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么宁的人,很难将这个看起来温柔可人,甚至有些柔弱的重庆女子同身着藏青色制服、整天与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的国家公诉人联系起来。可就是眼前这位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女检察官,2001年曾因参与办理“渝湘鄂”张君团伙案件获得重庆市检察院嘉奖,2006年在获得“重庆市十佳公诉人”称号后继而又成为“全国十佳公诉人”、“最佳论辩奖”,而她才28岁,检龄仅有6年……
检察情结开启公诉生涯
说起么宁的检察情结,还颇有些渊源。父亲是“老监察”,一个叔叔是“老检察”,父辈们那些办案故事和光辉业绩潜移默化了少年时代的么宁,让她从小就对检察工作有了一份深厚的情结和无限的向往。中学毕业,在家人的支持下,么宁报考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大四那年,她选择了进入检察院实习,有了第一次与公诉工作“亲密接触”的机会。么宁初进检察院,便被光荣榜上那身着笔挺制服、处处显示着公诉人威严的女检察官照片所吸引。更让她铭记于心的是,检察官秉公办案、执法为民的感人事迹。她暗下决心:我也要做一个公正执法的检察官。2000年7月,她考入了重庆市检察机关。
刚参加工作时,么宁被安排到公诉一处担任内勤。虽然不是在她一心向往的办案一线,但这并未动摇她成为一名国家公诉人的信念。内勤工作繁杂琐碎,涉及面广,既要撰写各类文件材料,又要协调处内外的关系。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么宁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加班加点翻阅了以往的文件资料,并做了满满一大本的记录,全面了解了公诉工作和办案流程。因为工作需要,她自己买来电脑和法律工具书,利用休息时间充电……慢慢地,同事们惊喜地发现,探讨案情时,么宁虽言语不多,但却能语出惊人,切中要害;她原本对电脑一窍不通,连文字处理软件都不太熟练,一段时间后却成为处里电脑操作最熟练的人。
“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2001年初,由于张君团伙案纷繁复杂,所有的材料必须形成纸质文档,以便在庭审时通过多媒体示证系统展示出来。处领导想到了“电脑高手”么宁。作为新人的么宁,自然没有想到自己公诉生涯的第一桩案子居然是这样一起闻名全国的大案。压力产生动力,办案中,聪慧的么宁不负众望,该案审查意见书6万多字、100多页,全部都是她在短短三天时间里打印整理出来的。她出色的工作业绩不仅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还荣获了重庆市检察院的嘉奖。
其实,办理张君团伙案对于年轻的么宁而言,最大收获不是得到荣誉,而是“第一次体会到公诉工作带来的苦与乐,第一次直观领略到资深公诉人在法庭上指控罪犯的正义力量”,这一切进一步增强了她扎根检察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她希望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在法庭上高举正义之剑,指控罪恶的国家公诉人。
那一年,她23岁。
认真严格办好每一件案
“我想办案!”办结张君团伙案之后,么宁提出到公诉一线工作,处领导欣然同意了。
此后的6年里,通过不断地充实自己、超越自己,么宁从普通的书记员到助理检察员,再到一名优秀的国家公诉人,完成了一次次的成功蜕变。同事们说,这要归根于么宁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不做则罢,要做就做到最好。”么宁的“完美”体现在工作中,那就是——认真。
“公诉人是肩负着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双重使命的法律守护人,绝不能放纵一名罪犯,也不能冤枉一名好人。”么宁一直在心里记下了初到公诉部门时一位资深公诉人的一番教诲。她的第一次出庭支持公诉是一起强奸案,被告人用极其恶劣的手段强奸了其前妻,并造成其重伤。主诉检察官认为该案辩点不多,难度不大,据经验推测被告人会被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为了锻炼年轻人,就让初出茅庐的么宁在出庭时“担纲”。么宁对此一点也不含糊,在庭下做足了“功课”。她认真查阅了有关强奸罪的相关论文资料,虚心向处里的老师们请教。随后,一篇声情并茂的公诉意见书便出炉了。法庭上,成竹在胸的么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赢得旁听席上阵阵掌声,她的公诉意见被法院全部采纳,最终那名强奸犯被判处死刑。
有一次,刚升任助理检察员不久的么宁作为专案组里唯一的女性,参与到一起案情重大的故意杀人案的办理中。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她先利用双休日仔细审阅完了厚达500多页的零散证据,并准确地找出了证据中存在的近20项程序瑕疵。通过与侦查人员真诚细致的沟通,使得侦查机关全面接受了专案组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起诉任务是艰巨的,有一次么宁和同事们为了一起案件又熬至深夜,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大半天,累了,活动一下胳膊;乏了,揉揉眼睛继续工作。可就在案件起诉前夕,么宁的视线突然模糊了,医生诊断为用眼过度,并一再强调,“病情可大可小,休息调养好,可能没什么问题,如果再用眼过度,有可能造成视网膜脱落而失明”。然而,看着同事们都在案子上忙得昏天暗地的,她一个人在家实在呆不住。通过急诊控制病情后,她又带上药平静地返回专案组。
