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片文章,文章题目“美国一大学设《星际争霸》课学生必须玩游戏”,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星际争霸》中的生活技巧”的课程,利用热门即时策略游戏《星际争霸》为载体讲授如何从游戏中学习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技巧。
该课程为2学分,课时为八周,课程的目的并不是玩《星际争霸》,而是通过每周玩游戏、分析游戏录像对比游戏世界和真实世界,从而培养工作场所技巧。
这门课的课程说明写道:“现代社会节奏日益加快,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批判性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管理资源和及时决策等能力对于专业人士变得更加重要,而这些能力和技巧都是玩《星际争霸》游戏所必备的。”因此该游戏十分适合作为学生学习复杂环境下如何分析和做出决策的载体。该课程计划招收20名学生,学生必须拥有PC或Mac电脑、能够上网,且有玩游戏的经验。
教授该课程的纳撒尼尔·波林(Nathaniel Poling)目前是该校教育系的在读博士生,他向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表示,“在《星际争霸》中,玩家要管理许多不同的单元和不同兵种。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现实生活中商业领导或医院院长的工作。”
这已经不是《星际争霸》第一次出现在大学课程表上了。去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开设过一门名为“《星际争霸》竞技实战”的课程,讲授游戏竞技技巧。
美国人的创新大胆一直是在世界上有名的,这点也在教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美国历史和心理学基础,一些美国学生总是喜欢选修一些稀奇古怪的课程,1949年第一台计算机起源于美国, 1955年出生的比尔盖茨所在的西雅图湖滨中学,是美国最早开设电脑课程的学校。当时还没有PC机,学校只搞到一台终端机,还是从社会和家长那里集了大批资金才买来的。这台终端机连接其他单位所拥有的小型电子计算机PDP——10,每天只能使用很短时间,每小时的费用也很高。盖茨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只要一有时间,便钻进计算机房去操作那台终端机,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3岁时,他便独立编出了第一个电脑程序,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玩月球软着陆的游戏。这一年的7月20日正好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物朗和奥尔德林乘登月舱,代表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表面的日子。盖茨心里想,我不能坐宇宙飞船去月球,那么让我用电脑来实现我的登月梦吧!
可是好景不长,只过了半年,湖滨中学就再也没有钱支付昂贵的PDP——10小型计算机的使用租金了。这件事使盖茨像失去了上学机会那么痛苦,因为这时候他对电脑已经入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于是他和同学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就是帮助一家名为CCC的电脑公司抓臭虫,用除虫的报酬来支付他们操作电脑的费用。什么叫臭虫,这是电脑行业里人们称呼软件中的错误的代名词,即讨厌的臭虫(Bug)。因为一旦有了这种臭虫,就会使电脑导出错误结果或死机,美国发往金星的水手号火箭和法国职权利亚娜火箭,就曾因为电脑软件的故障(臭虫)而使发射失败,损失几亿美元。盖茨兴冲冲地约了同学中的几个电脑爱好者,每天晚上6点左右,CCC公司员工下班之后,他们便骑自行车来到那里上班了。那里有许多台电传打字终端机可用,有各种电脑软件可尽情研究,真是如鱼得水。盖茨对电脑软件太着迷了,几乎整晚都呆在那里,就像他在小学时就立志要搞出新名堂一样地执着,每个晚上,他都要在CCC公司的记录本上写满了他和伙伴们发现的一个电脑臭虫。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抓臭虫,盖茨使自己在电脑硬件和软件方面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和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研究开发,打下了精深的功底。
当盖茨15岁时,他的电脑才能已远近闻名了。一家名叫信息科学的公司找到盖茨,希望用提供使用PDP-10的电脑时间来交换盖茨和他的同学保罗的软件技术。因为按美国法律规定,不能给未成年人支付工资,所以该公司决定,以价值一万美元的电脑时间作为酬劳,要求他们为公司设计工资管理软件。这样就使他俩获得了足够使用一学年的电脑时间,他们不禁高兴万分。1971年,湖滨中学又让盖茨帮学校设计一套排课用的电脑软件。当时的排课表全靠人工,由于学生人数多,课程又复杂多样,人排课常常分配不均,造成某些课程学生过度拥挤的现象。盖茨圆满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又使他延长了使用电脑的宝贵时间。 盖茨之所以一步步走向电脑巨人之路,与他在小学、中学的电脑学习与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时,小学,中学都开设的电脑课,以通过编程来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在那个年代美国中小学生电脑课程所开设,主要由开发游戏,编写程序,到软件开发为主,学生以研究计算机为主,所以造就了一批电脑巨人,他们来自软件界,硬件界。这些所有的成绩应该归功于当时的中小学电脑的启蒙教育。
而之后,出现了可视化操作系统和大量应用软件,人们在也不用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计算机如何工作,要记大量的操作命令,而只需要点击鼠标,通过一定的对话框和窗口,实现人机对话来完成操作,在那个年代中小学生学习计算主要以学习相关的软件来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程序设计主要以开设选修课为主。如BASIC语言程序设计、LOGO语言程序设计。这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计算机语言,学会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进一步认识计算机的结构和功能。到了高中阶段,即十到十二学级,学生因其初中的学习背景不同,学校也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开设各种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数曾在初中阶段接受较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教育的学生会再选择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课程,以前曾零星在其它课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这方面知识,学到一些技能的学生也会考虑进一步学习。因此,在美国的高级中学里,信息科学、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是许多学生热衷学习的科目。除专门 的信息技术科学课程外,其它如语言、社会研究、自然科学等课程的学习也或多或少会涉及一点信息技术的知识,任课教师也会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知识渗透到本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去。
