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概述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礦场常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文章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工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对稠油降粘技术有了一个准确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
  关键词:稠油 降粘技术 原理 复合降粘
  稠油一般是指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的粘度超过100mPa·s以上,密度大于0.92g/cm3的原油。对石油来说,固态烃、沥青质和胶质的含量及组成是决定其流变性的主要因素。因此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稠油输送过程中常用的降粘方法有: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等。
  一、加热降粘技术
  1.降粘机理
  稠油加热输送方法主要是通过加热的方法提高稠油的流动温度,以降低稠油粘度,从而减少管路摩阻损失的一种稠油输送方法。稠油中胶质与沥青质分子的结构特点及相互作用,使稠油体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Π键和氢键,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获得足够的能量时,Π键和氢键被破坏,使得稠油粘度大幅度降低。
  2.存在问题
  用加热降粘技术输送稠油是传统的输送方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委内瑞拉从I955开始采用这种技术。但最大缺点是当管线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时,常发生凝管事故,且其能耗高,输量1% 以上的原油被烧掉和损耗,经济损失大。因此,应逐渐减少或取代加热降粘输送。
  电伴热法在印尼苏门答腊的扎姆鲁得油田已成功应用多年,国内多用于干线解堵、管道附件和油气集输管线。
  二、掺稀降粘技术
  1.降粘机理
  利用有机溶剂相似相溶的原理,在稠油进入管道前,将一些低粘液态碳氢化合物作为稀释剂,与稠油混合在一起,降低稠油的输送粘度,从而以混合物的形式进行输送。通常掺入的稀释剂为轻质油,主要包括天然气凝析液、原油的馏分油、石脑油等。向稠油中掺入稀油 得到混合物的粘度与稀油的掺入量之间成指数关系。稀释剂的注入量主要取决于稠油稀释剂的相容性。例如。掺入到稠油中的凝析油的比例为5%~35%(体积),如果用轻质原油作为稀释介质,则掺入量更大。例如胜利草桥油田,其含蜡原油的掺入量为100~150%。
  2.降存在问题
  在油井含水量升高后,总液量增加,掺输管可改作出油管。因此,在具有稀油资源的油田,稀油稀释降粘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适应性。但掺稀油降粘也存在不足,首先,受到稀油资源的限制,由于稀油储量有限,且产量呈下降的趋势;其次,稀油掺人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而掺入后,又变成混合含水油,需再次脱水,增加了能源消耗;再次,稀油用作稀释剂掺人稠油后,降低了稀油的物性。稠油与稀油混合共管外输时,不但增加了输量,并对炼油厂工艺流程及技术设施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掺稀油降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新疆、胜利、河南等油田对距离较远的接转站,均采用掺稀油降粘流程。
  三、乳化降黏技术
  1.降粘机理
  乳化降粘就是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使稠油从油包水(W/O)型乳状液转变成水包油(O/W)型乳状液,达到降粘的目的。其降粘机理主要包括乳化降粘和润湿降阻两方面。乳化降粘中使用水溶性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将一定浓度的乳化剂水溶液注入油井或管线,使原油分散而形成O/W 型乳状液 把原油流动时油膜与油膜之间的摩擦变为水膜与水膜之间的摩擦,粘度和摩擦阻力大幅度降低,润湿降阻是破坏油管表面的稠油膜。使表面润湿亲油性反转变为亲水性,形成连续的水膜,减少输送过程中原油流动的阻力。
  2.存在问题
  虽然目前研究乳化剂的配方很多,但存在许多问题。采出后破乳困难,污水处理难度大;由于稠油组成的差异,乳化剂对稠油的选择性强;稠油组成如何影响乳化降粘效果,乳化降粘剂的结构与其性能关系如何,都没找到确切答案。还有降粘剂的高抗温、抗盐、抗矿化度的能力有限,即使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不经济。因此研究廉价的耐盐、耐高温的降粘剂是今后乳化降粘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有关乳化降粘剂的配方研究十分活跃,主要有非离子型一阴离子结合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及复配型等四种类型。乳化降粘技术在美国、加拿大等应用已较成熟,国内20世纪90年代,对辽河、胜利、大港等油田也进行了此项技术的试验,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四、油溶性降粘剂
  1.降粘机理
  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是在降凝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降粘技术。降粘机理是降粘剂分子借助较强的形成氢键能力通过渗透、分散作用进入胶质和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部分拆散平面重叠堆砌而成的聚集体,形成有降粘剂分子参与(形成新的氢键)的聚集体。这些聚集体片状分子具有无规则堆砌、结构比较松散、有序程度较低、空间延伸度较小的特点,降低了稠油的粘度。
  油溶性降粘剂品种很多,但基本上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缩合物型、不饱和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和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就目前研究与实际应用情况看,合成降粘剂的典型单体是乙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酯及a一烯烃等。
  2.降粘机理
  油溶性降粘剂可以直接加降粘剂,还可以避免乳化降粘存在的后处理(如脱水)问题,有很好的开发前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降黏剂的作用机理不明确、降粘率不理想,与乳化降粘剂相比,油溶性降粘剂价格较高,且药剂用量大,导致使用成本高,单独使用很难达到生产要求,特别是对于特稠油、超稠油,即使油溶性降粘剂的降粘率很高,也不能满足降至1.5Pa.S的生产要求,必须与其他工艺配合使用,而这又降低油溶性降粘剂的应用价值。
  五、结语
  一种降粘剂只适应一个地方稠油,不能推广使用。为了更好地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的流动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为:
  1.进一步研究降粘机理,研制出高效降粘剂;
  2.水溶性降粘体系优化:研究降粘剂分子如何克服分子间力有效渗透进入稠油大分子堆积体和进入内部后如何有效形成高强度界面膜;   3.油溶性降粘剂配方优化:控制油溶性降粘剂的加药浓度,控制成本,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4.复合降粘技术:单项工艺相对成熟,对各项工艺进行有效组合提高整体节约稀油效果,达到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服民,王惠敏,底国彬.HRV-2 稠油降粘剂的研制及评价[J].石油钻采工艺,1996,18(3):93~96.
