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2 交理统计等方法,对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女生的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等五项维度分高于男生;而身体活动功能、维度分则低于男生。2)独生子女健康素质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3)城市学生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二项维度分高于乡村学生,而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二项维度分则低于乡村学生。表明:1)生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中限;2)心理健康处于及格水平中限;3)社会健康处于中等水平上限。健康素质总处于中等水平下限。其目的是对高师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改进和提高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
中图分类号:G8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514—03
对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的现状进行调查,揭示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改善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内蒙古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随机抽取学生1 200(男生582人,女生618人;独生子女802人,非独生子女398人;城市学生732人,乡村学生468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把握本方向研究的背景资料;访问(含电话、书信)相关的教授、相关研究的博士、硕士、校医、学生工作干部等,运用逻辑分析法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1)运用国内外已广泛使用的14岁以上人群“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素质水平测试。该量表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1—18条组成生理健康评定子量表;19—34条组成心理健康评定子量表;35—47条目组成社会健康评定子量表。48个条目中,正向评分有34条、反向评分有10条、不参加子量表和总量表评分的有4条。每个条目的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零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个子量表分和健康评定总量表分的最高分:分别为170分、150分、120分和440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为方便识别、本文将其换算成百分制。

2)以学校为单位整群抽样。每所学校确保回收有效问卷240份,一周后,再给各校再发20份问卷,让已填过有效问卷者填写,采用重量进行信度检验。填表前,给被调查者统一的指导语,嘱其独立完成,为填写真实,可不署姓名。2004年9月初至10月中旬操作;按计划回收有效问卷1 200份,经统计,信度系数为0.91。
1.3 数理统计法 采用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IO.5,由沈阳师范大学计算中心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 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总分为72.38分(以下均使用换算成百分制数据),达到中等水平下限。其中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总分分别为73.55和77.85分,达到中等水平中、上限,而心理健康总分为66.67分,达到及格中限水平。这样的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健康素质需要明显提高的基本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表1)。
3 分析讨论
3.1 学校体育良好的大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是视力,0—5分的人数有721人,占被调查总体的60.08%,这一数据与国内其它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视力下降主要是用眼过度,特殊是电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大学生近视率快速上升。二是睡眠质量较差,0—5分的人数有234人,占19.50%;三是胃肠不适、食欲不振,0—5分的人数有193人,占16.08%。主要原因是校园内食堂多由个人承包,只迢求经济效益,疏于管理,卫生条件极差,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二是室内外场地都以俱乐部的名义收费,限制了学生正常地体育锻炼,体育院系领导为了搞形象工程,把精力用在创收,违规收费,研究社会体育,而忽视了学生健康这一根本任务。
3.2 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生存条件
一是精神紧张,0—5分的人数有411人,占34.25%;二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0—5分的人数有343人,占28.58%;特别是有169人,占14.08%。感到空虚无聊,其中有25人,占2.08%有活着没有什么意义的想法。精神紧张,心情不好,容易疲劳是亚健康的一种反映。引起的原因是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良、过度竞争、体育活动少造成的。亚健康不是病,及时进行调整其症状即可消除。值得密切关注的则是有自杀倾向者,人数虽少,但对于一个具体家庭和个人来说则是一个严重的生活事件,产生百分之百的不幸,对学校和社会均会产生震动,影响之坏不可言表。大学生是自杀事件的高发群体,引起的原因也很复杂,有研究表明:主要来自人际关系矛盾、生活质量低下、对现实和未来失去信心。高师学生这一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危害将来的教师队伍,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成绩和人格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关注高师学生的心理健康。
3.3 社会支持率及影响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动因 遇到困难不寻求家庭、朋友和他人的帮助,0—5分的人数有243人,占20.25%。这些人中的多数,家庭都十分困难或为单亲家庭,即使求助也没有什么希望。此外,寻求帮助的学生多数有受到冷落、白眼或歧视的早期经历,迫使他们不愿再寻求帮助。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游戏规则尚待完善,受各种利益的驱动,人际关系淡凉,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学生对争取社会支持失去信心的现象应当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他既然得不到社会的支持,也就别想让其支持社会,这是一把双刃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这种心理失衡,会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师学生社会健康素质的指导方针,都应该自觉去贯彻执行。
