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土木工程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混凝土结构, 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re i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nsta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ut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ncrete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ncrete structure,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我国的建筑产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引导下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这就从根本上促使了整个建筑产业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多样化了,且在现今混凝土结构日趋复杂化、市场对混凝土结构的需求日渐提高的形势底下,混凝土施工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的话,已经很难满足现今市场的需求了。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落实也从根本上促使了整个建筑产业市场竞争的不断激化。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施工企业中发展的基础了。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通常是指用水泥作为凝胶材料,石子、砂等作为集料,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混合,经过搅拌形成的水泥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就是指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建造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有,它具有很好的整体性与可模型,同时他还可以以一个整体灌筑的形式存在,可以灌筑成为不同形状和尺寸;耐久性和耐火性好也是他的优点,并且工程造价工程维护费用都较低。
主要缺点是:由于它的抗拉强度较差,因此容易有裂缝的现象;新的混凝土和旧的混凝土之间不容易相连接,修复的困难度增加了;并且在室外进行施工,容易受到气候和季节的限制及影响。如遇损伤,则修复比较困难,而且混凝土的隔热、隔声性能也较差。
一、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体积的混凝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类,即结构深层裂缝、混凝土表面裂缝以及贯穿性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选择上的不标准以及技术规范的不完善。
1、材料方面
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选择的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达不到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标准。混凝土材料中的辅助材料要求有一定的含水量,但大多工程项目中的沙石骨料都不具备含水量,使得混凝土结构的相关建筑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因而,材料选择上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对沙石骨料的含水量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施工的要求标准。
2、技术规范方面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很多企业为了达到目标结果,使用一些不标准的工艺技术,从而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例如,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选用了PVC材料卡,但这种材料卡的使用会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
另外,混凝土的配比在技术规范上存在一定差异。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配比过程中比例要求不严格,存在了一定的主管弹性空间,不能达到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因而,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配比应该按照实验室的标准进行,使得项目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强度达到标准。
3、检测手段的方面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没有严格的监督、检测体系,使得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没有严格监督检测机制技术规范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完全体现出来,从而建筑物的质量达不到标准。
现行的常规检测设备主要是电磁原理与声学原理两类,局限性很大,例如声学原理检测就不能应用在投影重合的两根钢筋上,而电磁原理的检测设备就不能对加入了含磁骨料的混凝土进行检测。而且,在施工后期,由于受到水位、测试角度、土方挖填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壳体、基础等特殊构件更是无法检测。因而,在在建筑施工中还需要其他的检测方法的加入。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其中主要有墙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因为基础底板一般来说都比较厚,混凝土的施工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要充分的考虑到混凝土的散热问题,避免產生温度裂缝,并且完好的保持混凝土的受力能力,所以施工中不能留有施工缝,注意材料和设备选择以及供应,从而确保基础底板浇筑的连续性。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事先在地步浇筑 5 厘米与墙体所用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浇筑要均匀,并且选用铁锹下料替代吊斗直接灌模,还要控制浇筑的高度在 40 厘米左右最佳。分层浇筑时,上下相邻层面见的浇筑时间间隔不能超过 2 个小时。进行顶板浇筑时,要保证虚铺的厚度大于板厚度,振捣器要选择平板类的,沿着垂直的方向往返的振捣。当板顶比较厚时,要根据实际状况选用插入式的振捣器来进行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用木抹子完成找平处理。
2、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的施工,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特别是其搅拌的过程要进行严格监管。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内含的钢纤维要均匀的分布,需要使用强制的搅拌机,从而保证搅拌的均匀度能够到达要求。同时,要不定时的进行施工抽查,确保施工的质量。在搅拌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有干拌和湿拌。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也是需要注意的,这主要是要确保钢纤维在混凝土中能够结成团状,进而有利于施工进程和确保工程的质量。
3、混凝土拆模技术。对于混凝土模板的拆除,一般是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顺序进行,并且要先拆除不承重的部分,再拆除承重的部分。拆模的时间也会影响到混凝土最终的质量,时间的设计应该根据要求、气温以及强度等级这些情况综合确定。对于不承重的部分,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后拆除这样就可以不会破坏其表面和棱角;对于承重的部件,需要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定的设计标号后才可拆除。模板的拆除不能对楼层造成冲击负荷并且拆掉的支架和模板要及时的运走。
4、混凝土养护技术。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以及振捣之后,需要在12 个小时以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处理,浇水和养护。在拆模之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喷水,通常条件下这种喷水养护要大于7 天,喷水的频率需要根据混凝土自身的湿润情况而且混凝土要保证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现在,常用的养护方法主要有围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等,但是常用的通常为覆盖浇水发、浸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这三种。在冬季施工时,如果气温连续 5 天平均低于 5℃,就要按照冬季施工进行处理,采用蓄热法以及添加外加剂等方法进行养护,防治混凝土受冻而降低强度。
5、混凝土的测温控制方法。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在夜间及下雨天气时更甚),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極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形成贯穿裂缝。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也会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为了解基础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工程混凝土的测温,施工者应制定严格的温控方案加以控制,即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 ℃以内,根据混凝土的浇捣方向和底板厚度来考虑测温点的布置。
