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南麓,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总人口37.94万人,居住着侗、汉、苗等25个民族,侗族人口占58.9%,属少数民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县和武陵山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
2013年,为帮助扶贫对象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芷江县扶贫办采取“扶贫对象+龙头企业+银行”的模式,积极引导扶贫对象投资入股参与该县和翔鸭业有限公司生产管理,同发展,共亏赢,实现了扶贫对象、企业、银行三赢,探索出了帮扶到户的新路子。
启示
芷江县的气候、地理及资源条件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芷江县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优势农产品规模小、分布零星、经营管理粗放、规模效应差,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各项农业资源利用率均没有达到最佳组合水平。
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芷江县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基地为基础,加工为核心,营销为关键,拉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形成以支柱产业为特色的生态产业链格局,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布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与资源状况、环境容量相互协调。
当前,在象芷江这样的后发展地区,贫困农户养殖产业主要以户为单位,他们大部分资金不足、技术跟不上、销售渠道不畅通、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一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现有融资体制下普遍缺乏生产周转资金,这就需要一个平台,将分散的农户组织成一个利益联合体,让银行、企业参与进来,共同为主导产业发展出力,就能解決三方各自存在的短板。芷江县通过入股经营产业扶贫的尝试,较好地促进了扶贫产业发展、扶贫对象增收。
一是促成民企联姻,破解资金、技术、销售等短板。许多贫困农民发展产业,由于受到场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制约,造成想致富而力不足。通过这种模式,有致富愿望的困难农户只要投入较少的国家帮扶资金,利用信贷资金,就能进行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传、帮、带扶持,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帮助扶贫对象选择入股产业项目。如何选择产业项目是实现赢利增收的关键,从实践中看,单位成本大、周期长的产业,因产业数量限制、市场难把握等原因,从整体上说效益并不明显,群众参与度并不高。芷江县选择的芷江鸭养殖产业,因为是传统产业,农户较为熟悉容易接受,且养殖周期较短,每批鸭养殖周期为80天,每年养殖资金可周转4.5次,资金流动性较好,农户可以较快得到现金收入。
三是帮助龙头企业上规模、创品牌。通过“扶贫对象+企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将过去农户的分散养殖,变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将养殖环节从和翔鸭业公司生产链条中独立出来,更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和核算,通过以销定产,降低市场风险。同时有利于按照企业质量要求,进行标准化、程序化养殖,确保生产原料质量稳定,有利于提升品牌和产业良性发展。
做法
芷江境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霜期长,降雨量适中,生物资源丰富,非常适合鸭的自然生长。芷江人民素有养鸭的习惯,且利用本地所产麻鸭烹饪加工出的“芷江鸭”更是独具风味。自元朝开始,芷江就有中秋节必吃芷江鸭的传统食俗,同时有将制好的鸭制品赠送亲朋好友的习俗。由于加工工艺独特,色、香、味、形俱佳,芷江鸭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一道上等风味名肴。
据统计,2012年全县芷江鸭养殖达 678万羽,2013-2015年,将新增出笼芷江鸭450万羽,主要分布于罗旧镇、水宽乡、岩桥乡、芷江镇、艾头坪等乡镇,养殖范围覆盖38个村,4204户,1.5万人,超过2000羽的养殖大户有55户。同时,芷江县将新组建3个芷江鸭专业合作社,主要是联合养殖户,按照生产要求,统一芷江鸭品种、技术和管理,努力实现芷江鸭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保护养殖户利益,促进芷江鸭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芷江鸭由湖南芷江和翔鸭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建有上规模的养殖基地97个,年养殖优质芷江鸭160万羽,带动了上千养殖专业户养鸭致富,同时又满足了公司加工产品的鸭源。
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芷江县扶贫办组织每户参股扶贫对象向县农业银行短期贷款5万元入股,和翔鸭业有限公司以土地、设备、技术等入股,各方按股份分配养殖利润。该入股经营合同为1年,从入股资金到公司帐户起计算,1年期满后,公司退本分红。双方如有继续合作意愿,第二年续签入股手续。
