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时间很短。可是,30年的改革开放却跨越了2000年,使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整个中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梳理一下30年走过的历程,有坎坷,有挫折,但无论怎样,都是在沿着一条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就是改革开放。
国运昌 交通兴
许多人对20年前的“出行难”仍记忆犹新,我国铁路、民航、公路运输全面告急,全国公路汽车平均时速只有30多公里,在当时出版的中国公路交通图中,高速公路一直是空白。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高速公路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通车里程已超过5.3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道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大动脉,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锻炼人才队伍的竞技大舞台,更成为展现我国公路建设实力的国家名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速公路还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标记。中国公路建设几乎没有“计划内”投资,其建设资金主要靠挤占用于公路养护的养路费。1984年年底,国务院决定对所有新增车辆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提高养路费标准,贷款修建的公路可以收取通行费。随着交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建设资金从主要依靠交通规费发展到向银行贷款,向社会发行债券、股票和有偿转让收费公路经营权及利用外资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在国家几乎没有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1988年10月,长度为18.5公里的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中国内地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酝酿了十年的京津塘高速公路终于在1987年开工,1993年建成;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国家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十多年便走过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历程。到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已覆盖了所有省份,贯通祖国东西南北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网去年建成,成为人流物流的主动脉。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增长幅度之大世界罕见:1995年,我国高速公路达到2141公里;1998年末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六位;1999年10月,突破了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末,达到1.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三位;2001年末,达到1.9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8月底突破了3万公里,比世界第三位的加拿大多出近一倍。近3年多来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继续突飞猛进地发展,2007年新修通高速公路8300公里,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建设速度也是世界罕见。
这组跳跃增长的数据,不仅反映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成就,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交通建设大发展的呼唤。
在2008年出版的中国公路交通图上,北京至沈阳、北京至上海、成都至贵阳至南宁至北海,同江至三亚、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上海至成都等,已经形成了高速公路大通道。条条高速公路的建成联网,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充分竞争,为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经济总量翻两番提供了先决条件。
“中国高速公路高速发展绝非偶然,它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经济总量、贸易总量、综合国力在世界上位次不断上升的必然结果。”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介绍,近10年间,我国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平均增长率达到11.2%,而同期全社会客货运输量的增长率为4.6%和4.2%。据测算,我国每亿元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能直接带动社会总产出近3亿元,一批新兴产业群体以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成为我国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果说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艾森豪威尔州际与国防公路系统”是推动美国40年来经济持续繁荣的发动机,那么,更加全面、完善、系统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将承载起推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前进的滚滚车轮,释放出中国发展的无穷潜力。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骄子,不仅仅是速度和效率的代表,而且已成为综合国力的象征,成为衡量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6年的飞船速度
改革开放30年来,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实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为中国科技事业带来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中国开始探索宇宙,开始和平利用原子能研究,并在这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中国第一艘神舟号无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新的一页。
“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飞船在轨飞行7天后返回地面。
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随着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离上天的日子更近了。”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仅仅9个月后的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预示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
历史铭记的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从这一刻起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天梦想
历时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仅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
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进行了5次不载人的飞船升空试验,美国进行了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在进行了4次飞行试验后,就成功地把人送上了太空。“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整个研发过程是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独立自主完成的,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9时整,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场拔地而起,以漂亮的曲线在空中成功演绎了“中国制造”,掀开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篇章。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火焰从火箭底部猛地喷射出来。托举着神舟七号的火箭缓缓升空,尔后加速飞行。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翟志刚在太空中走出轨道舱,他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开始执行中国首次出舱活动任务,真正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太空。
从1992年正式立项到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太空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16年走完了世界其他航天强国几十年的路。从神一到神七,数字增加的背后,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更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大标志和反映。
经济能量在改革中释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探索的有机组成部分。30年来的改革进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并不平稳,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终于走过这一切,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是综合国力的体现。1978年,我国GDP只有3645亿元,而2007年上升至24.95万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只有3.0%。
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我国2007年GDP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国家财力的迅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1979年至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其中,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1993年再翻一番;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2003年超过2万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1322亿元。
国家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刚一发生,国家应急机制立即启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强调争分夺秒救人,短短数日,十几万救援部队挺进到每一个受灾村庄,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冷暖,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
历史会铭记,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今天我们举办属于我们自己的奥林匹克。为了实现百年奥运的梦想,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成功地举办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政府共投入了400亿美元。在北京奥运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绿化、治污等工作力度。而随着北京残奥会的举办,北京加大城市无障碍设施和环境建设,成为一座“基本无障碍城市”。完美的向国内外展示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科技水平、改善环境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以及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并彰显正在崛起的中国的地位。
从没饭吃、没钱吃、填饱肚子到吃出文化、健康和有钱愁吃;从绿军装、中山装、喇叭裤到中国风尚、品牌时装;从“洋车”、乘车负担到私家车、乘车享受;从土坯房、漏瓦房到楼房小区、别墅。改革开放在悄然之中给人们带来经济生活大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经受了检验和洗礼,一步一个脚印的谱写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赞歌,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阔步走向繁荣富强。
