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华村的温暖阳光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ov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子
  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总量趋于高峰,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面对养老这个关乎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大社会课题,如何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年人不再孤独、不再忧伤,获得晚年应有的尊敬、善待和幸福感,秘建军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在洒满阳光的许昌庆华村养老院,老人们心里暖洋洋的,笑容灿烂。这里林荫成道,果木成行,喷泉扬花,池塘鱼跃,珍禽展翅,孔雀屏开……步入这仙境般的康养乐园,不得不发出阵阵赞叹。
  秘建军如何给老年人创造了这样怡情悦心的驿站,带来了温暖的阳光呢?
  “写写我们的小秘吧,一个有理想的好孩子,一个有爱心的年轻人,一个有追求的奋斗者。”一群养老者如是说。
  “他是军工的后代,心里有一团火,做了许多益行善举,一片痴心为老人。”许昌市民政部门一名负责人员说。
  人们口中所称赞的这个人,是许昌市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秘建军,5年前创办了庆华村养老院,至今已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三级养老院之一。
  一个满腔爱心、大有作为的退伍军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殊荣,在许昌养老行业乃至全省都口碑相传,参观者纷至踏来。
  庆华情结,不尽激情在燃烧
  让梦想开花!
  秘建军痴心不渝地坚守着一个军人的本色,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人生梦寐以求的目标,释放着时代奋斗者的力量。
  秘建军心里早已装着“庆华”二字,那是从小刻在心底的烙印,那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
  在中国版图上,你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许昌的庆华村,秘建军久有的庆华情结,还要溯源到20世纪60年代。
  三线建设,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名词和称谓。1965年,在毛泽东主席备战打仗的思想指导下,共和国的“长子”——东北地区黑龙江域内的涉军工厂由东向西战略大调整,数百万职工携妻带子远离家乡故土,迁移至西南大山密林深处和中原一带。在河南省许昌市有6家企业数万人迁移于此,颇有名气的当是许昌市建安区的河南庆华机器厂,军工番号126。这个工厂是由被誉为“共和国第一枪厂”的国营庆华工具厂职工家属6000多人迁建而来,伴随着轰轰隆隆的机器声,一支支54式手枪和56式冲锋枪从这里运往全军单位、列装部队,为共和国的军队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秘建军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6岁那年,跟随着父母、姥姥,全家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黑土地,千里迢迢迁转到大中原之腹地许昌。在田野肥沃、阡陌纵横的农业大镇——许昌市建安区蒋李集镇安营扎寨,开辟军工人的新战场。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更为彰显,1年多的时间,荒田沃野变成了庞大的的生产厂区和生活区,一幢幢车间平地而起,一排排宿舍栉比相连,一些生活配套设施也随之相应建设齐全,如平坦的马路,矗立的路灯,宽敞的电影院、卫生所、托儿所、学校、食堂、澡堂、邮局、菜市场、灯光球场、俱乐部等,宛如一个微型社会。对外界来说,126是个神秘的禁入之地。无论职工或子女都沐浴着计划经济的阳光,享受着城市人的待遇,他们以工厂为家,以集体为安,以生产贡献为荣,军工人的豪迈感笼罩在每个员工和孩子们的心头。
  秘建军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从庆华幼儿园的天真欢快,到庆华小学念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伟人语录,再到庆华中学唱着的“学习雷锋好榜样……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茫”的歌曲,朦胧中就有了军工子弟的优越感和荣尚感,他的心坎上早已刻上了“庆华”两个字。
