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分析审计作为一种特殊服务商品所具有的特性的角度提出了对其管制的必要性,并对自我管制模式、政府管制模式和独立管制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关键词:审计服务;商品;管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79-01
1 审计服务的特性
依据一般商品供求理论,商品供求的平衡通过价格机制自动实现: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生产者无利可图,自动降低产量;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刺激生产者增加产量,实现平衡,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审计服务市场上,审计人员是审计服务商品的生产者,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是商品的使用者和消费者,但他们并不为此直接支付审计费用,也无法决定审计产品的购买;作为代理人的被审计者——公司的管理当局是审计服务的直接付费者,由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审计服务商品供求市场。一方面,审计服务的直接付费人不仅不是服务的(主要)使用者,反而是服务提供中的被审计者,服务提供的目的是验证付费者是否在财务报告披露中存在错误或舞弊行为;另一方面,真正使用审计服务的人,包括公司股东、债权人等,并不直接支付审计费用,使审计报告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更多的审计服务使用者成为搭便车者。
在畸形的供求关系下,作为被审计者的公司管理当局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审计服务的提供者(审计人员)则处于弱势地位。当审计服务商品供大于求时,情况更是如此。如果公司的管理当局具有舞弊的动机,胁迫审计人员串通舞弊时,审计人员若不妥协则存在被解雇的可能。一旦屈从于管理当局的压力,进行审计舞弊,则有可能在将来东窗事发,被公众提起诉讼。因此,面对理当局的胁追,审计人员往往面临着两难处境。
此外,审计服务商品还存在着广泛的外部性。与普通商品不同,审计服务产品的好坏不只影响某一个用户,而是会影响所有现有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由此具有巨大的外部性。由于声誉机制的作用,这种外部性还表现在:某一个重大的审计失败可能会波及整个行业的诚信问题,从而带来资本市场的动荡和经济的不稳定。
2 审计行业的管制模式
审计服务的上述特性为对审计行业进行管制提供了理由。管制主要是指社会公共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对被管制对象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其目的是促使被管制对象的活动符合公众利益。当管制的主体是政府时,就是政府管制;当管制的主体是行业自律组织时,就是自我管制;当管制的主体是某一既独立于政府又独立于行业的独立机构时,就是独立管制。此外,还有一种极端的管制形态——无管制,亦即没有任何主体对行业的微观层面施加任何干预,行业的运行完全处于一种放任的自-由状态之中。对于审计行业的管制来说,其管制主体一般包括行业自律组织、政府监管部门,在美英等国家还包括独立的民间管制机构。因此,审计行业管制按各管制主体介入程度的不同,其模式一般分为自我管制模式、政府管制模式和独立管制模式。下面将这三种模式的特征予以简要比较:
2.1 管制目标存在差异
虽然三种管制机构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但自我管制模式由于由行业组织来实施对自我的管制,其管制的效果更多的取决于行业的自觉性,因而更容易被行业所俘虏,从而为行业利益服务,而不是社会公众利益。政府作为一个利益团体也同样被行业俘虏,而政府的行政程序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提供了契机。此外政府的腐败行为也是不可忽视的,因而政府管制虽然比自我管制更倾向于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但其真实的管制效率与效果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2.2 独立性程度不同
独立管制模式在形式上的独立性与保护公众利益方面要优于自我管制与政府管制模式,管制机构基本上做到地位独立,有助于保护公众利益。自我管制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无充分的外部监督,这使得自我管制方式下“保护公众利益”的宣讲显得苍白无力,若实质上的独立也未能保持的话,则保护公众利益更无从落到实处。政府管制的独立性要比自我管制强些,它毕竟处于被管制行业的外部。社会公众一般认为政府超然独立,是社会公众利益的当然代表,但实际上,政府也是一利益主体,在提供产品或服务时也是从自身的角度计算成本与效益的,而不是超然独立,天然地从公众利益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2.3 反应灵活性程度不同
自我管制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较好发挥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的专业知识优势迅速发现和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能及时和有效率地针对经济环境变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要求做出反应。政府管制则缺乏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往往滞后于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市场的发展,不能迅速发现和解决职业服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无法在法律未曾授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领域实施,往往难以涵盖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的全部,所以,管制效率一般要低于自我管制。
2.4 管制的成本效益
自我管制模式因其专业优势,效率高,直接运作成本也较低。独立管制由于需要政府力量、行业力量以及工商业界等多方面利益的协调和支持,所以其运作成本最高。政府管制模式的运作成本介于两者之间。各管制模式收益的比较则取决于其管制的效果,即为社会公众带来的收益的增加。值得提出的是,管制的成本收益除了显形的运行成本外,更大的是无形的对市场失灵的弥补收益,或阻碍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所带来的巨大成本。
参考文献
[1]谢德仁.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模式:理论分析[M].全计研究2002.(2).
