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经济实力、整体生产力迅速提高,区域经济结构得到快速调整,特别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取得初步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并不能与快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已成为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从主导产业、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技术进步等四个方面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希望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探讨对本地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区域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市场化 开放 技术
这里所说的区域产业结构指的就是让国民经济得到效益的最大化。各个地区根据本地的资源环境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地区的产业协调发展,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做出适当的改变,以这样的方式来迎合市场的需求。其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分为产业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方面。所谓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的就是调整地区间发展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使得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并朝向合理化的轨道发展。这里的产业高度化指的是在基于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产业能够慢慢走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实际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制定一系列合理的产业政策来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并通过市场机制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最终推动本地区产业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驱动下,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不断上升,区域经济也随之不断发展和优化。虽然区域经济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一些实际成效,但是当前的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不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已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也是如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本选题的出发点就是区域产业的全面系统发展,并且通过分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力求得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措施,这必将十分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主导产业
在产业部门进行自我扩张的同时,也对其他部门有所扩散,最终达到整体发展的效果。一些主导产业通过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扩张,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对于“主导型产业”,我国尚且没有固定的定义标准,但是在研究了相关的文献后,我们发现主导型产业一般都具备有这样几个要素:(1)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是居于中心地位的;(2)主导产业要满足相对的规模。这两个要素是主导型产业必须具备的特点。
主导型产业以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两个方式实现了带头作用。从关联效应的角度上看,在诱导和刺激下游产业,主导产业必须同时对上游产业提出新的要求,借此来促进上游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主导行业和相关联的要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产业价值链,这样的优化升级才可以起到促进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带动区域的整体性发展。所谓的扩散效应,指的是主导行业以侧面扩散的形式,不断扩大范围,更加广泛地为其他有关联的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助那些发展不平衡的企业突破发展障碍。主导产业要想能够规模化发展,就要扩大市场规模和不断激发市场潜能。因为主导产业拥有的市场越大,它的带头性示范作用也就越明显,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和刺激作用也就越强烈,这也是促进产业不断升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另外,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中的优势产业,其规模的大小和发展程度也会改变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
二、对外开放的规模和范围
对外开放的规模和范围是以四个途径来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1)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开放区域经济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资金,从而促进区域的商品市场和贸易发展,这是中国经济能够追上别国经济并和他国进行经济交流的有效途径,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国际间的各种资源来发展自身的经济,进而依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不断调整自身的经济发展不足。(2)对外开放使得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和扩散,企业的竞争随之加强,各个企业的生产部门为了能够合理利用生产要素,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其实也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一种方法。(3)随着对外开放的加深,劳动力的素质也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增加,使得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更具有优势。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劳动力,产业的发展水平也能够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反应。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需要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当前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素质体现在了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是有利的人力资本。劳动力素质越高,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就在一定的时间内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劳动力在产业的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也就越突出。开放的经济能够刺激相关产业扩大竞争市场,并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来增强自身的实力,这样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就得以提高,私人、企业以及公共部门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就会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增加,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相应地就对产业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4)开放的经济也是地区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催化剂。
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源就是积极寻找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在开发的经济环境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方针政策、管理体制等影响产业运营的障碍会时不时地发生碰撞,那些违反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的方针政策和制度也是不被世界认可的,也必然会淘汰。为了能够和国际社会有更好的贸易联系,必须是开放地区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改革不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制度,积极学习国外成熟而先进的市场经济制度,用合理的产业制度推进产业结构的发展和演变。
三、市场化水平
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它实际上反映的就是资源配置上的问题。怎样才能够让区域间的产业得到优化升级呢?这就要求产业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通过重组生产资源使产业结构尽可能地满足供需关系,其中的价格体系就是建立在市场化机制中的。所以,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受到市场化水平高度的直接影响。但是市场化水平的高低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的发育程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法律制度的健全等。要想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能够更加有活力,政府就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另外,市场的发展程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健全的法律制度也是市场健全发展的有力保障。综合以上因素就有助于形成完善的价格体系,资源也会在更加有利的环境下流通,并最终达到区域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和优化发展。
四、技术进步
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长期任务就是优化并升级产业结构。在这里,技术的发展变化能够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技术是以传输通道机制和市场通道机制这两种方式来改变产业经济的。供需结构的变化会受到技术力量的影响,无论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新消费品的问世,都要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要想改变传统的消费结构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才能实现。但是制约区域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的供需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了需求的变化,并促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这样区域经济就会在需求的变化中不断优化升级。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对传统产业进行调整,使得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促进了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断上升,甚至还带动了新产品的问世,这就在最大程度上影响了供需结构。在创新产业技术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产业也改变了原来的状态,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中。以上所有的变化都是借助科技的发展而实现的。不仅如此,科学技术还有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劳动力逐渐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需要的劳动力人数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则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样就渐渐改变了产业结构。 这是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05).
[2] 梁广华.基于能源边际产出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07).
[3] 刘希宋,邱瑞.我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动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04).
[4] 郑江绥.资源观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理论与指标[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
[5] 史诺平,廖进中,杨炜娜.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03).
[6] 李新,刘朝明,王敏晰.中国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01).
