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会计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高职会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对其培养目标、教学方式、专业定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更多偏向于会计理论知识教学,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也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普遍存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发展的要求,就业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就违背了高职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初衷。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这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学生开展知识教育,这些知识包括企业整体的生产工作过程,生产目的,经营理念等,但这些知识都需要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渐积累才能获得。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要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设计、开发、使用和推广,课程设置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进行展开:分析就业行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分析职业岗位设置,明确职业岗位主要任务,根据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其行动领域,分析职业岗位行动领域所应具备的能力,按照能力要求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细分课程确定项目(模块、章),项目具体化确定任务(教学单元、节),教学单元工作过程步骤要具体到每一个动作。
三、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内容设置
(一)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设置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课程要与行业企业合作课程开发,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参照,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理念,真正体现其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要结合会计专业知识、行业标准和行业需要等来进行。1.陈述性知识,即涉及事实、概念及原理等方面知识。这部分知识根据实际需要,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考证方面,教师应适当增加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如掌握核算的相关技能,学会会计报表的制作,熟悉会计做账的基本程序等;此外,与专业证书考试相关的课程教学也必不可少,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第二,岗位技能方面,教师要结合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教学内容也应与专业岗位技能需求相适应,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第三,专业技术岗位拓展课方面的内容。2.过程性知识,即涉及经验、方法、策略等内容。以具体行业中的某个会计主体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力求工作任务与特定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考试互相结合、相互统一,做到理实一体化,将教、学、做、证、赛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设置。1.根据学生的认知归律,串行结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编排的基本机构。高职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要求教师以实际工作中的工作顺序和工作流程为依据,结合教材内容传授相关课程知识,以实现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相互结合和统一,并使其在组织方式、知识排序等方面实现知识整合。2.课程内容设置要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要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培养过程中就要紧跟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知识、能力有效渗透,朝复合型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培养、职业迁移能力培养等方面努力。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这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主动更新会计专业知识,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有效会计教学。4.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开始起步,实现创业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良好统一,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在课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择教学策略
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材、教具和相关设施等进行整理、规划和安排,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集中为先归纳、后演绎、再分析、后综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如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合理配备教师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即不仅要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有较为深入的认知,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真正实现由“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更多偏向于会计理论知识教学,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也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普遍存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发展的要求,就业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就违背了高职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初衷。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这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学生开展知识教育,这些知识包括企业整体的生产工作过程,生产目的,经营理念等,但这些知识都需要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渐积累才能获得。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要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设计、开发、使用和推广,课程设置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进行展开:分析就业行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分析职业岗位设置,明确职业岗位主要任务,根据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其行动领域,分析职业岗位行动领域所应具备的能力,按照能力要求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细分课程确定项目(模块、章),项目具体化确定任务(教学单元、节),教学单元工作过程步骤要具体到每一个动作。
三、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内容设置
(一)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设置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课程要与行业企业合作课程开发,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参照,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理念,真正体现其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要结合会计专业知识、行业标准和行业需要等来进行。1.陈述性知识,即涉及事实、概念及原理等方面知识。这部分知识根据实际需要,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考证方面,教师应适当增加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如掌握核算的相关技能,学会会计报表的制作,熟悉会计做账的基本程序等;此外,与专业证书考试相关的课程教学也必不可少,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第二,岗位技能方面,教师要结合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教学内容也应与专业岗位技能需求相适应,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第三,专业技术岗位拓展课方面的内容。2.过程性知识,即涉及经验、方法、策略等内容。以具体行业中的某个会计主体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力求工作任务与特定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考试互相结合、相互统一,做到理实一体化,将教、学、做、证、赛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设置。1.根据学生的认知归律,串行结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编排的基本机构。高职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要求教师以实际工作中的工作顺序和工作流程为依据,结合教材内容传授相关课程知识,以实现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相互结合和统一,并使其在组织方式、知识排序等方面实现知识整合。2.课程内容设置要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要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培养过程中就要紧跟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知识、能力有效渗透,朝复合型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培养、职业迁移能力培养等方面努力。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这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主动更新会计专业知识,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有效会计教学。4.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开始起步,实现创业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良好统一,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在课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择教学策略
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材、教具和相关设施等进行整理、规划和安排,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集中为先归纳、后演绎、再分析、后综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如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合理配备教师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即不仅要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有较为深入的认知,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真正实现由“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