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傈僳的婚俗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ll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滇西北,依照服饰的色彩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三大支系。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婚恋习俗大致相同,这里讲述的是丽江市华坪县花傈僳的婚礼习俗。
  花傈僳是非常纯朴也非常浪漫的民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都会有歌声相伴。因此,花傈僳青年男女的爱情也多半是从歌声开始的,被称为“歌为媒”。然后,一步步升华,最后双双走向婚姻的殿堂。
  傈僳人家居住分散,青年人一般多在喜庆、聚会等场合相识。在傈僳山区,每逢农忙季节,大家都要相互协作,一家有事,全村人都要来帮忙,青年男女在集体活动中相识,在劳动中相知,从而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如果一个小伙对一个姑娘产生了好感,就会从侧面打听姑娘家的住处,同时会想法给姑娘一些暗示。
  摸清了姑娘家的情况后,小伙子便会趁放牧、打柴等机会去找寻和接近姑娘。为了避免双方的尴尬,小伙子会吹响树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意,姑娘听后如果无意便不搭理,如果有意便会同样吹响树叶。
  经过一定的接触之后,小伙子会约上自己的伙伴找姑娘对歌,姑娘也会约上自己信赖的伙伴一同对歌。傈僳族信奉万物有灵,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神山,每一家也都会有自己的神树,对歌一般就选择这样的地方。
  即兴编词的歌不仅传达了个人的艺术天赋和心智修养,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待劳动和生活、对待爱情和家庭的态度。当两情相悦,伙伴们会悄悄离去,留下一对有情人继续酝酿爱的甜蜜。有情人最后走到一起,双方互赠礼物,一对爱侣便诞生了。最后,选择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父母其实已略知一二,便根据掌握的情况定夺婚姻。如果双方都没意见,剩下的就是婚礼了。
  花傈僳的婚礼很隆重,因为这是每个人一生幸福生活的开始。
  当择定的婚期到来时,双方家庭都要做很多的准备。
  除了杀猪宰羊、准备宴席之外,男方家有一项不同的工作是搭“青棚”。青棚其实就是一个凉棚,是成亲当天女方家来的送亲客人歇息和就餐的地方。用新砍来的树搭成架子,用新采回的叶编成半透光的顶,一般用青钢木和松木,地上铺上松针。青棚搭在院子一边的空地上,根据院落的大小和女方家送亲人数而定,天晴遮挡烈日,天阴阻拦风沙。
  双方家庭都要请来尼扒,也就是傈僳族的祭司进行隆重的活动,安神祭祖,撵鬼驱邪。婚礼中的每道环节都要念经祈祷,显得郑重而庄严。
  成亲的时候,新郎不去新娘家接亲,而由媒人代劳。一般情况,媒人都是男性。不管路程远近,在头一天下午,两位男性媒人就与另两位女性一起,组成男方家的接亲队伍,带上礼品来到新娘家,以此表达男方家对女方家的尊重。
  接亲人来到女方家门口,不能直接进入,首先要喝“拦门酒”,由女方家的亲族兄弟来敬酒,两碗要满不满的老白干。酒是傈僳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婚礼中的每道环节每个仪式都离不开酒,而且敬酒、喝酒都是双杯,这也是好事成双的意思。所以,没有酒量的人是注定不可能成为媒人的。两位媒人接过酒碗,倒一些在各自门边的柱脚上,意思是敬奉女方家的列祖列宗,然后一干而尽。这时,媒人还要反敬酒,又接过对方的酒壶,斟得满满的,敬给对方。对方也是一仰脖子一气喝尽。一个拦门酒的过程,就要好几分钟,你来我往,豪气冲天。
  喝了酒,媒人才被引进正屋。正屋不是堂屋,花傈僳没有汉族人家的“堂屋”的概念,花傈僳人家最重要的地方是火塘。火塘设在边上最大的一间屋里,祖先的神台就在火塘上方的墙上。媒人进了屋,要请来新娘的父母和重要的亲族行礼,奉上烟酒糖茶等礼品,同时说明来意,恳请对方高兴地举办婚事,同时邀请女方亲族送亲过去,到男方家喝喜酒。
  


  成亲当天,天刚麻麻亮,两位媒人就早早起床,为新娘做早餐。做好后他们自己先吃完,然后就到大门外等候,以此表明新郎家急切等待新娘出发的心情。
  太阳升起来了,帮忙的亲戚和乡邻来了。新娘家要在姑娘出门前招待亲友。
  太阳已经很高了,新娘故意磨磨蹭蹭,好不容易才出来化妆做准备。换装的时候,新娘的长辈要在新嫁衣上喷洒一种药酒,据说这是祖上传下的秘方,有消毒驱邪、增进爱情的作用。
