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读书时,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明朝宣德年间,御史李浚奉皇命到浙江钱塘县督理粮储事宜。然而,当地县官对他却并不买账,表面上恭恭敬敬,暗地里却一直想要设计陷害他。
一次,县令得到了一个机会,他将自己的一个心腹送到李浚的身边做侍仆,并伺机偷走了李浚的御史官印。当李浚办公要用印的时候,才发现印盒已经空了。李浚想了又想,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判断出,一定是县令干的。
李浚的部下想带兵去县官家搜查,被李浚阻止了。因为李浚知道,其一,自己根本没有确凿的证据;其二,如果自己兴师动众地去县官家搜查,很可能会使对方在慌乱中扔掉“赃物”,那样不仅无法取回官印,反而还会将自己逼向死胡同,因为丢大印可是一件严重的失职事件。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自己丢失了官印,李浚只能装作生病停止处理公事。
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李浚终于想出了一个能让县官主动把官印送回来的办法。主意拿定后的当天晚上,李浚假装大病初愈,精神焕发地邀请县令到家里来喝酒庆贺。两人正喝着酒,李浚家的厨房突然着火了,他连忙从卧室里取出一个印盒交到县官的手上说:“代我保管一晚,明早将其送回,此刻我先扑火要紧!”说完此言,他不容县官有什么推辞的机会,直接跑去救火了。
县令捧着空盒子回到家,左思右想,只好命人把从李浚身边偷来的官印重新放回到盒子里,第二天早早地把印盒送回到李浚家。李浚接过盒子后当场开验,里面的大印赫然在目!
李浚不动声色地给县官一个“空盒子”,一方面给对方施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又使对方有了台阶下,获得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此宽容、机智的处理方式,使其不但能够顺利地找回了官印,还使两人冰释前嫌、化敌为友,实在是一种玄妙的生活智慧。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妨也灵活地运用一下“空盒子”效应,多一些宽容给学生,留一份期待给学生,存一腔信任给学生,创一个机会给学生。面对学生时,若能巧妙地为其创设一个“台阶”,不但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够使学生受到教师慈爱与宽容的浸染,习得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年级(2)班的班主任史老师发现自己压在玻璃台下的50元钱不翼而飞了。史老师询问了办公室的几位同事,大家都说并没有注意到玻璃台下压着的钱。史老师这才感觉到,那50元钱一定是被学生拿走了。到底是谁呢?她想起上午曾有两个学生来请教问题,难道是他们?可是并没有十足的证据证明是他们拿的,即使有,又怎么能直接揭穿学生这一不光彩的行为呢?
下午,史老师利用大扫除前的时间和颜悦色地对全班同学说:“上午老师丢了50元钱,咱们班有哪位同学捡到了呀?”全班同学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没有回应。史老师接着说:“下面是大扫除的时间,请同学们利用这个时间帮老师好好找一找,看看是不是掉到什么不起眼的地方了,如果有同学发现了一定要交给老师。当然,如果有同学做好事不愿意留名,也可以在老师办公室没人的时候放到我的办公桌上。”说完,史老师转身回到办公室,她期待着有学生前来汇报好消息。然而,一直到下午放学也没有人来交回那50元钱,这不免令史老师有些失望。
第二天早晨,史老师早早地来到学校,推开办公室的门,她希望有惊喜出现,然而办公桌上却依然空空如也。早读课上,史老师又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再仔细帮老师找一找,看看钱是不是掉在了谁的课桌里了,还是在文具盒里?唉,老师的记性真是不太好了。”听了老师的话,大家都在翻箱倒柜地查看,一阵“骚动”过后,仍然没有什么发现。就在大家唉声叹气的时候,一个男孩站起来说:“老师,卫生角的垃圾桶满了,我可以把它倒掉吗?”还没等史老师答话,男孩已经飞跑出了教室。过了一会儿,男孩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手里举着50元钱,高兴地对史老师说:“老师,我找到了,从垃圾桶里找到的。”
“谢谢你,好孩子。”史老师接过那已经由一张整钞变成多张零钞的50元钱,对着这位昨天向她请教问题的男孩欣慰地笑了。
很多时候,学生犯错往往源于一时冲动,事发之后也多有强烈的懊悔心理。即便有人有意为之,也多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太合适。花开需要等待,成长需要过程。宽容之下的教育会更加理智、更加科学、更加深刻。此案例中,史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就具有很强的学生立场,值得我们学习。她不但以博大的爱心和宽容之心不动声色地为孩子搭了一个“台阶”,而且还能够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教给孩子许多具体的方法。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够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合理的方式,来改正错误并挽回自己的尊严;老师也在宽容中体验到了孩子纯洁的内心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使自己很自然地走出了教育的困境。
从关怀学生的角度出发,送给学生一个“空盒子”,教师给予学生的其实不只是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方法,更多的是给了学生能够继续在班级和校园内享受快乐生活的心理安全感。与此同时,学生还获得了学习高尚品质和如何正确对待错误的机会,其中的教育情感可谓真挚,教育智慧可谓高深,教育技巧可谓精妙。
【霍庆,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苗 培