该课程为2学分,课时为八周,课程的目的并不是玩《星际争霸》,而是通过每周玩游戏、分析游戏录像对比游戏世界和真实世界,从而培养工作场所技巧。
这门课的课程说明写道:“现代社会节奏日益加快,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批判性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管理资源和及时决策等能力对于专业人士变得更加重要,而这些能力和技巧都是玩《星际争霸》游戏所必备的。”因此该游戏十分适合作为学生学习复杂环境下如何分析和做出决策的载体。该课程计划招收20名学生,学生必须拥有PC或Mac电脑、能够上网,且有玩游戏的经验。
教授该课程的纳撒尼尔·波林(Nathaniel Poling)目前是该校教育系的在读博士生,他向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表示,“在《星际争霸》中,玩家要管理许多不同的单元和不同兵种。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现实生活中商业领导或医院院长的工作。”
这已经不是《星际争霸》第一次出现在大学课程表上了。去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开设过一门名为“《星际争霸》竞技实战”的课程,讲授游戏竞技技巧。
美国人的创新大胆一直是在世界上有名的,这点也在教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美国历史和心理学基础,一些美国学生总是喜欢选修一些稀奇古怪的课程,1949年第一台计算机起源于美国, 1955年出生的比尔盖茨所在的西雅图湖滨中学,是美国最早开设电脑课程的学校。当时还没有PC机,学校只搞到一台终端机,还是从社会和家长那里集了大批资金才买来的。这台终端机连接其他单位所拥有的小型电子计算机PDP——10,每天只能使用很短时间,每小时的费用也很高。盖茨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只要一有时间,便钻进计算机房去操作那台终端机,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3岁时,他便独立编出了第一个电脑程序,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玩月球软着陆的游戏。这一年的7月20日正好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物朗和奥尔德林乘登月舱,代表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表面的日子。盖茨心里想,我不能坐宇宙飞船去月球,那么让我用电脑来实现我的登月梦吧!
可是好景不长,只过了半年,湖滨中学就再也没有钱支付昂贵的PDP——10小型计算机的使用租金了。这件事使盖茨像失去了上学机会那么痛苦,因为这时候他对电脑已经入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于是他和同学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就是帮助一家名为CCC的电脑公司抓臭虫,用除虫的报酬来支付他们操作电脑的费用。什么叫臭虫,这是电脑行业里人们称呼软件中的错误的代名词,即讨厌的臭虫(Bug)。因为一旦有了这种臭虫,就会使电脑导出错误结果或死机,美国发往金星的水手号火箭和法国职权利亚娜火箭,就曾因为电脑软件的故障(臭虫)而使发射失败,损失几亿美元。盖茨兴冲冲地约了同学中的几个电脑爱好者,每天晚上6点左右,CCC公司员工下班之后,他们便骑自行车来到那里上班了。那里有许多台电传打字终端机可用,有各种电脑软件可尽情研究,真是如鱼得水。盖茨对电脑软件太着迷了,几乎整晚都呆在那里,就像他在小学时就立志要搞出新名堂一样地执着,每个晚上,他都要在CCC公司的记录本上写满了他和伙伴们发现的一个电脑臭虫。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抓臭虫,盖茨使自己在电脑硬件和软件方面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和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研究开发,打下了精深的功底。
当盖茨15岁时,他的电脑才能已远近闻名了。一家名叫信息科学的公司找到盖茨,希望用提供使用PDP-10的电脑时间来交换盖茨和他的同学保罗的软件技术。因为按美国法律规定,不能给未成年人支付工资,所以该公司决定,以价值一万美元的电脑时间作为酬劳,要求他们为公司设计工资管理软件。这样就使他俩获得了足够使用一学年的电脑时间,他们不禁高兴万分。1971年,湖滨中学又让盖茨帮学校设计一套排课用的电脑软件。当时的排课表全靠人工,由于学生人数多,课程又复杂多样,人排课常常分配不均,造成某些课程学生过度拥挤的现象。盖茨圆满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又使他延长了使用电脑的宝贵时间。 盖茨之所以一步步走向电脑巨人之路,与他在小学、中学的电脑学习与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时,小学,中学都开设的电脑课,以通过编程来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在那个年代美国中小学生电脑课程所开设,主要由开发游戏,编写程序,到软件开发为主,学生以研究计算机为主,所以造就了一批电脑巨人,他们来自软件界,硬件界。这些所有的成绩应该归功于当时的中小学电脑的启蒙教育。
而之后,出现了可视化操作系统和大量应用软件,人们在也不用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计算机如何工作,要记大量的操作命令,而只需要点击鼠标,通过一定的对话框和窗口,实现人机对话来完成操作,在那个年代中小学生学习计算主要以学习相关的软件来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程序设计主要以开设选修课为主。如BASIC语言程序设计、LOGO语言程序设计。这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计算机语言,学会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进一步认识计算机的结构和功能。到了高中阶段,即十到十二学级,学生因其初中的学习背景不同,学校也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开设各种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数曾在初中阶段接受较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教育的学生会再选择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课程,以前曾零星在其它课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这方面知识,学到一些技能的学生也会考虑进一步学习。因此,在美国的高级中学里,信息科学、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是许多学生热衷学习的科目。除专门 的信息技术科学课程外,其它如语言、社会研究、自然科学等课程的学习也或多或少会涉及一点信息技术的知识,任课教师也会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知识渗透到本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