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常见外来入侵赤潮藻的PCR鉴定

来源 :海洋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7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氏凯伦藻与环状异帽藻为日本海域流入我国的两种外来入侵赤潮藻。利用核糖体ITS区分别设计出针对该两种藻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prmier5.0软件设计多对引物,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以筛选目标藻的特异性引物,并以链状亚历山大藻、立玛原甲藻、牟氏角毛藻、赤潮异弯藻作为阴性对照,做进一步PCR验证。筛选到米氏凯伦藻最佳引物Ki1F3/Ki1B3和环状异帽藻最佳引物YiF3a/YiB3a。两对特异性引物成功鉴定了两种外来入侵藻,而对其它藻种则是阴性反应,可为赤潮的预测预报提供分子鉴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东海区历年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带鱼和小黄鱼的群体结构、生物学参数、摄食习性和繁殖习性等渔业生物学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带鱼和小黄鱼种
“喂,您是兴仁中学包校长吗?我是浙江省师训中心肖远军,我们拟组织浙派名校长考察团在下周二到您校观摩学习您校的校本课程,同时请您就研发卓越课程做一个讲座……”“喂,您
根据2009年秋冬季(3~6月)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调查资料,对其群体组成、叉长与体重关系、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和渔获量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叉长范围为100~650 mm,优
期刊
性别鉴别是鲟科鱼类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对微创手术、内窥镜、超声波、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判别、基因鉴别等性别鉴别方法在鲟科鱼类上的应用研究进
2006年6—10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的13个采样点,用小型拖网进行仔稚鱼多样性调查时,采集到遮目鱼仔鱼1ind、海鲢仔鱼40ind、大海鲢仔鱼144ind,这是在长江口水域首次发现
采用超声波法、煮沸法和微波法3种方法分别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环状异帽藻和角毛藻进行细胞破碎及快速制备基因组DNA的研究。通过细胞计数和DNA浓度测定的手段对三种方法进行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用于金属加工、使用、回收等各领域材料牌号鉴别,因此成为现场材料管理的有效手段。但当对材料中Mn、Ti、V等合金成分不大于0.5%的牌号鉴别时,却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