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当年秦始皇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ongshan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号坑馆内,随着簇拥的参观人流,我们没有更多驻足沉思的空间,走过闻名于世的铜车马坑,这里曾出土了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代铜车马。四马驾车,铜马为白色,铜车是彩绘的,极为豪华。吴小年先生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架铜车马是用现代技术仿制的,真的铜车马正在上海世博会展出”。
  缅怀历史,不禁浮想联翩。
  
   疲秦之计——郑国渠
  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大,大有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之势。山东六国之君人人自危,距秦国较近的韩国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为了延缓秦国攻韩,韩国君臣经过一番计议,想出一个“疲秦之计”,派精通水利的工匠郑国入秦,为其修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牵制秦国的人力、物力,以削弱秦国东进的军事力量。工程正在进行时,没料到东窗事发。秦王要杀郑国,郑国说:“我的确是受韩王之令入秦的。然而,渠成则良田万顷,秦国更加富庶,取六国不是更为顺利吗?我为韩国谋的利短,而为秦国谋的利长,请大王深思。”秦王听罢,觉得有理,便让他戴罪立功,继续指挥修建水利工程,这便是后世有名的郑国渠。然而,这件事却引起了秦国宗室大臣对六国之客的怀疑,于是,秦王下了一道逐客令。
  
   秦相李斯——《谏逐客书》
   当时所谓“客”,指非秦人而在秦国做官的人,李斯为秦国客卿,自然也在驱逐之列。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荀子的学生。他入秦以后,帮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天下的战略,很受秦王重用。李斯见到逐客令后,深感秦王犯了一个大错,便上书秦王,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名篇《谏逐客书》。李斯旁征博引,形象深刻地阐明人才对国家的重要作用,从各方面论述得人者得天下的重要意义。提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看后,方知自己干了一件大蠢事,当即下令,废除“逐客令”。李斯上了《谏逐客书》之后,便骑马离秦都咸阳而去。
   李斯骑的是一匹跛马,行至丽邑附近已是人困马乏,一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摔得鼻青脸肿,眼冒金星,他正想坐下来歇息,追兵赶到,就连拖带拉,要李斯回去。见这阵势,李斯想,回去定是凶多吉少,怎么也不肯回去。追兵性急,“噌”地一下抽出腰刀,要李斯跟他回京复命,正在这时,秦王乘“追风千里马”赶到,见追兵的刀尖指着李斯的喉咙,怕失手误杀李斯,一时性急,手起刀落,追兵人头落地,李斯大吃一惊,不知秦王亲自策马追到这里是何用意,直吓的浑身打颤,闭上眼睛,跪下听候秦王发落。哪知秦王翻身下马,连忙双手扶起李斯道:“爱卿受惊,寡人不知之罪也,还望先生不弃不嫌,随寡人回朝理事。”李斯挣开双眼,见秦王一片诚心诚意,很受感动,便随秦王回朝。尔后,为秦王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王知错改错,收回成命,在民间传为佳话。
  