3.4 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 女生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男生。其中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等五项维度分高于男生;而身体活动功能维度分则低于男生,其主要影响因素与男生的状态与特质相关。男生的常有固执和顶风遮雨、养家糊口、鼎立门户的责任感,多封杀自己的情感,不易外泄而转向内部心理冲突,引起正向情绪低、负向情绪高的心理和身体症状;男生特有的责任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心程度较强,好男儿为国分忧、为民请命、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常使他们滋生男儿有泪不轻弹、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艰难困苦,致使不轻易求人帮助和社会支持。男生的日常生活功能比女 生差,主要是个认识和观念问题,多数人认为,男生是干大事业,日常生活上的琐事不是他们的事。
3.5 高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健康素质水平差异分析
独生子女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功能、正向情绪、社会健康的全部维度分等都高于非独生子女。主要影响因素来自经济方面,孩子少,经济宽裕,优生、优育、优教的结果。独生子女占66.83%,非独生子女占33.17%,这一比例低于沈阳地区远程教育学生92.93%的独生子女比例,高于广州市大学生30.58%的比例。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9亿农民、2.3亿文盲、5千万残疾人,老龄化人口总量的16%,人口总量中还有3亿多青少年儿童。人口总量得不到控制,将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产生付负面影响。
3.6 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城乡间差异的分析 城乡学生健康素质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城市学生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等二项维度分高于乡村学生,而日常生活功能和身体活动功能则低于乡村学生。主要影响因素还是经济发展造成的,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力增强,社会和谐、日子普遍好过的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城乡差别将会逐步缩小和消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1)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下限。
2)生理健康素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中限。
3)心理健康素质水平处于及格水平中限。
4)社会健康素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上限。
5)女生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男生。
6)独生子女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7)城市学生心理和社会健康素质总体高于乡村学生,而生理健康素质则低于乡村学生。
4.2 建议 1)针对高师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素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控制视力下降、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切实加强体育锻炼;严肃查处违规收费;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对现实持悲观态度的学生要建立责任制,跟踪做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2)建议重点提高男生和非独生子女的健康素质水平。城市学生应把提高生理健康素质水平,乡村学生提高心理、社会健康水平为重点。
3)健康素质水平的提高是一项艰巨而持久性的工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
中图分类号:G8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514—03
对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的现状进行调查,揭示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改善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内蒙古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随机抽取学生1 200(男生582人,女生618人;独生子女802人,非独生子女398人;城市学生732人,乡村学生468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把握本方向研究的背景资料;访问(含电话、书信)相关的教授、相关研究的博士、硕士、校医、学生工作干部等,运用逻辑分析法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1)运用国内外已广泛使用的14岁以上人群“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素质水平测试。该量表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1—18条组成生理健康评定子量表;19—34条组成心理健康评定子量表;35—47条目组成社会健康评定子量表。48个条目中,正向评分有34条、反向评分有10条、不参加子量表和总量表评分的有4条。每个条目的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零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个子量表分和健康评定总量表分的最高分:分别为170分、150分、120分和440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为方便识别、本文将其换算成百分制。

2)以学校为单位整群抽样。每所学校确保回收有效问卷240份,一周后,再给各校再发20份问卷,让已填过有效问卷者填写,采用重量进行信度检验。填表前,给被调查者统一的指导语,嘱其独立完成,为填写真实,可不署姓名。2004年9月初至10月中旬操作;按计划回收有效问卷1 200份,经统计,信度系数为0.91。
1.3 数理统计法 采用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IO.5,由沈阳师范大学计算中心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 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总分为72.38分(以下均使用换算成百分制数据),达到中等水平下限。其中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总分分别为73.55和77.85分,达到中等水平中、上限,而心理健康总分为66.67分,达到及格中限水平。这样的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健康素质需要明显提高的基本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表1)。
3 分析讨论
