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围绕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总结、“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影响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建设问题,对2009年我国理论经济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学术界在上述问题上的不同见解和一些代表性的观点。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总结、“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影响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建设问题,对2009年我国理论经济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学术界在上述问题上的不同见解和一些代表性的观点。
其他文献
推进城乡一体化,调整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是解决城乡差距,保障农民平等国民权益、提高基本可行能力,推进社会人本和谐发展的根本环节。本文融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公共品供求机制进行文献研究,述评当前国内外相关文献现状,并分析了研究中的缺陷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11年12月1日,“基于云平台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研讨会(2011)”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北京大学中国都市经济研究基地和北京市计算中心云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张辉副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华社、《科技日报》和相关企业等专家学者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与就业等多个视角深入探讨了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信息产业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共信任”尽管是信任问题研究中的一个新兴课题,但基于思想史视角考察,相关研究的成果其实已相当丰硕。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多种视角和维度,基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又有不尽相同的分析方法和研究范式。从总体上看,学术界对“公共信任”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尚待广大研究者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学术创新。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正由危机应对转向结构调整,“宽财政、紧货币”的调控态势日益明显。目前,国内财政、货币和;12率政策相互制约,对宏观政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政策的适度性、有效性和退出安排等方面对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进行梳理,认为2010年货币政策收紧态势已定,财政政策稳中有收,汇率政策稳定不变。此外,本文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模型框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对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乃至于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走向复苏,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的量化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判断、退出策略选择和退出工具取舍等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评析,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生产率悖论曾引起了经济学界的争论,不过主张ICT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逐渐证明了其正确性。与此同时,ICT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效应和机制,各国ICT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ICT经济增长效应的国际差异,以及国际数字鸿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都是经济学家仍在关注的重要问题。
“置盐定理”及其引发的争论至今已积累了大量文献,但国内却鲜有研究。本文回顾了相关争论的主要文献,澄清了“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理论的本质区别,并指出了其对马克思的误读。由此构造了一个导致一般利润率下降得以实现的“反例”,以表明置盐对资本主义竞争理解的局限性。同时,根据“置盐定理”的启发,本文在马克思原有体系下推导出了技术创新导致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内在约束。
“Unityand Diversity:The Life of the Mind”[统一与多样:智慧的生命]这个关于智慧的本质和方式的崇高命题,是美国为庆祝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二百周年而举办的学术讲座命题。这个极其年轻的国家和这个极不年轻的学院选择“智慧”作为重大日子的思想主题,正好说明我们人类在征服客观世界的奋斗中,所获得的所有能力,“智慧”是最辉煌,也最为人所钦崇的成果。在这个会上,著名学者贡布里希(E·H·Combrich)在他讲座行将结束时,
“生态文明·低碳经济·自由贸易”论坛于2010年4月11~14日在海口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杂志社、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