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介导VEGF-A血管生成抑制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2007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山慈菇在乳腺癌细胞内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相关血管生成抑制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

方法

首先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山慈菇(0.2、0.4、0.6、0.8、1.0 g/ml)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4T1增殖活力的影响;然后选取特定浓度山慈菇,通过Transwell试验检测其对乳腺癌细胞转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测定人脐静脉上皮细胞(HUVEC)毛细管壁形成以检测山慈菇对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最后Western blot法检测山慈菇对EMT相关蛋白及血管生成相关分子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TT结果显示,山慈菇在MDA-MB-231和4T1细胞中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0.8 g/ml和1.0 g/ml山慈菇对细胞增殖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检测提示山慈菇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抑制HUVECs细胞血管壁的形成(P<0.05)。Western blot法证实山慈菇处理乳腺癌细胞后,增加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P<0.05),并降低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水平(P<0.05);山慈菇处理后血管生成相关分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山慈菇通过影响VEGF-A相关血管生成从而抑制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抑制乳腺癌的侵袭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湘西地区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失败模式及相关因素,为提高鼻咽癌治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7例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统计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采用K-M法进行生存分析,Log rank法检验并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7例鼻咽癌患者中40
患者女,61岁.因腰背部疼痛3年余,进行性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年曾行胸椎CT检查,显示胸11、12椎体及附件被破坏,在当地医院按照胸椎结核给予3HL2ZE/6HL2E方案化疗,腰背部疼痛症状无明显减轻,病程中无发热、盗汗,体重有所减轻,无明显夜间痛.查体:胸椎活动受限,胸11、12棘突压痛、叩击痛明显,无放射痛。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临床意义,探讨不同时相断层显像的诊断意义并与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对比。方法54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均行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99Tc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延迟断层融合显像检查。根据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半定量参数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25例,于实施新辅助化疗(NAC)前及4个周期化疗后行DCE-MRI检查,通过后处理软件计算以下半定量参数: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强化峰值(SImax)、达峰时间(TTP)、信号增强幅度(SEE)、增强峰值百分数(PPE)、廓清率(WOR)、强化率(R);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