  乾坤挪移,天翻地覆。
  事物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他享受着美好时光时,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突然而至。父亲不适应这里的气候,身患有疾,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他们决定留下秘建军在此读书,夫妇双双返回了东北老家。正在读小学的秘建军一时间无法接受,陷入痛苦的困惑。其实,出生于1974年9月的秘建军,父亲为北安的军工战士,母亲经历过下乡插队的艰难,他来到世间,与父母聚少离多,不知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为何味。
  留下来的秘建军失去了陪伴的父母,仍被暖暖的亲情和深深的爱包围着。他随姥姥一起生活,姥姥把他当成宝贝疙瘩。做好吃的总会多给他留一点,有时姥姥舍不得吃,只是尝一尝味道,她看着外孙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心里特别开心。姨妈家的孩子谁要是一不小心碰撞了他一下,姥姥非板起脸儿训骂他们一顿不可,有时连姨妈们也会被牵连进去,被姥姥一起数落一顿。姨妈们习惯了,尽量围着他转,一直宠爱着他;姐姐弟弟们也习惯了,尽量让着他,逗他开心。
  他沐浴着时代的光辉,享受着一大家子的亲情。他最大的幸福感受,是依偎在姥姥的怀里,听姥姥讲深山老林里黑瞎子的故事,他听不够,姥姥也讲不烦……在温暖的怀抱里,他读完了小学,念完了初中,离开了课堂,从少年步入青年,强壮了筋骨,丰富了头恼,成熟了智商。至今,每当提起姥姥,他仍然会泪润双目。可见,姥姥的慈祥与慈爱如烙印,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里,成为一辈子的念想。
  姥姥的年纪大了,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照顾他,他的几个姨视其如子,特别是大姨,不是生母胜似生母,百般呵护他。17岁那年,正值豆蔻年华的秘建军,在大姨的多方努力帮助下,怀揣着青春岁月的美好憧憬入伍服役,走进了绿色军营和迷彩生活空间。
  穿上军装,告别家人的那一天,他恋恋不舍地顿足在再也熟悉不过的庆华厂的大门口,深深地向远处张望着,难以割舍,似乎在说——庆华,等我凯旋!
  在铁打的营盘里,他在同年入伍的战友中最快完成從一个社会青年到一个军人的转变,这也许是军工人的基因之源。紧张繁重的火热生活不但建壮了秘建军的骨骼和体魄,早起与叠方块被还培育了他优良的生活作风习惯,紧张的战术训练培养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严格的军姿训练培植了其有素的军人仪表和阳刚之气。
  秘建军的成熟不仅在于表象,更在于灵魂和精神。正像羽毛已丰的鸟儿,不在于华丽的衣身,而是不怕折翅的飞翔。   2006年6月,秘建军退役,脱了军装,告别了心爱的铁甲。回到地方,按政策惯例,他顺利地被安置到126厂保卫科工作,实现了自己的军工梦。他用勤奋的工作连续几届获得先进工作者的美誉,日日有粮,月月有薪,军工的幸福感使他喜上眉梢,不少同龄的退役战友也羡慕他。
  从此,他更深地融入了军工,融入了中原,生命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
  军姿不倒,风雨飘摇硬汉子
  一声惊雷万蛰醒。
  飞速运转的计划经济的车轮在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突然转向变化,红红火火的126军工厂变轨进入军转民的轨道,开始生产三轮摩托车、内燃机、电热毯等民用产品,苟延残喘到了2005年,不得不破产改制。之后,重组失败,大批工人失去了工作岗位,丢掉了计划经济的饭碗。大多数员工和家属又失望地举家迁回东北老家,留下了老年职工和成人子弟千人左右,身为保卫科人员的秘建军同样成了失业者,惆怅、失落与彷徨袭上心头。
  一个曾经的国有庆华军工企业,昔日的热闹和繁华荡然无存,荒废破旧,毫无生气。风华正茂的秘建军的军工梦有始无终,面对生活和命运新的待解方程式茫然若失,对许多事情看不透、说不明,只能淡淡地追忆着似水年华。他不时地到旧厂址走走,望着杂草丛生的破旧厂区和断垣残壁的厂房,他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一点挣扎。126军工厂仿佛似一位满脸皱纹、写尽沧桑的老人,静静地伫立着,不停向人们诉说着一去不复返的庆华。
