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学生素质的变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毕业学生的就业稳定率等。为此,文章认为要实现以学校文化的重构,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以优秀的管理文化引导教师产生自觉的行为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以校企文化的构建,彰显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文章还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的结构,提出了十项建设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学校文化 结构 建设
[作者简介]王保昌(1968- ),云南保山人,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云南保山678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026-04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重要部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的出台,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中等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学校硬件设施改善的同时,学校的软件也应该发生转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指导实训等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时代的变迁、社会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与影响,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发生了深刻变化,引发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各个层面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各种功能,彰显先进文化和主流文化,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转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得到提高。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①
1.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有: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开放性、多样性、中介性、受教育者获得“双证书”等多方面的特征。
2.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于200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还要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守时负责,爱岗敬业;既有全面的综合知识,又具备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一专多能,具有创新的开拓能力,具备在学习型社会中继续学习的能力。
3.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特征。刘春生、徐长发教授在职业教育素质结构中指出,“从动态的角度观察,合理素质结构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掌握知识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养成素质的过程。从静态上看,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着三种形态:知识形态、能力形态、素质形态。”②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因此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文化结构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属性的不同,职业性、培养目标和中职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等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的独特结构。
1.文化的要素。英国人类学家之父爱德华·B.泰勒(E.B.Tylor)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当代美国社会学家戴维·彼普诺在《社会学》中对“文化”定义为:“文化由三个主要元素构成:第一,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这些都是用来解释现实和确定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第二,规范准则,或者对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应该怎样思维、感觉和行动的解释;第三,物质文化,实际的和艺术的人造物体,它反映了非物质文化的意义。”袁振国教授在《当代教育学》提出:“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价值规范体系、信仰宗教体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2.学校文化的形态。学校文化有许多表现形态,许多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学校文化进行分类。第一种类型,郑金洲在《教育文化学》中认为,“依据构成学校的各组成部分所承载的文化类型进行划分,主要表现为学校中各不同群体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形式”。第二种类型,阎德明在《现代学校管理学》中指出,“依据文化的表现形态,校园文化(学校文化)不仅包含着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范畴,而且区分为显性的文化和隐性的文化两个不同方面”。第三种类型,赵中建在《学校文化》中指出,“按照由内到外、由深层到表层的变化过程,学校文化的结构应该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等四个方面”。学校文化有许多表现形态,文化结构的层次理论认为,任何文化体系皆可划分为不同层次。目前,学校文化层面结构的分类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等多种层次。“二分法”把文化体系分为物质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分法”则将文化体系分为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四分法”把文化体系分为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
3.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结构。综观中等职业教育近几年的发展,我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发展中,不断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谐的师生关系,奋发向上的专业技术追求和精神追求,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行业企业规范为准则,营造职业人的氛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结构由七个层面构成,其中每一个层面又包含若干小类,分别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专业文化、课程文化。
精神文化。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精神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是主流文化和职业文化。中等职业学校的主流文化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先进文化,包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等,是统率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此外,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职业性,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必须具有最明显的文化特征——职业文化。职业文化彰显出中等职业教育独特的文化形式,它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职业认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专业技术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它又是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把企业文化引入到学校精神文化之中,融合为校企文化,构成具体的、带有专业性质的特殊职业道德规范,使师生所追求的精神文化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使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成为现实。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创造学校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作用,使物质转化为“物化”,成为文化的载体。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已建设成为花园式的学校,增强了“物化”的功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布局文化、教室文化、实训室文化、宿舍文化、图书馆文化等。
管理文化。管理文化主要是指:“管理思想、管理哲学和管理风貌,它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③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是软管理,强调管理艺术及组织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以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和发展人为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组织文化、传统文化、特色文化、校长文化、校企文化、社团文化和活动文化等。
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流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研究、行为风范、专业理论、专业技术能力、实习指导能力、人际交往关系等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文化,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风”和教师的价值追求是教师文化的综合反映。
学生文化。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文化由行为文化、同伴群体文化、班级文化和年级文化等构成。学生文化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和教育的结晶,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外在表现,是学校“人化”的最直接的对象和结果。
专业文化。中等职业教育是专业性较强的教育,学生以专业分班级,教师以专业分教研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一般不低于十多个。各种专业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称为专业文化。各种专业文化融合在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班级文化等,汇集成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文化特征。
