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这既是适应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必然。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从教学方法上提供了保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这个活动教材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活动:教材以400米赛跑为背景,呈现起跑时的真实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体育赛事)的一些问题(起跑线位置的关注和思考),进而提出“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并围绕这个问题开展实践活动。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動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插手,遇到难处,教师只是合理,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决不以教代学。所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的求异、求新思维。例如,二年级下册:剪一剪。这部分教材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教材也留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其他的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实践活动评价层次化
在实践活动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进行分层分级评价。评价过程中,注重设置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交流的主动性,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性一,可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还可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评价主要以引导、鼓励为主。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恰当地进行评价,做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延伸性评价及集体性评价。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是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催化剂。
四、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性作业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研究性、活动性等特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作业可以对课内活动做有效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与学习。 例如,“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一节实践活动课,对春游中路线的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接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形式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五、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
“综合”不仅是数学内部各分支之间的联系,也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迁移。在教学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步线”这个活动中主要综合了数学学科外的一些体育知识,包括跑道的结构、几种赛跑的规则等。本活动素材包含了较多的课外知识点,如运动场的形状、跑道的组成结构(跑道是由两条直的跑道和两个半圆的跑道组成)、运动场的尺寸(每条跑道宽1.25米)以及体育比赛的知识(如200米赛跑、400米赛跑是按道跑的,不能抢道;而800米等中长赛跑则可以抢道),等等。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进行,一定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把数学同其它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自觉地应用数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点燃智慧的火花。
责任编辑 徐国坚
一、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这个活动教材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活动:教材以400米赛跑为背景,呈现起跑时的真实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体育赛事)的一些问题(起跑线位置的关注和思考),进而提出“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并围绕这个问题开展实践活动。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動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插手,遇到难处,教师只是合理,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决不以教代学。所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的求异、求新思维。例如,二年级下册:剪一剪。这部分教材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教材也留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其他的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实践活动评价层次化
在实践活动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进行分层分级评价。评价过程中,注重设置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交流的主动性,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性一,可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还可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评价主要以引导、鼓励为主。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恰当地进行评价,做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延伸性评价及集体性评价。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是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催化剂。
四、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性作业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研究性、活动性等特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作业可以对课内活动做有效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与学习。 例如,“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一节实践活动课,对春游中路线的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接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形式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五、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
“综合”不仅是数学内部各分支之间的联系,也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迁移。在教学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步线”这个活动中主要综合了数学学科外的一些体育知识,包括跑道的结构、几种赛跑的规则等。本活动素材包含了较多的课外知识点,如运动场的形状、跑道的组成结构(跑道是由两条直的跑道和两个半圆的跑道组成)、运动场的尺寸(每条跑道宽1.25米)以及体育比赛的知识(如200米赛跑、400米赛跑是按道跑的,不能抢道;而800米等中长赛跑则可以抢道),等等。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进行,一定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把数学同其它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自觉地应用数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点燃智慧的火花。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