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创新,但过度的形式上的“雕饰”使课堂变得日趋臃肿。对教学形式的研究超过了对学科和学生特点的关注,进而影响了教学实效,值得警惕。本文从教师的教学品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互动五个方面进行反思,呼唤课堂回归无痕简约的本真状态,展现原生态课堂的魅力与精彩。
[关键词]政治教学;课改;实效;简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5-0175-02
一、缘起:课改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一个政治培训班,上,现场播放了全国政治评优课一等奖的教学录像。播放前主持人对教学录像的来源、参评奖情况只字未提,只让大家凭着个人的理解对这节课进行反思,谈自己对新课程的本質是如何理解的。结果出人意料,这节课受到不少的表.扬,被认为是新课程理念的绝美体现,但同是这节课,也遭到了与会人员的不少质疑,理由是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表演性太强。我也在反思:评优课、公开课难道不能逃脱“作秀”与“繁华”的宿命?就不能上成形式简约、内蕴丰盈的实效性常态课?教师在课堂上满足于:目标一过程一结果评价的一个个局部完满性,最集中表现在公开课上,当帷幕落下,教师光鲜谢幕,只是不知道能为学生留下什么?
二、追问: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现在的公开课及课改课往往依托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具备容量大、节奏快形式新等特点,但却忽视了多媒体仅仅有辅助作用,过于追求教学工具创新会使课堂越来越繁琐、臃肿,忽视了学科本身的特点,造成学科特点的流失,而且课前准备阶段的大量投入和雕琢对常态课的借鉴意义不大。更多时候,我们身处的都是一种常态课堂,那么常态课的设计怎样体现学科教学的特色,什么样的常态课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前不久的一节课上,我尝试借助“议题式教学模式”,围绕“《流浪地球》如何实现中国科幻电影的逆袭”这一议题,让学生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成功中找到“文化创新”的途径,解决了心中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疑惑,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参与文化创新。这堂课没有热闹的场面,没有华丽的形式,却让学生收获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许这个例子是对学生“需要什么课堂”的最好回答。
三、困惑:“华丽”课堂背后的问题
常态课要追求大繁至简,杜绝“华而不实”。然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课堂片面追求教学理念的创新,却忽视了新课程内蕴复杂充盈的本质。
(一)教学设计:形式与内容主次颠倒
比如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设置形式七一问题背离学生“最近发展区”,过于简单或复杂,形式化的背后并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合作表面化一说是合作学习却只“作”不“合”、光“议”不“思”,学生只会“各自为政”。
(二)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分道扬镳”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教学流程的参考。新课标提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然而,很多教学目标的设计只会照搬参考书,沿用一些过时的套话,多而全却也虚又繁。到了实施环节,又拿目标当摆设,使教学目标虚化。其实就核心素养而言,每一节课应根据教学内容有所侧重,长时期坚持,会动态地平衡实现整体目标。在制定目标时不应盲目求全,唯有剔除“雕饰”,才能简明透辟。
(三)教学手段:“热闹”与实效难以统一
多媒体的运用,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彰显了现代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巨大作用。然而,“泛媒体化”的操作,却让师生的教学行为成为多媒体的“傀儡”,形式多样的课件不仅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无疑也疏远了对教材的研读。课堂不是“先进教育手段的展示会”,应注重多媒体的服务功能,强调课堂效果,不要让其成为只会做表面功夫的工具。
(四)教学互动:预设与生成无法并举
不少展示课上:师生严格按照事先的设计进行,多课前预设的互动、少课堂生成的互动,教师一呼,学生百应。课堂场面的热闹脱离了本真有效的教学互动,难以让学生产生思维创新。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精彩”转瞬即逝,教师要允许学生的思维“出轨”,并及时判断和抓住这个瞬间,在师生互动中收获“不预约”的精彩,使课前预设的互动和课堂生成的互动相得益彰。
四、探索:本真课堂的真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需要关注人的生命完整、自由成长和自然发展的本真课堂。该如何建构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本真课堂呢?
(一)立本求真的教师:追求自然质朴的教学品格
大繁至简、大华至朴。倡导简朴实效的本真课堂,绝不是为了“偷懒”,反而更需要“教师苦练内功,打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深的专业素养”方能实现。我有幸听了一些专家的课,他们深厚的学术修养和专业素养让人佩服。在他们的课上,课堂并不绚丽,但细品又是如此悠长。教学环节精彩有序,教学过渡自然流畅,教学语言简明扼要。
(二)化繁为简的教程:追求简约高效的设计风格
1.简化教学环节,是构建务实课堂的基础。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灵魂和根基。议题与子议题的选择恰当,规划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落实教学任务就有了目标,各环节的组织结构便逐渐清晰。议题式教学设计就是追求如此境界:以最熟悉的话题设置最真实的情境,带给学生最富激情的体验,在完成明确任务中获得最灵动的生成。
2.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牢牢把握核心素养的要求。但对于每堂课的目标制定,不可以“刀切”,而要有所侧重,深入挖掘,特别要重视生成灵动课堂的目标预设。
3.用简朴的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教师要防止受制于多媒体的现象,不能让“一晃而过”的PPT代替必要的板书,在议题式教学中,PPT只是情境的衬托,“议中学”才是重点和根本。
4.用真实有效的教学互动实现本真课堂。“教学互动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包括师生间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人格互动、课前预设和课内生成的互动。”教学互动不应局限于课前的预设,而是要求师生共同探究,创建学习共同体,师生本真互动的核心“深人、敞开、接纳、分享”。
本真课堂追求的是简约、质朴,但简约而不简单,更不是无为,而是精心设计,是高效整合,是一种教学境界。我们要追寻自然无痕的实效课堂,把自己从繁琐的教学步骤中解脱出来,让课堂教学回归本质,保持一种原生态美,达到“豪华落尽见本色,铅华洗却本无痕”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科学院.教育精神的理性回归——2010教育文化论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范娱艳)
[关键词]政治教学;课改;实效;简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5-0175-02
一、缘起:课改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一个政治培训班,上,现场播放了全国政治评优课一等奖的教学录像。播放前主持人对教学录像的来源、参评奖情况只字未提,只让大家凭着个人的理解对这节课进行反思,谈自己对新课程的本質是如何理解的。结果出人意料,这节课受到不少的表.扬,被认为是新课程理念的绝美体现,但同是这节课,也遭到了与会人员的不少质疑,理由是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表演性太强。我也在反思:评优课、公开课难道不能逃脱“作秀”与“繁华”的宿命?就不能上成形式简约、内蕴丰盈的实效性常态课?教师在课堂上满足于:目标一过程一结果评价的一个个局部完满性,最集中表现在公开课上,当帷幕落下,教师光鲜谢幕,只是不知道能为学生留下什么?