  新娘的伴娘为新娘换装。换装的地点不在屋里,而要避开人群,到屋外的自留地里进行。这与花傈僳的服饰有关系,因为花傈僳的服饰是自己加工的,上面绣满了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和花鸟蜂蝶,显得五彩斑澜。而据他们自己的民间传说,花傈僳的服饰是自然神赐与的,要展示给神灵看。所以,婚礼是观看花傈僳服饰的最好机会,因为所有花傈僳人都会把自己最漂亮的服装穿出来。而新娘的服装没有特别的标志,所以在花傈僳的婚礼上,外来人常常分不清究竟谁是新娘,因为每一个姑娘都是花枝招展,像山野里开放的鲜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
  时近中午,女方家的客人已招待得差不多了。经过媒人数次情真意切地催促,女方家组织的送亲队伍才开始起程。两位媒人在前方带路。一位媒人不停地吹着葫芦笙,而另一位则时不时传烟,说好话。走在前的是女方家的主婚人夫扒夫妈,也就是女方的舅舅、舅妈,其他新娘的长辈紧随其后,然后是新娘和伴娘,后面才是同辈及以下的送亲人,最后是与媒人同去的接亲人。新娘有两位伴娘,其中必须有一位是已婚且夫妻和睦并生儿育女的。路上,伴娘与新娘呈纵队前行,已婚的伴娘走前,另一位走在新娘之后。这当然是希望新娘像这位伴娘一样婚姻美满,早生贵子。送亲队伍行走的速度由夫扒夫妈控制,为了显出娘家人的矜持,夫扒夫妈故意走得比平时慢一些。所以,两位媒人要经常说好话,说如果晚了那边就不好安排了,大家还等着新娘子进门了好开宴呢等等。
  花傈僳居住的地方多是山区,道路曲折难行,送亲队伍要选择最好走的路线。当然,接亲人在来的时候就已认真勘查过了。但路上总还是有无法避开又没有桥梁的小溪、河沟等障碍。这时,媒人要拿出小红包给伴娘,请伴娘背新娘过河。这显然是希望新娘一生没有坎坷,幸福安康。
  即使新娘到新郎家的路不算太远,大家也并不太累,但为了表示娘家人难舍女儿的态度,在适当的地方,夫扒夫妈仍然要让送亲队伍停下来休息。这时,两位媒人就要赶紧给大家传烟敬酒。休息几分钟后,媒人还要给夫扒夫妈磕头作揖,催请大家继续上路。
  送亲队伍终于来到新郎家的村子。看得见新郎家大门的时候,送亲队伍又一次停了下来。这时,一位媒人留下侍候送亲客人,另一位则飞奔回去报喜。随即,两队人马出门来迎接了。第一队是酒茶组,两人一组,敬酒敬茶,道谢问安。当茶喝过,酒尝过,稍事休息,第二队的葫芦笙组吹着迎亲调出来了,并以最热烈而欢快的方式迎接送亲队伍进门。同时,鞭炮响起,男方家的亲族乡邻在门口夹道迎接新娘子的到来。
  夫扒夫妈等送亲人到青棚里休息,以烤茶、白酒、香烟招待。而新娘进了门,则与等候多时的新郎一起到正房行礼拜堂。
  


  进门时,老人往新娘身上洒羊粪疙瘩。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意思是祝愿新人多子多福。新郎新娘在火塘前跪下,男方请来的尼扒则端坐火塘边上,口中念念有词,为新人祈祷和祝福。
  尼扒主持的仪式时间很长,要反复诵经,还要询问二人一些话。其间,新郎新娘要起来一次,到青棚内向主婚人夫扒夫妈要婚名。在花傈僳的习俗中,人们一生有三个名字:即乳名、学名和婚名。乳名只在两个阶段使用,一段是结婚前,另一段是死亡后举行葬礼时。婚名由娘家长辈在结婚时取,有了婚名,也就表明一对新人从此成家自立。而结婚后,村里人就只叫他们的婚名了。
  要到了婚名,由尼扒主持,让新人喝交杯酒,然后拜天地,拜祖宗,拜亲族。
  在仪式举行过程中,一对新人始终动口不动手,这其实也是古老的习俗,意思是希望新人一生生活轻松,荣华富贵。
  吃过晚饭,暮色降临,来宾们并不回家,而是燃起篝火,彻夜狂欢。未婚的姑娘小伙也趁此机会物色自己的意中人。一场婚礼,是一对恋人恋爱过程的结束,但同时也是其他青年男女恋爱过程的开始。
  在花傈僳的婚礼中,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习俗,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并不同房,甚至连婚床都没有摆放。主人家认为,客人大多是翻山越岭而来的,他们为了使婚礼热闹而彻夜不眠,因此,新郎新娘当然也应该陪着客人,还不时要到老人闲聊的房里敬茶敬烟,而老人们则大声地说一些祝福的话。
  第二天早餐后,送亲来的客人带着男方家送上的礼物返家了,两位媒人拔出青棚边上的媒人桩,一场婚礼便告圆满结束。
  在婚后的三天之内,新郎父母陪一对新人回娘家。这时候,亲家见面,相互行礼,从此,两家就算正式永结秦晋之好。
其他文献
有时候,我们会希望可以很快将自己宅急便至旅游目的地,因为担心旅途太辛苦,不愿意乘车,不愿意辗转,不愿意折腾;来回机票又太贵,特别是在自己有时间能够出游的日子里。好吧,如果这时候的你正这样想,那么将错过的是一场场意外的旅途“邂逅”以及一次次与自然奇迹对话的完美机会。  从现实逃离出来,为的不就是寻求到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世界么?然而用宅急便和飞机那么快速的寻找方式,真的能达成目标?将旅途中收获的每一
期刊
餐馆门口有一条小溪流,一年四季都有流水,我便在这里安了个小水车。所以,后来的日子里,我一直将面对一架无可奈何的水车。水车是木质的,在流水的浸泡下,长满了青苔,水垢,显得沉重,旋转的速度十分慢。水花随叶轮旋转起来,又落下,像撒落的珍珠,在阳光下闪光。水车的转动,好像是很费力气的,不少过往的人,好像看不过水车的迈力,忍不住走到河边,帮上一把。    许多到过丽江的文友,都与我在这个水车的旁边坐过。  
期刊
