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农村教育和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及致富奔小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与加快农业发展的要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强化农民培训,引导和扶持农民依靠科技走共同富裕之路,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农民利用科技的新特点
1.依靠科技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强
随着农民科学种田思想的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和转化,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把农业新科技的应用视为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比如精制复合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农民十分欢迎,一些高经济效益的品种像果树、西甜瓜、食用菌等的技术培训更是受到农民的青睐。农民学习科技、依靠科技、应用科技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2.对新技术应用的要求越来越理智
目前,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处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环境下,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生产经营规模小,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弱。他们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是否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农业新技术,都要考虑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明显提高产量和效益。如果没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绝大部分农民便不愿接受。为此,农业科技服务单位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增产与增收的问题,这样才能为农民所接受,才便于推广。
3.获取科学技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
农民获取农业科学技术及其科技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由过去单一依靠各级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扩展为通过多部门、多媒体和多种手段。他们获取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途径有技术培训、技术资料、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等。
二、现阶段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各地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农民的培训工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突出表现为:
1.政府统筹力度不够,培训资源分散
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有农业、教育、劳动、妇联、残联、财政等多家部门,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承担农民培训任务基本上以区、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为主。由于政出多门,未形成权威的规划和管理部门,造成培训资源分散,培训内容重复,培训费用增加,培训效果不佳。
2.农民培训面狭窄,针对性不强
农民培训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而且由技术部门制定培训内容,这一做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随着农民向产、加、销综合生产经营方向的不断扩展,应拓展和延伸培训范围,朝二、三产业方向发展,拉长农业技术服务链。同时,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这样的培训依靠一个部门往往难以胜任,需要多个部门联手实施,实行资源共享。
3.农民培训形式单调,培训效果不佳
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基础较差,习惯以"三分看书,七分学样"的方法学习新技术,但目前除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开展的培训有入户指导、田头会诊、现场观摩外,其余由农广校、镇成校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形式基本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主,培训形式和内容单调且枯燥,致使培训效果不佳。因此,各培训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开展培训。
三、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措施
当前,搞好农民科技培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努力转变培训观念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从“三农”工作的实际出发,提高培训层次,扩大培训对象,拓展培训范围,实行“以需定培”,实现农民科技培训的“四个转变”:一是由常规的实用技术培训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转变;二是由过去主要培训骨干农民向骨干农民和一般农民并重转变;三是由单一培训农民向培训对象多元化转变;四是由传统的“以培代需”向“以需定培”转变。通过实现农民培训的“四个转变”,来达到强化农民培训的目的。
2.以培训“专业农民”为抓手
围绕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专业农民”培训工程,加大农业科技的培训力度。要依据本地区农业、农村实际和农民的现实需求,结合“专业农民”培训的计划和要求,以技术和技能培训为重点,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周密制订培训规划,严格选定“专业农民”,精心挑选培训教师,并且培训的全过程要做到三个“实”,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1注重实用。培训的专业、内容一定要和当地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相一致,一定要和当地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种养习惯相一致,一定要和农民的接受能力和农民的需求相一致。
2.2注重实际。要充分挖掘潜力,开动脑筋,勇于创新,结合当时、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所乐意接受和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开展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指导两种方式。可以镇为单位采取实物演示、技能训练、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田头会诊、跟踪辅导、入户答疑等方法,以有利于农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快地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3注重“实效”。培训工作要做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化管理、扎实推进。从领导小组到工作推进小组,从项目实施单位到专业培训单位,从教师到学员,要建立严格的考核督查制度,并且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相互协调,相互督促,以保证培训质量。
3.利用多种形式,实现农民培训的三大目标
3.1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农民。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据统计,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3%,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2.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6%。这种低素质劳动力不仅影响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吸纳,而且由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和配置水平不高,农民对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农民。
3.2培养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城镇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广大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的主人。据统计,2006年外出农民工中,受过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只占14.4%,其中受过阳光工程培训的比重仅为4.1%。这种状况不适应发展我国现代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3.3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民企业家。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进城务工就业,带来许多大中城市吸纳能力日趋饱和,加上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出现了大量农民工“回流”现象。据统计,现在每年大约有40%的农民工需要“回流”再就业,一些回流的农民工思想观念先进,创业愿望强烈,具有一定技能,也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但是普遍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产业发展指导,迫切需要通过创业指导、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强农民创业培训,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农民企业家。
