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是指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建立和发展的城市,资源性产业在城市经济占有较大份额。在资源性城市的建立和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弊端被经济的快速发展所掩盖,城市经营者很少考虑城市的经济风险,等到资源枯竭的时候又失去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所以资源型城市的管理者必须未雨绸缪,在城市发展的成熟期或者之前必须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因为此时转型的社会动荡较小,社会成本较低,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攀枝花的资源还没有到枯竭期,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攀钢总部迁移成都,现实的经济风险出现了,所以攀枝花的管理者必须集思广益,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办法。
一、攀枝花的经济风险
(一)孤立的地理位置造成了经济运行的相对封闭
攀枝花地处四川和云南交界区域,远离城市群,没有可以依托的地理优势,缺乏合理的区位分工,缺乏投资,仅仅依靠自然资源而非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攀枝花与外部的经济交流仅仅是输出钢铁及钒钛初级产品,输入消费品,与其他地方经济关联不大。
(二)经济过度依赖单个企业
攀枝花的经济结构以煤炭、铁矿的采掘和钢铁冶炼为主。攀枝花总人口110万,非农业人口60万,攀钢和攀煤总人口占攀枝花非农人口的60%左右。近几年,攀钢的事实总部迁到了成都,大量的资金被攀钢转移出去,攀枝花的外贸大幅度下滑,给攀枝花经济敲响了警钟。
(三)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偏重
2008年,攀枝花第一产业占经济的比重为4.5%,第二产业为73.3%,第三产业为21.2%,而第二产业又是重化工行业:采煤、采矿、钢铁冶炼等,经济结构偏重,更谈不上合理。经济过多依赖第二产业,城市承载经济调整的能力较差,员工失业容易再就业难。
(四)产品难以适应市场要求
攀枝花经济运行的相对封闭、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偏重造成了攀枝花的产品与市场要求脱节,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宏观经济运行不好,攀钢的经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攀钢经营不好,攀枝花其他企业的经营也不会好。
(五)经济多元化成效不明显,接替产业未形成
攀枝花市政府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但到目前为止,招商引资工作仍然停留在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上。所谓高新科技园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技术力量能与攀钢相提并论,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是真正意义的高新科技企业。
(六)缺乏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和人文环境
攀枝花市是一个移民城市,很多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先后离开了攀枝花,甚至攀钢集团总部都离开了攀枝花;攀枝花又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偏重,这与偏重人文的高科技行业形成鲜明的反差。
二、规避攀枝花经济风险的思路
攀枝花除了钒钛磁铁矿,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生物资源、太阳能资源、旅游资源等,但是目前除了二滩水电站的开发、冬季长江漂流等旅游项目开发外,其他几乎是个空白。必须开拓思路,重塑攀枝花的城市形象,引进高质量的投资者,才能降低攀枝花的经济风险。
(一)转换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
攀枝花地处偏远,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造就了人们的意识相对封闭。这就需要转换政府运作机制,把城市的管理者转换成城市的经营者和服务者,为企业在攀枝花的投资、成长和壮大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硬件就是大力进行基础建设,实现人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为创业打造良好的基础;软件就是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酿造创业和投资的氛围,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创业者提供相关的支持。
(二)整合攀枝花的物流资源,实现物流的顺畅化
首先,整合攀枝花的物流资源,理顺航空、铁路、公路的物流资源,把不同运输方式的物流资源实现无缝化对接,物流运行流畅化。其次,利用整合的物流资源,打造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物流中心。发挥攀枝花的优势,把物流辐射到云南的西北、四川凉山地区等。第三,建立特色物流园区。攀枝花的特色就是钒钛磁铁矿,建立面向全国的钒钛交易中心,进行钒钛的精细利用,打造高科技产品。第四,深化利用航空港。攀枝花仅有到重庆和成都的航线,这远远不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开辟连接京、沪、穗的航班,让高端人才和高端物流走得进、出得去。
(三)重塑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就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感性认知。城市形象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理念识别系统:城市的价值观念、创业精神和道德规范等。其次是行为识别系统:法律制度、管理规范、行为准则和城市的管理模式等;第三是视觉识别系统:城市的地形、道路、建筑、广场、雕塑等。攀枝花城市形象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这个理念表达了攀枝花的矿业特色,但是缺乏相应的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来支撑,所以显得干涩。攀枝花除了钒钛磁铁矿之外,还是著名的太阳城,太阳能资源丰富;攀枝花森林覆盖率达到58.97%,可以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发展天然药物生产;攀枝花的水能资源密度世界第一;攀枝花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除了已经开发的彝族风情和长江漂流之外,还可以打造攀枝花原生态和探险旅游概念。攀枝花气候干燥,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干季和雨季,这种气候比较适合半导体的生产。综合攀枝花的资源特点,打造攀枝花的城市形象,我们可以有以下组合:中国钒钛之都、绿色能源基地(水能和太阳能)、原生态和探险旅游概念;开创中国西部的“硅谷”。有了这些理念,需要城市管理者出台相关措施,转换管理机制;整治攀枝花的硬件环境,让人才对攀枝花产生认同感,还要进行市场推广,利用媒体做广告、参加各种博览会等等,让攀枝花的形象深入人心,让投资者对攀枝花产生好感。
(四)引进外来投资
