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不仅能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并起到了以往教学模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教学目标具体化、内容设置教材化、问题情境层次化及习题作业能力化四个方面探究了有效学案的编写,旨在展现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作用的最大化,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主体性。
关键词:学案;高效课堂;化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从传统被动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转变。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许多教师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先教后学、教学分离、低效高耗等问题。如:部分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而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讲解的时间偏多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偏少,甚至以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替代学生自己的学习,使得课堂思维容量和教学坡度偏小,以至于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学是围绕着教师的教进行的,它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学习地位,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新课程改革下,化学学科课时少、课堂容量大已经成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如何在课时少、内容多、活动频繁的情况下,坚持贯彻新课程理念,并有效地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就成为了教师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很多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模式而被广泛认同。该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尽早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从本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这对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學习任务起到了以往教学模式无法代替的作用。
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深度开发后创编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学案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或课内预先对新课或者复习课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与教师、同学一起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编写一份有效的学案是课堂有效的基石、保障。一份完整的学案需要包含预习学案、课堂同步学案以及课堂训练学案。内容设置上除了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这一目标外,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功能目标看,不仅仅限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指导思想看,要以学生为本位,处处从学的角度来规划教材的设计。
一、合理设定学习目标,体现学生主体意识
一堂新课完整的要求和目标是什么,这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完全陌生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在课堂中告知学生一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有时候可能有些教师说了学生也未必能很好地理解。对于需要了解到什么程度、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生都是一知半解。这样就会让学生因为对知识内容要求程度的模糊不清,疲惫不堪,事倍功半,特别是对一些教辅教材上出现的超纲知识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劳心又劳力。
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效的学习目标,而且要有针对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最好从学生的角度来陈述,体现学生在学习目标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呈现需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更能够让他们清楚在预习的时候如何把握思考的方向、在练习的时候如何评价学习的结果。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现自我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习的真正主体则是自己。
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契合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明确哪些是属于了解范畴,哪些又属于掌握要求。一开始,学生可能难以感受到不同难度问题间的区别,但是通过不断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巩固,就能逐步感受到其中的不同。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给学生的课前预习以方向,使之提高预习效率,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案内容要回归教材,结构要完整
学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实现自主实效课堂的前提,所以学案内容需要能够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从而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了解不同学生学习的起点,激发他们学习动机。
由于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就决定了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学案内容编写上要体现课本教材的真实性,落实从课本知识内容中扩展出教学目标所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拓展课题”等栏目,将其合理地处理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是自主实效课堂的重要特征,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
比如:苏教版选修6实验化学中“阿司匹林的合成”一课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简单有机物质的一般合成方法,因此,在学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来设置不同的问题。首先,可以将整个合成步骤分为两个方面:制备与提纯。学案编写过程中,可以将实验步骤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把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特别需要注意的知识点体现出来。另外,在相应的步骤之后设置一些交流与讨论的问题,如制备部分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为什么制备时需要干燥的环境?固体产品的干燥方法一般有几种?本实验中应采用哪种方法来干燥产品?
2.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浓硫酸的目的是什么?能否不加?为什么?
提纯部分可以设置问题:
1.阿司匹林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什么?如何除去?
2.加入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3.水杨酸分子间能发生缩合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部分的问题设置取材于教材“阿司匹林的制备”一课中的交流与讨论,加以适当的改编和情境设置,在学生完成制备方法的探究之后,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了解制备方法后,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缘由。另外,还可以在设置问题时适当地加入知识回顾,这样一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又可以对旧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三、学案问题设置需要体现层次性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和课堂学习中,往往是受到学案中设置问题的引导而展开思考,所以,有效的问题设置能够很好地提升一堂课的有效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使得在获取知识和技能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人为地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注重将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效的、阶梯性的、符合各个层次学生認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但同时又不可极端化,为了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和认知水平差异就割开了问题间的联系,既要做到问题情境层次化,又要体现问题本质的整体化。比如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一课,学案导学中的问题可做如下设计:
1.钢铁中的组成元素有哪些?能否形成原电池?
2.家庭使用的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被腐蚀,为什么?
3.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被腐蚀后形成铁锈,成分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4.能否举出几个生活中不易生锈钢铁制品,其原因是什么?
我们通过把一个比较复杂、困难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有层次、有梯度的小问题,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这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探究的过程,体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地理解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有助于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总结
能够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是教师经验的积累,如何高效完成学案的教学,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优秀的学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案设计,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针对学生处理学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少讲、精讲,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要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求知欲,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纷.编写有效“学案”,打造高效化学课堂[J].化学教与学, 2012,(10).
[2]曹星.编写有效“学案”,提高高三化学课堂复习的有效性[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7).
[3]郑翠英.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高中数理化,2011,(06).