一、新形势下,农民利用科技的新特点
1.依靠科技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强
随着农民科学种田思想的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和转化,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把农业新科技的应用视为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比如精制复合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农民十分欢迎,一些高经济效益的品种像果树、西甜瓜、食用菌等的技术培训更是受到农民的青睐。农民学习科技、依靠科技、应用科技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2.对新技术应用的要求越来越理智
目前,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处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环境下,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生产经营规模小,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弱。他们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是否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农业新技术,都要考虑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明显提高产量和效益。如果没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绝大部分农民便不愿接受。为此,农业科技服务单位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增产与增收的问题,这样才能为农民所接受,才便于推广。
3.获取科学技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
农民获取农业科学技术及其科技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由过去单一依靠各级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扩展为通过多部门、多媒体和多种手段。他们获取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途径有技术培训、技术资料、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等。
二、现阶段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各地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农民的培训工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突出表现为:
1.政府统筹力度不够,培训资源分散
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有农业、教育、劳动、妇联、残联、财政等多家部门,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承担农民培训任务基本上以区、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为主。由于政出多门,未形成权威的规划和管理部门,造成培训资源分散,培训内容重复,培训费用增加,培训效果不佳。
2.农民培训面狭窄,针对性不强
农民培训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而且由技术部门制定培训内容,这一做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随着农民向产、加、销综合生产经营方向的不断扩展,应拓展和延伸培训范围,朝二、三产业方向发展,拉长农业技术服务链。同时,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这样的培训依靠一个部门往往难以胜任,需要多个部门联手实施,实行资源共享。
3.农民培训形式单调,培训效果不佳
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基础较差,习惯以"三分看书,七分学样"的方法学习新技术,但目前除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开展的培训有入户指导、田头会诊、现场观摩外,其余由农广校、镇成校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形式基本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主,培训形式和内容单调且枯燥,致使培训效果不佳。因此,各培训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开展培训。
三、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措施
当前,搞好农民科技培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努力转变培训观念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从“三农”工作的实际出发,提高培训层次,扩大培训对象,拓展培训范围,实行“以需定培”,实现农民科技培训的“四个转变”:一是由常规的实用技术培训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转变;二是由过去主要培训骨干农民向骨干农民和一般农民并重转变;三是由单一培训农民向培训对象多元化转变;四是由传统的“以培代需”向“以需定培”转变。通过实现农民培训的“四个转变”,来达到强化农民培训的目的。
2.以培训“专业农民”为抓手
围绕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专业农民”培训工程,加大农业科技的培训力度。要依据本地区农业、农村实际和农民的现实需求,结合“专业农民”培训的计划和要求,以技术和技能培训为重点,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周密制订培训规划,严格选定“专业农民”,精心挑选培训教师,并且培训的全过程要做到三个“实”,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1注重实用。培训的专业、内容一定要和当地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相一致,一定要和当地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种养习惯相一致,一定要和农民的接受能力和农民的需求相一致。
2.2注重实际。要充分挖掘潜力,开动脑筋,勇于创新,结合当时、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所乐意接受和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开展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指导两种方式。可以镇为单位采取实物演示、技能训练、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田头会诊、跟踪辅导、入户答疑等方法,以有利于农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快地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3注重“实效”。培训工作要做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化管理、扎实推进。从领导小组到工作推进小组,从项目实施单位到专业培训单位,从教师到学员,要建立严格的考核督查制度,并且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相互协调,相互督促,以保证培训质量。
3.利用多种形式,实现农民培训的三大目标
3.1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农民。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据统计,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3%,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2.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6%。这种低素质劳动力不仅影响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吸纳,而且由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和配置水平不高,农民对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农民。
3.2培养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城镇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广大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的主人。据统计,2006年外出农民工中,受过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只占14.4%,其中受过阳光工程培训的比重仅为4.1%。这种状况不适应发展我国现代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3.3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民企业家。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进城务工就业,带来许多大中城市吸纳能力日趋饱和,加上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出现了大量农民工“回流”现象。据统计,现在每年大约有40%的农民工需要“回流”再就业,一些回流的农民工思想观念先进,创业愿望强烈,具有一定技能,也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但是普遍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产业发展指导,迫切需要通过创业指导、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强农民创业培训,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农民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