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患者17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60个月的随访,观察本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数及死亡数,对发生血管事件患者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血液中D-二聚体(D-dimers)、von willebrand因子(vWF)及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P-选择素(P-selectin)、纤维蛋白原(FG)进行比较。结果:根据1713例患者的结局分为三组,无心血管意外组1493例,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91例,死亡组129例;比较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显示,死亡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与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各指标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凝血功能指标越高,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因此,当检测指标提示升高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与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关键词】 冠心病; 凝血功能; 心血管意外
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而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1],一旦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必然会增加血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相关性研究文献较少,临床尚缺乏对此的干预性治疗措施[2]。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本院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患者17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60个月的跟踪随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患者1768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1768例冠心病患者中1713例得到随访,失访55例,随访率达96.89%,结果具有代表性,根据1713例患者的结局分为三组,无心血管意外组1493例,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91例,死亡组129例。无心血管意外组1493例,男772例,女721例,年龄53~79岁,平均(66.5±13.5)岁;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91例,男49例,女42例;年龄51~80岁,平均(65.8±12.6)岁;死亡组129例,男71例,女58例;年龄52~81岁,平均(66.2±13.1)岁。三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经冠状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且同意接受随访;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心肌病患者与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
2 结果
死亡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与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各指标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善,心血管等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及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其重要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病因与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密切的相关性,斑块破裂后容易引起出血和血栓,一旦血栓堵塞管腔,可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1)血栓突入管腔,造成血流严重阻塞[4],心肌缺血导致血管收缩致心律失常;(2)不稳定斑块破裂处血小板不断聚集,使血栓迅速增大,突入管腔,使管腔部分闭塞或完全闭塞,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或部分心肌梗死;(3)裂隙中的血栓长入管腔。
众所周知,血栓形成与增大是心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而血栓的形成及血栓的类型与患者的凝血功能密切相关,D-dimers、vWF、TAT、P-selectin及FG各指标影响到血栓形成、增长及消退的全过程,从本组冠心病患者的随访结局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显示,死亡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与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各指标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对于FG等指标异常升高的冠心病患者应及时给予抗凝、降纤药物治疗,以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姜德谦,文丹,方臻飞,等.脂蛋白α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8(1):58-60.
[2] Walzl M.A promising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multi-infarct de-mentia[J].Neurobiol Aging,2000,21(2):283-287.
[3]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Yonezawa City Hospital.Lipopro-tein(a)is a potential coronary risk factor[J].JPN Circ J,2000,64(1):51-56.
[4] 徐志红,吴方,沈卫峰,等. 老年冠心病患者止凝血功能与血脂的关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60-62.
(收稿日期:2012-10-15) (本文编辑:车艳)
【关键词】 冠心病; 凝血功能; 心血管意外
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而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1],一旦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必然会增加血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相关性研究文献较少,临床尚缺乏对此的干预性治疗措施[2]。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本院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患者17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60个月的跟踪随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患者1768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1768例冠心病患者中1713例得到随访,失访55例,随访率达96.89%,结果具有代表性,根据1713例患者的结局分为三组,无心血管意外组1493例,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91例,死亡组129例。无心血管意外组1493例,男772例,女721例,年龄53~79岁,平均(66.5±13.5)岁;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91例,男49例,女42例;年龄51~80岁,平均(65.8±12.6)岁;死亡组129例,男71例,女58例;年龄52~81岁,平均(66.2±13.1)岁。三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经冠状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且同意接受随访;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心肌病患者与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
2 结果
死亡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与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各指标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善,心血管等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及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其重要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病因与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密切的相关性,斑块破裂后容易引起出血和血栓,一旦血栓堵塞管腔,可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1)血栓突入管腔,造成血流严重阻塞[4],心肌缺血导致血管收缩致心律失常;(2)不稳定斑块破裂处血小板不断聚集,使血栓迅速增大,突入管腔,使管腔部分闭塞或完全闭塞,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或部分心肌梗死;(3)裂隙中的血栓长入管腔。
众所周知,血栓形成与增大是心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而血栓的形成及血栓的类型与患者的凝血功能密切相关,D-dimers、vWF、TAT、P-selectin及FG各指标影响到血栓形成、增长及消退的全过程,从本组冠心病患者的随访结局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显示,死亡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与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各指标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对于FG等指标异常升高的冠心病患者应及时给予抗凝、降纤药物治疗,以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姜德谦,文丹,方臻飞,等.脂蛋白α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8(1):58-60.
[2] Walzl M.A promising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multi-infarct de-mentia[J].Neurobiol Aging,2000,21(2):283-287.
[3]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Yonezawa City Hospital.Lipopro-tein(a)is a potential coronary risk factor[J].JPN Circ J,2000,64(1):51-56.
[4] 徐志红,吴方,沈卫峰,等. 老年冠心病患者止凝血功能与血脂的关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60-62.
(收稿日期:2012-10-15) (本文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