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语文老师教学非常投入,但是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耗散现象,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这种投入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语文教学这种“投入多、产出少”的状态亟需改变。分析这种耗散现象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对我们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结合当下的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教、学、练不一致
教学练一致是保证语文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可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看,教与学,学与练之间常常缺少严密的逻辑联系。老师所教的不一定是学生所要学的,学生上课所学的不一定是他们课后所练的。这样教学练之间就不能形成一个链条,教学投入的耗散现象非常严重。我们的语文教学缺少必要的学情调查,课前我们对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兴趣爱好等都没有研究,老师教的盲目性非常大,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少应有的契合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收获自然不大。
二、设计缺少层次
由于余映潮老师的倡导和影响,“板块教学”普遍运用于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但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使板块之间建立联系,逐层深化教学,没有真正发挥板块教学法的作用。许多语文课听起来好像原地打转,整个课堂推进层次感不强,没有引领学生渐入佳境。
有位老师教学《囚绿记》第一课时,才教学“囚绿”“爱绿”两部分,就进行“拓展延伸”。这样的安排完全违背了文本自身的逻辑性,也违背了学生的阅读规律。学生越学越没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板块与主问题联系起来,那么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质态将会有重大的突破,教学的境界也会极大提升。
三、对话形式主义
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多维对话的过程。王益民认为,语文课堂对话的基础是平等,内容是语文,方式是追问,形式是交锋,结果是增值。而许多老师把问答当成了对话,所谓对话仅仅是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由于问题来自现成的教案,老师也不一定清楚这样问的目的,课堂上一旦卡壳,老师就慌了神,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追问,结果一堂课可能有几十个问题,而真正有价值的很少。如果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当堂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就傻了眼,要么敷衍过去,要么留待下一节课讨论,从此没了下文。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已经读懂的内容喋喋不休,而对学生真正的困惑置若罔闻。这样,所谓对话徒有形式,没有实质。经常听课的教师知道,这样的课实在不少!
四、快餐式教学
过去就反对“牵”,倡导“引”,可现在追求快节奏和大容量,语文课堂上广泛使用课件,“牵”比任何时候都严重。在课件的牵导下,学生来不及思考,被动地跟进。有的课件内容多,张数惊人,简直就像放电影一样,令人眼花缭乱,有的甚至还附标准答案,便于学生抄录。老师课堂上的精力不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疑难困惑,而是想着下一张是什么内容,不要放错了。这样的课堂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只有知识灌输,没有能力发展。这样的快餐式教学实在是一种泡沫,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紧扣目标
语文教学效率低与目标不确定性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许多老师确定的语文教学目标大而空,合理性不强。另一方面,虽然有了合理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严重偏离了原有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控,防止目标的偏离和疏远。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证教与学的一致性,学与练的一致性。目标的及时生成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达成预设的目标。即使是及时生成的目标也要与预设的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应该是在预设的目标基础上更进一步。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所得。
二、关注学情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的教师往往表现欲极强,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课堂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或调动生活体验,或架桥铺路,或诵读体味,帮助学生排疑解难,达成学习目标。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问题设计,要把学生的问题自然融入进来,追求一种共生境界。不能心中只有自己的程序,特别不能只想着课件,我们要灵活机智地处理教学事件,生成多彩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我们课前有更充分的学情预测,有更深切的文本体验,有更多知识的储备。
三、强化设计
现在,网络上海量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滋长了教师的惰性,能够独立设计的教师比较少。由于使用别人的教案,备课不充分,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做到随机应变,难以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纵深,更谈不上胸有成竹,得心应手。所以,我们在研究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强化教学设计是当务之急。不仅设计教学流程,还有设计组织形式、互动方式、教学手段等。我们尤其要重视支架和台阶的设计,重视教学过程的逻辑层次、思维阶梯,避免教学在同一平面滑行,降低教学过程中的消耗和浪费。
四、放慢节奏
语文教学是慢的艺术,需要我们静静地思考,慢慢地品味。但是我们却总是慢不下来,这固然与教材的容量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我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快餐文化的流行,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或多或少有着负面的影响。有时候,我们教什么都蜻蜓点水,好像教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教。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么不教,要么就要教得深入透彻,不能教“半截子”。我们要让学生停留在文本的深处慢慢地展开,尽情地对话、辩论、碰撞、交锋。“慢慢走,欣赏啊!”,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沈伦中心校)