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时间很短。可是,30年的改革开放却跨越了2000年,使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整个中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梳理一下30年走过的历程,有坎坷,有挫折,但无论怎样,都是在沿着一条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就是改革开放。
国运昌 交通兴
许多人对20年前的“出行难”仍记忆犹新,我国铁路、民航、公路运输全面告急,全国公路汽车平均时速只有30多公里,在当时出版的中国公路交通图中,高速公路一直是空白。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高速公路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通车里程已超过5.3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道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大动脉,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锻炼人才队伍的竞技大舞台,更成为展现我国公路建设实力的国家名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速公路还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标记。中国公路建设几乎没有“计划内”投资,其建设资金主要靠挤占用于公路养护的养路费。1984年年底,国务院决定对所有新增车辆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提高养路费标准,贷款修建的公路可以收取通行费。随着交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建设资金从主要依靠交通规费发展到向银行贷款,向社会发行债券、股票和有偿转让收费公路经营权及利用外资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在国家几乎没有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1988年10月,长度为18.5公里的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中国内地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酝酿了十年的京津塘高速公路终于在1987年开工,1993年建成;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国家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十多年便走过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历程。到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已覆盖了所有省份,贯通祖国东西南北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网去年建成,成为人流物流的主动脉。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增长幅度之大世界罕见:1995年,我国高速公路达到2141公里;1998年末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六位;1999年10月,突破了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末,达到1.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三位;2001年末,达到1.9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8月底突破了3万公里,比世界第三位的加拿大多出近一倍。近3年多来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继续突飞猛进地发展,2007年新修通高速公路8300公里,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建设速度也是世界罕见。
这组跳跃增长的数据,不仅反映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成就,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交通建设大发展的呼唤。
在2008年出版的中国公路交通图上,北京至沈阳、北京至上海、成都至贵阳至南宁至北海,同江至三亚、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上海至成都等,已经形成了高速公路大通道。条条高速公路的建成联网,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充分竞争,为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经济总量翻两番提供了先决条件。
“中国高速公路高速发展绝非偶然,它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经济总量、贸易总量、综合国力在世界上位次不断上升的必然结果。”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介绍,近10年间,我国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平均增长率达到11.2%,而同期全社会客货运输量的增长率为4.6%和4.2%。据测算,我国每亿元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能直接带动社会总产出近3亿元,一批新兴产业群体以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成为我国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果说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艾森豪威尔州际与国防公路系统”是推动美国40年来经济持续繁荣的发动机,那么,更加全面、完善、系统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将承载起推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前进的滚滚车轮,释放出中国发展的无穷潜力。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骄子,不仅仅是速度和效率的代表,而且已成为综合国力的象征,成为衡量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6年的飞船速度
改革开放30年来,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实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为中国科技事业带来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中国开始探索宇宙,开始和平利用原子能研究,并在这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中国第一艘神舟号无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新的一页。
“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飞船在轨飞行7天后返回地面。
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随着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离上天的日子更近了。”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仅仅9个月后的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预示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
历史铭记的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从这一刻起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天梦想
历时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仅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
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进行了5次不载人的飞船升空试验,美国进行了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在进行了4次飞行试验后,就成功地把人送上了太空。“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整个研发过程是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独立自主完成的,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9时整,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场拔地而起,以漂亮的曲线在空中成功演绎了“中国制造”,掀开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篇章。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火焰从火箭底部猛地喷射出来。托举着神舟七号的火箭缓缓升空,尔后加速飞行。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翟志刚在太空中走出轨道舱,他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开始执行中国首次出舱活动任务,真正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太空。
从1992年正式立项到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太空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16年走完了世界其他航天强国几十年的路。从神一到神七,数字增加的背后,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更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大标志和反映。
经济能量在改革中释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探索的有机组成部分。30年来的改革进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并不平稳,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终于走过这一切,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是综合国力的体现。1978年,我国GDP只有3645亿元,而2007年上升至24.95万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只有3.0%。
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我国2007年GDP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国家财力的迅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1979年至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其中,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1993年再翻一番;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2003年超过2万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1322亿元。
国家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刚一发生,国家应急机制立即启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强调争分夺秒救人,短短数日,十几万救援部队挺进到每一个受灾村庄,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冷暖,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
历史会铭记,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今天我们举办属于我们自己的奥林匹克。为了实现百年奥运的梦想,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成功地举办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政府共投入了400亿美元。在北京奥运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绿化、治污等工作力度。而随着北京残奥会的举办,北京加大城市无障碍设施和环境建设,成为一座“基本无障碍城市”。完美的向国内外展示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科技水平、改善环境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以及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并彰显正在崛起的中国的地位。
从没饭吃、没钱吃、填饱肚子到吃出文化、健康和有钱愁吃;从绿军装、中山装、喇叭裤到中国风尚、品牌时装;从“洋车”、乘车负担到私家车、乘车享受;从土坯房、漏瓦房到楼房小区、别墅。改革开放在悄然之中给人们带来经济生活大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经受了检验和洗礼,一步一个脚印的谱写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赞歌,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阔步走向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