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宜优673两年来示范田的表现,总结了宜优673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合理管水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要点,为该组合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杂交稻;宜优673;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87-01
宜优673是由福建省水稻所选育的杂交稻组合,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2007年引进,分别在坝津、顶社、苏塘等村作沿海晚稻试种栽培,获得了产量超7.5t/hm2及米质优的好评;2008年全镇晚季扩大种植80hm2,其中在苏塘村实施20hm2高产栽培示范片,由镇农技站负责技术指导,从培育旱育带蘖壮秧、合理密植、优化配方施肥、科学管水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进行攻关。收获时,经农业专家对示范片稻区按3类型进行实割验收:第1种类型田实割面积68.5m2,收湿谷77.1kg,晒干率按80%折,折合产量9.0t/hm2;第2种类型田实割面积67.4m2,收湿谷72.8kg,晒干率按80%折,折合产量8.6t/hm2;第3种类型田实割面积68.1m2,收湿谷68.3kg,晒干率按80%折,折合产量8.0t/hm2。3种类型加权平均产量8.55t/hm2,比普栽福两优2186增产8%,比汕优016增产11.3%,增产显著。现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1.1经济性状
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叶片厚挺,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后期转色青枝腊秆。有效穗数255~285万穗/hm2,株高111~120cm,穗长26.7~27.0cm,每穗粒数130~153粒,结实率80%~85%,剑叶长29~30cm,宽1.6~1.9cm,千粒重31g。
1.2生育特性
属基本营养型组合,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作晚稻种植生育期125d左右。
1.3 抗逆性
2004~2005年福建省區试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叶瘟表现S-MR,穗颈瘟MR-MR,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MR-MR,抗纹枯病5级,抗褐飞虱9级,抗倒性较强。
1.4 米质主要指标
经农业部稻米及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1%,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4.9%,粒长7.4mm,长宽比3.1,垩白度4.6%,透明度1级,胶稠度8.6mm,直链淀粉含量17.2%,蛋白质含量10.4%,其中7项指标达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3项指标达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稻米适口性好,米饭有清香味。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为使宜优673示范片获得高产,培育带蘖壮秧是关键。播种期选择6月25日播种,采用旱育稀植法,播种量22.5 kg/hm2,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秧床培肥,统一种子消毒浸种,统一播种,统一管水,统一病虫害防治。
2.1.1统一秧床培肥。选择排水良好的旱田地,秧床要求土壤疏松肥沃、透水透气性好、腐殖质含量高、pH值在6以下的土质为秧苗生长理想环境。秧床培肥施入腐熟人粪尿或土杂粪15t/hm2,及三元复合肥375kg/hm2。肥料施后要连续多次刨地,使肥料与土壤搅拌均匀,肥层分布在全耕作层。
2.1.2统一种子消毒浸种。浸种前晒种2~3h,提高种子活性,促进发芽整齐。浸种时用强氯精1∶500倍液浸种12h,捞起洗净即可播种。
2.1.3统一播种。6月25日播种,播种前应在整好的秧床上浇透水分,使床土相对湿度在80%左右。播种时,种子做到分畦定量过称,分次均匀撒播,头次少播,二次补匀,力求落谷分布均匀,盖土深浅一致,用50%丁草胺1.8L/hm2对水750kg喷施灭草。
2.1.4统一管水。播后至二叶期一般不要浇水,以促进根系往下扎,控制地上部不徒长,也是防止青枯病死苗的关键措施。2.5叶龄以后,叶片逐渐扩大,耗水量日增,若畦面干燥造成秧叶打卷时,需在次日上午及时浇水,保持床土相对湿度70%左右,直至移栽。
2.1.5统一病虫害防治。在秧苗前期注意对立枯病、叶蝉及灰飞虱的防治,7月中下旬及时对4代稻纵卷叶螟、3代稻螟虫进行防治。
