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偃师和巩义,是洛阳盆地中东部山水相连的两个县级市,分属洛阳和郑州。
横亘在北边的邙山,从洛阳经偃师逶迤至巩义河洛交汇处,偃师南部的万安山和巩义南部的嵩山首尾相连,简直就如一个山系。在北南二山呈弧形围拢的这片盆地间,伊河和洛河合力荡出一片狭长的冲积平原——伊洛川。两河在流出偃师前交汇,巩义则合称伊洛河,冲过黑石关后,于河洛镇神北村汇入黄河。
民谣曰:打开黑石关,露出夹河滩。黑石关在巩义,嵩邙二山在此合拢,伊洛河夺关而出,而后汇入黄河。夹河滩(即两河相夹之意,指伊洛二河之间的冲积平原)在偃师。黑石关是洛阳盆地最东部的边缘豁口,若在那里筑起大坝,上游水草丰美的夹河滩便会淹没在浩渺烟波中。
1230年前,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走的就是这条从洛阳经偃师到巩县(巩义旧称,治所在孝义,后改称巩义)入黄河的水路,并写了一首题为《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的诗。“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很好地再现了伊洛河下游的地理风貌和自然风光。
偃师与巩义毗邻而居,版图犬牙交错,历史上,两地分分合合。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定都于开封,皇陵建在巩义,而祭陵奉先的会圣宫设在偃师,巩义七帝八陵的石刻用料也采自偃师万安山。宋真宗景德四年,划偃师、巩县、登封各一部分设置永安县,属河南府管辖,治所在洛阳。
河洛交汇处,古称“洛汭”,传说伏羲画八卦的地方,被洛阳学者称为河洛文化的原点。由此上溯至整个洛阳盆地,这就是狭义的河洛地区,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区域。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内涵上多有涵盖或重叠之处。
山水相连的地理、盘根错节的历史、一脉相承的文化、以及水乳交融的民俗等,造就了偃师和巩义唇齿相依的兄弟情谊,但弟兄俩也有拌嘴的时候。
1300年前的盛唐,巩义笔架山一个普通的窑洞里诞生了一位名高千古的诗圣。杜甫生在巩义无疑,却在偃师首阳山下的杜楼一住13年,最终,即使殁于湖南洞庭湖的一只船上,也被其孙子不远千里迁葬杜楼,与其先祖西晋征西大将军杜预为伴。生在巩义,杜甫是巩义无上的的荣耀和骄傲;终葬偃师,杜甫也成为偃师莫大的慰藉和怜惜。
“洛水潺潺映晚红,片帆欸乃棹轻风。数声僧磬远山外,一曲渔歌夹岸中。绿杨千树村灯暗,又见沙鸥西复东。”伊洛河如此的诗意迷人,但1790年前,美丽如画的伊洛河却上演了一场“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的断肠凄别。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美丽的洛神不只是多情曹植梦绕魂牵的情人,也是偃师、巩义乃至洛阳、郑州的倾心最爱。
当年,“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的河浦在哪里?“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的相会在哪里?“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的凄别在哪里?“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的不眠之地在哪里?
偃师考证说,从《洛神赋》原文“背伊阙,越辕,经通谷,陵景山”的行程顺序来看,曹植是绕道南行的,何以如此?《赠白马王彪》序说得明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目的是消除曹丕的猜忌。到“日既西倾,车怠马烦”之时,也只能到达景山北边的洛水,遂有《洛神赋》。
巩义更是言之凿凿,认定就在芝田的伊洛河段。理由是:《洛神赋》中有“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之句。洛水在洛阳盆地穿行,两岸都是平川,只有流到芝田镇益家窝村,才从平原进入山地,故这个“岩”字,点出了曹植看见洛神的地点。再者,回郭镇刘村北滩有洛神庙,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有庙会,至今当地群众仍有祭祀洛神娘娘的习俗。
为此,偃师发行了《洛神赋图》特种邮票,郑州继成功推出《风中少林》之后,又倾力打造出大型歌舞剧《水月洛神》,各各志在必得。此外,还有商汤桑林祷雨的地点之争,苏秦出生地之争等等,也都火星四射,不可开交。
其实,杜甫的最终归葬地也好,洛神凌波微步气若幽兰的河段也罢,这场“南阳”“襄阳”之争,只是一个学术问题,不管最终结局如何,文化上,落笔惊风雨,诗成鬼神泣的诗圣和中国文学上最为惊艳经典的美女洛神,是这方山水共同的财富。行政区划上,你可以把偃师、巩义生生切割,泾渭分明,但在历史、民俗、文化上,谁又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呢?
