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视新音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新音乐在登上历史舞台时备受争论。针对这些一反传统的新音乐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笔者在了解其历史背景、作曲技法并亲耳感受过音响效果后,将从作曲家角度、受众群体和历史角度三个方面分析20世纪新音乐并基于笔者本人的观点阐述其在音乐历史中的价值。
  【关键词】20世纪新音乐;多元;符号学;通感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时的西方音乐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新纪元。笔者将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20世纪的新音乐,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历史是矛盾复杂的,又是客观的,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非主流文化的存在,而接下来所有的20世纪新音乐都特指富有20世纪新音乐特色的典型代表。
  一 音乐新手法反传统创作的可能性
  新音乐的诞生最大的特点是证明了“无调性创作的可能性”。在浪漫主义时期以前,欧洲音乐体系已很完善,在音乐写作手法上大小调体系的完善和运用在浪漫主义之后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到了德彪西时,他的作品中已经削弱了大小调体系,模糊了调性。由此,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于1910年完成了第一首无调性钢琴作品。继勋伯格之后,无调性创作也成为20世纪作曲家最主要、最常见的左右标志性的一种创作手法之一。
  20世纪,由于社会的大变革,作曲家更倾向于用作品表达人内心惶恐不安的情绪。对于情绪而言是无法区分好与坏的,只是作曲家巧妙地用音乐语言充分表达出来,这也是作曲家一种情感的宣泄。所以,站在作曲家的角度分析二十世纪新音乐,笔者是持肯定态度的。
  二、音乐新审美的通感欣赏
  在对20世纪新音乐的受众群体分析之前,笔者先解释两个专有名词:“通感”是现代心理学和文学领域常用的专业术语,又称“移觉”,顾名思义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在这里笔者将它引用到音乐中,来分析20世纪新音乐受众群体对新音乐的理解。“符号学”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专有名词,而是一种研究意义活动的学科。赵毅衡给符号学下了一个定义: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从20世纪新音乐的受众群体来分析,分为两种情况:极端否定或进行反复欣赏后的思索性评论。笔者亲身经历了这两种情况,当笔者第一次听勋伯格的《华沙的幸存者》时,音乐的旋律感欠缺,不协和音响居多,嘈杂和无序都违背了听众对传统音乐美的欣赏。但当笔者尝试着去听更多的20世纪新音乐时,越来越发现这些音乐并非“一無是处”,20世纪的新音乐会给人很强烈的情绪渲染。以《华沙的幸存者》为例,在音乐开始时运用了单簧管高音区刺耳的长音使人立刻联想到战场上硝烟弥漫的场景。
  在20世纪新音乐之后会发现,这个时期的作品不仅给听众带来听觉的刺激,还有视觉盛宴,甚至在一些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中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之前笔者提到的“通感”。在受众群体的耳朵达到一定对音乐信息捕捉的能力后,这些受众群体需要新的音响、新的音乐材料才刺激听觉。笔者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笔者把受众群体分为能否欣赏20世纪新音乐并不代表这些听众就有好坏高低之分。当耳朵听过足够多的音乐后有自己的辨别与欣赏能力后对一些非主流音乐的接受能力会更大一些。
  三、音乐在历史中的承启作用
  在音乐史中,每一种新的音乐风格的诞生都是对前一个音乐风格的推翻,同时,在这个时期发展到极致后也孕育着新风格的诞生。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20世纪的新音乐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因素对音乐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科技、经济的进步对音乐的音响和传播手段都有了新的突破,这些手段丰富了音响效果,是对传统音乐的一种挑战和突破,也是对21世纪音乐的孕育。
  看一种音乐风格存在的价值,要看这个时期之后是否依旧有人在使用,有听众在追捧,显然20世纪新音乐对我们现所处的21世纪影响可还是很大的。现在的电影配乐,还有现在受众群体最多的流行音乐,也是20世纪新音乐风格发展到现在的状态。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无法否定20世纪音乐存在的价值,并要承认它的确在音乐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从作曲家角度、受众群体还是历史的角度去分析20世纪的新音乐存在的价值都值得被肯定。所以20世纪新音乐在经历了传统作曲家的抨击、听众的极端否定后在21世纪会带来如何的发展,还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董魏魏.存在即合理——论二十世纪新音乐[J].学术研究周刊,2014(08).