通过以上“五统一”的管理,既达到培育壮秧的目的,又降低了生产成本。7月20日对秧苗素质进行考查,平均叶龄7.4叶,分蘖率达95%,单株带蘖2.5个,株高25.3cm,次生根14.8条,百苗干物重14.2g,达到苗壮、蘖多、病虫害轻。
2.2合理密植,优化群体
旱育稀植栽培法是发挥旱秧分蘖优势、后期根叶生理功能协调优势达到高产的必要条件。实行大行密植是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矛盾的关键。示范片统一插植规格:行距25~26cm,株距14cm左右,插足25.5万穴/hm2,基本苗100.05~109.95万根/hm2,高峰苗数控制在300~330万根/hm2,有效穗数达270万穗/hm2。
2.3优化配方,科学施肥
根据田间调查,宜优673产量要达到9t/hm2,纯氮要求达210kg/hm2,N∶P2O5∶K2O比例是1∶0.3∶0.7,施肥上要掌握基肥60%~70%,分蘖肥25%~30%,穗肥5%~10%。要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
2.4合理管水,科学调控
水管上掌握浅水定植保活棵,薄水勤灌促分蘖,适时适度搁田促壮秆,穗期干湿交替增粒重及防倒伏的管水原则。具体做法:移栽10d内,浅水勤灌,保持浅水层,促进早生快发,低节位分蘖;15~20d掌握“苗齐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搁田原则,当茎蘖数达270万根/hm2时,排水搁田,其搁田程度应看苗、看天、看地定轻重,同时掌握白根往上翻,脚踩不沾泥即可复水。生殖期间保持间隙灌溉;孕穗期湿润养胎;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切忌过早断水。
2.5综合防治病虫害
从水稻育秧到成熟期,对病虫害实行专人跟踪监测,密切注视田间病虫发生态势。针对2008年两迁害虫严重发生特点,采取了压前控后的综合防治策略,取得了良好的防效。在7月下旬抓好叶蝉、灰飞虱、4代稻纵卷叶螟及3代稻螟虫的防治;8月上旬至9月上旬,狠治4~5代稻纵卷叶螟兼治3代螟虫、纹枯病及部分叶瘟;防治上采取综合药方,用90%杀虫单粉剂1.5kg/hm2加1.8%阿维菌素1.5L/hm2加25%三环唑2.25kg/hm2对清水1 125kg喷雾,防效极佳;在8月下旬初,防治纹枯病用30%爱苗300mL/hm2对水900kg喷施,效果良好,使该病得到抑制,而且对水稻有壮秆挺叶作用,能延长功能叶寿命5d左右,据试验,喷爱苗的比喷清水的可增产11.5%,其中千粒重增0.85g;9月中旬至收获期,重点防治6代飞虱、稻纵卷叶螟、4代螟虫及挑治7代飞虱,切实做到示范片病虫防治过关,确保了高产稳产。
3参考文献
[1] 张忠练.杂交香稻新组合宜优673烟后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9):135.
[2] 吕荣海,游晴如,董瑞霞,等.优质稻宜优673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205,207.
关键词 杂交稻;宜优673;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87-01
宜优673是由福建省水稻所选育的杂交稻组合,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2007年引进,分别在坝津、顶社、苏塘等村作沿海晚稻试种栽培,获得了产量超7.5t/hm2及米质优的好评;2008年全镇晚季扩大种植80hm2,其中在苏塘村实施20hm2高产栽培示范片,由镇农技站负责技术指导,从培育旱育带蘖壮秧、合理密植、优化配方施肥、科学管水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进行攻关。收获时,经农业专家对示范片稻区按3类型进行实割验收:第1种类型田实割面积68.5m2,收湿谷77.1kg,晒干率按80%折,折合产量9.0t/hm2;第2种类型田实割面积67.4m2,收湿谷72.8kg,晒干率按80%折,折合产量8.6t/hm2;第3种类型田实割面积68.1m2,收湿谷68.3kg,晒干率按80%折,折合产量8.0t/hm2。3种类型加权平均产量8.55t/hm2,比普栽福两优2186增产8%,比汕优016增产11.3%,增产显著。现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1.1经济性状
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叶片厚挺,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后期转色青枝腊秆。有效穗数255~285万穗/hm2,株高111~120cm,穗长26.7~27.0cm,每穗粒数130~153粒,结实率80%~85%,剑叶长29~30cm,宽1.6~1.9cm,千粒重31g。
1.2生育特性
属基本营养型组合,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作晚稻种植生育期125d左右。
1.3 抗逆性
2004~2005年福建省區试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叶瘟表现S-MR,穗颈瘟MR-MR,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MR-MR,抗纹枯病5级,抗褐飞虱9级,抗倒性较强。