6、混凝土后期修补缺陷。在拆模之后,如果发现有缺陷,应该给予及时的修补,确保工程质量。对于面积较小、数量较少的露石或者是蜂窝的混凝土,要用钢丝刷进行基层的洗刷,之后用1:2 的水泥砂浆完成找平处理。而对于大面积的蜂窝、露石或者是露筋应该砸去薄弱的混凝土层,之后用钢丝冲刷,之后需要用比原来混凝土强的等级高的细骨料混凝土进行填塞,并捣实。对于那些对工程质量构成安全威胁的缺陷,需要跟设计单位、建设以及建立单位研究完成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三、土木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混凝土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的质量、骨料的选择和施工会的护理养护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
1、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质量。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和建筑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在水泥进场时要检查水泥的包装标志是否齐全,是否有受潮结块等质量问题,对符合要求的水泥,还要进行抽样检查,待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施工用的骨料必须满足混凝土对骨料的各种质量要求,建筑用砂应控制其中泥和有机物的含量, 在储存时选择高程合适、储量大、场地开阔、具有防洪功能的储料场。
2、要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如果混凝土中的水量小,则水泥浆的数量不能完全包裹骨料的表面,会使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不够, 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当用水量过多时, 混凝土会出现流浆、离析和分层的现象,同样会降低混凝度的质量。还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配合比,控制骨料的含水率和含泥率。一般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强度,有时会在混凝土中添加各种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般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
3、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控制好混凝土从搅拌卸料到浇筑完毕的时间, 如果需要运输,应采用罐装车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应缓慢搅拌,防止混凝土凝固,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时, 当倾倒高度超过2 米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进行浇筑和振荡。混凝土的振荡应按照施工技术采用振动棒进行。在进行墙、桩等竖向结构的浇筑时,底部应先预垫 50-100mm 的水泥泥浆,浇筑墙体洞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 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施工完毕时,应留置合适的施工缝。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对建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但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必须认真对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土木工程建筑质量提供保证。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 并参考本文中的一些措施对策,一定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子明对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1 年 1 月
[2]马维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 2012 (4)
[3] 魏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J] 中国新技术产品2011 (09)
[4]王刚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7)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混凝土结构, 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re i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nsta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ut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ncrete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ncrete structure,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我国的建筑产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引导下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这就从根本上促使了整个建筑产业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多样化了,且在现今混凝土结构日趋复杂化、市场对混凝土结构的需求日渐提高的形势底下,混凝土施工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的话,已经很难满足现今市场的需求了。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落实也从根本上促使了整个建筑产业市场竞争的不断激化。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施工企业中发展的基础了。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通常是指用水泥作为凝胶材料,石子、砂等作为集料,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混合,经过搅拌形成的水泥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就是指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建造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有,它具有很好的整体性与可模型,同时他还可以以一个整体灌筑的形式存在,可以灌筑成为不同形状和尺寸;耐久性和耐火性好也是他的优点,并且工程造价工程维护费用都较低。
主要缺点是:由于它的抗拉强度较差,因此容易有裂缝的现象;新的混凝土和旧的混凝土之间不容易相连接,修复的困难度增加了;并且在室外进行施工,容易受到气候和季节的限制及影响。如遇损伤,则修复比较困难,而且混凝土的隔热、隔声性能也较差。
一、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体积的混凝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类,即结构深层裂缝、混凝土表面裂缝以及贯穿性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选择上的不标准以及技术规范的不完善。
1、材料方面
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选择的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达不到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标准。混凝土材料中的辅助材料要求有一定的含水量,但大多工程项目中的沙石骨料都不具备含水量,使得混凝土结构的相关建筑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因而,材料选择上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对沙石骨料的含水量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施工的要求标准。
2、技术规范方面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很多企业为了达到目标结果,使用一些不标准的工艺技术,从而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例如,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选用了PVC材料卡,但这种材料卡的使用会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
另外,混凝土的配比在技术规范上存在一定差异。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配比过程中比例要求不严格,存在了一定的主管弹性空间,不能达到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因而,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配比应该按照实验室的标准进行,使得项目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强度达到标准。