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师生双方面互动的产物”。④课程文化有显性课程文化和隐性课程文化,二者的关系是显性课程文化隐含隐性课程文化,隐性课程文化推动显性课程文化的发展。显性课程文化是课堂教学和实际教学以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文化。隐性课程文化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文化,它包括学生的价值规范、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从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有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资源,存在于任何一所学校;是一种教育课程,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一种文化力,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1.学校文化是塑造中职生职业道德思想最直接的途径。首先,从学校文化静态层面来看,学校文化是对课程的有效补充,它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如物质文化所包含的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和实训室文化等显性层面以及职业文化、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等隐性层面。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共同支配着中职生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力量一旦转化成精神力量,就成为中职生一生的追求,这种精神就叫“责任”。其次,从学校文化动态层面,中等职业学校文化传递着中职生人生追求的理念,职业人高尚的职业道德。如活动文化使中职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做中学”塑造职业道德品质。
2.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使中职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成为一个统一体。姜大源教授提出:“素质重在存储与积淀,能力重在内化与运用,素质是能力的内隐,能力则是素质的外显。”⑤ 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文化的展开,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多种能力发展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内化,促使学生自发地投入到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塑造中。
3.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使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效率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文化功能体现在: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传承功能、创新功能等。这些功能使师生得到了发展,即“人化”——向完善的人方面发展,获得完善的人、发展了的人的素质。学校管理中的文化管理,是把学校管理的软要素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学校管理方式,是“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⑥文化管理使师生的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模式,使学校充满活力和生命力,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主动力。
4.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是构建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各学校所处的区域、发展历史、科类结构和专业设置等的不同,构成了各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特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显著特色,它体现了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制度、礼仪、工作方式等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以及学校校园建筑物的物质文化等各种文化,成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综合反映。正是由于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的差异,构成了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区别于另一所中等职业学
校的鲜明特色,也成了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
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
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资源,需要充分发掘和开发。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通过环境育人,精神指引,使他们形成对职业的热爱,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品质;使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统一,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和精神追求。“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⑦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的结构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的功能,以及与学校文化相对应,又与中等职业教育紧密相连的企业文化,依据各中等职业学校的类型和专业科类,建设各校独有的学校文化和文化品牌。
1.学校文化建设以学校领导更新理念为开端。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优秀的学校文化,可以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因此,学校领导要有学校文化理念,明确学校文化力的作用。以学校文化的重构,创建新的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以主流文化和优秀的管理文化引导教师自觉行为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将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建设纳入其中,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根本好转。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树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文化层面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动力,它决定了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主导精神。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学校就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削弱,学生追求的目标就会茫然。树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第一,以学校发展目标,引领师生向共同目标奋发前进;第二,利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第三,培育师生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
3.完善学校规范,建设制度文化。制度是组织的基本活动准则,是任何一个组织正常运转的保证。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是学校管理规范化、先进性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把学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是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它又是一个不断完善、健全的过程。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在制度文化建设中,首先要不断规范和完善学校制度,其次使制度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4.以环境育人,彰显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创造学校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对师生的精神追求、行为习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中等职业学校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布局文化、教室文化、实训室文化、宿舍文化和图书馆文化等,这一系列的物质文化构成了师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休息,具有文化元素和功能的场所。建设物质文化,使物质文化发挥“物化”的功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关键是有没有文化理念。第一,加强各种物质文化建设,彰显物质文化的功能;第二,物质文化应凸显职业性和专业性;第三,特设就业市场宣传栏,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
5.显现中等职业教育特征,突出职业文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就是职业性,职业概念、职业理想、就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一直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从而学生也由自然人成为职业人和社会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存在两大误区,其一是各种学校活动文化缺乏职业特性,其二是物质文化缺少职业特性。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活动文化以文体类为主,如书画比赛、冬季运动会、元旦晚会等。这些活动文化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占据学校活动文化的主导。主导活动文化的应该是职业文化,如依据专业类型进行珠算比赛、计算机安装调试比赛、茶艺比赛等。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能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所以,我们要在各种活动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性质,使学生感受职业人的氛围。