  作者简介:吕婕(1993—),女,汉族,河南新乡市,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6级研究生在读。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贺州“本地人”山歌为个案,从隐性知识的视角观察民歌代际传承的特点,并探讨了民歌知识分类与转化、传承三要素两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提高民歌代际传承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隐性知识;民歌;代际传承;族群;本地人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是按表述特征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有的译为形式知识和暗默知识,它指“将理论探讨扩展到组织层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课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科目,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上,他们唱喜欢的歌,听喜欢的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而一切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开始的。那么,什么是听?怎样培养学生去倾听呢?  【关键词】聆听;预习;表演;故事;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情境法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学生要细心聆听,从而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聆听的同时还要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期刊
【摘要】多年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经历了质的变革,音乐教育也成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也对人文教育、美育起到关键作用。培养审美是拥有良好音乐素养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圆号演奏曲目《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从其中旋律的处理、音色的把握等入手倡导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审美,更好地理解審美培养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和作用。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情感
期刊
【摘要】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是浪漫派音乐的前期代表人物,钢琴音乐是他创作生涯中最杰出的部分,他的音乐总是充满了诗意与梦幻,而且善于将纯粹细腻的情感全部贯注于音乐本身的表现。本文从“梦”这一元素出发,以舒曼两首钢琴小品《梦幻曲》和《奇幻的梦境》为例,具体比较其音乐风格的特点,并且对这两首作品的演奏风格进行诠释。  【关键词】舒曼;《梦幻曲》;《奇幻的梦境》;创作风格;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
期刊
【摘要】组建童声合唱团的最终目标是发展童声合唱艺术。排练童声合唱,要先“夺人”再“夺声”,要想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教师要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始,形成幽默的教学风格,运用趣味的排练方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带团经验,力求贴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小学生参与合唱训练的兴趣。  【关键词】童声合唱;兴趣;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童声合唱是合唱艺术的一种形式。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
期刊
【摘要】柯达伊·佐尔坦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匈牙利的音乐教育,他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以他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教学法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立德树人、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音乐课程发展的新理念,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育,对柯达伊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有效应用到教学中来,既是可行的,也是
期刊
【摘要】在第四届福建省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中出现了一个诙谐幽默的的作品,取材于闽南特色中高甲戏中的“丑角”人物形象,将闽南地方特色与舞蹈相结合。本文将对舞蹈《公子游》创作中“丑角”的动作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舞蹈作品;闽南特色;公子游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高甲戏又称“戈甲戏”“九甲戏”,是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于2008年列入首批国家
期刊
【摘要】在音乐界,曾经有个极端的说法—“中国没有真正的音乐评论”。作为声乐表演与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于音乐批评这个领域还是感到很陌生。本文通过阅读《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论述了笔者自身的感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批评指正。  【关键词】音乐批评;20世纪;挣脱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其实,作为声乐表演与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于音乐批评这个领域还是感到很陌生。本学期因为学校
期刊
【摘要】音乐与伦理自古以来就是相互融合的,音乐乃美与善的统一。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音乐传播活动中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对音乐传播中的伦理现象反思。  【关键词】音乐传播;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音乐的产生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好的音乐作品皆是反映人类精神文明与伦理道德等内容与题材的,这类音乐作品才能得以广泛传播与推广,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2014
期刊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9首室内乐作品中仅包含两首钢琴三重奏作品。第一首g小调《悲歌钢琴三重奏》是拉赫玛尼诺夫1891年创作的,当时的他还在音乐学院学习,这首作品是拉赫玛尼诺夫对钢琴三重奏这一室内乐体裁的勇敢尝试。1893年底为纪念柴可夫斯基创作了第二首《悲歌三重奏》,正是因为之前对三重奏这一室内乐体裁的尝试和铺垫,才使得这首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关键词】钢琴;三重奏;声部合作;创新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