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50-01
《伤寒论》149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论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从以上条文看出,半夏泻心汤方出《伤寒论》。其药物组成半夏.干姜.大枣.炙甘草.黄芩.黄连.人参。功能和胃降逆消痞。主治:寒热互结,心下痞痛,呕逆肠鸣腹痛。1.若痰与水互结,则形成心下满而硬痛的大结胸证。2.若邪陷心下,胃气呆滞,湿浊壅聚,则形成痞证。治当辛开苦降,和胃消痞,宜半夏泻心汤。本证应当有呕吐.肠鸣.下利。
半夏泻心汤的病机是胃气呆滞,湿浊中阻,升降失常。胃虚痰扰,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半夏泻心汤的半个四君子汤和半个理中汤有调和中州,恢复中焦斡旋作用。
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作用。痞证乃中焦脾胃的病变,临床亦会有胃热脾寒,这种寒热错杂的中焦的病机,如舌苔黄腻,胃脘嘈杂,同时兼有不能纳凉,大便稀溏,此时半夏泻心汤之用自然是辛开苦降,泻心消痞的同时,又兼有寒以治热,热以治寒的作用。
本方辨证要点“满而硬痛,此为结胸也”“满而不痛,此为痞”半夏泻心汤证,一般无疼痛,即使疼痛,和结胸证得疼痛程度有天壤之别。结胸证的压痛,反跳痛,板状腹 相当于今天的急腹症。半夏泻心汤一般有肠鸣,下利,嗳气。仲景结合临床经验,“苔腻”为半夏泻心汤的主要指证。脾胃亏虚,胃气呆滞,运化失职,阻滞气机,心下痞硬,故舌苔常腻。因浊邪程度不同,而舌苔或厚或薄,或薄黄。
半夏泻汤的配伍,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其虚,复其升降之职。半夏.干姜.辛散开结散寒。黄芩.黄连气味苦降,合则辛开苦降,宣达结气,以泻心消痞,体现舍性取用的配伍特点。本方寒热药的运用有所偏重,原方寒性药用两味,黄连用一两,此因湿邪内阻,郁而化热而设。偏热者,苔黄腻,可用原方原量;偏寒者,舌苔白,不能纳凉,便溏,则应减黄芩或黄连的用量。
《伤寒论》149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论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从以上条文看出,半夏泻心汤方出《伤寒论》。其药物组成半夏.干姜.大枣.炙甘草.黄芩.黄连.人参。功能和胃降逆消痞。主治:寒热互结,心下痞痛,呕逆肠鸣腹痛。1.若痰与水互结,则形成心下满而硬痛的大结胸证。2.若邪陷心下,胃气呆滞,湿浊壅聚,则形成痞证。治当辛开苦降,和胃消痞,宜半夏泻心汤。本证应当有呕吐.肠鸣.下利。
半夏泻心汤的病机是胃气呆滞,湿浊中阻,升降失常。胃虚痰扰,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半夏泻心汤的半个四君子汤和半个理中汤有调和中州,恢复中焦斡旋作用。
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作用。痞证乃中焦脾胃的病变,临床亦会有胃热脾寒,这种寒热错杂的中焦的病机,如舌苔黄腻,胃脘嘈杂,同时兼有不能纳凉,大便稀溏,此时半夏泻心汤之用自然是辛开苦降,泻心消痞的同时,又兼有寒以治热,热以治寒的作用。
本方辨证要点“满而硬痛,此为结胸也”“满而不痛,此为痞”半夏泻心汤证,一般无疼痛,即使疼痛,和结胸证得疼痛程度有天壤之别。结胸证的压痛,反跳痛,板状腹 相当于今天的急腹症。半夏泻心汤一般有肠鸣,下利,嗳气。仲景结合临床经验,“苔腻”为半夏泻心汤的主要指证。脾胃亏虚,胃气呆滞,运化失职,阻滞气机,心下痞硬,故舌苔常腻。因浊邪程度不同,而舌苔或厚或薄,或薄黄。
半夏泻汤的配伍,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其虚,复其升降之职。半夏.干姜.辛散开结散寒。黄芩.黄连气味苦降,合则辛开苦降,宣达结气,以泻心消痞,体现舍性取用的配伍特点。本方寒热药的运用有所偏重,原方寒性药用两味,黄连用一两,此因湿邪内阻,郁而化热而设。偏热者,苔黄腻,可用原方原量;偏寒者,舌苔白,不能纳凉,便溏,则应减黄芩或黄连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