1.4 米质主要指标
经农业部稻米及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1%,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4.9%,粒长7.4mm,长宽比3.1,垩白度4.6%,透明度1级,胶稠度8.6mm,直链淀粉含量17.2%,蛋白质含量10.4%,其中7项指标达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3项指标达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稻米适口性好,米饭有清香味。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为使宜优673示范片获得高产,培育带蘖壮秧是关键。播种期选择6月25日播种,采用旱育稀植法,播种量22.5 kg/hm2,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秧床培肥,统一种子消毒浸种,统一播种,统一管水,统一病虫害防治。
2.1.1统一秧床培肥。选择排水良好的旱田地,秧床要求土壤疏松肥沃、透水透气性好、腐殖质含量高、pH值在6以下的土质为秧苗生长理想环境。秧床培肥施入腐熟人粪尿或土杂粪15t/hm2,及三元复合肥375kg/hm2。肥料施后要连续多次刨地,使肥料与土壤搅拌均匀,肥层分布在全耕作层。
2.1.2统一种子消毒浸种。浸种前晒种2~3h,提高种子活性,促进发芽整齐。浸种时用强氯精1∶500倍液浸种12h,捞起洗净即可播种。
2.1.3统一播种。6月25日播种,播种前应在整好的秧床上浇透水分,使床土相对湿度在80%左右。播种时,种子做到分畦定量过称,分次均匀撒播,头次少播,二次补匀,力求落谷分布均匀,盖土深浅一致,用50%丁草胺1.8L/hm2对水750kg喷施灭草。
2.1.4统一管水。播后至二叶期一般不要浇水,以促进根系往下扎,控制地上部不徒长,也是防止青枯病死苗的关键措施。2.5叶龄以后,叶片逐渐扩大,耗水量日增,若畦面干燥造成秧叶打卷时,需在次日上午及时浇水,保持床土相对湿度70%左右,直至移栽。
2.1.5统一病虫害防治。在秧苗前期注意对立枯病、叶蝉及灰飞虱的防治,7月中下旬及时对4代稻纵卷叶螟、3代稻螟虫进行防治。
通过以上“五统一”的管理,既达到培育壮秧的目的,又降低了生产成本。7月20日对秧苗素质进行考查,平均叶龄7.4叶,分蘖率达95%,单株带蘖2.5个,株高25.3cm,次生根14.8条,百苗干物重14.2g,达到苗壮、蘖多、病虫害轻。
2.2合理密植,优化群体
旱育稀植栽培法是发挥旱秧分蘖优势、后期根叶生理功能协调优势达到高产的必要条件。实行大行密植是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矛盾的关键。示范片统一插植规格:行距25~26cm,株距14cm左右,插足25.5万穴/hm2,基本苗100.05~109.95万根/hm2,高峰苗数控制在300~330万根/hm2,有效穗数达270万穗/hm2。
2.3优化配方,科学施肥
根据田间调查,宜优673产量要达到9t/hm2,纯氮要求达210kg/hm2,N∶P2O5∶K2O比例是1∶0.3∶0.7,施肥上要掌握基肥60%~70%,分蘖肥25%~30%,穗肥5%~10%。要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
2.4合理管水,科学调控
水管上掌握浅水定植保活棵,薄水勤灌促分蘖,适时适度搁田促壮秆,穗期干湿交替增粒重及防倒伏的管水原则。具体做法:移栽10d内,浅水勤灌,保持浅水层,促进早生快发,低节位分蘖;15~20d掌握“苗齐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搁田原则,当茎蘖数达270万根/hm2时,排水搁田,其搁田程度应看苗、看天、看地定轻重,同时掌握白根往上翻,脚踩不沾泥即可复水。生殖期间保持间隙灌溉;孕穗期湿润养胎;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切忌过早断水。
2.5综合防治病虫害
从水稻育秧到成熟期,对病虫害实行专人跟踪监测,密切注视田间病虫发生态势。针对2008年两迁害虫严重发生特点,采取了压前控后的综合防治策略,取得了良好的防效。在7月下旬抓好叶蝉、灰飞虱、4代稻纵卷叶螟及3代稻螟虫的防治;8月上旬至9月上旬,狠治4~5代稻纵卷叶螟兼治3代螟虫、纹枯病及部分叶瘟;防治上采取综合药方,用90%杀虫单粉剂1.5kg/hm2加1.8%阿维菌素1.5L/hm2加25%三环唑2.25kg/hm2对清水1 125kg喷雾,防效极佳;在8月下旬初,防治纹枯病用30%爱苗300mL/hm2对水900kg喷施,效果良好,使该病得到抑制,而且对水稻有壮秆挺叶作用,能延长功能叶寿命5d左右,据试验,喷爱苗的比喷清水的可增产11.5%,其中千粒重增0.85g;9月中旬至收获期,重点防治6代飞虱、稻纵卷叶螟、4代螟虫及挑治7代飞虱,切实做到示范片病虫防治过关,确保了高产稳产。
3参考文献
[1] 张忠练.杂交香稻新组合宜优673烟后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9):135.
[2] 吕荣海,游晴如,董瑞霞,等.优质稻宜优673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