历史上有些事,枝蔓缠绕,盘根错节,很难说得清。耶路撒冷,不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和以色列、巴勒斯坦两个国家的首都吗?不能水落石出时,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不失为是一种极妙的结局,维纳斯的断臂不就留给后世无尽的想象吗?
前两年,网上有人提议:将偃师、巩义、登封(境内有中岳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少林寺等)三市合并,新建一个“中州市”。且不说这个提议的可行性如何,单从这新颖、奇特、大胆、极富想象的设想中,我们不难看出偃师、巩义水乳交融的渊源了。
华夏数千年的文明中没有产生真正意义的宗教,有学者把这点视为中西文化的分水岭。那么,没有宗教信仰,谁把这么大地域、这么多民族、这么多人口维系在一起?只能是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如,从五胡乱华、永嘉之乱,到黄巢起义、靖康之耻,几百年间,河洛先民颠沛流离至福建、广东、南洋等地成为客家人,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当初中原的一些方言、习俗。多少代了,他们念念不忘自己是根在河洛的河洛郎。
就像地球表面高山大川迥然不同的地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不同文化、不同信仰,造就了这个世界上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生活形态。但不同的文化却有着它们的共同之处,譬如对普世价值的认知与共识。这些共识消除着彼此的隔膜、拉近着你我的距离、弥合着曾经的分歧、精彩和谐着这个世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文化就是那道郁郁青山,就是那轮皎皎明月。偃师、巩义,洛阳、郑州,乃至南阳、襄阳等,他们所有的渊源都在文化里,是文化为他们凝成一个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
(编辑 凤池)
横亘在北边的邙山,从洛阳经偃师逶迤至巩义河洛交汇处,偃师南部的万安山和巩义南部的嵩山首尾相连,简直就如一个山系。在北南二山呈弧形围拢的这片盆地间,伊河和洛河合力荡出一片狭长的冲积平原——伊洛川。两河在流出偃师前交汇,巩义则合称伊洛河,冲过黑石关后,于河洛镇神北村汇入黄河。
民谣曰:打开黑石关,露出夹河滩。黑石关在巩义,嵩邙二山在此合拢,伊洛河夺关而出,而后汇入黄河。夹河滩(即两河相夹之意,指伊洛二河之间的冲积平原)在偃师。黑石关是洛阳盆地最东部的边缘豁口,若在那里筑起大坝,上游水草丰美的夹河滩便会淹没在浩渺烟波中。
1230年前,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走的就是这条从洛阳经偃师到巩县(巩义旧称,治所在孝义,后改称巩义)入黄河的水路,并写了一首题为《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的诗。“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很好地再现了伊洛河下游的地理风貌和自然风光。
偃师与巩义毗邻而居,版图犬牙交错,历史上,两地分分合合。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定都于开封,皇陵建在巩义,而祭陵奉先的会圣宫设在偃师,巩义七帝八陵的石刻用料也采自偃师万安山。宋真宗景德四年,划偃师、巩县、登封各一部分设置永安县,属河南府管辖,治所在洛阳。
河洛交汇处,古称“洛汭”,传说伏羲画八卦的地方,被洛阳学者称为河洛文化的原点。由此上溯至整个洛阳盆地,这就是狭义的河洛地区,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区域。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内涵上多有涵盖或重叠之处。
山水相连的地理、盘根错节的历史、一脉相承的文化、以及水乳交融的民俗等,造就了偃师和巩义唇齿相依的兄弟情谊,但弟兄俩也有拌嘴的时候。
1300年前的盛唐,巩义笔架山一个普通的窑洞里诞生了一位名高千古的诗圣。杜甫生在巩义无疑,却在偃师首阳山下的杜楼一住13年,最终,即使殁于湖南洞庭湖的一只船上,也被其孙子不远千里迁葬杜楼,与其先祖西晋征西大将军杜预为伴。生在巩义,杜甫是巩义无上的的荣耀和骄傲;终葬偃师,杜甫也成为偃师莫大的慰藉和怜惜。
“洛水潺潺映晚红,片帆欸乃棹轻风。数声僧磬远山外,一曲渔歌夹岸中。绿杨千树村灯暗,又见沙鸥西复东。”伊洛河如此的诗意迷人,但1790年前,美丽如画的伊洛河却上演了一场“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的断肠凄别。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美丽的洛神不只是多情曹植梦绕魂牵的情人,也是偃师、巩义乃至洛阳、郑州的倾心最爱。
当年,“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的河浦在哪里?“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的相会在哪里?“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的凄别在哪里?“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的不眠之地在哪里?