3、检测手段的方面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没有严格的监督、检测体系,使得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没有严格监督检测机制技术规范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完全体现出来,从而建筑物的质量达不到标准。
现行的常规检测设备主要是电磁原理与声学原理两类,局限性很大,例如声学原理检测就不能应用在投影重合的两根钢筋上,而电磁原理的检测设备就不能对加入了含磁骨料的混凝土进行检测。而且,在施工后期,由于受到水位、测试角度、土方挖填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壳体、基础等特殊构件更是无法检测。因而,在在建筑施工中还需要其他的检测方法的加入。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其中主要有墙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因为基础底板一般来说都比较厚,混凝土的施工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要充分的考虑到混凝土的散热问题,避免產生温度裂缝,并且完好的保持混凝土的受力能力,所以施工中不能留有施工缝,注意材料和设备选择以及供应,从而确保基础底板浇筑的连续性。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事先在地步浇筑 5 厘米与墙体所用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浇筑要均匀,并且选用铁锹下料替代吊斗直接灌模,还要控制浇筑的高度在 40 厘米左右最佳。分层浇筑时,上下相邻层面见的浇筑时间间隔不能超过 2 个小时。进行顶板浇筑时,要保证虚铺的厚度大于板厚度,振捣器要选择平板类的,沿着垂直的方向往返的振捣。当板顶比较厚时,要根据实际状况选用插入式的振捣器来进行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用木抹子完成找平处理。
2、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的施工,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特别是其搅拌的过程要进行严格监管。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内含的钢纤维要均匀的分布,需要使用强制的搅拌机,从而保证搅拌的均匀度能够到达要求。同时,要不定时的进行施工抽查,确保施工的质量。在搅拌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有干拌和湿拌。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也是需要注意的,这主要是要确保钢纤维在混凝土中能够结成团状,进而有利于施工进程和确保工程的质量。
3、混凝土拆模技术。对于混凝土模板的拆除,一般是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顺序进行,并且要先拆除不承重的部分,再拆除承重的部分。拆模的时间也会影响到混凝土最终的质量,时间的设计应该根据要求、气温以及强度等级这些情况综合确定。对于不承重的部分,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后拆除这样就可以不会破坏其表面和棱角;对于承重的部件,需要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定的设计标号后才可拆除。模板的拆除不能对楼层造成冲击负荷并且拆掉的支架和模板要及时的运走。
4、混凝土养护技术。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以及振捣之后,需要在12 个小时以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处理,浇水和养护。在拆模之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喷水,通常条件下这种喷水养护要大于7 天,喷水的频率需要根据混凝土自身的湿润情况而且混凝土要保证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现在,常用的养护方法主要有围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等,但是常用的通常为覆盖浇水发、浸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这三种。在冬季施工时,如果气温连续 5 天平均低于 5℃,就要按照冬季施工进行处理,采用蓄热法以及添加外加剂等方法进行养护,防治混凝土受冻而降低强度。
5、混凝土的测温控制方法。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在夜间及下雨天气时更甚),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極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形成贯穿裂缝。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也会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为了解基础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工程混凝土的测温,施工者应制定严格的温控方案加以控制,即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 ℃以内,根据混凝土的浇捣方向和底板厚度来考虑测温点的布置。
6、混凝土后期修补缺陷。在拆模之后,如果发现有缺陷,应该给予及时的修补,确保工程质量。对于面积较小、数量较少的露石或者是蜂窝的混凝土,要用钢丝刷进行基层的洗刷,之后用1:2 的水泥砂浆完成找平处理。而对于大面积的蜂窝、露石或者是露筋应该砸去薄弱的混凝土层,之后用钢丝冲刷,之后需要用比原来混凝土强的等级高的细骨料混凝土进行填塞,并捣实。对于那些对工程质量构成安全威胁的缺陷,需要跟设计单位、建设以及建立单位研究完成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三、土木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混凝土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的质量、骨料的选择和施工会的护理养护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
1、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质量。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和建筑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在水泥进场时要检查水泥的包装标志是否齐全,是否有受潮结块等质量问题,对符合要求的水泥,还要进行抽样检查,待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施工用的骨料必须满足混凝土对骨料的各种质量要求,建筑用砂应控制其中泥和有机物的含量, 在储存时选择高程合适、储量大、场地开阔、具有防洪功能的储料场。
2、要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如果混凝土中的水量小,则水泥浆的数量不能完全包裹骨料的表面,会使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不够, 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当用水量过多时, 混凝土会出现流浆、离析和分层的现象,同样会降低混凝度的质量。还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配合比,控制骨料的含水率和含泥率。一般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强度,有时会在混凝土中添加各种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般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
3、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控制好混凝土从搅拌卸料到浇筑完毕的时间, 如果需要运输,应采用罐装车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应缓慢搅拌,防止混凝土凝固,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时, 当倾倒高度超过2 米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进行浇筑和振荡。混凝土的振荡应按照施工技术采用振动棒进行。在进行墙、桩等竖向结构的浇筑时,底部应先预垫 50-100mm 的水泥泥浆,浇筑墙体洞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 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施工完毕时,应留置合适的施工缝。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对建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但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必须认真对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土木工程建筑质量提供保证。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 并参考本文中的一些措施对策,一定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子明对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1 年 1 月
[2]马维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 2012 (4)
[3] 魏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J] 中国新技术产品2011 (09)
[4]王刚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