一、教、学、练不一致
教学练一致是保证语文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可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看,教与学,学与练之间常常缺少严密的逻辑联系。老师所教的不一定是学生所要学的,学生上课所学的不一定是他们课后所练的。这样教学练之间就不能形成一个链条,教学投入的耗散现象非常严重。我们的语文教学缺少必要的学情调查,课前我们对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兴趣爱好等都没有研究,老师教的盲目性非常大,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少应有的契合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收获自然不大。
二、设计缺少层次
由于余映潮老师的倡导和影响,“板块教学”普遍运用于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但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使板块之间建立联系,逐层深化教学,没有真正发挥板块教学法的作用。许多语文课听起来好像原地打转,整个课堂推进层次感不强,没有引领学生渐入佳境。
有位老师教学《囚绿记》第一课时,才教学“囚绿”“爱绿”两部分,就进行“拓展延伸”。这样的安排完全违背了文本自身的逻辑性,也违背了学生的阅读规律。学生越学越没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板块与主问题联系起来,那么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质态将会有重大的突破,教学的境界也会极大提升。
三、对话形式主义
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多维对话的过程。王益民认为,语文课堂对话的基础是平等,内容是语文,方式是追问,形式是交锋,结果是增值。而许多老师把问答当成了对话,所谓对话仅仅是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由于问题来自现成的教案,老师也不一定清楚这样问的目的,课堂上一旦卡壳,老师就慌了神,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追问,结果一堂课可能有几十个问题,而真正有价值的很少。如果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当堂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就傻了眼,要么敷衍过去,要么留待下一节课讨论,从此没了下文。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已经读懂的内容喋喋不休,而对学生真正的困惑置若罔闻。这样,所谓对话徒有形式,没有实质。经常听课的教师知道,这样的课实在不少!
四、快餐式教学
过去就反对“牵”,倡导“引”,可现在追求快节奏和大容量,语文课堂上广泛使用课件,“牵”比任何时候都严重。在课件的牵导下,学生来不及思考,被动地跟进。有的课件内容多,张数惊人,简直就像放电影一样,令人眼花缭乱,有的甚至还附标准答案,便于学生抄录。老师课堂上的精力不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疑难困惑,而是想着下一张是什么内容,不要放错了。这样的课堂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只有知识灌输,没有能力发展。这样的快餐式教学实在是一种泡沫,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紧扣目标
语文教学效率低与目标不确定性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许多老师确定的语文教学目标大而空,合理性不强。另一方面,虽然有了合理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严重偏离了原有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控,防止目标的偏离和疏远。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证教与学的一致性,学与练的一致性。目标的及时生成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达成预设的目标。即使是及时生成的目标也要与预设的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应该是在预设的目标基础上更进一步。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所得。
二、关注学情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的教师往往表现欲极强,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课堂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或调动生活体验,或架桥铺路,或诵读体味,帮助学生排疑解难,达成学习目标。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问题设计,要把学生的问题自然融入进来,追求一种共生境界。不能心中只有自己的程序,特别不能只想着课件,我们要灵活机智地处理教学事件,生成多彩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我们课前有更充分的学情预测,有更深切的文本体验,有更多知识的储备。
三、强化设计
现在,网络上海量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滋长了教师的惰性,能够独立设计的教师比较少。由于使用别人的教案,备课不充分,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做到随机应变,难以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纵深,更谈不上胸有成竹,得心应手。所以,我们在研究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强化教学设计是当务之急。不仅设计教学流程,还有设计组织形式、互动方式、教学手段等。我们尤其要重视支架和台阶的设计,重视教学过程的逻辑层次、思维阶梯,避免教学在同一平面滑行,降低教学过程中的消耗和浪费。
四、放慢节奏
语文教学是慢的艺术,需要我们静静地思考,慢慢地品味。但是我们却总是慢不下来,这固然与教材的容量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我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快餐文化的流行,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或多或少有着负面的影响。有时候,我们教什么都蜻蜓点水,好像教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教。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么不教,要么就要教得深入透彻,不能教“半截子”。我们要让学生停留在文本的深处慢慢地展开,尽情地对话、辩论、碰撞、交锋。“慢慢走,欣赏啊!”,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沈伦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