调度;熵值赋权法;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0.09
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旅游和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轻型,协调发展研究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且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交错制约的多层次复合系统,任何单方面的发展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目前,国外有关区域经济、旅游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但有关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则相对较少,主要侧重于经济、旅游和环境三者间两两关系的研究[1-3],Choong-Ki Lee和Kyung-Sang Kwon利用協整理论验证旅游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具有的积极作用[4];Chi-Ok Oh采用计量模型,研究了韩国经济的旅游增长与经济扩张之间的因果关系[5]。
国内的研究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丰硕,对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也进行了不同方面的多层次研究。吴玉鸣、张燕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做了量化研究[6];廖崇斌通过定量研究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不同的层次[7];众多学者利用了耦合协调理论对经济环境社会耦合程度等做了相关研究[8-15] 等。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特定区域的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的实证分析以及对于该地区耦合协调度的预测分析的研究相对来说并不多。再加上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禀赋以及发展现状不一致,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三者的协调发展关系。因此,本文以甘肃省为例,研究其2001—2015年15年间的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综合发展评价模型,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建议。
1 指标体系与模型的构建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对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定界基础上,明确各个指标的概念。遵循简洁、方便、有效、实用的原则,选取指标的科学性原则、综合性等原则,结合耦合协调度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各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共21项指标(见表1)。
1.2 模型的构建
1.2.1 综合发展评价模型
定义衡量各个子系统综合水平的指标,具体如下[13]:
1.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借鉴物理中的容量系数模型[13],可推出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互相影响的耦合度模型为:
上式中,C是耦合度,是反应区域经济、旅游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C值越大表示系统的发展越协调。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来综合反映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 T为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为待定系数,即各个子系统的权重。由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并不单一,再借鉴以往学者的成果[14],故取值:。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数据时间跨度为2001-2015年,具体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甘肃省环境公报》《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甘肃发展统计年鉴》等。本文选取离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权数,结果见表1中的权数列。
3.2 实证分析
根据公式(1)-(4)算得甘肃省三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值,以及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C和D,计算结果见表2。
3.2.1 综合评价指数时序分析
由表2可知,甘肃省经济始终保持增长趋势,增长趋势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且一直都处于稳步上升状态;第二阶段是自2011年起,经济增长迅速提高。旅游综合指数呈现较大的波动幅度,但总体呈上升的势态。2003年和2008年旅游综合指数两次下跌,过后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发展状况总体期间呈现较缓慢的增长趋向,期间有小幅度波动。总的来说,甘肃省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自2001年到2015年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2003年、2008年以及2011年都不同程度地有小幅度下跌情况。
3.2.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时序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2001年到2015年间甘肃省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渐上升状态,且有稍许波动。系统耦合度从0.2526上升到0.3280,系统耦合协调度从0.2311上升到0.5065。耦合度数值2005年以前一直处于低水平耦合状态,自2006年开始系统耦合度进入颉颃时期,2008年有轻微波动。耦合协调度一直在0.20到0.51之间波动,2006年以前处于中度失调,2007年至2012年间甘肃省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2013年和2014年系统耦合协调度转为濒临失调,2015年达到勉强耦合协调。系统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逐步走向勉强耦合协调,甘肃省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等级在逐步往更高级的类型发展。 3.2.3 耦合协调类型分析
基于前文对耦合协调度等级类型的划分和借鉴前辈的相关研究,对甘肃省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划分,结合表2可以看出,2001年至2007年除2003年系统处于经济超前型外,其余都处于旅游超前型。2008年至2015年,除2013年情况有所回转之外,其余都是经济超前型。2011年以前甘肃省该系统处于基本协调状况,自2011年开始,系统虽然在向耦合协调更良好的状态过渡,但是区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阈值,不同程度上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 结论与建议
(1)经济发展方面。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处于稳定上升势态,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或促进或制约的相互作用。加快转变发展理念,优化旅游业服务设施以吸引大量外来游客,增加企业合作机会,支持和鼓励创新绿色工业生产。
(2)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合理性和规划性,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绿色发展;在利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能源,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3)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展本地经济的同时疏忽了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尤其对于甘肃省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来讲,要制定适合本省自身特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发展第二产业时控制“三废”的排放量,提高原材料使用效率,循环回收可利用资源;强化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的净化功能计划;可借用政府的强制管理手段增强植被覆盖率;建立资源初始分配制度和环境信息公布制度。
参考文献
BITHAS Konstantinos,NIJKAMP Peter.Environmental-Economic Modeling With Semantic Insufficiency and Factual Uncertainty[J].Jourmal of Environmental Systems,1996,25(02):167-183.
Petrosillo,G.Zurlini,E.Grato,N.Zaccarelli.Indicating fragility of social-ecological tourism-based system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06(06):104-113.
Gene S.Cesari,Henry Jarrett.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J].Technology and Culture,1976,8(04):523.
Choongki L, Kyungsang K. Importance of secondary impact of foreign tourism receipts on the South Korean economy.[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5, 34(02):50-54.
Chi-Ok Oh.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Korean economy[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01):39-44.
吳玉鸣,张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01):25-30.
廖崇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J].热带地理,1999,19(02):171-177.
张超,杨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09):73-84.
买里娅_阿布力孜.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_经济_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2):99-105.
姚云浩,栾维新.沿海城市经济-海洋生态环境-游艇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海洋通报,2018,37(04):361-369.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_旅游_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_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07):893-896.
潘明明.区域经济_旅游_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_以新疆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4(01):20-65.
王凯.区域旅游_经济_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_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J].旅游开发与市场,2013,29(06):106-115.
徐寅寅.辽河旅游带旅游_经济_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D].北京: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钟霞.广东省旅游_经济_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热带地理,2012,32(05):568-574.
王庚,王敏生.现代数学建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陈东彦,李冬梅.数学建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栾颖. MATLAB R2013a求解数学问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汪天飞等. 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司守奎.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西安财经大学 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