双方签订入股经营合同后,180户农户共计投入900万元,占股份的80%,其中94户扶贫对象出资470万元,占股份的53%;和翔鸭业公司以土地、设备、技术等折价227万元入股,占股份的20%。入股资产全部用于2个基地建设和芷江鸭养殖发展,公司安排技术人员管理经营基地。
按照自愿原则,94户参股扶贫对象户与县农业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由和翔鸭业公司作贷款担保,每户向县农业银行贷款短期5万元入股,贷款转入和翔鸭业公司帐户。94户513个扶贫对象的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作为农户贷款利息转入和翔鸭业公司帐户。94户扶贫对象共贷款470万元,年贷款利率9%,年利息42.3万元,除去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外,利息不足部分21.78万元全部由养殖利润支付。同时贷款参股扶贫对象与保险公司签订投保合同,由和翔鸭业公司出资1.4万余元,为每户贷款参股扶贫对象购买150元的贷款保险,险种为人寿保险公司的“国寿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
为加强财务监督。岩桥乡石板溪村和楠木坪乡翁塘村2个村委会选举7位代表组成监事会,每月向参股扶贫对象公布帐目,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年终召开参股扶贫对象代表大会进行审核,确保参股扶贫对象权益。同时为保障参股扶贫对象对企业生产状况的知情权,县扶贫办与企业协商,从参股扶贫对象中选取8人全程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并由企业每月向每人支付2200元薪酬,务工年收入每人达到26400元,8人共计21.12万元。
成效
芷江县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民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既普及和完善了订单农业,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履约率,还鼓励了引导农户向龙头企业投资入股、参与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农企联营的高级形式,推进农企间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
一是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利用94户513个扶贫对象的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撬动银信资金470万元,共计490.52万元投入到龙头企业用于生产发展。二是较好地增强了扶贫对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参股扶贫对象生产出的商品由企业按市场价统一收购。三是增加了参股扶贫对象收入。通过年底结算,企业给参股的扶贫对象户每户派发红利4000元,共计37.6万元,参股扶贫对象人均增收732元(含直接帮扶资金400元/人)。
2013年,为帮助扶贫对象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芷江县扶贫办采取“扶贫对象+龙头企业+银行”的模式,积极引导扶贫对象投资入股参与该县和翔鸭业有限公司生产管理,同发展,共亏赢,实现了扶贫对象、企业、银行三赢,探索出了帮扶到户的新路子。
启示
芷江县的气候、地理及资源条件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芷江县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优势农产品规模小、分布零星、经营管理粗放、规模效应差,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各项农业资源利用率均没有达到最佳组合水平。
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芷江县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基地为基础,加工为核心,营销为关键,拉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形成以支柱产业为特色的生态产业链格局,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布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与资源状况、环境容量相互协调。
当前,在象芷江这样的后发展地区,贫困农户养殖产业主要以户为单位,他们大部分资金不足、技术跟不上、销售渠道不畅通、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一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现有融资体制下普遍缺乏生产周转资金,这就需要一个平台,将分散的农户组织成一个利益联合体,让银行、企业参与进来,共同为主导产业发展出力,就能解決三方各自存在的短板。芷江县通过入股经营产业扶贫的尝试,较好地促进了扶贫产业发展、扶贫对象增收。
一是促成民企联姻,破解资金、技术、销售等短板。许多贫困农民发展产业,由于受到场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制约,造成想致富而力不足。通过这种模式,有致富愿望的困难农户只要投入较少的国家帮扶资金,利用信贷资金,就能进行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传、帮、带扶持,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帮助扶贫对象选择入股产业项目。如何选择产业项目是实现赢利增收的关键,从实践中看,单位成本大、周期长的产业,因产业数量限制、市场难把握等原因,从整体上说效益并不明显,群众参与度并不高。芷江县选择的芷江鸭养殖产业,因为是传统产业,农户较为熟悉容易接受,且养殖周期较短,每批鸭养殖周期为80天,每年养殖资金可周转4.5次,资金流动性较好,农户可以较快得到现金收入。