  经过时间的沉淀,秘建华对乾坤挪移般的惊天动地的改革开放,对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他以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姿态走向了更大的社会舞台,他张开双臂扑向生活远景,迈步在闯荡的峥嵘岁月。
  在他要远离庆华外出打工谋生的那一天,特意又到那已经破落不堪的庆华军工厂的大门口,深深地向里边张望着,一阵酸楚涌起。
  “生活是条河,深浅都要过;生活是首歌,有苦也有乐。”谈起闯荡,秘建军总是这样乐观。
  有的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的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的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而秘建军常常把得与失看成起点,并十分愿意笑谈自己的闯荡过程。
  豁达开朗,热情义气,诚信豪爽,一言九鼎,不屈不饶的东北汉子的性格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搏击着浪花——
  房产中介。磨破嘴皮,口干舌燥,缺乏资源和经验的他,入门难,坚持更难。半年后,没挣几个钱。他只好放弃。
  洗浴桑拿。冰天雪地的季节性行业,一年二分之一的时间停业休息,房租场地大,投资多,产出少,利润薄。经营时间不长,他再次退出。
  海底捞服务员。一项集苦、累、险的行业,劳动报酬虽然说较理想,但都是年轻人干的活,年龄偏大点儿体力就跟不上,不适应长期干下去。他主动撤了。
  养殖藏獒。时尚一时,市场需求有限,利高风险大,不宜扩大规模,一不小心市场萎缩,投资就会泡汤无疑。再三斟酌,他果断收兵。
  产品加工。机械零部件加工,在数字网络化时代,改造提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单纯的手工作坊效益不高,市场供求不稳定,小厂会陷入三角债不可自拔。虽有所收获,细思量,他见好就收。
  正如歌德所说:“没有在黑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岁月,带走了纯真;时光,增加了年轮;阅历,成熟了心智。沉淀下來的,是一份淡泊的心境。
  用“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来评价秘建军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干一行弃一行,行行都试过,虽然很敬业、很卖力,但说不上喜爱,总是不那么顺心顺意。几年打拼下来,多少也集攒了些真金白银。他在一个劲地追寻着,思绪放飞,像雄鹰展翅一样猎取着新的目标。
  军姿不倒扬心志,大漠孤影阅沧桑。站过军姿的秘建军,对站好军姿的“头要正,颈要直,胸要挺,肩要平,目视前方”的要领烂熟于心,这种军营精神潜移默化地润育着他勇往直前的勇气。一个挺起胸膛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面对的!
  闯荡的实践,让他游过深水,涉过浅滩,体验了人生,积累了胆识,收获了经验。秘建军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没有一条人生之路是笔直和平坦的,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三山五岳都会为你让路。”
  现代飞速发达的社会,瞬息万变,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唯有与趋势同行,与政策同行,与智慧同行,才能站在命运的制高点。秘建军认真地思考着。
  他已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时代的重要课题。
  此时,他正在考虑着一个十分现实的严峻问题。庆华军工原来留下的下岗失业员工,大部分已经退休进入暮年,子孙们外出打工、求学,远在异乡他地,孤独与寂寞、失意与痛苦、焦虑与脆弱,渴望亲情成了老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求。安慰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给他们生活的力量和希望!与秘建军感情最深的姥姥已白发苍苍,年已古稀,他奔波在外,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侍候她,直至姥姥和姥爷相继去世。他从姥姥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品德,尤其是姥姥身上的纯朴善良、美丽与智慧。情愫本性之感,现在他提及姥姥,仍会潸然泪下,触动着他心里最柔软的一面,但也只能是“一缕思念寄夜雨,两世重隔眼朦胧”。就连最爱他的大姨等亲戚也年事已高,到了力不从心的年纪。于是,他的脑海里闪现出了势在必行的养老问题,为老一辈庆华军工人养老似乎天意般地落在了他的肩头,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道义。