偃师考证说,从《洛神赋》原文“背伊阙,越辕,经通谷,陵景山”的行程顺序来看,曹植是绕道南行的,何以如此?《赠白马王彪》序说得明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目的是消除曹丕的猜忌。到“日既西倾,车怠马烦”之时,也只能到达景山北边的洛水,遂有《洛神赋》。
巩义更是言之凿凿,认定就在芝田的伊洛河段。理由是:《洛神赋》中有“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之句。洛水在洛阳盆地穿行,两岸都是平川,只有流到芝田镇益家窝村,才从平原进入山地,故这个“岩”字,点出了曹植看见洛神的地点。再者,回郭镇刘村北滩有洛神庙,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有庙会,至今当地群众仍有祭祀洛神娘娘的习俗。
为此,偃师发行了《洛神赋图》特种邮票,郑州继成功推出《风中少林》之后,又倾力打造出大型歌舞剧《水月洛神》,各各志在必得。此外,还有商汤桑林祷雨的地点之争,苏秦出生地之争等等,也都火星四射,不可开交。
其实,杜甫的最终归葬地也好,洛神凌波微步气若幽兰的河段也罢,这场“南阳”“襄阳”之争,只是一个学术问题,不管最终结局如何,文化上,落笔惊风雨,诗成鬼神泣的诗圣和中国文学上最为惊艳经典的美女洛神,是这方山水共同的财富。行政区划上,你可以把偃师、巩义生生切割,泾渭分明,但在历史、民俗、文化上,谁又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呢?
历史上有些事,枝蔓缠绕,盘根错节,很难说得清。耶路撒冷,不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和以色列、巴勒斯坦两个国家的首都吗?不能水落石出时,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不失为是一种极妙的结局,维纳斯的断臂不就留给后世无尽的想象吗?
前两年,网上有人提议:将偃师、巩义、登封(境内有中岳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少林寺等)三市合并,新建一个“中州市”。且不说这个提议的可行性如何,单从这新颖、奇特、大胆、极富想象的设想中,我们不难看出偃师、巩义水乳交融的渊源了。
华夏数千年的文明中没有产生真正意义的宗教,有学者把这点视为中西文化的分水岭。那么,没有宗教信仰,谁把这么大地域、这么多民族、这么多人口维系在一起?只能是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如,从五胡乱华、永嘉之乱,到黄巢起义、靖康之耻,几百年间,河洛先民颠沛流离至福建、广东、南洋等地成为客家人,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当初中原的一些方言、习俗。多少代了,他们念念不忘自己是根在河洛的河洛郎。
就像地球表面高山大川迥然不同的地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不同文化、不同信仰,造就了这个世界上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生活形态。但不同的文化却有着它们的共同之处,譬如对普世价值的认知与共识。这些共识消除着彼此的隔膜、拉近着你我的距离、弥合着曾经的分歧、精彩和谐着这个世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文化就是那道郁郁青山,就是那轮皎皎明月。偃师、巩义,洛阳、郑州,乃至南阳、襄阳等,他们所有的渊源都在文化里,是文化为他们凝成一个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
(编辑 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