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教学案列新颖别致,这是作者根据多年以来教学实践科学总结出来的,希望通过本案例和同行交流与切磋。
【关键词】幼教;自然角;案例
1 背景分析
1.1 前期问题
位置不佳 阳光不足:盛菊影幼儿园大六班位于三楼西北方向教室:观赏为主 无法操作:自然角完全成为了静态的观赏角。
1.2 创设问题
阳光照射时间短:2016开学伊始,天气逐渐转暖,随着《我们在春天里》主题开展,班级植物角应运而生,创设之前,遵循“关注幼儿需要”《指南》理念,最首孩子们自己设计调查表进行“我想要的植物角”问卷调查,,从而引发幼儿对班级自然角创设地点的大讨论,对阳光照射到班级的时间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夏季9:00-14:00,阳光直接照射时间为教室西角约1小时。
2 创设目标
(1 )引导幼儿关注自然角,自主参与管理自然角,亲近自然,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幼儿在探究中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3) 运用多种形式,支持幼儿接触自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积累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3 具体策略
3.1 自主—自然角里我做主
自主管理自然角:“让孩子真正成为自然角的主人”在班级自然角的创设中,鼓励每个孩子参与种植管理活动,每天早上先到的小朋友,进入自然角,把水滴、泥土、枯萎的叶子都整理干净,把摆放的柜子擦的干干净净。
自主操作工具箱:孩子对低结构材料的使用已经“得心应手”,自然角材料的选择,和其他区域一样,与班级“聚宝箱”低结构材料有效结合,在自然角创设一个月后,逐步发现一些小小的低结构材料使用频率比较高:绳子、盒子、管子等,于是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了属于“自然角”的流动工具箱。
自主发现解疑惑:收集孩子们对于种植的各种问题。以植物浇水为例-植物角创设一周后,孩子们发现了浇水的问题,植物多,不知哪些没有浇,几天浇一次。孩子们经过讨论,首先解决了浇水混乱的问题:首先将花卉和植物进行分类,哪些需要三到四天,哪些是半个月,然后将盆进行标注序号,按序号记录。
3.2 追趣—幼儿视角融课程
3.2.1 灵动的空间—回归自然
伴随着自然角逐步的创设起来,孩子们根据里面的种植种类分成花卉区、多肉区、实验区,多层次的呈现;自然角的立体墙面上孩子们创作了线描稻草人趣味十足;在自然角的地上摆放了实验蛋蛋,幼儿在仅有四平方米的自然角中,处于一种抬头可见低头可观的环境中三维空间的合理使用,随时都让孩子们发生有趣的互动。
移动小菜园 无意识交谈— 孩子们在自然角活动中,越来约感觉到地方太小,每次都只能2-3个人,移动小菜园在每天的早操时间9:50搬下来晒太阳,在中午散步结束后送回教室,并在小小的植物角创设了“移动小菜园”,孩子们自制记录本进行相关记录。
多肉大本营 有意识交谈—各种各样的多肉需要阳光的照射,然而植物角空间比较小,通风不畅,孩子们在大讨论中提出:“大七班的平台适合种植多肉,并且都在三楼,搬送方便,而且阳台上,有阴的地方也有太阳多的地方。”于是,就有了回归大自然的“多肉大本营”,孩子们还进行了自主分组合作,每天有人专门负责“接送多肉宝宝”。
3.2.2 一草一木—皆课程
比较观察—胡萝卜追踪记
《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实物的能力,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在“流动工具箱”提供不同质地的材料:沙、棉花、石头、纸巾等共七种,在其中种上横切面的胡萝卜,利用竖面的柜子作为记录的墙面,合理利用空间,孩子们自己制作记录墙,进行连续观察。在连续观察一个月后发现:泥土质地的胡萝卜叶子长的最快,从而获得实验的直接经验。
连续观察—蛋蛋里的奥秘
(1)找一颗种子,只有自己知道种的是什么种子;
(2)制作蛋宝宝,家长和孩子们种在洗干净的蛋壳里面,装饰成自己的蛋宝宝,拍照留念;
(3)护蛋行动,将蛋宝宝顺利护送到自然角,进行猜想、观察、记录。
(4)猜想、观察、记录—连连看,每一个蛋宝宝仿佛就是自己的宝宝,当小芽从里面发出来的时候,孩子们欣喜不已,观察到自己的芽和别人的芽的区别,找到相同的连一连,从而认识了很多不同的芽。
(5)找找相同的芽,在一系列的观察后,孩子们发现麦子的长出来的生长周期是7天,豆豆发芽需要7-10天,由此在植物角中进行大讨论,最后进行了一次集体教学中的讨论,由此将此活动转变成课程。
3.2.3 区域游戏的融合