  他陷入深思,一连几天吃饭不香、睡觉难眠,深夜里想到那些无助的老军工期待的眼神,他会禁不住一下子坐起来。他愈发下决心要办一个养老院,让庆华军工的老年人有个安度晚年的好去处。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姨等亲戚朋友的赞同。让更多的庆华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深深的故土乡情,是社会的夕阳工程,也是乐善好施的社会美德。
  就这样,理念改变了秘建军的选择,选择改变了秘建军的人生。
  为黑暗中的弱者送去一盏灯,为寒冷中的孤者送去一盆火,他决心在养老和夕阳产业中大干一场。   2015年仲秋,桂花飘香,秘建军以服务126军工老人为原则,选定破旧的庆华中学教室和操场为址。从此,近百名原庆华军工厂的老职工又回到自己的“家”,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集体和最好的归宿——庆华养老村。
  举家合力,众志成城。在为梦想奋进的路上,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血汗钱进行环境整治改造。庆华养老村,占地面积56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在许昌是场地规模最大的,也是基础条件最差的养老基地。楼舍破烂不堪,烂门少窗;一片荒芜,杂草丛生;缺电无水,屋顶露天。改造工程量极大,需要足够的资金才能完成各种基础硬件和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改造。在没有任何社会外援的情况下,他为梦想大胆一搏,倾尽所有,拿出几年来打拼的所有积蓄进行环境改造。为了节省资金费用,他汗流浃背,挥镰割草,卷起裤腿清理淤泥,一连几个小时清运垃圾……他的大姨、老姨、舅舅、舅妈等亲朋好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计报酬伸出援助之手,甚至在紧要关头,动员全家齐上阵,不分昼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他们聚起的不仅是力量,更是信念和意志,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坎不能迈过?近半年的艰辛努力,庆华养老村旧貌换新颜,有了养老院初步的雏形。
  比天空更遥远的是对理想的渴望,比蔚蓝更清新的是明快的心情。秘建军看着这初战告捷的用劳动汗水浇筑的基础工程,心里乐滋滋的,他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
  他对妻子郑重地说:“咱们这个养老院就叫庆华老年护理院吧?”与他生活16年的妻子对他的心思早心如明镜,随即说:“这个名字好!我就知道,你一辈子忘不了庆华。”话语里带着几分赞许。
  他听着妻子的赞赏,心里多了一道谱。他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赤子之心,俯首甘为孺子牛
  梦想序幕,振奋人心。
  2016年5月8日上午,久违的热烈气氛和壮重仪式轰动了整个老军工的生活宿舍区,也轰动了蒋李集镇。9时许,许昌市民政局的领导来了,建安区组织部、民政部门的领导来了,126社区的领导也来了,他们是特意来为庆华老年护理院的成立祝贺道喜的。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对护理院寄予特别厚望,对其高看一眼,政策放宽,允许先挂牌营运后审批。直到9月12日,营业执照才正式颁发。这一切,对秘建军来说是极大的鼓励。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一直点燃着秘建军的激情。
  “您养我长大,我陪您老去。”秘建军以对姥姥和大姨们的初心,善待每一位入住庆华老年护理院的军工老人,捧出了一颗赤诚的心。
  不干则已,干则必优。军人那种逢优必争、逢先必夺的精气神在秘建军的血脉里涌现,在庆华军工的旧址上铺展大美画卷。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庆华老年护理院从正式启动、营运至今5年了,这5年,秘建军的辛勤付出无法用文字和数字表达,他用创造和实干、热心和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魏都区“星级养老院”、河南省“金色家园”试点单位、许昌市“十大敬老模范单位”“星级养老机构”、河南省“三星级养老机构”等荣誉不期而至,更作为“最佳创意企业”在央视展示风采。
