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团队教研竞赛中的问题和改进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团队教研竞赛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机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笔者以一名评委身份总结了竞赛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同时提出了改进网络团队教研的六条建议:明晰内涵和功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促进自组织形成;增进成果的共享;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等等。
  【关键词】网络团队教研竞赛 问题 改进 建议
  网络团队教研竞赛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依托网络通讯技术,通过同侪互助的协作方式在参与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与完善教学设计、可视化陈述与答辩的竞赛过程中,快速提升教学业务能力、感悟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法的信息化教师竞赛方式。这种竞赛方式一经推出,很快得到了教研及相关机构的重视,这一赛事也成为新时期教研机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
  作为连续几届南京市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评委,笔者欣喜地看到参赛团队明显增多,教师参赛意识普遍增强,珍惜机会,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把竞赛过程当成是学习、交流、体验、反思的过程。各队在竞赛中不仅分工合作,协调作战,而且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与修订到陈述与答辩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展示了他们雄厚的实力,彰显出各自独特的魅力。
  当然,竞赛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其中不乏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网络团队教研竞赛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问题之一:一些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他们不理解竞赛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甚至误读“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宗旨,不能把握网络团队教研的真正内涵。
  问题之二:部分参赛选手教学能力不足。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少数参赛团队不按要求,凭经验、凭想象设计教案。
  问题之三:对“网络团队教研”的理解不到位。个别参赛团队误解“网络团队教研”,他们对课堂设计的理解仍然停留在PPT和图片运用的基础上,基本没有达到参加竞赛的意义。
  问题之四:滥用现代信息技术。部分团队在竞赛中设计了QQ、家教新干线等等,这些手段并不适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因为学校并不主张大部分学生使用QQ,使用QQ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对未成年人来说很不安全,家教新干线也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使用。
  问题之五:存在贪大求全的现象。个别参赛团队求多、求全,想在一节课中解决所有问题,导致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过度使用PPT。如某校使用了74张PPT,学生只好跟着PPT被动地学习。
  二、改进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建议
  网络团队教研竞赛是在网络教研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网络教研和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因其先进的理念和显著的价值,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无论网络教研还是网络团队教研竞赛,都属于新生事物,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问题。作为竞赛的评委,笔者对网络团队教研竞赛提出以下改进建议,期望这一竞赛能够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1.明晰内涵和功能。
  由于一线教师对这类竞赛知晓甚少,所以要使这项竞赛得到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大的实效,就必须帮助广大教师明晰网络教研和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内涵和功能,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学习和介绍认识到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目的和价值,知晓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要求和流程,掌握竞赛的要点和技巧。吸引更多的教师投身网络团队教研竞赛,使更多的教师从竞赛中获益。
  2.处理好各种关系。
  要处理好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网络团队教研竞赛之间的关系。尽管网络教研和网络团队教研竞赛有常规教研难以比拟的优越性,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种教研形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不可走极端,用网络教研和网络团队教研竞赛来替代常规教研。如何在中小学常规教研活动中推广、推进网络团队教研竞赛,使其向纵深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建议在现有基础上探索创建教学反思与网络研讨相结合的新型教研形式,寻找提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合作开展教学工作的更有效的途径,促进大众教研与精英教研并行发展,实现教师生命质量的新飞跃,使网络团队教研竞赛具有指导性和辐射性,并成为中小学教研活动的亮点。
  3.促进自组织形成。
  网络团队教研竞赛是一个新概念、新话题、新形式,更应该解放思想、突破常规,进行一些新尝试。目前的网络团队教研竞赛都要求按区县和学校组队参赛,这是常规教研活动的一种延伸,仍属于一种他组织。作为网络教研的延伸和典型代表,网络团队教研竞赛应该促使教研团队从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转变,鼓励更多的教师跨区县、跨学校,甚至跨学科自由组成团队参赛,让更多的教师感悟网络环境下同侪互助、自我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养成网络环境下自我研修的习惯。
  4.增进成果的共享。
