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实施双语教学已经近20年,其中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形势下,宏观经济学实施“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学在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规范、教学手段多元化、教材选择及教学资源配套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双语教学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是全国高等院校经济类、国际经贸以及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普遍开展的一门教学课程,同时,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并且呈现大量经济理论模型与定量分析的特点。基于培养经济管理应用型本科生的目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亟需与当下国内外经济发展动态相结合,将“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同时应用于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经济学的能力,拓宽学生在经济学方面的知识点,更有利于培育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英语素养,实现我国经济对高素质宏观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
因此,宏观经济学实施“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高等院校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重要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改变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经济学知识结构,也能正确解读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发展实践。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课程中,如何通过“案例+双语”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基于现有教学实践,“案例+双语”教学在宏观经济学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中国各大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宏观经济学案例双语教学的效果。而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外语语言也并非英语,因此,在宏观经济学课程现实教学中,英语水平高学生的可以跟上专业任课教师的节奏,也能与专业任课教师形成良好互动;而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不能跟上课程节奏,从而失去上课的兴趣。
第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关于宏观经济学专业课案例双语教学,要求专业任课教师既要对该课程的知识点极为熟悉,又要了解当下全球经济动态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动态,更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把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用“案例+英语”的形式能够清晰地向学生讲授。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任课教师的英语口语有限,只能按部就班地把英语教材上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讲授出来,不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解释宏观经济学理论以及相应的典型案例,如经济增长、投资、消费、收入分配、通货膨胀、失业等。目前也存在这种典型的想象,有些教师虽是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的任课老师,但英语发音极不标准,为了追求课时系数,用极为不标准的英语授课,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精髓。此外,还有一些英语专业的教师,虽然英语口语非常好,但是对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知识不了解,更对当下典型的经济现象和案例不清楚,难以胜任宏观经济学案例双语教学的任务。所以,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就出现了宏观经济学案例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情况。
第三,“案例教学”+“双语教学”的应用不规范。我国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可见,中国非常重视与国际接轨的双语教学方式。但是,现实宏观经济学专业课教学中,很多任课教师并未受过正规的双语教学培训,导致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极为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教学流程和双语比例均不固定。更为突出的是,有些教师课程设计非常不合理,选用宏观经济学英语原版教材,但授课过程展示的PPT却是中文,几乎不涉及经济学专业英文词汇。在涉及案例教学时,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解,并未完全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也没有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更没有基于教材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此外,在期末考试试卷中,有些任课教师采用英语试卷,却只要求学生用中文回答相应问题,这完全失去了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第四,专业教材选用不当及配套设施缺乏。由于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程既涉及案例教学,又涉及双语教学,它的教材选用就显得至关重要。选择理论知识点详尽,同时又结合通俗易懂最新案例的教材,可以使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在选择宏观经济学专业教材时,往往不当。如果选择英文原著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就会含有大量經济学专业英文单词,这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有较高难度;同时,这类教材所包含的案例也是相对滞后,不能很好的与目前国内外经济问题相结合。如果宏观经济学教材选择过于简单,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深入,这样又达不到培育经济学专业英语素养的目的。此外,目前中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缺乏双语教学的资源和教辅素材,不利于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案例双语教学的开展。
三、开展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的对策建议
由于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较强的经济学课程,其中涉及较多经济模型,专业性强,对于经济管理类的本科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在采用“案例+双语”教学时,这就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得英语口语较好,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非常熟悉,并能结合国内为经济发展动态实施案例教学。针对目前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建设。师资队伍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宏观经济学案例双语教学效果,因此,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针对中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定位,可以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课来加强教师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英语口语,比如可以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加强英语口语的测试;可以定期选派经济学专业任课教师到母语为英语的国家进行短期培训;也可以聘请国外优秀的华人经济学专业教师来对本科生进行双语教学授课。此外,注重与专业任课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比如在经济增长、投资、消费、收入分配、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学领域中做出相应科研成果,以此作为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案例来源,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专业任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可以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更助于经济管理类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社会实践。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双语教学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是全国高等院校经济类、国际经贸以及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普遍开展的一门教学课程,同时,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并且呈现大量经济理论模型与定量分析的特点。基于培养经济管理应用型本科生的目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亟需与当下国内外经济发展动态相结合,将“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同时应用于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经济学的能力,拓宽学生在经济学方面的知识点,更有利于培育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英语素养,实现我国经济对高素质宏观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