  如今,庆华老年护理院的名字早已改弦更张,在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下,被“河南许昌庆华老年养老村”所代替,响当当的名字,成了许昌养老行业的一张名片。
  這里已入住的146名老年人不仅有庆华老军工,周边社区的老年人来了,许昌市区的老年人也来了,他们都是慕名而来。
  当你走进庆华养老村,一定会被这里的一切所震惊,不敢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却毋庸质疑地呈现在你的面前了——
  精神慰藉。刚到大门口,向内放眼望去,院内正中央矗立着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白色雕像,那可是老一代军工人心里崇拜的永远不落的红太阳。伟人神采奕奕地微笑着向人们招手,老一代军工人每看到这一刻,一种幸福的美好回忆随之涌上心头,精神上得到了莫大的慰藉。
  荣誉激励。入住庆华养老村的老人,有南征北战的功勋,有抗美援朝的战士,还有普普通通的老党员。每逢重大庆典活动,秘建军就会组织他们开展纪念活动,讲故事,说传统,谈光荣。今年,庆华养老村以“在党50年”为主题,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单位进养老院,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颁发纪念章,组织他们观看全国庆祝活动电视节目。红色文化弥漫于养老院,老党员的心里乐开了花,
  美景怡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花台小草,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赏心悦目。随着季节的变换,不同的自然美映射满园,心怡自得。
  舒适卧室。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布置得像宾馆一样,几净窗明,洁白的床被干净无尘,卫生间清洁通风,服务响铃随时可接通,电视节目随选随看。
  医养联动。养老村与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健全联动服务义诊急救协议,创建了互联网远程会诊室,成立了健康管理中心。院内设有常年医护室,配备有专业医师,每天两次健康查询服务坚持不懈,有效地保障了平时体检医疗和紧急情况的需要。
  贴心服务。一日三餐营养调剂搭配科学,适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对行动不便、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给予特殊护理。建立养老微信群,实行每周情况通报,与老人的家人通信息、明情况,为家人排除忧虑,放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拥军深情。秘建军除对老军工有真挚的情感外,对现役军人父母入院养老给予低价优惠,对退役军人或功模人员入院养老给予超低价优惠。爱国拥军固长城的家国情怀血脉流动,用尊重温暖着现役和退役军人的心。
  老年大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在庆华老年养老村已是常态。他们从入住的老人中挑选有阅历的资深老人作老师,成立老年大学。校长、教务主任、教师,从有大学学历的老校长、老教授,到县级领导干部,每个人积极发挥余热。开设了书法、美术、歌舞、太极拳等课程,给老人带来了欢乐的心情和舒畅的精神,起到了延年益寿的促进作用。   养殖种植。庆华养老村,院区宽广空旷,秘建军从道家的养生学中悟出真谛,给入住的老年人创造一个自然的饮食环境,跟着时令,跟着生机,跟着阳光,实现了“春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他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建起了蔬菜基地、种植基地、圈殖基地,季节性蔬菜基本保障自产自供自用,玉米、花生、小麦、红薯等农作物一应俱全,猪牛成圈、鱼鸭满塘、鸡兔成栏,让老人们吃上放心肉,吃上鲜鸡蛋,吃上无害菜,吃上有机粮,用绿色养护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炎热盛夏,高温闷热,行走在都市的人都有一种烦燥感,而在庆华村养老院年已古稀的老人们却眉目舒展……听一听老人们那真情的诉说吧,他们会给你送去更多的感动——
  “我是许昌市电力公司的退休干部,儿子特意把我们老俩口送到这,真是选对了地方,三级达标养老院,名副其实。”一位81岁的老人真诚地说。
  “我的腿脚有毛病,不能走路。小秘这孩子那么忙,他有空了还推着车,带我满院转,去听一听他弄的音乐喷泉,看一看他喂养的珍禽异鸟,那孔雀开屏像个大扇子,真好看呀!”一位83岁老太太感动地说,“说实话,小秘比我的亲孙子都强。”
