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教学“板块”中内蕴的独特风景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ao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余映潮独创的“板块式”教学,板块之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关系处理恰当,课堂波澜起伏,抑扬合理,动静分明,充满生机和活力。其《白杨礼赞》教学“板块”依据文本体类特征,遵循学理规律,创设着板块内部的独特风景:板块既有理性特征,又有诗意手法;既激发指向体验,又引发助力探究;既让学习活动开展充分,又使学习结果积累丰厚。
  教学板块:《白杨礼赞》一文中品读白杨象征意蕴的象征之美。
  【片段一】诵读,为“品读”深入其间奠基
  师:请同学朗读描写白杨树形美的段,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
  (学生交头接耳,商量、讨论、勾画,正确地分层朗读。)
  师:你们不约而同地分好了层次,依据是什么?
  (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微笑,点头赞许。)
  师梳理:第一层描写形态之美,是实写;第二层议论、抒情,写白杨树内在气质之美,是虚写。
  【赏析】“板块”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课堂不仅需要主导而且需要精确主导。余老师课堂伊始,依据文本体类特征,遵循其学理规律,《白杨礼赞》借物抒情,赋物寓意,解读时就立足形,探于蕴,寻其美。本片段余老师从诵读出发,引导学生深刻审读文本,深刻审读不仅是读懂内容和层次,更是读透情感,读出情感如此的前因后果。余老师请同学朗读描写白杨树树形美的段落,男女同学以不同情感语调朗读,读后进行分层,自我体会和商量分层等,学生带着感情基调,仔细朗读文本,分析文本结构,这是体味文本内容和分析内涵的起始阶段,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方渐进。“板块”构造之初看似无形无意却表现着教师有形有意的教学思考。本片段教师在阅读要求上发挥了指向作用,教学组织上发挥了协调作用。朗读教学常因随意性导致课堂秩序散乱,余老师的精确主导稳定地维护了教学秩序,学生的交流具有规范性,体验具有自由性,朗读所得“一层描写形态之美,是实写;第二层议论、抒情,写白杨树内在气质之美,是虚写”为深层次的体验碰撞奠定了基础。
  【片段二】品读,以“说话”教示促使体验中的碰撞
  师:这一段(“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写得好,写得美,好在哪里?美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然后以“我认为写得好的是……”或“我认为写得美的是……”开头,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大家合作学习,互相商量,互相交流,先自言自语地讲,再对着大家讲。
  (课堂热闹起来,老师巡回、参与、微笑、点头、指点,学生踊跃发言,师帮助整理、评析。)
  师:“用词美”,说得好。“它伟岸、正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八个形容词或者说八个褒义词分三个层次表达,激情好浓好浓啊。表面看好像在赞美白杨树,实际上已经在赞美抗日军民。这是拟人式抒情句,这是递进式抒情句。大家再读这一句,注意这八个褒义词,认真体会,读出重音,读出韵味。
  师:请同学们带着美的情感,再读全文,找出反复出现的抒情句。
  (生稍稍坐直,朗读、发言,指出反复出现的句子。)
  师:贯穿“环境美、形象美、象征美”的,是作者的情感美;连接“三美”的纽带,是文中的反复穿插、层层递进的抒情式“主题句”。请同学们带着美感,把这些句子读出来。
  (生朗读。)
  师:写环境美是为了引出事物,写形象美是着力描写事物,写象征美是为了托物言志,这是这一类文章写作的规律,也是阅读分析、阅读理解这类文章的一把钥匙,请同学们认真体会。
  【赏析】“板块”中的“品读”部分,读内容一反“授受”的单调乏味,具有带动性和概括性;品内涵加强示例,发挥知识教示作用,拥有激发性和牵引性。片段中余老师先抛出问题,本段“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写得好,写得美,好在哪里?然后示例以“我认为写得好的是……”或“我认为写得美的是……”开头,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学生开始活动,踊跃发言,教师评析,课堂热闹起来。本设计从高度覆盖性、全面包括性上植根于、指向于阅读内容,问题一出,学生为读出内容全力以赴:仔细朗读文本,分析文本结构,体味文本内容等等,认识较为全面和深刻。紧接着的品位,余老师注重知识的教示作用,先总结“词语美”的赏析,“‘用词美’,说得好。‘它伟岸、正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八个形容词或者说八个褒义词分三个层次表达,激情好浓好浓啊。”接着引导学生带着美的情感再阅读,再品味,依次牵引而出“环境美、形象美、象征美、情感美”等。进而激发品味总结出“写环境美是为了引出事物,写形象美是着力描写事物,写象征美是为了托物言志,这是这一类文章写作的规律,也是阅读分析、阅读理解这类文章的一把钥匙”。
  本片段品读中生生、师生、文本,各种教学要素同时在场,实现的是“场效应”,设计既找到了文本鉴赏的紧要点,又点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文本、学生、教师多维互动,多向交汇,重在体验,重在过程,力在组合,最后的归纳为“板块”教学最终目标的实现做了充分的准备。
  【片段三】总结,“无意”背诵中“有意”的品读归纳
  师:思考如下的问题:怎样科学、快速地背诵这一段文字。
  1.师生归纳:①两个层次:由实到虚,由形体到联想,由事物到意蕴。②第一层次由抑到扬。③第二层次逐层深入: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简单到复杂,意蕴显得深刻。④关联词语的使用,排比句的使用。
  2.同学们演读课文,第一层次:抑—扬;第二层次:低、慢—高、快。
  3.同学们激情诵读课文。
  【赏析】有意“授受”学生思想上处于疲惫,学习上处于被动,行动上处于应付,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设计,实现“有意”目标看似不经意实际上暗含着有意和深意,是课堂教学目标引领下高境界的设计行为,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本片段余老师看似无意的教学设计表面指向的是“背诵”问题,实现的也好似“背诵”目标,而它内在地指向了学生对文本思路、文本内容、文本内涵、文本句式等特征的分析和归纳,学生读出了文本的层次关系“由实到虚,由形体到联想,由事物到意蕴;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简单到复杂”等;读出了文本的感情变化和声调朗读规律“抑—扬,低、慢—高、快”等;读出了文本的句式特点“关联词语的使用,排比句的使用”等等。学生最终品读出了白杨象征意蕴的象征之美。教学目标实现于潜移默化,实现于润物无声。最后再次激情诵读课文使整个“板块”教学余音袅袅,独特的审美板块铸就了整个板块独特的审美感受。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定远先生听课后评价:“积淀了知、能、意的丰厚内涵,一扫当前普遍存在的语文分析教学的种种弊端,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在师生相互切磋、讨论、研究的过程中,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美好的语言,全掌握了”。我们认为“板块”教学因其“板块”之间及其“板块”之中呈现了内蕴的独特风景。
