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辩论场上,有时候辩手们慷慨激昂、精彩绝伦的辩词听起来非常具有说服力。作为辩手的你,也时常会被带入对方的观点。殊不知,有时对方辩手的辩词里有些观点根本没有有力的论证。那他们是怎样蒙混过关的呢?他们的蒙混大法就是窃取论题。
窃取论题,是要求观众径直接受结论而不给出任何真正论据的逻辑错误。这一谬误颇为复杂,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它要么是建立在与结论内容相同的论据之上(即循环论证),要么就是略去了论证中作为依据的某一重要假定。
美好的假期从一张自拍开始。
你为什么长得这么胖?
因为我吃得多。
你为什么吃得多?
因为我长得胖。
幸亏这不是辩论赛,否则将是一场毫无看点的辩论赛。你们犯了辩论的大忌。
菜鸟辩手求指教,两位前辈犯了什么大忌?
循环论证。
什么是循环论证?
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吃得多”可以作为“长得胖”的理由,但“长得胖”并不能作为“吃得多”的理由,他们却循环利用这两点互相论证,这就是循环论证。即使他们把这个问题回答得更详细,比如,“吃得多是因为胃口大,胃口大是因为长得胖”,也还是会陷入循环论证的陷阱中。
其实循环论证是窃取论题谬误的另一种叫法,有时也称为恶性循环。这一谬误的要点如下:首先,命题A被作为命题B的前提条件;然后,过程被反过来,最初的前提A现在变为结论,而最初的结论B则变为前提。
有时,辩手会故意加入其他内容,将两个论证隔开,但这只是障眼法,是为了让观众或对方辩友忽略前面的内容,从而再进行循环论证。正如,“吃得多是因为胃口大,胃口大是因为长得胖”,中间加入了很多其他内容,以便把“长得胖”和“吃得多”两个命题岔开很远,让观众在听到第二个论证的时候,已经忘记了第一个论证的内容。
这种循环论证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能当成一种诡辩而已。
古希腊的一位著名哲学家欧布利德斯擅长诡辩。有一次,他对一个人说:“你没有扔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对不对?”
那人答道:“对呀!”
欧布利德斯接着说道:“因为你没有扔掉过‘头上的角’,所以你有‘头上的角’,因此你是个头上有角的人。”
那个人被弄得莫名其妙,知道受了愚弄,却又说不出所以然,不知怎样反驳欧布利德斯。
其实,这就是个玩弄语言的把戏。前一个“没有扔掉”默认是原来就存在的东西,而欧布利德斯故意无视这种语言中的“默认”,以此得出对方头上长角的“结论”。
造成窃取论题谬误的原因是缺乏真实的前提为结论提供充足的支持。这种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作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来看以下例子:
因为阿杰在撒谎,
所以,阿杰在骗人。
乍一看,这似乎是个正确的论证,结论分明,第一个命题是第二个命题的前提。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一下第一个命题的内容,就会发现它本身就是对结论的重复,只是换了个说法。两个命题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没有内容上的差别。
我们都知道,一个论證背后的基本目的是证明一个论点。论证者的任务就是要提供可以证明结论的确凿证据。所以,窃取论题谬误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因为它试图避开整个论证的过程。犯这种错误的论述,表面上看是一个论证,但实际上不是。
避免发生窃取论题谬误就要把自己的论据及其结论一一列举出来,检查其中缺少哪些环节、步骤,避免造成论据之间或者论据与结论之间的脱节。以及,检查论据所表达的实质内容是否与结论相同。如果这些命题存在争议,而又被含混敷衍过去,那就可能发生窃取论题的谬误。
摘编自《小心!逻辑思维陷阱》
窃取论题,是要求观众径直接受结论而不给出任何真正论据的逻辑错误。这一谬误颇为复杂,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它要么是建立在与结论内容相同的论据之上(即循环论证),要么就是略去了论证中作为依据的某一重要假定。
无人可辩聊天室
美好的假期从一张自拍开始。
你为什么长得这么胖?
因为我吃得多。
你为什么吃得多?
因为我长得胖。
幸亏这不是辩论赛,否则将是一场毫无看点的辩论赛。你们犯了辩论的大忌。
菜鸟辩手求指教,两位前辈犯了什么大忌?
循环论证。
什么是循环论证?
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吃得多”可以作为“长得胖”的理由,但“长得胖”并不能作为“吃得多”的理由,他们却循环利用这两点互相论证,这就是循环论证。即使他们把这个问题回答得更详细,比如,“吃得多是因为胃口大,胃口大是因为长得胖”,也还是会陷入循环论证的陷阱中。
其实循环论证是窃取论题谬误的另一种叫法,有时也称为恶性循环。这一谬误的要点如下:首先,命题A被作为命题B的前提条件;然后,过程被反过来,最初的前提A现在变为结论,而最初的结论B则变为前提。
有时,辩手会故意加入其他内容,将两个论证隔开,但这只是障眼法,是为了让观众或对方辩友忽略前面的内容,从而再进行循环论证。正如,“吃得多是因为胃口大,胃口大是因为长得胖”,中间加入了很多其他内容,以便把“长得胖”和“吃得多”两个命题岔开很远,让观众在听到第二个论证的时候,已经忘记了第一个论证的内容。
这种循环论证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能当成一种诡辩而已。
古希腊的一位著名哲学家欧布利德斯擅长诡辩。有一次,他对一个人说:“你没有扔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对不对?”
那人答道:“对呀!”
欧布利德斯接着说道:“因为你没有扔掉过‘头上的角’,所以你有‘头上的角’,因此你是个头上有角的人。”
那个人被弄得莫名其妙,知道受了愚弄,却又说不出所以然,不知怎样反驳欧布利德斯。
其实,这就是个玩弄语言的把戏。前一个“没有扔掉”默认是原来就存在的东西,而欧布利德斯故意无视这种语言中的“默认”,以此得出对方头上长角的“结论”。
造成窃取论题谬误的原因是缺乏真实的前提为结论提供充足的支持。这种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作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来看以下例子:
因为阿杰在撒谎,
所以,阿杰在骗人。
乍一看,这似乎是个正确的论证,结论分明,第一个命题是第二个命题的前提。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一下第一个命题的内容,就会发现它本身就是对结论的重复,只是换了个说法。两个命题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没有内容上的差别。
我们都知道,一个论證背后的基本目的是证明一个论点。论证者的任务就是要提供可以证明结论的确凿证据。所以,窃取论题谬误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因为它试图避开整个论证的过程。犯这种错误的论述,表面上看是一个论证,但实际上不是。
避免发生窃取论题谬误就要把自己的论据及其结论一一列举出来,检查其中缺少哪些环节、步骤,避免造成论据之间或者论据与结论之间的脱节。以及,检查论据所表达的实质内容是否与结论相同。如果这些命题存在争议,而又被含混敷衍过去,那就可能发生窃取论题的谬误。
摘编自《小心!逻辑思维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