作者简介:卢则杰(1991-),男,汉,福建福州人,安徽财经大学2010级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统计学 。
(编辑:刘婷婷)
【关键词】区域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市场化 开放 技术
这里所说的区域产业结构指的就是让国民经济得到效益的最大化。各个地区根据本地的资源环境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地区的产业协调发展,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做出适当的改变,以这样的方式来迎合市场的需求。其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分为产业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方面。所谓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的就是调整地区间发展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使得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并朝向合理化的轨道发展。这里的产业高度化指的是在基于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产业能够慢慢走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实际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制定一系列合理的产业政策来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并通过市场机制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最终推动本地区产业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驱动下,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不断上升,区域经济也随之不断发展和优化。虽然区域经济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一些实际成效,但是当前的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不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已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也是如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本选题的出发点就是区域产业的全面系统发展,并且通过分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力求得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措施,这必将十分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主导产业
在产业部门进行自我扩张的同时,也对其他部门有所扩散,最终达到整体发展的效果。一些主导产业通过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扩张,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对于“主导型产业”,我国尚且没有固定的定义标准,但是在研究了相关的文献后,我们发现主导型产业一般都具备有这样几个要素:(1)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是居于中心地位的;(2)主导产业要满足相对的规模。这两个要素是主导型产业必须具备的特点。
主导型产业以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两个方式实现了带头作用。从关联效应的角度上看,在诱导和刺激下游产业,主导产业必须同时对上游产业提出新的要求,借此来促进上游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主导行业和相关联的要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产业价值链,这样的优化升级才可以起到促进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带动区域的整体性发展。所谓的扩散效应,指的是主导行业以侧面扩散的形式,不断扩大范围,更加广泛地为其他有关联的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助那些发展不平衡的企业突破发展障碍。主导产业要想能够规模化发展,就要扩大市场规模和不断激发市场潜能。因为主导产业拥有的市场越大,它的带头性示范作用也就越明显,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和刺激作用也就越强烈,这也是促进产业不断升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另外,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中的优势产业,其规模的大小和发展程度也会改变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
二、对外开放的规模和范围
对外开放的规模和范围是以四个途径来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1)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开放区域经济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资金,从而促进区域的商品市场和贸易发展,这是中国经济能够追上别国经济并和他国进行经济交流的有效途径,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国际间的各种资源来发展自身的经济,进而依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不断调整自身的经济发展不足。(2)对外开放使得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和扩散,企业的竞争随之加强,各个企业的生产部门为了能够合理利用生产要素,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其实也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一种方法。(3)随着对外开放的加深,劳动力的素质也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增加,使得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更具有优势。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劳动力,产业的发展水平也能够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反应。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需要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当前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素质体现在了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是有利的人力资本。劳动力素质越高,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就在一定的时间内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劳动力在产业的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也就越突出。开放的经济能够刺激相关产业扩大竞争市场,并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来增强自身的实力,这样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就得以提高,私人、企业以及公共部门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就会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增加,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相应地就对产业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4)开放的经济也是地区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催化剂。
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源就是积极寻找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在开发的经济环境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方针政策、管理体制等影响产业运营的障碍会时不时地发生碰撞,那些违反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的方针政策和制度也是不被世界认可的,也必然会淘汰。为了能够和国际社会有更好的贸易联系,必须是开放地区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改革不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制度,积极学习国外成熟而先进的市场经济制度,用合理的产业制度推进产业结构的发展和演变。
三、市场化水平
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它实际上反映的就是资源配置上的问题。怎样才能够让区域间的产业得到优化升级呢?这就要求产业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通过重组生产资源使产业结构尽可能地满足供需关系,其中的价格体系就是建立在市场化机制中的。所以,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受到市场化水平高度的直接影响。但是市场化水平的高低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的发育程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法律制度的健全等。要想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能够更加有活力,政府就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另外,市场的发展程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健全的法律制度也是市场健全发展的有力保障。综合以上因素就有助于形成完善的价格体系,资源也会在更加有利的环境下流通,并最终达到区域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和优化发展。
四、技术进步
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长期任务就是优化并升级产业结构。在这里,技术的发展变化能够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技术是以传输通道机制和市场通道机制这两种方式来改变产业经济的。供需结构的变化会受到技术力量的影响,无论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新消费品的问世,都要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要想改变传统的消费结构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才能实现。但是制约区域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的供需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了需求的变化,并促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这样区域经济就会在需求的变化中不断优化升级。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对传统产业进行调整,使得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促进了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断上升,甚至还带动了新产品的问世,这就在最大程度上影响了供需结构。在创新产业技术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产业也改变了原来的状态,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中。以上所有的变化都是借助科技的发展而实现的。不仅如此,科学技术还有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劳动力逐渐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需要的劳动力人数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则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样就渐渐改变了产业结构。 这是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05).
[2] 梁广华.基于能源边际产出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07).
[3] 刘希宋,邱瑞.我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动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04).
[4] 郑江绥.资源观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理论与指标[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
[5] 史诺平,廖进中,杨炜娜.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03).
[6] 李新,刘朝明,王敏晰.中国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01).
作者简介:卢则杰(1991-),男,汉,福建福州人,安徽财经大学2010级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统计学 。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