  還有一位79岁的老人有板有眼地说:“我真的应该感谢小秘办的这庆华村养老院,这里有亲情。我儿子在部队当兵,我一个人在家,他不放心,小秘就去把我接来了……”
  在老人们心里,秘建军是他们的“好儿子”和“开心果”,消解了孤独,送去了温馨。如有两三天不见他,老人们就会十分想念。可见,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只是仕途的通达和财富的叠加,秘建军每逢听到赞美声,只觉得自己选对了方向,走对了路子,做对了事情。
  远景在胸,美好未来不是梦
  心有多大,山就有多高;志有多远,路就有多长。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人的一生都有黑夜,但只要在黑夜里种上一颗光明的种子,在适宜的土壤里就会生根、发芽,开出灿烂之花。秘建军的人生正是这样。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年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制定了老龄事业发展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持续发展目标。
  2020年,庆华养老村作为“金色家园”试点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赠予其汽车一辆和台球桌、轮椅、图书等物资。
  正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老龄事业发展的契合,照亮了秘建军用实干、苦干趟出的路子,他对庆华村养老院的未来更加坚定,信心满满。不知疲倦的秘建军,永远像个冲锋的战士,自带冲锋号,冲向一个又一个高地。
  他用心血尽情地描绘着庆华养老村的美好明天,在提升入住老年人幸福指数上做文章、下工夫、用实劲。不妨走进秘建军的内心,打开他对庆华养老村5年规划的宝箱,眺望远方——
  一个以治疗老年慢性病、康复为主题的综合性医养结合的医院将会成真,不但为庆华老年养老院的老人们服务,还可以融入当地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为周边群众提供高质量、多科室的疾病诊治等卫生康健服务。外围道路已经完成硬化,场地绿化正在实施中。
  一个以养老护理培训为主打的专业培训中心有望成型。届时,养老护理的工作人员将会聚集此处,聆听有关专家教授的讲课,传授养老护理专业知识,增强基本理论常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培养一批适应养老护理的专业队伍,真正推动养老护理行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老年人充分享受养老服务的阳光。教学楼初步具备条件,只待进一步逐项落实。
  一个以庆华养老村为轴心的特色大型综合养老机构十分可期。此处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存有地下热水层,期待整体开发,为庆华养老村和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洗浴享受,带动全民健康事业发展。
  扩张并非盲目。扩张,来自于秘建军的雄心壮志追求,来自于秘建军浓烈的庆华军工情结,来自于社会老龄化的客观需求,来自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政策的优越。
  3年前,看中了庆华养老村发展趋势的一名企业老板,欲出资1000万元与秘建军合作,做大股东,但被婉言谢绝。他真的需要钱,从起步至今已花去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的债,但他担心在大股东的掌控之下,庆华养老村的服务宗旨变味,初心走形。而这种担心并非多余。
  2年前,又有一个投资人愿斥资近亿元买断庆华养老村的经营管理权。面对巨资诱惑,好心的朋友劝他松手变现,过一辈子安逸的日子。结果出人所料,又被他拒绝了。因为在他内心深处,庆华军工永远是抹不去的记忆,庆华军工人永远是他的最爱,他不愿看到庆华军工的任何一个老年人成为无处养老的漂泊者,更不愿看到跟着他一起打拼做工的伙伴失去饭碗。
  尾声
  “人生是一种负重的狂奔。”
  庆华军工,情牵一生。流淌着庆华军工血脉的秘建军,其命运与庆华军工人、庆华村养老院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为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拼一场,即使明天伤痕累累,也要毅然笑着去拥抱,甚至含泪奔跑。
  信念是火种,能使心中的太阳燃烧。
  毫无疑问,秘建军是这样的人。他已经把时代需要的老龄事业与自己的奋斗融合在一起。随潮而动,为潮而守,让苦心经营的庆华养老村的明天,春色更绚丽、阳光更温暖、颜容更灿烂、笑声更美甜。
  秘建军,一个精神世界的王者!
