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數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性阶段,该阶段数学能力的培养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能力。而视空间能力以及认知方式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及解题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学生视空间能力及认知方式的不断增强,其数学的解题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视空间能力 认知方式 数学思维 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70-01
小学数学中解应用题的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课程中的难点,相关研究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解题障碍,而影响小学生解应用题的主要因素中包括了视空间能力以及认知方式,因此探究提升小学生视空间能力以及认知方式的方法对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视空间能力概述
(一)视空间能力概念
视空间能力是人类特有的智能方式,也是人类的智能结构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视空间能力影响着人类的空间视觉化能力以及空间定向能力,诸多实验研究已经表明,视觉化水平是人类在实现一些心理功能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集中的体现为人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视觉表象能力上,因此也说明视空间能力与数学解题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
(二)视空间能力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视空间能力与数学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还表明,学生的视空间能力同数学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当学生的视觉空间能力越强,其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也就越强。同时相关研究还认为空间能力是一种比较独立的人类智力结构,因此具有较高空间能力的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空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认知方式概述
(一)认知方式概念
认知方式也就是指人类个体在对相关客观的空间所具有的关系特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对于非结构情境中的组织以及重建相关认知问题中所具备的特殊能力[2]。诸多实验研究中均表明学生场独立性越强,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表现出的优越性也就越高,也就意味着当学生的认知方式水平越高,那么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所具有的能力也就越高,因此其数学成绩也会相应提升。
(二)认知方式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认知方式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解题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中发现,学生的场独立性越高,那么在复杂的图形当中能够非常迅速的找到其中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因此也就意味着学生的认知改组能力非常更好,而对于场独立性较低的学生来说,在完成这一目标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场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能够非常快速的从传统的解题模式当中挣脱出来,进而能够非常快速的运用新的解题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也就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更加灵活,因此其数学成绩也会相应提高[3]。
三、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及解题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强化小学生视觉-空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视觉-空间能力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获取、处理以及呈现信息的基本的方式,而视觉化能力是视觉-空间能力中的核心,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小学生的视觉-空间能力进行培养应该从小就开始,特别是在学生的幼儿时期,该阶段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当中的感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儿童可以通过颜色、形状以及声音对世界形成认识,因此在该阶段中为儿童创设良好的视觉化空间是提升儿童学习水平的重要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开展视觉化教学,使儿童能够借助一定的工具的来学习,逐步提高儿童的视觉化能力,同时将视觉化能力培养和机械记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逐步培养儿童的视觉-空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多种教具等,为学生展示操作活动的整个过程,逐步使学生累积大量的表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性思维上来,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认知方式的适配性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从学生认知方式能力培养的角度上出发,将教师所具备的个性化特征同教学相联系,那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能形成心理上的融合,并营造出相对轻松愉悦的数学教学环境,这样将极大的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将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同时若学校对于同一年级人数较多的学生进行分班时,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成绩作为分班的标准,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教师与学生在认知方式上是否相匹配,这样通过合理的分班,使学生与教师的认知方式更加符合,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结语:综上所述,视空间能力以及认知方式是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就应该从视空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两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这两项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斌,王静丽,李晓芳.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流体智力在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1,04:845-851.
[2]宋广文,何文广,孔伟.问题表征、工作记忆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1,11:1283-1292.
[3]徐美珠.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10:31-37.
【关键词】视空间能力 认知方式 数学思维 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70-01
小学数学中解应用题的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课程中的难点,相关研究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解题障碍,而影响小学生解应用题的主要因素中包括了视空间能力以及认知方式,因此探究提升小学生视空间能力以及认知方式的方法对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视空间能力概述
(一)视空间能力概念
视空间能力是人类特有的智能方式,也是人类的智能结构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视空间能力影响着人类的空间视觉化能力以及空间定向能力,诸多实验研究已经表明,视觉化水平是人类在实现一些心理功能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集中的体现为人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视觉表象能力上,因此也说明视空间能力与数学解题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
(二)视空间能力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视空间能力与数学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还表明,学生的视空间能力同数学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当学生的视觉空间能力越强,其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也就越强。同时相关研究还认为空间能力是一种比较独立的人类智力结构,因此具有较高空间能力的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空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认知方式概述
(一)认知方式概念
认知方式也就是指人类个体在对相关客观的空间所具有的关系特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对于非结构情境中的组织以及重建相关认知问题中所具备的特殊能力[2]。诸多实验研究中均表明学生场独立性越强,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表现出的优越性也就越高,也就意味着当学生的认知方式水平越高,那么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所具有的能力也就越高,因此其数学成绩也会相应提升。
(二)认知方式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认知方式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解题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中发现,学生的场独立性越高,那么在复杂的图形当中能够非常迅速的找到其中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因此也就意味着学生的认知改组能力非常更好,而对于场独立性较低的学生来说,在完成这一目标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场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能够非常快速的从传统的解题模式当中挣脱出来,进而能够非常快速的运用新的解题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也就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更加灵活,因此其数学成绩也会相应提高[3]。
三、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及解题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强化小学生视觉-空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视觉-空间能力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获取、处理以及呈现信息的基本的方式,而视觉化能力是视觉-空间能力中的核心,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小学生的视觉-空间能力进行培养应该从小就开始,特别是在学生的幼儿时期,该阶段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当中的感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儿童可以通过颜色、形状以及声音对世界形成认识,因此在该阶段中为儿童创设良好的视觉化空间是提升儿童学习水平的重要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开展视觉化教学,使儿童能够借助一定的工具的来学习,逐步提高儿童的视觉化能力,同时将视觉化能力培养和机械记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逐步培养儿童的视觉-空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多种教具等,为学生展示操作活动的整个过程,逐步使学生累积大量的表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性思维上来,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认知方式的适配性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从学生认知方式能力培养的角度上出发,将教师所具备的个性化特征同教学相联系,那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能形成心理上的融合,并营造出相对轻松愉悦的数学教学环境,这样将极大的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将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同时若学校对于同一年级人数较多的学生进行分班时,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成绩作为分班的标准,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教师与学生在认知方式上是否相匹配,这样通过合理的分班,使学生与教师的认知方式更加符合,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结语:综上所述,视空间能力以及认知方式是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就应该从视空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两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这两项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斌,王静丽,李晓芳.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流体智力在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1,04:845-851.
[2]宋广文,何文广,孔伟.问题表征、工作记忆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1,11:1283-1292.
[3]徐美珠.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10: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