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循环、肺、肾功能衰竭的防治问题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第二次急性三衰(指急性循环、肺、肾功能衰竭)抢救经验交流会,于1980年8月8日至12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就危重病急救医学中的重点课题,即急性循环、肺、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大会共收到论文150篇,其中涉及临床、基础、护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以及监护设备的研制等5个方面。代表们一致认为,开展危重病急救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显著地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

其他文献
肺动脉压异常增高是早期心、血管受累的指征之一。右心导管测压虽可较早了解到肺动脉压变化情况,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但这种创伤性检查只能在具有较明确的指征下方能进行,难以作为早期诊断方法广泛使用,所以不少学者注意到肺动脉压增高而致右肺下动脉增粗的X线征象。
期刊
ⅤⅢ因子凝血活动度(即抗血友病球蛋白活动度,简称AHG活动度)测定,对于血友病的诊断和替代治疗具有较大的价值。过去曾用凝血活酶生成试验的稀释曲线法进行测定,但该法操作繁复,不易标准化。Vermylen等(1)介绍的简易操作法,我们按此法稍加改良,采用兔血清代替牛血清制成恒定的试剂,操作简易,现介绍如下。
期刊
江某,女性,34岁,农民。因畏寒低热、气憋、阵发性喉部奇痒伴剧咳而于1979年3月26日入院。患者咯少量黄色胶冻样及白色腥臭味粘痰;40多天中共咳出粉红色树枝样物100余条。既往本人及其家属无类似病史,亦无盗汗、发热及慢性咳嗽史。体检:体温36.8℃,脉搏8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10/80。慢性病容。两肺下部呼吸音稍低,心脏未见异常。腹壁可见静脉曲张,肝肋下3.0cm、剑突下5.0cm,
期刊
过去,人们认为某些肝炎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毛细胆管,所以曾广泛使用“毛细胆管肝炎”这个名词,近年来,人们作了进一步的观察研究,认为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肝细胞内胆汁瘀积,所以现在已经普遍地改称为“胆汁瘀积型病毒性肝炎”。这一型在总的病毒性肝炎中所占的比例各地报告不一,从2~46%不等。我院从1974~1976年共收治病毒性肝炎为2,663例,其中有53例(另1例为1961年收治的)为胆汁瘀积型,占2%。
期刊
止血作用和血栓形成的研究是血液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近二十年来有专门的国际学会和众多的专业杂志和著作,以及生化、生理、药理、免疫、病理和临床等领域中有关的内容,都充分地说明它是血液学中非常活跃的一支。这是因为出血和血栓形成是临床各科很常见的问题,因而促进了它飞跃发展。止血作用和血栓形成的研究包括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小板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近十年来有很大的进展,许多方面已进入
期刊
川芎是祖国医学活血化瘀治则中的常用药。经研究,证实了川芎所含的主要生物碱——四甲基吡嗪(即川芎1号碱)具有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的作用和对血小板凝集的解聚作用。1977年我们对北京第一传染病院五病区收治的15例重症肝炎,在应用川芎1号碱治疗的过程中,观察了甲皱微循环的变化。
期刊
患者,女性,63岁,住院号2605。因左下腹阵发性疼痛、发热一月余于1977年11月12日入院。1977年10月下旬开始左下腹阵发性疼痛,发热,体温38~38.5℃,伴腹胀、恶心、呕吐,吐出为胃内容物,无尿频、尿急、尿痛。拟诊“腹腔感染”于1977年11月12日入我院外科。经输液、抗菌素、激素等治疗无效。11月21日超声波检查有3cm腹水液平段,且逐渐增宽。腹水常规检查:比重0.010,白细胞42
期刊
我院于1967年至1979年收治急性心肌梗塞存活满8周以上者173例,进行1至12年随访,随访率为91.3%。其生存率第一年为96.8%,第二年为93.8%,第五年为80.4%,第十年为62.4%,较国内报道略高。死亡29例,死于发病后头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分别为5例、4例、7例,十年后死亡仅1例。死于心内因素(再梗塞、心衰、猝死、心律紊乱)19例,平均死于梗塞后3.4年。死于心外因素(脑卒中、消
期刊
垂体功能不全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国内尚未见报道。现报道二例并作简要的讨论。
期刊
鼠伤寒胃肠道感染日渐增多,呼吸道感染少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