   第一个使用“皇帝”一词的人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天下初定,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最高统治者都被称为“君”或“王”,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嬴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赫赫功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下令大臣议称号。 经过一番商议,大臣们认为,秦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采用“泰皇”为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以“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自称“始皇帝”,企望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从此,“皇帝”就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一直延续至清朝。
   尽管秦始皇只做了11年的皇帝,但他所创立的制度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我们无法想象,这样一支由七千多个兵马俑组成的帝国军团,究竟可以传递给现代人多少惊叹和感动!
其他文献
诸葛亮的太太叫阿丑。当初,诸葛亮毛遂自荐,拜见阿丑的父亲黄承彦,要当他的乘龙快婿。黄承彦为了能让两个年轻人见上一面,于是吩咐阿丑在一旁斟茶侍奉,整个交谈过程中,阿丑都在暗暗观察诸葛亮。聊完后,黄叫阿丑送客。到门口时,阿丑送诸葛亮一把羽扇。  阿丑问诸葛亮:“你知道我为什么送你这把扇子。”  诸葛亮含笑答:“鹅毛虽轻,情意重啊?”   阿丑又问:“这是其中之一,可知其二?”  诸葛亮说:“倒要请教。
期刊
在道家的著作《庄子》中,可以看到道家常常嘲笑孔子,说他把自己局限于仁义道德之中,只知道道德价值,不知道超道德价值。表面上看,他们是对的,实际上他们错了。请看孔子谈到自己精神修养发展过程时所说的话吧,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学”,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学。《论语》中孔子说:“志于道。”(
期刊
走耳朵的最重要的经脉有两条:一条是三焦经,另一条是胆经。  三焦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意为耳朵后边、耳朵前面和耳朵里边都是有三焦经经过。我们知道,人体的整个体腔中有五脏六腑,这些脏腑器官不是孤零零地悬在那里,一定要有个东西将它们连缀起来,三焦经就是连缀五脏六腑的这个系挂、这个网膜,所以三焦经是一定要通畅的。如果三焦经不通,出现了病症的话,那它首先就会影响到耳朵。  胆经有一条支脉,也是从耳
期刊
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诠释,“儒,柔也”。一个“柔”字,味道全出。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曾提到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十分贴切地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者柔也,但看此“柔”字不要过于直观,误以为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须知,此柔非真柔,而是指那种“以柔克刚”之柔;拿老子的话说,就是所谓“柔弱胜刚强”之柔。  中国传
期刊
主讲:周国平  地点:醒狮国学院  整理:本刊编辑部    读真正的好书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独立自主地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和老师,是他的思想和文化发展上最重要的事。  以下文章是根据周国平先生2010年11月8日在醒狮国学院的讲课内容整理而成。先生用生动朴素的语言,从生死观、财富观、幸福观角度深入浅出地畅谈了人生哲学,从哲学的角度解读人生,领会人生,关注人生,关怀人生。  从混沌走向澄明 
期刊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说:人的精神会经历三种变化,首先是变成骆驼,然后是变成狮子,最后则变成了婴儿。  所谓骆驼,就是:听别人对你说“你应该如何”,意即你是被动地接受命令去做事。我们小时候,不是凡事都依父母的指示与老师的教导去行动吗?如果完全让我们自由选择,我们反而会有不知所措之感。西方社会近代以来倡导自由,但是许多人宁可放弃自由也不愿承受随之而来的责任,由此可见,“被动”是人类生活的
期刊
人皆有父母,子女由父母抚育教养成人,对父母须有适当态度,此态度即是孝顺。世界各大文化系统,包含宗教在内,无不教人孝顺,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  《论语·阳货》有一段讨论,是宰我向孔子请教有关“为父母守丧三年”的问题。当时仍有“守丧三年”的伦理规范,宰我认为三年太长,应该缩短为一年。孔子则将此一伦理规范推源于人对父母有深刻的心理情感。但是这种心理情感是否普遍存在于子女心中呢?孔子于是再溯源于人类
期刊
很多人诟病儒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家对于修己的行为标准,常被执政者拿来规范民众。所谓“主义杀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要求民众统一思想,否则就以思想治罪。台湾的徐复观,很早就辨析过儒家的修己和治人观的不同。  在他看来,孔孟在修己方面所提出的行为标准﹐是学术上的标准﹐与儒家的治人观﹐亦即政治上对民众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儒家的修己,当然期望自己的自然生命能不断的向一个较高的德性提升。但在治人观
期刊
关中自古帝王州。  走进西安,总会让人想起这座城市昨日的辉煌,有道是:千年历史看北京,万年历史看西安。  这座曾经叫做长安的城市,像一个持重的老者,当他向我们走来的时候,历史的长河变换了他的容颜,虽然脸上多了几道皱纹,却仍然可以为我们讲述一路走来的风尘和他亲身经历过的无数故事。  《汉武大帝》《大秦帝国》这些震撼人心的影视巨作,我们也许只有在三秦大地才能感受到另一种真切。  在长安,你可以在兵马俑
期刊
我们到兵马俑博物馆的时候,秦俑的发现人杨俊朋老先生正在签名售书。导游吴小年先生对我们说“很多人只知道秦兵马俑被人们誉为世界奇迹,但在最初发现的时候人们却把它当作妖怪”。接着,他给我们讲了关于兵马俑出土的故事。    打井动土惊动了“瓦神爷”?  秦俑附近西杨村的南侧,曾是一片乱石滩,在荒草乱冢之间,生长着上百棵柿子树。这里不宜长庄稼,西杨村的农民把这块荒滩称之为“狼滩”。1974年3月,村民们在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