自然角的创设为班级的环境增添了一抹绿色,这个小小的“微生态环境”带领幼儿走进了自然世界的“国度”—一切新奇的想法从小脑袋里一个个迸发出来:他们在美术角写生画、把收集到的蚕豆做数学游戏;幼儿园种植园采集到的油菜种子进行去壳、筛油菜籽,并创作油菜籽画;发挥想象创作趣味十足的毛豆旅行记,进行讲述。
4 探究—动手实验见真知
盘活资源:以杨梅实验为例—在《我们在春天里》主题开始前,曾进行过一公里资源调查,发现在幼儿园的南门处有一棵桑树,约10米高,在入夏的季节开始结出很多桑葚,掉得满地都是。
引发关注:由此,孩子们关注到了春天的果实、入夏的果实——杨梅,孩子们对杨梅好奇从一张幼儿自己设计调查表开始—进行了杨梅去虫实验、杨梅酒制作、杨梅染色去污实验系列活动。
调查表:孩子们自制关于杨梅的调查表,包括杨梅的吃法、作用等。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们学会归纳、整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归类,找寻最感兴趣的问题。
基于主题教学背景的自然角,是科学区域户外的延伸,又是引发集体科学探究教学的媒介 从中获得滋养生命成长的丰富经验,通过记录、汇总最后再进行结果的展示是将实验的动态过程凝固化,有效帮助幼儿感知和了解实验的过程。
5 创设成效
对于孩子:孩子是自然人,最真实的想法是自然教育的一部分,他们的了解他们的关注点,捕捉自然角中的教育资源,这本学期中,幼儿的观察周围事物、探究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逐步提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对于教师: 引发我们对自身角色的转变的现实思考,课程游戏化理念下自然角创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作为我们一线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是要顺应孩子们得想法,问询他们的诉求,追随幼儿的脚步,创设真正属于孩子的自然角。
对于课程:自然角的创设,基于孩子的视角,然而又不仅仅是跟随,理论引领、观察分析孩子的发展需求,课程执行力是推进的关键,这对我们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读孩子,立足孩子,提升专业水平。
本教学案列新颖别致,这是作者根据多年以来教学实践科学总结出来的,希望通过本案例和同行交流与切磋。
【关键词】幼教;自然角;案例
1 背景分析
1.1 前期问题
位置不佳 阳光不足:盛菊影幼儿园大六班位于三楼西北方向教室:观赏为主 无法操作:自然角完全成为了静态的观赏角。
1.2 创设问题
阳光照射时间短:2016开学伊始,天气逐渐转暖,随着《我们在春天里》主题开展,班级植物角应运而生,创设之前,遵循“关注幼儿需要”《指南》理念,最首孩子们自己设计调查表进行“我想要的植物角”问卷调查,,从而引发幼儿对班级自然角创设地点的大讨论,对阳光照射到班级的时间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夏季9:00-14:00,阳光直接照射时间为教室西角约1小时。
2 创设目标
(1 )引导幼儿关注自然角,自主参与管理自然角,亲近自然,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幼儿在探究中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3) 运用多种形式,支持幼儿接触自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积累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3 具体策略
3.1 自主—自然角里我做主
自主管理自然角:“让孩子真正成为自然角的主人”在班级自然角的创设中,鼓励每个孩子参与种植管理活动,每天早上先到的小朋友,进入自然角,把水滴、泥土、枯萎的叶子都整理干净,把摆放的柜子擦的干干净净。
自主操作工具箱:孩子对低结构材料的使用已经“得心应手”,自然角材料的选择,和其他区域一样,与班级“聚宝箱”低结构材料有效结合,在自然角创设一个月后,逐步发现一些小小的低结构材料使用频率比较高:绳子、盒子、管子等,于是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了属于“自然角”的流动工具箱。
自主发现解疑惑:收集孩子们对于种植的各种问题。以植物浇水为例-植物角创设一周后,孩子们发现了浇水的问题,植物多,不知哪些没有浇,几天浇一次。孩子们经过讨论,首先解决了浇水混乱的问题:首先将花卉和植物进行分类,哪些需要三到四天,哪些是半个月,然后将盆进行标注序号,按序号记录。