[2]陈杰.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探讨[M].会计之友,2008(4).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79-01
1 审计服务的特性
依据一般商品供求理论,商品供求的平衡通过价格机制自动实现: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生产者无利可图,自动降低产量;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刺激生产者增加产量,实现平衡,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审计服务市场上,审计人员是审计服务商品的生产者,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是商品的使用者和消费者,但他们并不为此直接支付审计费用,也无法决定审计产品的购买;作为代理人的被审计者——公司的管理当局是审计服务的直接付费者,由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审计服务商品供求市场。一方面,审计服务的直接付费人不仅不是服务的(主要)使用者,反而是服务提供中的被审计者,服务提供的目的是验证付费者是否在财务报告披露中存在错误或舞弊行为;另一方面,真正使用审计服务的人,包括公司股东、债权人等,并不直接支付审计费用,使审计报告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更多的审计服务使用者成为搭便车者。
在畸形的供求关系下,作为被审计者的公司管理当局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审计服务的提供者(审计人员)则处于弱势地位。当审计服务商品供大于求时,情况更是如此。如果公司的管理当局具有舞弊的动机,胁迫审计人员串通舞弊时,审计人员若不妥协则存在被解雇的可能。一旦屈从于管理当局的压力,进行审计舞弊,则有可能在将来东窗事发,被公众提起诉讼。因此,面对理当局的胁追,审计人员往往面临着两难处境。
此外,审计服务商品还存在着广泛的外部性。与普通商品不同,审计服务产品的好坏不只影响某一个用户,而是会影响所有现有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由此具有巨大的外部性。由于声誉机制的作用,这种外部性还表现在:某一个重大的审计失败可能会波及整个行业的诚信问题,从而带来资本市场的动荡和经济的不稳定。
2 审计行业的管制模式
审计服务的上述特性为对审计行业进行管制提供了理由。管制主要是指社会公共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对被管制对象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其目的是促使被管制对象的活动符合公众利益。当管制的主体是政府时,就是政府管制;当管制的主体是行业自律组织时,就是自我管制;当管制的主体是某一既独立于政府又独立于行业的独立机构时,就是独立管制。此外,还有一种极端的管制形态——无管制,亦即没有任何主体对行业的微观层面施加任何干预,行业的运行完全处于一种放任的自-由状态之中。对于审计行业的管制来说,其管制主体一般包括行业自律组织、政府监管部门,在美英等国家还包括独立的民间管制机构。因此,审计行业管制按各管制主体介入程度的不同,其模式一般分为自我管制模式、政府管制模式和独立管制模式。下面将这三种模式的特征予以简要比较:
2.1 管制目标存在差异
虽然三种管制机构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但自我管制模式由于由行业组织来实施对自我的管制,其管制的效果更多的取决于行业的自觉性,因而更容易被行业所俘虏,从而为行业利益服务,而不是社会公众利益。政府作为一个利益团体也同样被行业俘虏,而政府的行政程序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提供了契机。此外政府的腐败行为也是不可忽视的,因而政府管制虽然比自我管制更倾向于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但其真实的管制效率与效果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2.2 独立性程度不同
独立管制模式在形式上的独立性与保护公众利益方面要优于自我管制与政府管制模式,管制机构基本上做到地位独立,有助于保护公众利益。自我管制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无充分的外部监督,这使得自我管制方式下“保护公众利益”的宣讲显得苍白无力,若实质上的独立也未能保持的话,则保护公众利益更无从落到实处。政府管制的独立性要比自我管制强些,它毕竟处于被管制行业的外部。社会公众一般认为政府超然独立,是社会公众利益的当然代表,但实际上,政府也是一利益主体,在提供产品或服务时也是从自身的角度计算成本与效益的,而不是超然独立,天然地从公众利益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2.3 反应灵活性程度不同
自我管制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较好发挥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的专业知识优势迅速发现和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能及时和有效率地针对经济环境变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要求做出反应。政府管制则缺乏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往往滞后于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市场的发展,不能迅速发现和解决职业服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无法在法律未曾授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服务领域实施,往往难以涵盖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的全部,所以,管制效率一般要低于自我管制。
2.4 管制的成本效益
自我管制模式因其专业优势,效率高,直接运作成本也较低。独立管制由于需要政府力量、行业力量以及工商业界等多方面利益的协调和支持,所以其运作成本最高。政府管制模式的运作成本介于两者之间。各管制模式收益的比较则取决于其管制的效果,即为社会公众带来的收益的增加。值得提出的是,管制的成本收益除了显形的运行成本外,更大的是无形的对市场失灵的弥补收益,或阻碍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所带来的巨大成本。
参考文献
[1]谢德仁.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模式:理论分析[M].全计研究2002.(2).
[2]陈杰.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探讨[M].会计之友,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