因此,宏观经济学实施“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高等院校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重要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改变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经济学知识结构,也能正确解读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发展实践。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课程中,如何通过“案例+双语”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基于现有教学实践,“案例+双语”教学在宏观经济学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中国各大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宏观经济学案例双语教学的效果。而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外语语言也并非英语,因此,在宏观经济学课程现实教学中,英语水平高学生的可以跟上专业任课教师的节奏,也能与专业任课教师形成良好互动;而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不能跟上课程节奏,从而失去上课的兴趣。
第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关于宏观经济学专业课案例双语教学,要求专业任课教师既要对该课程的知识点极为熟悉,又要了解当下全球经济动态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动态,更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把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用“案例+英语”的形式能够清晰地向学生讲授。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任课教师的英语口语有限,只能按部就班地把英语教材上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讲授出来,不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解释宏观经济学理论以及相应的典型案例,如经济增长、投资、消费、收入分配、通货膨胀、失业等。目前也存在这种典型的想象,有些教师虽是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的任课老师,但英语发音极不标准,为了追求课时系数,用极为不标准的英语授课,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精髓。此外,还有一些英语专业的教师,虽然英语口语非常好,但是对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知识不了解,更对当下典型的经济现象和案例不清楚,难以胜任宏观经济学案例双语教学的任务。所以,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就出现了宏观经济学案例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情况。
第三,“案例教学”+“双语教学”的应用不规范。我国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可见,中国非常重视与国际接轨的双语教学方式。但是,现实宏观经济学专业课教学中,很多任课教师并未受过正规的双语教学培训,导致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极为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教学流程和双语比例均不固定。更为突出的是,有些教师课程设计非常不合理,选用宏观经济学英语原版教材,但授课过程展示的PPT却是中文,几乎不涉及经济学专业英文词汇。在涉及案例教学时,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解,并未完全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也没有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更没有基于教材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此外,在期末考试试卷中,有些任课教师采用英语试卷,却只要求学生用中文回答相应问题,这完全失去了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第四,专业教材选用不当及配套设施缺乏。由于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程既涉及案例教学,又涉及双语教学,它的教材选用就显得至关重要。选择理论知识点详尽,同时又结合通俗易懂最新案例的教材,可以使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在选择宏观经济学专业教材时,往往不当。如果选择英文原著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就会含有大量經济学专业英文单词,这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有较高难度;同时,这类教材所包含的案例也是相对滞后,不能很好的与目前国内外经济问题相结合。如果宏观经济学教材选择过于简单,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深入,这样又达不到培育经济学专业英语素养的目的。此外,目前中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缺乏双语教学的资源和教辅素材,不利于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案例双语教学的开展。
三、开展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的对策建议
由于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较强的经济学课程,其中涉及较多经济模型,专业性强,对于经济管理类的本科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在采用“案例+双语”教学时,这就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得英语口语较好,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非常熟悉,并能结合国内为经济发展动态实施案例教学。针对目前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建设。师资队伍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宏观经济学案例双语教学效果,因此,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针对中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定位,可以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课来加强教师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英语口语,比如可以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加强英语口语的测试;可以定期选派经济学专业任课教师到母语为英语的国家进行短期培训;也可以聘请国外优秀的华人经济学专业教师来对本科生进行双语教学授课。此外,注重与专业任课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比如在经济增长、投资、消费、收入分配、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学领域中做出相应科研成果,以此作为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案例来源,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专业任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可以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更助于经济管理类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