其实,她何尝不恐惧失去光明,但是当她触及那些厚厚的案卷,想起那些还没完成的工作,在她的内心深处再没有多余的空间去为自己担忧,她年轻的生命里装满的是一名国家公诉人的职责。庭审前,她精心完成了近万字的文字材料;庭审时,她灵活应对,将举证时间精简为一个半小时,提高了举证效率。最终该案取得了圆满成功,她也以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春风化雨帮扶未成年人
2005年初,么宁被分配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组工作。相比办理其他刑事案件,她更加钟爱这份她称之为“春风化雨的事业”。“每当看到那些失足青少年重拾生活的信心,找回人生的方向,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莫大的欣慰。”正是对生命的关注,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她不仅严格把握罪与非罪界限,还把人文关怀融入办案之中,寓教于诉,达到了教育和挽救未成年人的良好效果。
今年年初,她就先后承办了两起相似的未成年人故意伤害他人致死的案件。案情并不复杂,但通过分析比较,么宁发现涉案的未成年犯罪人小峰和小刚(化名)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单亲家庭、过早辍学、受到社会不良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情况,所不同的是小峰是城市少年,小刚是农村少年。面对两个孩子不幸而又令人痛心的遭遇,么宁深知作为检察官的责任,不仅仅要让他们受到公平的审判,还要通过办案来唤醒他们的良知,使其改过自新、走上正道。
可这并非易事,一方面,她费尽周折,多次找到他们的母亲,耐心与她们沟通,建议家长加强和子女的交流沟通,平时多写信关怀自己的孩子,不放弃教育和挽救的机会。另一方面,她在提讯时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展开教育开导,也将家里的问候和关心传达给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两个孩子感受到来自高墙之外的温暖与关怀,用亲情教育慢慢化解了他们心中的坚冰……为了免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后顾之忧,么宁还替家境贫困的小刚申请了法律援助。
庭审时,小峰不仅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还积极指证同案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最终罪魁祸首被绳之以法;而另一桩案子中,小刚作完被告人最后陈述后,面对公诉人语重心长的法庭教育追悔莫及,声泪俱下,“妈妈、爸爸,我一定会改,你们要等我……”
正是在么宁和同事们的齐心协力之下,他们所在的公诉部门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学会在比赛中提升自我
公诉席上的么宁会义正词严驳斥,切中对方要害;演讲席上的么宁会用声情并茂的演讲,打动每一个在场的观众。这为她赢得了不少赞誉。可在她眼中,“比赛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就如同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出自身的不足,能指引今后努力的方向。”她所在乎的并不是结果,而是那个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
大学时就热衷于演讲辩论的么宁一开始就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提高演辩口才上:她喜欢观看各种类型的演讲赛、辩论赛和大量与之相关的书籍;她也喜欢旁听高水准的庭审,甚至会认真记录下资深公诉人在庭上的举手投足乃至神情;她还喜欢照着镜子演讲,仔细揣摩那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可一次“失败”的经历让她明白了一名优秀的公诉人仅有过硬的法律功底和雄辩的口才是远远不够的。
2002年底,么宁代表分院参加市检察院举办的学习方工演讲比赛,由于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的比赛,心理压力自然不小,面对着来自各基层院的优秀选手,她第一次对自己的实力产生了怀疑……不自信最终让她与前三名擦肩而过。这次比赛的经历让么宁正视了自己的不足。面对之后大大小小的各种比赛,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认真执著地参加,因为她学会了总结积累经验,学会了调节情绪,学会了通过比赛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在么宁眼中,一名优秀公诉人应当是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她练就出了面对大赛抗压的良好心理素质。从此,一个思维敏捷和口才出众的么宁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在全市十佳公诉人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全国十佳公诉人比赛中脱颖而出……
不是结尾
“个人荣誉同宝贵的生命相比,算得了什么呢?作为国家公诉人,我所坚持和追求的就是让被告人都受到一次公正科学、高水平的起诉和审判,这比什么都重要。”采访结束,谈到对自己未来公诉生涯的构想时,么宁那美丽的脸庞放射出坚毅的光芒……
平凡中孕育伟大,艰辛中包含快乐。公诉之路,么宁无怨无悔。
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