明朝宣德年间,御史李浚奉皇命到浙江钱塘县督理粮储事宜。然而,当地县官对他却并不买账,表面上恭恭敬敬,暗地里却一直想要设计陷害他。
一次,县令得到了一个机会,他将自己的一个心腹送到李浚的身边做侍仆,并伺机偷走了李浚的御史官印。当李浚办公要用印的时候,才发现印盒已经空了。李浚想了又想,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判断出,一定是县令干的。
李浚的部下想带兵去县官家搜查,被李浚阻止了。因为李浚知道,其一,自己根本没有确凿的证据;其二,如果自己兴师动众地去县官家搜查,很可能会使对方在慌乱中扔掉“赃物”,那样不仅无法取回官印,反而还会将自己逼向死胡同,因为丢大印可是一件严重的失职事件。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自己丢失了官印,李浚只能装作生病停止处理公事。
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李浚终于想出了一个能让县官主动把官印送回来的办法。主意拿定后的当天晚上,李浚假装大病初愈,精神焕发地邀请县令到家里来喝酒庆贺。两人正喝着酒,李浚家的厨房突然着火了,他连忙从卧室里取出一个印盒交到县官的手上说:“代我保管一晚,明早将其送回,此刻我先扑火要紧!”说完此言,他不容县官有什么推辞的机会,直接跑去救火了。
县令捧着空盒子回到家,左思右想,只好命人把从李浚身边偷来的官印重新放回到盒子里,第二天早早地把印盒送回到李浚家。李浚接过盒子后当场开验,里面的大印赫然在目!
李浚不动声色地给县官一个“空盒子”,一方面给对方施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又使对方有了台阶下,获得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此宽容、机智的处理方式,使其不但能够顺利地找回了官印,还使两人冰释前嫌、化敌为友,实在是一种玄妙的生活智慧。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妨也灵活地运用一下“空盒子”效应,多一些宽容给学生,留一份期待给学生,存一腔信任给学生,创一个机会给学生。面对学生时,若能巧妙地为其创设一个“台阶”,不但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够使学生受到教师慈爱与宽容的浸染,习得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年级(2)班的班主任史老师发现自己压在玻璃台下的50元钱不翼而飞了。史老师询问了办公室的几位同事,大家都说并没有注意到玻璃台下压着的钱。史老师这才感觉到,那50元钱一定是被学生拿走了。到底是谁呢?她想起上午曾有两个学生来请教问题,难道是他们?可是并没有十足的证据证明是他们拿的,即使有,又怎么能直接揭穿学生这一不光彩的行为呢?
下午,史老师利用大扫除前的时间和颜悦色地对全班同学说:“上午老师丢了50元钱,咱们班有哪位同学捡到了呀?”全班同学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没有回应。史老师接着说:“下面是大扫除的时间,请同学们利用这个时间帮老师好好找一找,看看是不是掉到什么不起眼的地方了,如果有同学发现了一定要交给老师。当然,如果有同学做好事不愿意留名,也可以在老师办公室没人的时候放到我的办公桌上。”说完,史老师转身回到办公室,她期待着有学生前来汇报好消息。然而,一直到下午放学也没有人来交回那50元钱,这不免令史老师有些失望。
第二天早晨,史老师早早地来到学校,推开办公室的门,她希望有惊喜出现,然而办公桌上却依然空空如也。早读课上,史老师又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再仔细帮老师找一找,看看钱是不是掉在了谁的课桌里了,还是在文具盒里?唉,老师的记性真是不太好了。”听了老师的话,大家都在翻箱倒柜地查看,一阵“骚动”过后,仍然没有什么发现。就在大家唉声叹气的时候,一个男孩站起来说:“老师,卫生角的垃圾桶满了,我可以把它倒掉吗?”还没等史老师答话,男孩已经飞跑出了教室。过了一会儿,男孩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手里举着50元钱,高兴地对史老师说:“老师,我找到了,从垃圾桶里找到的。”
“谢谢你,好孩子。”史老师接过那已经由一张整钞变成多张零钞的50元钱,对着这位昨天向她请教问题的男孩欣慰地笑了。
很多时候,学生犯错往往源于一时冲动,事发之后也多有强烈的懊悔心理。即便有人有意为之,也多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太合适。花开需要等待,成长需要过程。宽容之下的教育会更加理智、更加科学、更加深刻。此案例中,史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就具有很强的学生立场,值得我们学习。她不但以博大的爱心和宽容之心不动声色地为孩子搭了一个“台阶”,而且还能够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教给孩子许多具体的方法。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够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合理的方式,来改正错误并挽回自己的尊严;老师也在宽容中体验到了孩子纯洁的内心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使自己很自然地走出了教育的困境。
从关怀学生的角度出发,送给学生一个“空盒子”,教师给予学生的其实不只是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方法,更多的是给了学生能够继续在班级和校园内享受快乐生活的心理安全感。与此同时,学生还获得了学习高尚品质和如何正确对待错误的机会,其中的教育情感可谓真挚,教育智慧可谓高深,教育技巧可谓精妙。
【霍庆,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苗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