3.1 学校体育良好的大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是视力,0—5分的人数有721人,占被调查总体的60.08%,这一数据与国内其它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视力下降主要是用眼过度,特殊是电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大学生近视率快速上升。二是睡眠质量较差,0—5分的人数有234人,占19.50%;三是胃肠不适、食欲不振,0—5分的人数有193人,占16.08%。主要原因是校园内食堂多由个人承包,只迢求经济效益,疏于管理,卫生条件极差,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二是室内外场地都以俱乐部的名义收费,限制了学生正常地体育锻炼,体育院系领导为了搞形象工程,把精力用在创收,违规收费,研究社会体育,而忽视了学生健康这一根本任务。
3.2 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生存条件
一是精神紧张,0—5分的人数有411人,占34.25%;二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0—5分的人数有343人,占28.58%;特别是有169人,占14.08%。感到空虚无聊,其中有25人,占2.08%有活着没有什么意义的想法。精神紧张,心情不好,容易疲劳是亚健康的一种反映。引起的原因是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良、过度竞争、体育活动少造成的。亚健康不是病,及时进行调整其症状即可消除。值得密切关注的则是有自杀倾向者,人数虽少,但对于一个具体家庭和个人来说则是一个严重的生活事件,产生百分之百的不幸,对学校和社会均会产生震动,影响之坏不可言表。大学生是自杀事件的高发群体,引起的原因也很复杂,有研究表明:主要来自人际关系矛盾、生活质量低下、对现实和未来失去信心。高师学生这一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危害将来的教师队伍,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成绩和人格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关注高师学生的心理健康。
3.3 社会支持率及影响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动因 遇到困难不寻求家庭、朋友和他人的帮助,0—5分的人数有243人,占20.25%。这些人中的多数,家庭都十分困难或为单亲家庭,即使求助也没有什么希望。此外,寻求帮助的学生多数有受到冷落、白眼或歧视的早期经历,迫使他们不愿再寻求帮助。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游戏规则尚待完善,受各种利益的驱动,人际关系淡凉,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学生对争取社会支持失去信心的现象应当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他既然得不到社会的支持,也就别想让其支持社会,这是一把双刃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这种心理失衡,会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师学生社会健康素质的指导方针,都应该自觉去贯彻执行。
3.4 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 女生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男生。其中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等五项维度分高于男生;而身体活动功能维度分则低于男生,其主要影响因素与男生的状态与特质相关。男生的常有固执和顶风遮雨、养家糊口、鼎立门户的责任感,多封杀自己的情感,不易外泄而转向内部心理冲突,引起正向情绪低、负向情绪高的心理和身体症状;男生特有的责任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心程度较强,好男儿为国分忧、为民请命、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常使他们滋生男儿有泪不轻弹、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艰难困苦,致使不轻易求人帮助和社会支持。男生的日常生活功能比女 生差,主要是个认识和观念问题,多数人认为,男生是干大事业,日常生活上的琐事不是他们的事。
3.5 高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健康素质水平差异分析
独生子女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功能、正向情绪、社会健康的全部维度分等都高于非独生子女。主要影响因素来自经济方面,孩子少,经济宽裕,优生、优育、优教的结果。独生子女占66.83%,非独生子女占33.17%,这一比例低于沈阳地区远程教育学生92.93%的独生子女比例,高于广州市大学生30.58%的比例。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9亿农民、2.3亿文盲、5千万残疾人,老龄化人口总量的16%,人口总量中还有3亿多青少年儿童。人口总量得不到控制,将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产生付负面影响。
3.6 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水平城乡间差异的分析 城乡学生健康素质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城市学生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社会支持等二项维度分高于乡村学生,而日常生活功能和身体活动功能则低于乡村学生。主要影响因素还是经济发展造成的,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力增强,社会和谐、日子普遍好过的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城乡差别将会逐步缩小和消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1)东北地区高师学生健康素质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下限。
2)生理健康素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中限。
3)心理健康素质水平处于及格水平中限。
4)社会健康素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上限。
5)女生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男生。
6)独生子女健康素质总体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7)城市学生心理和社会健康素质总体高于乡村学生,而生理健康素质则低于乡村学生。
4.2 建议 1)针对高师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素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控制视力下降、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切实加强体育锻炼;严肃查处违规收费;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对现实持悲观态度的学生要建立责任制,跟踪做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2)建议重点提高男生和非独生子女的健康素质水平。城市学生应把提高生理健康素质水平,乡村学生提高心理、社会健康水平为重点。
3)健康素质水平的提高是一项艰巨而持久性的工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