3.2 追趣—幼儿视角融课程
3.2.1 灵动的空间—回归自然
伴随着自然角逐步的创设起来,孩子们根据里面的种植种类分成花卉区、多肉区、实验区,多层次的呈现;自然角的立体墙面上孩子们创作了线描稻草人趣味十足;在自然角的地上摆放了实验蛋蛋,幼儿在仅有四平方米的自然角中,处于一种抬头可见低头可观的环境中三维空间的合理使用,随时都让孩子们发生有趣的互动。
移动小菜园 无意识交谈— 孩子们在自然角活动中,越来约感觉到地方太小,每次都只能2-3个人,移动小菜园在每天的早操时间9:50搬下来晒太阳,在中午散步结束后送回教室,并在小小的植物角创设了“移动小菜园”,孩子们自制记录本进行相关记录。
多肉大本营 有意识交谈—各种各样的多肉需要阳光的照射,然而植物角空间比较小,通风不畅,孩子们在大讨论中提出:“大七班的平台适合种植多肉,并且都在三楼,搬送方便,而且阳台上,有阴的地方也有太阳多的地方。”于是,就有了回归大自然的“多肉大本营”,孩子们还进行了自主分组合作,每天有人专门负责“接送多肉宝宝”。
3.2.2 一草一木—皆课程
比较观察—胡萝卜追踪记
《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实物的能力,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在“流动工具箱”提供不同质地的材料:沙、棉花、石头、纸巾等共七种,在其中种上横切面的胡萝卜,利用竖面的柜子作为记录的墙面,合理利用空间,孩子们自己制作记录墙,进行连续观察。在连续观察一个月后发现:泥土质地的胡萝卜叶子长的最快,从而获得实验的直接经验。
连续观察—蛋蛋里的奥秘
(1)找一颗种子,只有自己知道种的是什么种子;
(2)制作蛋宝宝,家长和孩子们种在洗干净的蛋壳里面,装饰成自己的蛋宝宝,拍照留念;
(3)护蛋行动,将蛋宝宝顺利护送到自然角,进行猜想、观察、记录。
(4)猜想、观察、记录—连连看,每一个蛋宝宝仿佛就是自己的宝宝,当小芽从里面发出来的时候,孩子们欣喜不已,观察到自己的芽和别人的芽的区别,找到相同的连一连,从而认识了很多不同的芽。
(5)找找相同的芽,在一系列的观察后,孩子们发现麦子的长出来的生长周期是7天,豆豆发芽需要7-10天,由此在植物角中进行大讨论,最后进行了一次集体教学中的讨论,由此将此活动转变成课程。
3.2.3 区域游戏的融合
自然角的创设为班级的环境增添了一抹绿色,这个小小的“微生态环境”带领幼儿走进了自然世界的“国度”—一切新奇的想法从小脑袋里一个个迸发出来:他们在美术角写生画、把收集到的蚕豆做数学游戏;幼儿园种植园采集到的油菜种子进行去壳、筛油菜籽,并创作油菜籽画;发挥想象创作趣味十足的毛豆旅行记,进行讲述。
4 探究—动手实验见真知
盘活资源:以杨梅实验为例—在《我们在春天里》主题开始前,曾进行过一公里资源调查,发现在幼儿园的南门处有一棵桑树,约10米高,在入夏的季节开始结出很多桑葚,掉得满地都是。
引发关注:由此,孩子们关注到了春天的果实、入夏的果实——杨梅,孩子们对杨梅好奇从一张幼儿自己设计调查表开始—进行了杨梅去虫实验、杨梅酒制作、杨梅染色去污实验系列活动。
调查表:孩子们自制关于杨梅的调查表,包括杨梅的吃法、作用等。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们学会归纳、整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归类,找寻最感兴趣的问题。
基于主题教学背景的自然角,是科学区域户外的延伸,又是引发集体科学探究教学的媒介 从中获得滋养生命成长的丰富经验,通过记录、汇总最后再进行结果的展示是将实验的动态过程凝固化,有效帮助幼儿感知和了解实验的过程。
5 创设成效
对于孩子:孩子是自然人,最真实的想法是自然教育的一部分,他们的了解他们的关注点,捕捉自然角中的教育资源,这本学期中,幼儿的观察周围事物、探究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逐步提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对于教师: 引发我们对自身角色的转变的现实思考,课程游戏化理念下自然角创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作为我们一线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是要顺应孩子们得想法,问询他们的诉求,追随幼儿的脚步,创设真正属于孩子的自然角。
对于课程:自然角的创设,基于孩子的视角,然而又不仅仅是跟随,理论引领、观察分析孩子的发展需求,课程执行力是推进的关键,这对我们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读孩子,立足孩子,提升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