[4]刘伟兴.学案导学让化学课堂更高效[J].新课程·中学,2012, (08).
关键词:学案;高效课堂;化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从传统被动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转变。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许多教师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先教后学、教学分离、低效高耗等问题。如:部分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而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讲解的时间偏多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偏少,甚至以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替代学生自己的学习,使得课堂思维容量和教学坡度偏小,以至于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学是围绕着教师的教进行的,它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学习地位,没有学习的自主权,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新课程改革下,化学学科课时少、课堂容量大已经成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如何在课时少、内容多、活动频繁的情况下,坚持贯彻新课程理念,并有效地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就成为了教师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很多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模式而被广泛认同。该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尽早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从本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这对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學习任务起到了以往教学模式无法代替的作用。
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深度开发后创编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学案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或课内预先对新课或者复习课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与教师、同学一起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编写一份有效的学案是课堂有效的基石、保障。一份完整的学案需要包含预习学案、课堂同步学案以及课堂训练学案。内容设置上除了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这一目标外,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功能目标看,不仅仅限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指导思想看,要以学生为本位,处处从学的角度来规划教材的设计。
一、合理设定学习目标,体现学生主体意识
一堂新课完整的要求和目标是什么,这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完全陌生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在课堂中告知学生一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有时候可能有些教师说了学生也未必能很好地理解。对于需要了解到什么程度、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生都是一知半解。这样就会让学生因为对知识内容要求程度的模糊不清,疲惫不堪,事倍功半,特别是对一些教辅教材上出现的超纲知识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劳心又劳力。
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效的学习目标,而且要有针对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最好从学生的角度来陈述,体现学生在学习目标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呈现需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更能够让他们清楚在预习的时候如何把握思考的方向、在练习的时候如何评价学习的结果。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现自我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习的真正主体则是自己。
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契合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明确哪些是属于了解范畴,哪些又属于掌握要求。一开始,学生可能难以感受到不同难度问题间的区别,但是通过不断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巩固,就能逐步感受到其中的不同。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给学生的课前预习以方向,使之提高预习效率,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案内容要回归教材,结构要完整
学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实现自主实效课堂的前提,所以学案内容需要能够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从而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了解不同学生学习的起点,激发他们学习动机。
由于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就决定了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学案内容编写上要体现课本教材的真实性,落实从课本知识内容中扩展出教学目标所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拓展课题”等栏目,将其合理地处理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是自主实效课堂的重要特征,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
比如:苏教版选修6实验化学中“阿司匹林的合成”一课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简单有机物质的一般合成方法,因此,在学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来设置不同的问题。首先,可以将整个合成步骤分为两个方面:制备与提纯。学案编写过程中,可以将实验步骤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把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特别需要注意的知识点体现出来。另外,在相应的步骤之后设置一些交流与讨论的问题,如制备部分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为什么制备时需要干燥的环境?固体产品的干燥方法一般有几种?本实验中应采用哪种方法来干燥产品?
2.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浓硫酸的目的是什么?能否不加?为什么?
提纯部分可以设置问题:
1.阿司匹林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什么?如何除去?
2.加入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3.水杨酸分子间能发生缩合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部分的问题设置取材于教材“阿司匹林的制备”一课中的交流与讨论,加以适当的改编和情境设置,在学生完成制备方法的探究之后,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了解制备方法后,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缘由。另外,还可以在设置问题时适当地加入知识回顾,这样一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又可以对旧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三、学案问题设置需要体现层次性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和课堂学习中,往往是受到学案中设置问题的引导而展开思考,所以,有效的问题设置能够很好地提升一堂课的有效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使得在获取知识和技能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人为地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注重将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效的、阶梯性的、符合各个层次学生認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但同时又不可极端化,为了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和认知水平差异就割开了问题间的联系,既要做到问题情境层次化,又要体现问题本质的整体化。比如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一课,学案导学中的问题可做如下设计:
1.钢铁中的组成元素有哪些?能否形成原电池?
2.家庭使用的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被腐蚀,为什么?
3.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被腐蚀后形成铁锈,成分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4.能否举出几个生活中不易生锈钢铁制品,其原因是什么?
我们通过把一个比较复杂、困难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有层次、有梯度的小问题,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这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探究的过程,体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地理解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有助于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总结
能够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是教师经验的积累,如何高效完成学案的教学,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优秀的学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案设计,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针对学生处理学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少讲、精讲,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要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求知欲,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纷.编写有效“学案”,打造高效化学课堂[J].化学教与学, 2012,(10).
[2]曹星.编写有效“学案”,提高高三化学课堂复习的有效性[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7).
[3]郑翠英.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高中数理化,2011,(06).
[4]刘伟兴.学案导学让化学课堂更高效[J].新课程·中学,2012,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