6.引进企业文化,形成校企文化。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最终归宿是到企业就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又是预备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文化就应该具有培育人、塑造人的学校文化和具有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的企业文化,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校企文化氛围中,成为职业人,毕业以后能够顺利、稳定地就业。校企文化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彼此交融的结果,是把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企业管理制度带进学校,在学校的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班级文化等实现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敬业精神以及服务至上的理念。第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有企业文化的理念;第二,具体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第三,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每学期都到行业、企业见习、实习,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第四,根据专业类型,加强特殊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7.以班级文化的构建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学生行为文化、群体文化和教师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学校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缩影;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各个班级“班风”的共性汇集成“校风”。第一,以职业理想带动“学风”。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学生对专业、对职业的了解和认识,并参加一些专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及结合职业资格证考试、专业性质、职业性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危机感,促进学生“学风”的养成。第二,齐抓共管,加大班级管理的力度。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而且还是任课教师、各部门共同协作的工作。
8.以活动文化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特征,中等职业学校的活动文化应该有更宽广的内涵,它不仅仅指校园内的“第二课堂”和各种文体活动,还应包括校内的各种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实践活动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育过程本身,而是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成功”,⑧ 学校校内组织的各种活动,是学生在校成长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逐渐独立的过程。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使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校外专业实践活动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使他们在企业中获得专业技能的运用和锻炼,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使他们成为在校学生的同时,也成为企业的预备员工。第一,活动文化的内容要突出职业特征和团队精神;第二,活动文化的开展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倡导时代的主流融入到校园。
9.以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特色文化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不可完全模仿的学校文化。特色文化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树品牌、传校名的有力手段。它可以是蕴涵深刻、别具一格的学校建筑标志,也可以是学校良好的校风、校纪等多种形式的表现。特色文化由学校的传统文化、专业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等构成。具体措施是:第一,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加大骨干示范专业文化建设;第三,营造地方特色文化。
10.创新学校文化,适应时代发展。创新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属性,文化通过创新产生新文化,学校通过创新得以生存和发展。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是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形势创造新的学校文化。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生源变化、办学模式变化、管理模式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等,这一系列推动了创新学校文化,以适应学生、教师和时代的变化。我们应做到:第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学校文化;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三,构建学习型的学校文化。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正是由于有了全面性的、开创性的学校文化理念,才使学生有了较高的精神导向、积极的职业价值追求,成为一名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普通劳动者;才使教师身心健康,不断自我发展;才能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注释]
①周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8-04-03.
②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6.
③胡军.跨文化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36.
④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88.
⑤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⑥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9.
⑦石中英.学校文化建设要有大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6-06-20.
⑧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7.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学校文化 结构 建设
[作者简介]王保昌(1968- ),云南保山人,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云南保山678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026-04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重要部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的出台,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中等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学校硬件设施改善的同时,学校的软件也应该发生转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指导实训等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时代的变迁、社会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与影响,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发生了深刻变化,引发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各个层面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各种功能,彰显先进文化和主流文化,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转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得到提高。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①
1.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有: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开放性、多样性、中介性、受教育者获得“双证书”等多方面的特征。
2.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于200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还要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守时负责,爱岗敬业;既有全面的综合知识,又具备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一专多能,具有创新的开拓能力,具备在学习型社会中继续学习的能力。
3.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特征。刘春生、徐长发教授在职业教育素质结构中指出,“从动态的角度观察,合理素质结构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掌握知识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养成素质的过程。从静态上看,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着三种形态:知识形态、能力形态、素质形态。”②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因此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文化结构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属性的不同,职业性、培养目标和中职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等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的独特结构。
1.文化的要素。英国人类学家之父爱德华·B.泰勒(E.B.Tylor)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当代美国社会学家戴维·彼普诺在《社会学》中对“文化”定义为:“文化由三个主要元素构成:第一,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这些都是用来解释现实和确定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第二,规范准则,或者对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应该怎样思维、感觉和行动的解释;第三,物质文化,实际的和艺术的人造物体,它反映了非物质文化的意义。”袁振国教授在《当代教育学》提出:“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价值规范体系、信仰宗教体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2.学校文化的形态。学校文化有许多表现形态,许多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学校文化进行分类。第一种类型,郑金洲在《教育文化学》中认为,“依据构成学校的各组成部分所承载的文化类型进行划分,主要表现为学校中各不同群体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形式”。第二种类型,阎德明在《现代学校管理学》中指出,“依据文化的表现形态,校园文化(学校文化)不仅包含着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范畴,而且区分为显性的文化和隐性的文化两个不同方面”。第三种类型,赵中建在《学校文化》中指出,“按照由内到外、由深层到表层的变化过程,学校文化的结构应该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等四个方面”。学校文化有许多表现形态,文化结构的层次理论认为,任何文化体系皆可划分为不同层次。目前,学校文化层面结构的分类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等多种层次。“二分法”把文化体系分为物质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分法”则将文化体系分为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四分法”把文化体系分为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
