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中东政策评析

来源 :现代国际关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的中东政策经历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从是否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奥巴马的中东政策减少了美国对中东的进一步资源投入和伤亡,有效配合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主要方面是成功的;从奥巴马中东政策对地区和世界造成的客观影响来看,其政策则可以说是失败的。两个角度评估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主要反映出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变得更狭隘,并缺乏管控中东的能力和实力,同时也反映出美国与盟友的利益产生偏差及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内向性”增强。未来美国将继续在中东寻找既能保全自身利益,又能适时脱身的“平衡点”。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国际核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核扩散风险、核恐怖主义威胁和全球核电发展带来的诸多安全挑战,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课题,需要中美等大国协调应对,解决核安全管什么、谁来管和怎么管的现实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把核安全列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并在2014年海牙核峰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明确了未来国际核安全合作的方向。值此2016年核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多角度探讨国际核安全问题,以期有助于对该问题的深层思考。
4月6日,《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召开主题为“新时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智库建设”的研讨会,邀请国内部分智库、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当前国内国际问题研究智库建设中的成绩与不足进行研讨,就未来智库发展提出建议。现将部分与会者发言内容整编发表,以飧读者。
打造中国“智库群”一定要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国家,人口规模10亿级、分别是欧洲的3倍、美国的4倍、日本的10倍;精英、智者规模数以百万计、也可能以千万计,在数量上大约也分别是欧美日的3倍、4倍、10倍。中国每年还有大约600万毕业生新从各大学毕业,数目之大,与新加坡全国人口不相上下。中国的另一个特殊国情是民众自古以来就关心“天下事”,这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融进民族血液中的精神文化。
当前,中国的智库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方兴未艾,热火朝天,成绩可喜,前景广阔。但要真正做大做强做实,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影响的智库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各国都有智库(我更愿意叫“思想库”),但智库真正成为产业并形成规模,始自美国。因此,在目前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热潮中,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美国为师,以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等美国智库为样板的倾向。这本身没有错,毕竟,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使美国在智库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为交流总结办刊经验,科学规划未来发展,《课程·教材·教法》杂志编委会于2009年元月15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大楼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暨新春茶话会。本刊编委会和编辑部成员欢聚一堂,结合教育期刊发展趋势,就本刊的办刊方向、编辑工作方针、2009年选题重点以及期刊的电子化、网络化、宣传发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果。
1996年4月26日在上海签署的《中、俄、哈、吉、塔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协定》,以及一年后在莫斯科签署的《中、俄、哈、吉、塔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成功解决了冷战时期中苏对抗历史遗留下来的边境军事安全问题。这两个文件又成为后来在欧亚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的政治、法律基础。这一历史事件的转化和发酵,开创了对欧亚地区稳定产生持续20年影响的“上海进程”。回顾这一进程,不难发现其中清晰的历史逻辑。
“基础四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与欧盟及美国等“伞形国家”并立的三大关键力量之一,在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以小岛国、最不发达国家等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日益转向美欧发达国家的减排方案,使“基础四国”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巴黎气候大会后新的全球减排框架逐步落实、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阵营划分,开始呈现出向“排放大国对排放小国”转变的态势。以“基础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阵营分化明显加剧,“基础四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面临的冲击日益加大
当前,国际体系正面临三大历史性挑战:大国之间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关系发展态势转向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轨道,国际体系是继续走向融合还是逐渐走向分裂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大问题;国际反恐联盟的失败与“伊斯兰国”等极端主义势力的崛起使中东秩序全面崩溃,西方在中东的主导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并由此衍生出全球16亿穆斯林与所在国及国际社会日益分化的世界性挑战;全球治理体系因严重脱离全球化现实而近乎失灵,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动荡背景下维护霸权的决心及大国战略竞争,又使全球治理改革失去合力,不断扩大的全球治理赤字可能在不远的
作为一个以“伸手”外交著称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至今对朝鲜却一直采取围堵、施压为主的“战略忍耐”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美认为朝鲜尚未挑战其核心刊益,但美对朝缺乏信任,长期将朝视为敌人,同时希借朝核问题制约与接触中国。未来,只要这些核心条件不发生变化,美国就难以轻易改变对朝“战略忍耐”政策。美国大选结果将会影响美对朝政策。如希拉里‘克林顿上台,美对朝“战略忍耐”将会持续;如特朗普上台,美整体战略则可能发生重大调整.
近几年来,欧盟对南海局势的关注明显上升,愈来愈成为影响南海问题发展不可忽视的新外部因素。欧盟主要通过三种路径介入南海问题:一是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发表外交政策声明以示关切;二是以国际法为依托,在菲律宾南海仲裁案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三是加强与南海声索国的武器售买关系,谋求扩大地区影响力。欧盟之所以介入南海问题,主要是由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所决定,源于其海洋安全战略转型的需要,同时也受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压力和带动。未来,欧盟的南海政策对中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应加强对欧盟南海政策动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