三是帮助龙头企业上规模、创品牌。通过“扶贫对象+企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将过去农户的分散养殖,变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将养殖环节从和翔鸭业公司生产链条中独立出来,更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和核算,通过以销定产,降低市场风险。同时有利于按照企业质量要求,进行标准化、程序化养殖,确保生产原料质量稳定,有利于提升品牌和产业良性发展。
做法
芷江境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霜期长,降雨量适中,生物资源丰富,非常适合鸭的自然生长。芷江人民素有养鸭的习惯,且利用本地所产麻鸭烹饪加工出的“芷江鸭”更是独具风味。自元朝开始,芷江就有中秋节必吃芷江鸭的传统食俗,同时有将制好的鸭制品赠送亲朋好友的习俗。由于加工工艺独特,色、香、味、形俱佳,芷江鸭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一道上等风味名肴。
据统计,2012年全县芷江鸭养殖达 678万羽,2013-2015年,将新增出笼芷江鸭450万羽,主要分布于罗旧镇、水宽乡、岩桥乡、芷江镇、艾头坪等乡镇,养殖范围覆盖38个村,4204户,1.5万人,超过2000羽的养殖大户有55户。同时,芷江县将新组建3个芷江鸭专业合作社,主要是联合养殖户,按照生产要求,统一芷江鸭品种、技术和管理,努力实现芷江鸭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保护养殖户利益,促进芷江鸭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芷江鸭由湖南芷江和翔鸭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建有上规模的养殖基地97个,年养殖优质芷江鸭160万羽,带动了上千养殖专业户养鸭致富,同时又满足了公司加工产品的鸭源。
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芷江县扶贫办组织每户参股扶贫对象向县农业银行短期贷款5万元入股,和翔鸭业有限公司以土地、设备、技术等入股,各方按股份分配养殖利润。该入股经营合同为1年,从入股资金到公司帐户起计算,1年期满后,公司退本分红。双方如有继续合作意愿,第二年续签入股手续。
双方签订入股经营合同后,180户农户共计投入900万元,占股份的80%,其中94户扶贫对象出资470万元,占股份的53%;和翔鸭业公司以土地、设备、技术等折价227万元入股,占股份的20%。入股资产全部用于2个基地建设和芷江鸭养殖发展,公司安排技术人员管理经营基地。
按照自愿原则,94户参股扶贫对象户与县农业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由和翔鸭业公司作贷款担保,每户向县农业银行贷款短期5万元入股,贷款转入和翔鸭业公司帐户。94户513个扶贫对象的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作为农户贷款利息转入和翔鸭业公司帐户。94户扶贫对象共贷款470万元,年贷款利率9%,年利息42.3万元,除去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外,利息不足部分21.78万元全部由养殖利润支付。同时贷款参股扶贫对象与保险公司签订投保合同,由和翔鸭业公司出资1.4万余元,为每户贷款参股扶贫对象购买150元的贷款保险,险种为人寿保险公司的“国寿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
为加强财务监督。岩桥乡石板溪村和楠木坪乡翁塘村2个村委会选举7位代表组成监事会,每月向参股扶贫对象公布帐目,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年终召开参股扶贫对象代表大会进行审核,确保参股扶贫对象权益。同时为保障参股扶贫对象对企业生产状况的知情权,县扶贫办与企业协商,从参股扶贫对象中选取8人全程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并由企业每月向每人支付2200元薪酬,务工年收入每人达到26400元,8人共计21.12万元。
成效
芷江县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民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既普及和完善了订单农业,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履约率,还鼓励了引导农户向龙头企业投资入股、参与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农企联营的高级形式,推进农企间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
一是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利用94户513个扶贫对象的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撬动银信资金470万元,共计490.52万元投入到龙头企业用于生产发展。二是较好地增强了扶贫对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参股扶贫对象生产出的商品由企业按市场价统一收购。三是增加了参股扶贫对象收入。通过年底结算,企业给参股的扶贫对象户每户派发红利4000元,共计37.6万元,参股扶贫对象人均增收732元(含直接帮扶资金40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