  责任编辑/张美子
其他文献
公元2020年,令人难忘的庚子年。  新冠病毒——前所未有的疫情,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经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  我们的工业,我们的商业,我们的企业家,经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浙江省海宁市工商联及所属商会、民营企业家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高昂的战斗姿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呈现了新时代工商联的新担当、新作为、新风貌、新成就。  
期刊
如果说实体经济有昨天、今天与明天,那么,张国云“中国企业三部曲”就是当代中国企业发展道路的缩影。重读张国云全景式长篇纪实小说《企业纪》《资本纪》《智能纪》(合称“中国企业三部曲”),惊觉这位敢发时代先声的作家早已在呼吁中国企业以史明理、学史力行,把握时代风向、勇争时代之先机。  2020年,在中国企业从一度曲折到暂现光明的背景下,张国云“中国企业三部曲”更显现出格外深广的文学价值。诚如作者所言,改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  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根本利益立场、民主政治理念、现实执政方略等方面,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基因密码——人民至上的基本价值理念。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回想起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
期刊
7月,行走在鄢陵大地上,抬眼是风景,驻足是繁荣。近年来,鄢陵县委、县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乡风民俗和特色农业资源,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多措并举促进“三产”融合,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张桥镇裴庄村,以“情定裴庄”和“皇菊”为特色的乡村名片,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在大马镇任营社区,以红叶石楠
期刊
1950年2月14日,西方人的情人节,中国庚寅年“二十八贴年画”的日子。这天上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署,毛泽东主席首次访苏的主要目的在艰苦曲折中实现了。当晚,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在大使馆举行盛大鸡尾酒会,庆祝中苏友好条约的签订。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代表团副团长李富春等代表团主要成员和大使馆文武官员参加陪同。斯大林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及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米高扬、布尔加宁等主
期刊
引子  二月末的北京,春寒料峭。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内却人潮涌动,暖意融融。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此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期刊
2019年10月23日上午,全国工商联专题研讨会上,一位在会上做了近一个小时关于微山湖发展促进会经验报告的年轻人,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赞扬。他,就是中共济宁宏益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济宁宏益达企业集团董事长、山东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济宁市微山湖发展促进会会长焦健。  2021年初春的一个上午,我慕名来到宏益达集团,拜访了这位颇有传奇色彩的焦健会长。焦健,中等个头,沉稳儒雅,浓眉下
期刊
人物介绍:陶金海,1963年生,江苏靖江人,1983年毕业于扬州医学院,临床工作近20年,后辞职创业,于2001年创办社区医院,2007年创办东方惠乐健康管理中心,开启养老事业征程。先后荣获“团中央、全国青联2014年中华儿女年度人物”“新华网江苏养老产业领军人物”“2017年中国十大诚信企业家”“2021年江苏优秀企业家”等称号。现任江苏东方惠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弘孝康养产业工
期刊
崇山峻岭,群峰连绵,林木葱茏,绿浪翻卷。一条涓涓清亮的小溪,呈九曲回肠之势,从门前蜿蜒而去。流成渠水长浪,激起沅江涛澜,奔入洞庭大潮。绿浪与小溪和鸣,云烟与水雾缠绵,田垅稻浪金黄,山地秋露滴翠。这就是湖南省通道县县溪镇杆子溪村。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这个小村,来到了唐诗宋词的诗情画意之中。溪流两岸青青翠竹与绿树掩映下的农舍,既有木屋瓦檐,也有砖墙楼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一条水泥公路迂回前行
期刊
题头语:  《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显示:2017年,我国大宗商品运输的柴油货车保有量近1700万辆,仅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7.8%,但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量却分别占汽车排放总量的57.3%、77.8%。相比之下,铁路货运周转量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仅为公路的1/7、1/13!2018年,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 “公转铁”(促使更多大宗商品从公路运输转到铁路运输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