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学生终身以之。”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
俗话说:“字是出马枪”,识字写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首先我们应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逐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其次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按年龄分层次训练,让学生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学用毛笔临摹书写楷书,从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作为教师,应特别严把学生的书写关,使自己的学生人人能写出一手正确、规范、漂亮的方块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2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多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必要措施。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我们不仅要求学生预习时认真读书,而且课堂上也要多读。通过初读、精读、研读、体会读、品味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有些问题自行便能解决,无须老师再做讲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课堂上的满堂灌,又調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动脑、动口,记得牢,印象深。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每篇课文,我们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圈点批划,把一些关键词语、重要句子和疑难地方标出来,以便专心听讲,用心讨论,围绕重点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每学一篇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也解释不出的,就应该让学生向字典请教。有的词,字典、词典里也找不到,就要指导学生查这个词的关键词素,然后再悟出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义来。有的词,字典上有好几种解释,我们就要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确定词义的方法。经过反复训练,学生据词定义的能力就会得到较快提高,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4培养学生勇于答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不仅教师会给学生提出问题,而且学习往往也会提出不少问题。此时,如果教师总是希望学生答的与自己想的完全一致,求全责备,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难以提高。教师的本领在于因势利导,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即使学生只答对了一点,教师也要充分肯定。因为这样做,学生就会分外珍惜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肯定的次数多了,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其次,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是摆出一副“万事通”的架子,把自己的话当做碰不得的标准答案。当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做出评价时,应亲切地问学生:“老师的意见你同意吗?”“大家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呢?”果真能做到这样,就能彻底摒弃“一言堂”的课堂格局。换之而来的是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养成大胆质疑问难,勇于答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5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材课中的名家名篇,优词优句和好的范文,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事实证明,童年时代积累的东西往往会受益终身。它不仅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好处的。那种一提背诵便一言以蔽之“死记硬背”的说法是不科学、不公正的。新《课标》已明确小学生应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因此,我们应依纲据本,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勤于摘抄的习惯,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6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 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的同时,要及时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的书目,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建立起大语文观。《课标》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体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充分说明它对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古人读书强调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评点古籍的宝贵遗产。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8培养交流的习惯
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
俗话说:“字是出马枪”,识字写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首先我们应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逐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其次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按年龄分层次训练,让学生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学用毛笔临摹书写楷书,从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作为教师,应特别严把学生的书写关,使自己的学生人人能写出一手正确、规范、漂亮的方块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2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多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必要措施。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我们不仅要求学生预习时认真读书,而且课堂上也要多读。通过初读、精读、研读、体会读、品味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有些问题自行便能解决,无须老师再做讲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课堂上的满堂灌,又調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动脑、动口,记得牢,印象深。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每篇课文,我们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圈点批划,把一些关键词语、重要句子和疑难地方标出来,以便专心听讲,用心讨论,围绕重点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每学一篇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也解释不出的,就应该让学生向字典请教。有的词,字典、词典里也找不到,就要指导学生查这个词的关键词素,然后再悟出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义来。有的词,字典上有好几种解释,我们就要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确定词义的方法。经过反复训练,学生据词定义的能力就会得到较快提高,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4培养学生勇于答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不仅教师会给学生提出问题,而且学习往往也会提出不少问题。此时,如果教师总是希望学生答的与自己想的完全一致,求全责备,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难以提高。教师的本领在于因势利导,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即使学生只答对了一点,教师也要充分肯定。因为这样做,学生就会分外珍惜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肯定的次数多了,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其次,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是摆出一副“万事通”的架子,把自己的话当做碰不得的标准答案。当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做出评价时,应亲切地问学生:“老师的意见你同意吗?”“大家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呢?”果真能做到这样,就能彻底摒弃“一言堂”的课堂格局。换之而来的是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养成大胆质疑问难,勇于答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5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材课中的名家名篇,优词优句和好的范文,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事实证明,童年时代积累的东西往往会受益终身。它不仅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好处的。那种一提背诵便一言以蔽之“死记硬背”的说法是不科学、不公正的。新《课标》已明确小学生应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因此,我们应依纲据本,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勤于摘抄的习惯,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6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 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的同时,要及时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的书目,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建立起大语文观。《课标》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体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充分说明它对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古人读书强调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评点古籍的宝贵遗产。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8培养交流的习惯
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