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流实践教学是物流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09-02
一、加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行业与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物流促进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物流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应提升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地位,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物流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和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
二、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校将理论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实践教学还不够重视。我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习环节基本包括认识实习、课内实训、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各专业公共性的实践项目如军训、社会调查等集中性的实践环节。这种项目设置表现为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和要求不明确,没有从学生就业后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虽然实习环节内容较多,但是没有自成体系。这样的指导思想势必导致其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使高职教育偏离了办学初衷。
2.实训室设施不足,使用效率不高。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新建了物流实训室,但校内实训室受投资和场地限制,一般为普通计算机机房,再配备相关模拟软件,如果条件允许会配备一些物流设施和设备。许多高校对物流实训室的建设也尚处于摸索阶段,购买的软件的种类较少,对物流业务操作的设计不能扩展。实训室的设计主要是以课程为目标,并没有从实际岗位的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设计。此外,某些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实训开出率较低。因此,借助此实训室培养的学生无法真正提升职业技能,实训室的整体效益相对较低。再者,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的效果尚有欠缺。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在大部分职业院校里,年轻教师占较大比例,这些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和科研实践,加之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没有时间去企业挂职锻炼,无法积累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任课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的缺乏使其无法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待改进
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学校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也没有制定严格完善的考核评价方法和标准,通常只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有的学生常常不按要求实习,实习报告及毕业论文往往通过抄袭别人的资料来应付,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三、改革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
1.改革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改革物流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必须从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开始,整合专业课程设置,重点突出实践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比例。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占该门课程总课时的比例要达到50%。在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课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为物流认知阶段,可通过到各类物流企业参观、访问专家、专题讲座、现场调研等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和熟悉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际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阶段为专项能力培养阶段,包括课内实训和物流项目设计等。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掌握物流管理各要素的主要内容及其实际运作,注重学生单项专业技能的训练。第三阶段是综合能力培养训练阶段。通过角色虚拟、角色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物流行业的实际工作,提升物流管理的综合技能。
2.贴近企业实际,建立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物流实训室。
物流实训室是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物流实训室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通过实训,让学生将所学的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效地结合,提升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实训室建设方案时应考虑设备、流程与企业接轨,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综合利用,具备一定柔性,可以实现尽量多的实训方案。在实训过程中,以企业实际流程设计实训方案,加强学生的多角色操作,同时还应注重实训系统内操作人员的团结协作,在提升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
3.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师要具有实践工作的经验,这样才能适应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培养专职物流教师,经常组织物流专业的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活动,开展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和观摩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派出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以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完善物流专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引进高层次物流人才,通过聘任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来扩大专职物流教师队伍,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物流工作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物流专业的兼职实训教师。
4.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要改革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新型考核制度。对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可采用实际操作、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问题等多种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例如,操作的准确性、参与程度、能力的展示和提高、性格特征,合作、协调的团队精神、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综合分析报告的逻辑性等评定学生的成绩。学校还要根据市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适时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
5.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实践教学与物流企业经营的对接。
加强校企合作,能使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和企业联系起来,有利于学校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与物流相关、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的当地企事业单位联系,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通过有计划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企事业单位技术研发或组织管理,加强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的联系,为学生在企业中更好地完成实习实践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凤霞.经管类专业校企互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3):153~155
2 杨 静.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职业时空,2011(4):116~117
3 李宇箭.我国高职高专物流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1(2):102~103
【关键词】物流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09-02
一、加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行业与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物流促进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物流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应提升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地位,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物流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和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
二、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校将理论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实践教学还不够重视。我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习环节基本包括认识实习、课内实训、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各专业公共性的实践项目如军训、社会调查等集中性的实践环节。这种项目设置表现为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和要求不明确,没有从学生就业后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虽然实习环节内容较多,但是没有自成体系。这样的指导思想势必导致其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使高职教育偏离了办学初衷。
2.实训室设施不足,使用效率不高。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新建了物流实训室,但校内实训室受投资和场地限制,一般为普通计算机机房,再配备相关模拟软件,如果条件允许会配备一些物流设施和设备。许多高校对物流实训室的建设也尚处于摸索阶段,购买的软件的种类较少,对物流业务操作的设计不能扩展。实训室的设计主要是以课程为目标,并没有从实际岗位的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设计。此外,某些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实训开出率较低。因此,借助此实训室培养的学生无法真正提升职业技能,实训室的整体效益相对较低。再者,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的效果尚有欠缺。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在大部分职业院校里,年轻教师占较大比例,这些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和科研实践,加之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没有时间去企业挂职锻炼,无法积累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任课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的缺乏使其无法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待改进
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学校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也没有制定严格完善的考核评价方法和标准,通常只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有的学生常常不按要求实习,实习报告及毕业论文往往通过抄袭别人的资料来应付,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三、改革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
1.改革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改革物流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必须从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开始,整合专业课程设置,重点突出实践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比例。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占该门课程总课时的比例要达到50%。在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课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为物流认知阶段,可通过到各类物流企业参观、访问专家、专题讲座、现场调研等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和熟悉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际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阶段为专项能力培养阶段,包括课内实训和物流项目设计等。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掌握物流管理各要素的主要内容及其实际运作,注重学生单项专业技能的训练。第三阶段是综合能力培养训练阶段。通过角色虚拟、角色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物流行业的实际工作,提升物流管理的综合技能。
2.贴近企业实际,建立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物流实训室。
物流实训室是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物流实训室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通过实训,让学生将所学的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效地结合,提升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实训室建设方案时应考虑设备、流程与企业接轨,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综合利用,具备一定柔性,可以实现尽量多的实训方案。在实训过程中,以企业实际流程设计实训方案,加强学生的多角色操作,同时还应注重实训系统内操作人员的团结协作,在提升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
3.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师要具有实践工作的经验,这样才能适应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培养专职物流教师,经常组织物流专业的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活动,开展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和观摩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派出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以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完善物流专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引进高层次物流人才,通过聘任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来扩大专职物流教师队伍,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物流工作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物流专业的兼职实训教师。
4.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要改革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新型考核制度。对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可采用实际操作、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问题等多种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例如,操作的准确性、参与程度、能力的展示和提高、性格特征,合作、协调的团队精神、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综合分析报告的逻辑性等评定学生的成绩。学校还要根据市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适时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
5.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实践教学与物流企业经营的对接。
加强校企合作,能使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和企业联系起来,有利于学校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与物流相关、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的当地企事业单位联系,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通过有计划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企事业单位技术研发或组织管理,加强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的联系,为学生在企业中更好地完成实习实践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凤霞.经管类专业校企互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3):153~155
2 杨 静.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职业时空,2011(4):116~117
3 李宇箭.我国高职高专物流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