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加拿大情绪和焦虑治疗网络(CANMAT)指南对抑郁障碍(MDD)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其中包括对围产期妇女这一特殊人群.治疗方案的推荐是基于证据质量和临床专家的共识而建立.然而,在这特殊人群中治疗的证据比在一般成年人中更为有限,且在这些人群中治疗中断的风险往往更高、治疗受限更大.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习俗不同,其中很多问题需要梳理、整理后才能适用于我国围产期抑郁的治疗落地.
【机 构】
:
200083 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情绪和焦虑治疗网络(CANMAT)指南对抑郁障碍(MDD)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其中包括对围产期妇女这一特殊人群.治疗方案的推荐是基于证据质量和临床专家的共识而建立.然而,在这特殊人群中治疗的证据比在一般成年人中更为有限,且在这些人群中治疗中断的风险往往更高、治疗受限更大.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习俗不同,其中很多问题需要梳理、整理后才能适用于我国围产期抑郁的治疗落地.
其他文献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其特点是淋巴浆细胞浸润骨髓伴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增高[1].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发病率低,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左右,是临床相对罕见的一种疾病[2] ,其症状通常不明显且无特异性,临床上极易误诊或漏诊.在临床检测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患者血清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时屡报“吸样错误”,通过原因排查,最终确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本文梳理了从发现“吸样错误”报警,到怀疑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最终诊断为华氏
斯莱克属为红椿菌科中革兰染色阳性、无芽孢、不运动的专性厌氧球杆菌.斯莱克属由6个菌种组成,其中仅有小斯莱克菌报道与人类疾病有关.该细菌是人类口腔微生物菌群的一部分,常常与牙周病有关,但很少从口腔外感染部位分离.近期,我们从1名老年女性颈部脓肿穿刺液中分离到1株小斯莱克菌,报道如下.
目的:探索不同应对方式对早期肺癌幸存者焦虑情绪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本研究为纵向研究设计,以143例新近确诊的I期肺癌患者为样本,采集一般和临床信息并使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和简明癌症患者心理适应问卷(Mini-MAC)进行测评,在随后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再次使用HADS量表评估.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应对方式下肺癌幸存者焦虑情绪的时间效应.结果:最终共51例患者完成研究.女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和术后病理存在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焦虑情绪更明显(P<0.05或P<0.01);采取积极情绪
目的:探讨不同波宽刺激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抑郁症疗效及心脏节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DGX模式组和Low 0.5模式组.给予MECT治疗6次.在治疗前、治疗3次、治疗6次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评估临床症状.记录MECT刺激时间和抽搐发作时间.监测首次MECT治疗麻醉药注射前至抽搐发作结束后10 min心电图及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D6*10(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利培酮维持治疗的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利培酮及其代谢物9-羟(9-OH)利培酮血药浓度检测,按照9-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10、5~10、<5)将患者分为A组(30例)、B组(20例)、C组(27例).检测所有患者CYP2D6*10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利培酮及9-OH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关系;于各组患者用药8周后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潜伏期长,至今仍缺乏有效的生物标记进行早期诊断.神经炎症在AD病程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视网膜与中枢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和解剖生理上具有同源性,可洞察颅内神经病理变化,因此,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可能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未来研究可以从控制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炎症的角度考虑,开发新的AD治疗策略.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双相障碍(BD)伴代谢综合征(MS)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BD共病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情绪稳定剂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及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同时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及8周末进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身高、体质量、血压测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评定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TG、T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缓解后10~20岁在校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问题及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甘肃省及四川省10所学校随机抽取10个班级(从小学5年级到高三)的全班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参与匿名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收集及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情绪状况自评,以SDS 50分为分界值,定义为情绪低落;自行找出心情低落主要的原因.调查完成后由2名精神科医师进行数据录入、校正和分析.结果:共有1119名学生完成调查;其中男570名,女549名;平均年龄(14.2±2.4)岁;根据SDS评分,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治疗,广泛用于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tDCS治疗因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而被临床接受度较高.然而,近年来,有关tDCS治疗抑郁症时诱发躁狂的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用于双相抑郁治疗.本文将综述近年来tDCS在抑郁障碍治疗研究中出现诱发躁狂频率、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tDCS治疗更精准地应用于抑郁障碍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对自杀危险因素的既往相关研究及当前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从六大类展开综述,包括:人口统计学、精神症状、自知力、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史、创伤史、遗传和基因.本文旨在为临床上识别其自杀风险、及早干预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