招商引资不仅要关注数量,更要关注质量,要引进高科技的资本、互补攀枝花经济的资本、强化攀枝花竞争优势的资本。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内的强势企业,这些企业对攀枝花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就是很好的广告效应。当然,要引进高素质的企业并不容易,除了竞争激烈之外,还要有优惠的措施配套,加上良好的生活设施,让人才精英们工作得开心、生活得顺心。这就要求建立一个高科技园区来配套,距市中心、机场和火车站都比较近,让物流畅通无阻,方便人才精英的生活和工作,使他们安心攀枝花的事业。■
(钟新周,攀枝花学院讲师,现主要从事《推销与谈判技巧》、《商品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
一、攀枝花的经济风险
(一)孤立的地理位置造成了经济运行的相对封闭
攀枝花地处四川和云南交界区域,远离城市群,没有可以依托的地理优势,缺乏合理的区位分工,缺乏投资,仅仅依靠自然资源而非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攀枝花与外部的经济交流仅仅是输出钢铁及钒钛初级产品,输入消费品,与其他地方经济关联不大。
(二)经济过度依赖单个企业
攀枝花的经济结构以煤炭、铁矿的采掘和钢铁冶炼为主。攀枝花总人口110万,非农业人口60万,攀钢和攀煤总人口占攀枝花非农人口的60%左右。近几年,攀钢的事实总部迁到了成都,大量的资金被攀钢转移出去,攀枝花的外贸大幅度下滑,给攀枝花经济敲响了警钟。
(三)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偏重
2008年,攀枝花第一产业占经济的比重为4.5%,第二产业为73.3%,第三产业为21.2%,而第二产业又是重化工行业:采煤、采矿、钢铁冶炼等,经济结构偏重,更谈不上合理。经济过多依赖第二产业,城市承载经济调整的能力较差,员工失业容易再就业难。
(四)产品难以适应市场要求
攀枝花经济运行的相对封闭、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偏重造成了攀枝花的产品与市场要求脱节,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宏观经济运行不好,攀钢的经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攀钢经营不好,攀枝花其他企业的经营也不会好。
(五)经济多元化成效不明显,接替产业未形成
攀枝花市政府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但到目前为止,招商引资工作仍然停留在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上。所谓高新科技园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技术力量能与攀钢相提并论,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是真正意义的高新科技企业。
(六)缺乏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和人文环境
攀枝花市是一个移民城市,很多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先后离开了攀枝花,甚至攀钢集团总部都离开了攀枝花;攀枝花又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偏重,这与偏重人文的高科技行业形成鲜明的反差。
二、规避攀枝花经济风险的思路
攀枝花除了钒钛磁铁矿,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生物资源、太阳能资源、旅游资源等,但是目前除了二滩水电站的开发、冬季长江漂流等旅游项目开发外,其他几乎是个空白。必须开拓思路,重塑攀枝花的城市形象,引进高质量的投资者,才能降低攀枝花的经济风险。
(一)转换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
攀枝花地处偏远,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造就了人们的意识相对封闭。这就需要转换政府运作机制,把城市的管理者转换成城市的经营者和服务者,为企业在攀枝花的投资、成长和壮大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硬件就是大力进行基础建设,实现人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为创业打造良好的基础;软件就是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酿造创业和投资的氛围,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创业者提供相关的支持。
(二)整合攀枝花的物流资源,实现物流的顺畅化
首先,整合攀枝花的物流资源,理顺航空、铁路、公路的物流资源,把不同运输方式的物流资源实现无缝化对接,物流运行流畅化。其次,利用整合的物流资源,打造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物流中心。发挥攀枝花的优势,把物流辐射到云南的西北、四川凉山地区等。第三,建立特色物流园区。攀枝花的特色就是钒钛磁铁矿,建立面向全国的钒钛交易中心,进行钒钛的精细利用,打造高科技产品。第四,深化利用航空港。攀枝花仅有到重庆和成都的航线,这远远不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开辟连接京、沪、穗的航班,让高端人才和高端物流走得进、出得去。
(三)重塑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就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感性认知。城市形象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理念识别系统:城市的价值观念、创业精神和道德规范等。其次是行为识别系统:法律制度、管理规范、行为准则和城市的管理模式等;第三是视觉识别系统:城市的地形、道路、建筑、广场、雕塑等。攀枝花城市形象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这个理念表达了攀枝花的矿业特色,但是缺乏相应的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来支撑,所以显得干涩。攀枝花除了钒钛磁铁矿之外,还是著名的太阳城,太阳能资源丰富;攀枝花森林覆盖率达到58.97%,可以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发展天然药物生产;攀枝花的水能资源密度世界第一;攀枝花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除了已经开发的彝族风情和长江漂流之外,还可以打造攀枝花原生态和探险旅游概念。攀枝花气候干燥,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干季和雨季,这种气候比较适合半导体的生产。综合攀枝花的资源特点,打造攀枝花的城市形象,我们可以有以下组合:中国钒钛之都、绿色能源基地(水能和太阳能)、原生态和探险旅游概念;开创中国西部的“硅谷”。有了这些理念,需要城市管理者出台相关措施,转换管理机制;整治攀枝花的硬件环境,让人才对攀枝花产生认同感,还要进行市场推广,利用媒体做广告、参加各种博览会等等,让攀枝花的形象深入人心,让投资者对攀枝花产生好感。
(四)引进外来投资
招商引资不仅要关注数量,更要关注质量,要引进高科技的资本、互补攀枝花经济的资本、强化攀枝花竞争优势的资本。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内的强势企业,这些企业对攀枝花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就是很好的广告效应。当然,要引进高素质的企业并不容易,除了竞争激烈之外,还要有优惠的措施配套,加上良好的生活设施,让人才精英们工作得开心、生活得顺心。这就要求建立一个高科技园区来配套,距市中心、机场和火车站都比较近,让物流畅通无阻,方便人才精英的生活和工作,使他们安心攀枝花的事业。■
(钟新周,攀枝花学院讲师,现主要从事《推销与谈判技巧》、《商品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