其他文献
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于都二中)创建于1979年,是贡江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于都二中从自身生源的基本情况出发,自2013年以来确立了以“两本一卷”为载体,采用以规范训练为核心,以适时引导自我激励和自我纠错为两翼的“一核两翼”高考复习模式,催生出高考新动力。近三年来于都二中高考屡创佳绩,二本上线人数不断攀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树规范:引导学生树立解题和答题规范  为帮助学生树立解题和
期刊
2015年江西省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卷)遵循了《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说明(高三年级·语文)》,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各高中学校进行正常教学而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性、思想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围绕课标,紧扣教材,联系实际,合理评价。全卷由两部分组成,满分为10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6道小题,分值为48分;第I
期刊
人文关怀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面对绝大部分城镇高中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必须推进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探索。要打破一成不变的流水线式教育培养模式就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为学生创设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把不可能的同步式发展变为可能的差异式进步。新课程理念更加体现出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本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应该在城镇普通高中广泛开展和推广。  一、以
期刊
南城县株良镇中心小学自办学以来,注重塑造文化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近年来,该校立足当地地域文化特点和优势,确定以“追梦文化”为主题,定位于师生养成教育下的校园追梦文化之美,精心打造出“追梦教育”这一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育人模式。  株良镇是拥有两千年悠久历史、人文底蕴丰厚的古镇,孕育了独具魅力的状元文化、古窑文化、磁圭文化、祥岗文化。为此,株良镇中心小学将“追梦教育”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精
期刊
【说明摘要一】  2016年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继续坚持德育为魂、发展为本、能力为重、生活为基、智慧为上、特色为求的命题原则,突出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解读】  “德育为魂、发展为本、能力为重、生活为基、智慧为上、特色为求”的24字命题原则是江西省思想品德历年中考命题经验的高度提炼和总结。  德育为魂——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特殊的德育功
期刊
习作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一种重要手段。习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虽然许多优秀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习作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处于“高耗低效”的无奈状态:学生因“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而苦恼,教师为“教什么”“怎么教”而困惑。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期刊
一、课前互动,玩读数游戏  师生玩读数游戏,生读一组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  二、表演揭题,我为你点赞  第一次挑战:圆周率小数点后第100位  1.师:“0 1 2 3 4 5 6 7 8 9”读起来容易吧?但10个数字重新组合,你还能像刚才那样读得又快又好吗?(PPT出示圆周率小数点后前100位。)  2.指名学生试读,体会读得又快又好很难。师:读都如此吃力,如果让你
期刊
开展教师培训是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很多时候却不如人意。不少教师感到,每次培训,不是听听课,就是听听讲座,或上课+讲座,老一套,没劲。如何让培训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牢牢吸引住教师?怎样克服传统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者与受训者分离,“签个到,睡我觉;前门进,后面出”的弊端?我们受“辩课进校园”的启发,在培训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
期刊
今天,我们全体语文老师相聚在这里,开展本学期第二次“主题引领,五段互动”教研活动。前面几个环节从理念引领、教学实践、观点碰撞等方面有序开展,可谓环环相扣,精彩纷呈。  徐洪权老师给我们做了题为《基于生命成长的主题式活动作文研究》的讲座。讲座有两点应该重点关注,一是作文教学要关注儿童生命的成长,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而不单单是为作文而作文。只有从关注儿童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教师才可能贴近孩子,理解儿童
期刊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是美丽的,他长期探索追求着“精致大气”的诗意语文的理想课堂境界。那么,究竟什么是诗意语文,怎样有效实施诗意语文呢?他执教的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课文《桃花心木》无疑是“诗意语文”的经典课例。  【片段一】善于引导, 激发思维  师:谁还记得种树人是怎样给桃花心木浇水的?  生: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