  网络团队教研竞赛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资源观念,提升资源感悟能力,还可以发挥网络积淀教育资源的优势,帮助教师构建基于网络头脑风暴的动态优化的教学资源新体系。鉴于目前参赛团队仍然不多,因此笔者建议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扩大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影响,让更多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成果,达到发挥网络主体大众化积聚教育智慧的优势,提升教师从事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可视化表达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5.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
  网络团队教研竞赛还暴露出一些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他们对新课程理论的认识依然不到位,教学设计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设计与实施步骤上显得不够。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广大教师的网络教研专业培训,继续强化新课程相关理论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相关的业务培训,如正确解读“整合点”,要使教师认识到“整合点”绝不是语言间或教学板块间的整合,而是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整合点”考查的是团队在网络环境下有机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强调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今后的竞赛评比中加大“整合点”的分值。
  6.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要使网络团队教研竞赛更具生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有相应的机制做保障。建议进一步加强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机制建设,完善组织和流程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保证网络教研和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一些细节上要更加人性化,多为教师参与网络教研和网络团队教研竞赛提供便利条件。如为了确保学校能派出优秀教师组队,为了确保参赛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网络团队教研竞赛可以安排在第一学期举行,以回避第二学期面临的中考和高考。
  【参考文献】
  [1]金陵.侃侃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之目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3).
  [2]肖年志.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真正比的是什么——第六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决赛感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
  [3]王殿强,张法林.搭建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6).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1962年9月9日,台湾国民党空军1架美国U一2型高空侦察机从2万米高空窜入大陆进行侦察,被我军地对空导弹击落。此次战斗开创了中国空军首次击落U一2高空侦察机的模范战例,同时也
城市农业是一种在城市中提升生活质量的种植产业,例如屋顶花园和阳台花园,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现代阳台农业较传统的阳台农业有许多优点,为创新型国家和和谐社
“学生的学习不在课堂”,安德烈·焦尔当《学习的本质》一书开篇的首句,很可能会惹怒众多的一线教师。读完全书,你会发现这个看似偏激的表达,用一种矫枉过正的说法提醒教育者,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广阔的舞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同时也点出了当代教育的一大问题:学校教育与真实生活的脱节与割裂。  作者认为,“我们所受的学校教育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一条巨大鸿沟,学生所学知识顶多可以在考试中过关,却很少被迁移到日
通过应用遥感及GIS技术对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5年来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变幅较大,表现出了天然景观向人工景观的演化态势,经济的快速发展已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深远影响。
针对科技期刊发展的方向,对编辑部的日常管理和建设提出几点整改意见,以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基础,提升稿件的质量,明确各自分工,使期刊整体水平得到显著增强。
【摘 要】江苏省泰州中学依托省级课程基地——“数学学习体验中心”,通过“看”“玩”“做”等方式,利用生活、书刊网络、师生生成等多方面资源,结合小组讨论、课堂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充分探究,充分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程基地;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8-0070-0
【摘 要】把即时性评价渗透于复习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提高复习课效益的重要举措。让即时性评价催生复习课中知识和方法网络的建构,助推复习课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优化复习课中的精讲环节,深化复习课中的归纳与检测。即时性评价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合作交流、自我展示过程中获得全新体验,促进复习课中学生对知识和经验新认识的生成。  【关键词】即时性评价 数学复习课 深度学习  复习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
天津在前不久从参与“世界智能化城市评选”的10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跨入世界七大智能化城市行列。这七大智能化城市分别是:法国依西.雷莫里诺市、日本三鹰市、巴西皮拉伊市、
在全国蔬菜种业中独领风骚,为全国亿万农民送去致富良种的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开拓出蔬菜良种产业化和服务三农的销售网络,被称为“科研攻关与体制改革的典范”。建所20年来,先后
说明了建设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支持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该系统的整体结构,从基础信息、组织协调、技术支持和地理信息系统4方面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