3.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结构。综观中等职业教育近几年的发展,我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发展中,不断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谐的师生关系,奋发向上的专业技术追求和精神追求,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行业企业规范为准则,营造职业人的氛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结构由七个层面构成,其中每一个层面又包含若干小类,分别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专业文化、课程文化。
精神文化。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精神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是主流文化和职业文化。中等职业学校的主流文化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先进文化,包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等,是统率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此外,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职业性,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必须具有最明显的文化特征——职业文化。职业文化彰显出中等职业教育独特的文化形式,它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职业认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专业技术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它又是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把企业文化引入到学校精神文化之中,融合为校企文化,构成具体的、带有专业性质的特殊职业道德规范,使师生所追求的精神文化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使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成为现实。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创造学校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作用,使物质转化为“物化”,成为文化的载体。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已建设成为花园式的学校,增强了“物化”的功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布局文化、教室文化、实训室文化、宿舍文化、图书馆文化等。
管理文化。管理文化主要是指:“管理思想、管理哲学和管理风貌,它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③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是软管理,强调管理艺术及组织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以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和发展人为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组织文化、传统文化、特色文化、校长文化、校企文化、社团文化和活动文化等。
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流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研究、行为风范、专业理论、专业技术能力、实习指导能力、人际交往关系等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文化,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风”和教师的价值追求是教师文化的综合反映。
学生文化。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文化由行为文化、同伴群体文化、班级文化和年级文化等构成。学生文化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和教育的结晶,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外在表现,是学校“人化”的最直接的对象和结果。
专业文化。中等职业教育是专业性较强的教育,学生以专业分班级,教师以专业分教研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一般不低于十多个。各种专业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称为专业文化。各种专业文化融合在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班级文化等,汇集成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文化特征。
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师生双方面互动的产物”。④课程文化有显性课程文化和隐性课程文化,二者的关系是显性课程文化隐含隐性课程文化,隐性课程文化推动显性课程文化的发展。显性课程文化是课堂教学和实际教学以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文化。隐性课程文化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文化,它包括学生的价值规范、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从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有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资源,存在于任何一所学校;是一种教育课程,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一种文化力,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1.学校文化是塑造中职生职业道德思想最直接的途径。首先,从学校文化静态层面来看,学校文化是对课程的有效补充,它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如物质文化所包含的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和实训室文化等显性层面以及职业文化、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等隐性层面。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共同支配着中职生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力量一旦转化成精神力量,就成为中职生一生的追求,这种精神就叫“责任”。其次,从学校文化动态层面,中等职业学校文化传递着中职生人生追求的理念,职业人高尚的职业道德。如活动文化使中职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做中学”塑造职业道德品质。
2.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使中职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成为一个统一体。姜大源教授提出:“素质重在存储与积淀,能力重在内化与运用,素质是能力的内隐,能力则是素质的外显。”⑤ 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文化的展开,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多种能力发展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内化,促使学生自发地投入到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塑造中。
3.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使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效率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文化功能体现在: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传承功能、创新功能等。这些功能使师生得到了发展,即“人化”——向完善的人方面发展,获得完善的人、发展了的人的素质。学校管理中的文化管理,是把学校管理的软要素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学校管理方式,是“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⑥文化管理使师生的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模式,使学校充满活力和生命力,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主动力。
4.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是构建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各学校所处的区域、发展历史、科类结构和专业设置等的不同,构成了各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特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显著特色,它体现了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制度、礼仪、工作方式等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以及学校校园建筑物的物质文化等各种文化,成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综合反映。正是由于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的差异,构成了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区别于另一所中等职业学
校的鲜明特色,也成了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
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
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资源,需要充分发掘和开发。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通过环境育人,精神指引,使他们形成对职业的热爱,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品质;使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统一,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和精神追求。“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⑦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的结构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的功能,以及与学校文化相对应,又与中等职业教育紧密相连的企业文化,依据各中等职业学校的类型和专业科类,建设各校独有的学校文化和文化品牌。
