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白领”既面临“完成不足”的困扰,还缺少自我奋斗的能力和愿望。他们遇到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白领”是这些年一直流行的概念。“白领”是社会的中等收入者的主力人群,但其间的差异还是非常巨大的。有些白领,是公司的高层或者是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等,他们的薪水极高,还有股权的激励等,我们常常说的精英群体指的就是这些人。但还有大量年轻的刚刚走上社会的“白领”,他们生活压力巨大,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这就使得“白领”成为中等收入者中的不同部分的总称。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领”主要指的是以年轻人为主的“中等收入者”的下层。他们遇到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地关切。
日本社会观察家三浦展的著作《下流社会》提出了当下日本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下流社会”。这个“下流社会”按照三浦展的看法是“中流阶层中的下层”。他们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却缺少生活的意欲,很多年轻的白领属于这样的群体的。在大城市,买房买车对于年轻的白领来说压力也很大。如果自己没有“一招鲜”的能力,在职场的位置也岌岌可危。这些生活压力不像当年《亮剑》里面李云龙遇到的那样浪漫和戏剧化,而是异常具体又相当琐碎,而且回避不了。随着体力劳动价值的调整和大学扩招后白领的普泛化,初级白领的收入就显得远不如理想。
这样的平淡无奇的“白领”生活一方面让人在现实中变得消沉,好像看不到未来,感到乏味和无聊,另一方面,又让人有一种激愤,觉得这种调试不良乃是社会对于自己的不公不义的结果。才华得不到肯定和赏识,能力得不到了解和发挥,情绪也没有人疏导和关切,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多余人”。这种心态一旦被固定,就会对自己在正常途径上的奋斗产生疑惑,对于日常生活难以忍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年轻人如果有能力,受到肯定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如韩寒、郭敬明通过写作走红,收入就不是一般年轻人所能想象的了,至于演艺界的明星的收入更是不得了。但多数年轻人却仍然遇到了和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相同的问题,即自我实现困难。而在今天,他们难以抱怨社会,和领导同事沟通不好是“情商”不高,而收入低则是“能力”有限。年轻人的完成不足是我们难以回避的问题。特别是80后的年轻人想法很多,非常自我,更容易产生“挫折心态”。
年轻“白领”还缺少自我奋斗的能力和愿望。他们往往以“草根”的名义变成了愤懑情绪的发泄者。许多人对于已经处于中等收入状态的所谓“精英”充满了愤怒和不平,认为他们挡住了自己上升的路,占据了社会的许多位置,也拉高了消费的水准。于是,这些“草根”对于自己向上奋斗的信心也开始弱化,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更多地归于社会的问题,而不是自身。于是,他们通过网络表达在现实世界中被忽视的意见和看法。而中国“均贫富”、“不患贫,患不均”的文化传统,以及过去激进的浪漫的热情增加了这些“草根”话语的合法性。他们常常相信自己就是全体人民的代言人,为社会讲出长辈们忽视的“真理”。所以,这些年轻的“白领”在现实中相对消极,但在网络中确实张扬。
面对年轻的“白领”生存的诸多问题,社会必须给与高度的关切,既要对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的现实问题提供全面的支持;也要告诉他们,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和挑战。年轻人只有勇于迎接挑战,只有在现实的竞争中努力,才会有希望。当然,这种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正是需要一代年轻人的努力,中国才会有更好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白领”的生存,我们就会有更为切实的思考。
“白领”是这些年一直流行的概念。“白领”是社会的中等收入者的主力人群,但其间的差异还是非常巨大的。有些白领,是公司的高层或者是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等,他们的薪水极高,还有股权的激励等,我们常常说的精英群体指的就是这些人。但还有大量年轻的刚刚走上社会的“白领”,他们生活压力巨大,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这就使得“白领”成为中等收入者中的不同部分的总称。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领”主要指的是以年轻人为主的“中等收入者”的下层。他们遇到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地关切。
日本社会观察家三浦展的著作《下流社会》提出了当下日本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下流社会”。这个“下流社会”按照三浦展的看法是“中流阶层中的下层”。他们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却缺少生活的意欲,很多年轻的白领属于这样的群体的。在大城市,买房买车对于年轻的白领来说压力也很大。如果自己没有“一招鲜”的能力,在职场的位置也岌岌可危。这些生活压力不像当年《亮剑》里面李云龙遇到的那样浪漫和戏剧化,而是异常具体又相当琐碎,而且回避不了。随着体力劳动价值的调整和大学扩招后白领的普泛化,初级白领的收入就显得远不如理想。
这样的平淡无奇的“白领”生活一方面让人在现实中变得消沉,好像看不到未来,感到乏味和无聊,另一方面,又让人有一种激愤,觉得这种调试不良乃是社会对于自己的不公不义的结果。才华得不到肯定和赏识,能力得不到了解和发挥,情绪也没有人疏导和关切,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多余人”。这种心态一旦被固定,就会对自己在正常途径上的奋斗产生疑惑,对于日常生活难以忍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年轻人如果有能力,受到肯定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如韩寒、郭敬明通过写作走红,收入就不是一般年轻人所能想象的了,至于演艺界的明星的收入更是不得了。但多数年轻人却仍然遇到了和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相同的问题,即自我实现困难。而在今天,他们难以抱怨社会,和领导同事沟通不好是“情商”不高,而收入低则是“能力”有限。年轻人的完成不足是我们难以回避的问题。特别是80后的年轻人想法很多,非常自我,更容易产生“挫折心态”。
年轻“白领”还缺少自我奋斗的能力和愿望。他们往往以“草根”的名义变成了愤懑情绪的发泄者。许多人对于已经处于中等收入状态的所谓“精英”充满了愤怒和不平,认为他们挡住了自己上升的路,占据了社会的许多位置,也拉高了消费的水准。于是,这些“草根”对于自己向上奋斗的信心也开始弱化,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更多地归于社会的问题,而不是自身。于是,他们通过网络表达在现实世界中被忽视的意见和看法。而中国“均贫富”、“不患贫,患不均”的文化传统,以及过去激进的浪漫的热情增加了这些“草根”话语的合法性。他们常常相信自己就是全体人民的代言人,为社会讲出长辈们忽视的“真理”。所以,这些年轻的“白领”在现实中相对消极,但在网络中确实张扬。
面对年轻的“白领”生存的诸多问题,社会必须给与高度的关切,既要对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的现实问题提供全面的支持;也要告诉他们,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和挑战。年轻人只有勇于迎接挑战,只有在现实的竞争中努力,才会有希望。当然,这种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正是需要一代年轻人的努力,中国才会有更好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白领”的生存,我们就会有更为切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