  [2]陈秋芬,王大喜.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研究进展[J].石油钻采工艺, 2004,26(2):45~46.
  [3] 于连东.世界稠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特种油气藏,2001,8(2):98~103.
  [4]张付生,王彪,谢慧专,等.原油降凝剂在我国长输管线上的应用[J].油田化学,1999,16(4):368~371
  [5]唐旭东,刘伟,吕广.原油改性输送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广东化工,1998,(3):48~51
  [6]李树臻.井下自动定量加液器[P].中国专利:21042871,1992,5
  [7]饶汉周,李遵敏,陈瑛,等.滑套式恒流量掺液器[P].中国专利:21249964,1991,12
  [8]祝明华,姜红金,贺星耀.原油降凝降粘剂 HC 在稠油生产井中的应用[J].油田化学,1998,15(1):28~30
  [9]周风山,赵明方,倪文学,等.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研制与应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0,15(2):52~54.
  [10] 葛际江,张贵才,赵福麟.垦西稠油的降粘研究[J].油田化学,1999,16(4):320~322.
  [11]于连东.世界稠油資源的分布及其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特种油气藏,2001,8(2):98~105.
  [12]常运星,张新军.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25(4):8~9.
  [13]SonAJ,GraugnardRB,ChaiBJ.The effect of Structure on Preformanc of MaleicAnhydrideCoPolymers as Flow Improvera of Paraffinic Crude oil [J].SPE 25186, SPE25186,MarchZ-5,1993.
其他文献
介绍了采用混凝+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某矿洗浴废水并回用的设计及调试运行实例。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为73 mg/L,BOD5为36 mg/L,SS为82 mg/L,色度为45度,浊度为15度时,出水中C
9月11日,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在文博会朝阳区主会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文创实验区)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朝阳区文创产业发展及文创试验区
报纸
简要介绍了辽宁省地震灾害防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目标及意义,概述了系统的建设技术思路,对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本系统采用最新的开源Web GIS技术,结合天地图构建的可供查询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灾害防御数据信息,可以更有效地对城乡地区进行现代化管理。
立体裁剪基准线严谨规范的标定是立体裁剪过程中款式造型准确表达的基本保证,它把平面的服装制版与立体的人体形态联系在一起,为服装制板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认真观察研究
分别从实验分析(温度梯度分析及井下电视探查)、化学分析(水质及水化学组分、同位素分析)和物理分析(滞后时间与阶跃响应函数分析、频谱分析、水位潮汐参数计算分析)等方面,对海原红羊井水位、水温自2015年5月以来,多次出现的瞬时同步变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显示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井下51m处井壁受腐蚀破裂,使得破裂处含水层的地下水与井筒内井水快速交换所致,并非地震构造活动引起的前兆异常。
通过对2015年以来有影响地震事件的微博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四川省内发生的有影响的地震相关微博信息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了震感信息、人员伤亡、道路交通三类灾情信息的分类提取方法。结合四川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对灾情信息产品各项要求及现有业务系统功能,提出与现有应用系统对接方法。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为研究河北冀24井数字化流体观测对远场大震同震响应,对2010—2018年国内外发生的10次Ms>8.0地震进行同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冀24井对远场大震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水位同震响应表现为振荡型,水位振荡幅度与震中距、震级、井-含水层系统自身特性、震源方位、震源机制、震中距以及地震波的传播途径有关,水温同震响应表现为下降—上升—恢复变化,水温同震下降的速率受控于水位振荡的幅度与频次,具体表现
本文选取2017年至2019年宁夏本省台网所记录的ML2.5以上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事件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按照震级新国标《地震震级的规定》[1]和现行地震速报规定对事件进行震级测定,评估结果的差异性、一致性与连贯性。结果表明:相对于新国标,天然及非天然地震的单台震级测定的偏差比旧标准更加向0聚合,震级离散程度有所降低;新震级下近台(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震级偏差有所降低,从而弥补了旧标准存在
应用中央气象台业务实时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对2019年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活动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强度及风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