1.学校文化建设以学校领导更新理念为开端。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优秀的学校文化,可以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因此,学校领导要有学校文化理念,明确学校文化力的作用。以学校文化的重构,创建新的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以主流文化和优秀的管理文化引导教师自觉行为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将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建设纳入其中,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根本好转。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树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文化层面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动力,它决定了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主导精神。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学校就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削弱,学生追求的目标就会茫然。树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第一,以学校发展目标,引领师生向共同目标奋发前进;第二,利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第三,培育师生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
3.完善学校规范,建设制度文化。制度是组织的基本活动准则,是任何一个组织正常运转的保证。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是学校管理规范化、先进性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把学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是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它又是一个不断完善、健全的过程。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在制度文化建设中,首先要不断规范和完善学校制度,其次使制度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4.以环境育人,彰显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创造学校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对师生的精神追求、行为习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中等职业学校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布局文化、教室文化、实训室文化、宿舍文化和图书馆文化等,这一系列的物质文化构成了师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休息,具有文化元素和功能的场所。建设物质文化,使物质文化发挥“物化”的功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关键是有没有文化理念。第一,加强各种物质文化建设,彰显物质文化的功能;第二,物质文化应凸显职业性和专业性;第三,特设就业市场宣传栏,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
5.显现中等职业教育特征,突出职业文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就是职业性,职业概念、职业理想、就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一直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从而学生也由自然人成为职业人和社会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存在两大误区,其一是各种学校活动文化缺乏职业特性,其二是物质文化缺少职业特性。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活动文化以文体类为主,如书画比赛、冬季运动会、元旦晚会等。这些活动文化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占据学校活动文化的主导。主导活动文化的应该是职业文化,如依据专业类型进行珠算比赛、计算机安装调试比赛、茶艺比赛等。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能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所以,我们要在各种活动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性质,使学生感受职业人的氛围。
6.引进企业文化,形成校企文化。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最终归宿是到企业就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又是预备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文化就应该具有培育人、塑造人的学校文化和具有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的企业文化,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校企文化氛围中,成为职业人,毕业以后能够顺利、稳定地就业。校企文化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彼此交融的结果,是把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企业管理制度带进学校,在学校的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班级文化等实现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敬业精神以及服务至上的理念。第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有企业文化的理念;第二,具体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第三,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每学期都到行业、企业见习、实习,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第四,根据专业类型,加强特殊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7.以班级文化的构建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学生行为文化、群体文化和教师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学校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缩影;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各个班级“班风”的共性汇集成“校风”。第一,以职业理想带动“学风”。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学生对专业、对职业的了解和认识,并参加一些专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及结合职业资格证考试、专业性质、职业性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危机感,促进学生“学风”的养成。第二,齐抓共管,加大班级管理的力度。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而且还是任课教师、各部门共同协作的工作。
8.以活动文化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特征,中等职业学校的活动文化应该有更宽广的内涵,它不仅仅指校园内的“第二课堂”和各种文体活动,还应包括校内的各种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实践活动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育过程本身,而是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成功”,⑧ 学校校内组织的各种活动,是学生在校成长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逐渐独立的过程。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使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校外专业实践活动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使他们在企业中获得专业技能的运用和锻炼,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使他们成为在校学生的同时,也成为企业的预备员工。第一,活动文化的内容要突出职业特征和团队精神;第二,活动文化的开展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倡导时代的主流融入到校园。
9.以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特色文化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不可完全模仿的学校文化。特色文化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树品牌、传校名的有力手段。它可以是蕴涵深刻、别具一格的学校建筑标志,也可以是学校良好的校风、校纪等多种形式的表现。特色文化由学校的传统文化、专业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等构成。具体措施是:第一,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加大骨干示范专业文化建设;第三,营造地方特色文化。
10.创新学校文化,适应时代发展。创新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属性,文化通过创新产生新文化,学校通过创新得以生存和发展。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是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形势创造新的学校文化。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生源变化、办学模式变化、管理模式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等,这一系列推动了创新学校文化,以适应学生、教师和时代的变化。我们应做到:第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学校文化;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三,构建学习型的学校文化。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正是由于有了全面性的、开创性的学校文化理念,才使学生有了较高的精神导向、积极的职业价值追求,成为一名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普通劳动者;才使教师身心健康,不断自我发展;才能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注释]
①周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8-04-03.
②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6.
③胡军.跨文化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36.
④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88.
⑤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⑥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9.
⑦石中英.学校文化建设要有大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6-06-20.
⑧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