湛蓝的海洋,敛滟的珊瑚,耀眼的白色沙滩,翠绿的岸边椰林婆娑,怡静的水上茅屋,紫气氤氲的秀丽山峦,带着花冠的俏女郎独坐在船尾顺水漂流……”此情此景,不是梦中,而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是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世界十大度假胜地”之一的——大溪地,一个继夏威夷、普吉岛、马尔代夫之后走入国人视线的稀世至美岛屿。这个大牌明星和欧洲贵族钟情无比的度假胜地,时至2008年9月才正式向中国公民开放,大溪地正以其
期刊
一首《纳西三部曲》让这个邻家大男孩和文军的形象深入人心,今天,新的《丽江三部曲》又开始如同当年一样在丽江开始流行起来。和文军新专辑《你丽江了吗》发行,我们怀揣着感恩和快乐的心情迫切地想要去聆听他带给所有人的新感动,我想这个开始,就已经实现了他“希望我的音乐能够带给所有人快乐”的愿望。由心而发去做音乐,他希望做他音乐世界里的“和医生”,唱着纳西新民谣,为每一个听到他歌声的人带去温暖。    《玉》:
期刊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丽江:明净的天空、清澈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屋瓦、古老的青石板路、清新的空气;灯火辉煌的夜、灯笼下微笑的一张张脸、酒吧里挥之不去的歌声、四方街伴着音乐围着篝火打跳的纳西妇女……柔软时光被标榜了太多个春秋,然而至今在丽江的时光依旧柔软,只是更多了份理性:丽江用她独有的包容拥抱了太多个躁动的、忧伤的甚至是日夜想着发财的灵魂,凭借自己所剩无几的温柔;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一下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期刊
潘杰客的人生里有太多的不可思议。他出生书香门弟,父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国际著名等离子体专家。1982年他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北京某建筑队做技术员,4年后,他就成为国家建设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将近30岁的时候,他却放弃了国内平坦的仕途,去了美国。初入美国时,他住在曼哈顿的地下室,白天在餐馆送外卖,晚上学习英语,过人的意志力使得他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自己的计划,不久他就成为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的主
期刊
到底什么是香格里拉?  当经济发展和利益竞争与共享合作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许多人对于香格里拉这个名词已经耳熟能详。却似乎不太在意,也不愿深究香格里拉的思想内核与文化灵魂。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时新、很特别的叫做“大香格里拉”的重大区域文化经济课题,如何来解读这样一个课题,还得从源头说起。    关于《消失的地平线》  70年前的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发表了使他蜚声全球的旷世奇作《消失的
期刊
在丽江忙忙碌碌或者悠闲自在的时光里,“丽江”——这个名字,于我们而言,是一个生活的空间,是一种生活的氛围。可曾想过:丽江是什么?在你抬头望向丽江蓝天的日子里,在你懊恼着丽江冬天早晨很冷的时候,在你走在古城巷道拐弯的瞬间,在你耳边响起酒吧街的夜夜笙歌时……我知道这样的你们都很骄傲,因为你们走在丽江——那个人人艳羡的小镇。  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我们就能知道丽江是什么,那是一种感觉,一种潜藏的意识。到过
期刊
时间会更换走一切最初的模样。包括结婚的模样。  2007年的丽江,一米阳光,玉龙第三国,是传说。婚礼因此而神秘,但那是不久的从前,如今,面纱下面的样子不再令人们那么地难以捉摸。约摸记得彼时新娘穿一套嫣红的裙装,没有婚纱,是很朴实的红色,但有最美的表情。亲朋好友又背又拎又扛地去新郎家送嫁妆,没有电视机,没有洗衣机,没有电脑……有的只是可以容下很多衣服和琐碎物品的木制大柜子、铜制物什、皮箱,有最多最多
期刊
时光荏苒,“摩梭”被遗忘在山的那边。五零年代中国的民族大调查时期,专家学者探访了这个被遗忘的王国,从此,这里被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个母系王国”。  这个王国的人们生活在金沙江台地、永宁盆地、蒗渠坝子和美丽的泸沽湖畔。泸沽湖,面积50多平方公里,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透明度12米;湖中5个全岛,3个半岛和1个海堤连岛。每每晨曦刚刚露出,湖面好像染上了一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