二、追问: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现在的公开课及课改课往往依托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具备容量大、节奏快形式新等特点,但却忽视了多媒体仅仅有辅助作用,过于追求教学工具创新会使课堂越来越繁琐、臃肿,忽视了学科本身的特点,造成学科特点的流失,而且课前准备阶段的大量投入和雕琢对常态课的借鉴意义不大。更多时候,我们身处的都是一种常态课堂,那么常态课的设计怎样体现学科教学的特色,什么样的常态课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前不久的一节课上,我尝试借助“议题式教学模式”,围绕“《流浪地球》如何实现中国科幻电影的逆袭”这一议题,让学生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成功中找到“文化创新”的途径,解决了心中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疑惑,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参与文化创新。这堂课没有热闹的场面,没有华丽的形式,却让学生收获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许这个例子是对学生“需要什么课堂”的最好回答。
三、困惑:“华丽”课堂背后的问题
常态课要追求大繁至简,杜绝“华而不实”。然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课堂片面追求教学理念的创新,却忽视了新课程内蕴复杂充盈的本质。
(一)教学设计:形式与内容主次颠倒
比如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设置形式七一问题背离学生“最近发展区”,过于简单或复杂,形式化的背后并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合作表面化一说是合作学习却只“作”不“合”、光“议”不“思”,学生只会“各自为政”。
(二)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分道扬镳”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教学流程的参考。新课标提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然而,很多教学目标的设计只会照搬参考书,沿用一些过时的套话,多而全却也虚又繁。到了实施环节,又拿目标当摆设,使教学目标虚化。其实就核心素养而言,每一节课应根据教学内容有所侧重,长时期坚持,会动态地平衡实现整体目标。在制定目标时不应盲目求全,唯有剔除“雕饰”,才能简明透辟。
(三)教学手段:“热闹”与实效难以统一
多媒体的运用,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彰显了现代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巨大作用。然而,“泛媒体化”的操作,却让师生的教学行为成为多媒体的“傀儡”,形式多样的课件不仅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无疑也疏远了对教材的研读。课堂不是“先进教育手段的展示会”,应注重多媒体的服务功能,强调课堂效果,不要让其成为只会做表面功夫的工具。
(四)教学互动:预设与生成无法并举
不少展示课上:师生严格按照事先的设计进行,多课前预设的互动、少课堂生成的互动,教师一呼,学生百应。课堂场面的热闹脱离了本真有效的教学互动,难以让学生产生思维创新。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精彩”转瞬即逝,教师要允许学生的思维“出轨”,并及时判断和抓住这个瞬间,在师生互动中收获“不预约”的精彩,使课前预设的互动和课堂生成的互动相得益彰。
四、探索:本真课堂的真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需要关注人的生命完整、自由成长和自然发展的本真课堂。该如何建构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本真课堂呢?
(一)立本求真的教师:追求自然质朴的教学品格
大繁至简、大华至朴。倡导简朴实效的本真课堂,绝不是为了“偷懒”,反而更需要“教师苦练内功,打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深的专业素养”方能实现。我有幸听了一些专家的课,他们深厚的学术修养和专业素养让人佩服。在他们的课上,课堂并不绚丽,但细品又是如此悠长。教学环节精彩有序,教学过渡自然流畅,教学语言简明扼要。
(二)化繁为简的教程:追求简约高效的设计风格
1.简化教学环节,是构建务实课堂的基础。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灵魂和根基。议题与子议题的选择恰当,规划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落实教学任务就有了目标,各环节的组织结构便逐渐清晰。议题式教学设计就是追求如此境界:以最熟悉的话题设置最真实的情境,带给学生最富激情的体验,在完成明确任务中获得最灵动的生成。
2.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牢牢把握核心素养的要求。但对于每堂课的目标制定,不可以“刀切”,而要有所侧重,深入挖掘,特别要重视生成灵动课堂的目标预设。
3.用简朴的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教师要防止受制于多媒体的现象,不能让“一晃而过”的PPT代替必要的板书,在议题式教学中,PPT只是情境的衬托,“议中学”才是重点和根本。
4.用真实有效的教学互动实现本真课堂。“教学互动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包括师生间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人格互动、课前预设和课内生成的互动。”教学互动不应局限于课前的预设,而是要求师生共同探究,创建学习共同体,师生本真互动的核心“深人、敞开、接纳、分享”。
本真课堂追求的是简约、质朴,但简约而不简单,更不是无为,而是精心设计,是高效整合,是一种教学境界。我们要追寻自然无痕的实效课堂,把自己从繁琐的教学步骤中解脱出来,让课堂教学回归本质,保持一种原生态美,达到“豪华落尽见本色,铅华洗却本无痕”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科学院.教育精神的理性回归——2010教育文化论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