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网络舆论怎样干预司法审判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a371236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9年下半年,全国各地的网络上被热烈评论的两起刑事案件,最后都有了结论。一起是2009年5月10日发生的湖北省巴东县“邓玉娇故意伤害案件”,邓玉娇被以防卫过当、有心境障碍、有自首情节等理由,经一审法院于6月16日判决,犯有故意伤害罪,免于刑事处罚;一起是2008年12月9日深圳机场清扫工梁丽“捡”到价值300万元的黄金案件,在被以涉嫌盗窃罪逮捕后,本来说是可能判处无期徒刑,2009年5月11日报纸上首次报道此案,引出网上热议,最后是当地检察机关认定只是涉及侵占罪,不属于公诉案件,而被侵占一方,即丢失黄金的公司表示不起诉,于是,2009年10月10日,当地公安机关宣布撤案。这两起案件的当事人,都已恢复自由。而据近期报道,梁丽还说,要追究那个当时丢失黄金的人,自己的“不幸”都是这个人造成的,那个单位一定要把那人开除!
  两起案件的判决(或处理),真是匪夷所思,叫人大跌眼镜。法律当然是一门专业的学问,但是,它也不外乎普通公民能掌握、能理解的一些常识。这些判决(处理)与人们的常识大相径庭,实际上是与网络上并延伸到报纸上的热议有关。“深圳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顾问郑剑民认为,检察机关作出明显有利于梁丽的结论,是‘法律对舆论的让步’,明显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规范社会道德起到了不当的示范作用”(引自新华社2009年9月29日深圳专电报道)。笔者也认为,在这里我们看不到法律的胜利,但同样也看不到网络舆论或曰网络监督的胜利,而只能看到司法一方对网络的让步和恐惧,只能看到网络舆论被非理性言论的绑架。
  这两起案件的报道过程、网络议论过程,和立案、审判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木已成舟,没有人能够改变司法的结论,但是,对这一过程的回顾,有益于认识网络舆论形成的规律,防止社会主流舆论被误导被绑架,防止法律方面发生偏差,是有其意义的。
  
   一、案件的情节不真实,是制造不良舆论产生的基础
  在事情尘埃落定之后,从各方材料及判决书印证,已经可以看清楚每起案件的真实细节,与一开始的报道是大不一样的。
  以第一起案件为例。邓玉娇是湖北省巴东县某宾馆KTV的服务员,这一天她上班较早,水疗区里还没有客人,她进去用那儿的水洗衣服。这时,当地的几位干部来了。其中的黄德智,熟门熟路地进入了邓玉娇洗衣服的水疗区包间,把门锁划上,要求邓玉娇陪他洗澡。邓玉娇说自己不是这里的服务员(可见她也是明白水疗区之奥妙的),于是就抽身出去,到她应该在的休息室。这时候黄德智可不干了。他觉得,既然你不是干这个的,你为什么要在这个包间里?“服务”货不对板,黄德智进入休息室,责骂邓玉娇,领头的邓贵大觉得自己有责任帮一把,也进入休息室责骂邓玉娇。休息室里是有其他人的,领班也被找来调解争执,他要求邓玉娇离开休息室以息事宁人。邓贵大不让邓玉娇离开,他两次拉住邓玉娇,把她推坐在沙发上,逼着听他的责骂。邓玉娇拿出水果刀来,两刀刺死了邓贵大,黄德智上前阻拦,也被邓玉娇刺伤。邓玉娇放下刀子,打电话给派出所,说自己杀人了。她随即被派出所人员带走。
  自古杀人要偿命,只是有若干理由可以减轻罪责,但减到“零”的极少极少。邓贵大只是对服务不满意(尽管这种“服务”是不正当的),这属于常见的服务纠纷,一般人们都倾向于顾客一方。按照常识,争议的双方动手打架了,谁动用刀子、手枪,就是使矛盾升级,谁就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争争讲讲之间,人家连殴打的事都没有(只是用一些人民币搧击邓玉娇的脸部和肩部),你却动起了刀子,把对方杀死了,却又被找出来“心境障碍”的理由,断定是只可承担部分刑事责任能力,没事了!当时能正常上班,近期能正常地在外地打工,也能与顾客争辩是非,可见心理是正常的,不过是曾经买过药治疗自己的抑郁症,用的“心境障碍”一词相当生僻,不过是“抑郁症”的升级版,但,谁听说过“抑郁症”可以免罪?
  以第二起案件为例。这是2009年5月11日由广州的一家报纸报道出来的,原始报道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倾向性,说是机场清扫工有可能“捡”来无期徒刑,因为她看到机场的垃圾筒旁边有个乘客不要的纸箱子,就拿回家去了,不料里面有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黄金!于是,按盗窃罪,她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报道突出“垃圾筒旁”几个词,倾向就很明显了。以后的机场监控视频显示,当纸箱的主人离开纸箱只有33秒,梁丽就出现在纸箱旁边,半分钟后,她是从乘客的行李车上把纸箱拿走的!她马上把纸箱子放进了一个男厕所。动作之熟练,心机之复杂,已经显现得明明白白了。她是个女性,这样的作法虽然就是有贪占之心,想躲过随即而来的追查。吃饭的时候,她告诉同事们,她捡了一箱很沉重的东西。由此也可以看出,她的这些同事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马上有两个人打开箱子,拿出一小包,在机场里面的一个黄金柜台去化验,证明这是黄金。这两个人干脆就把那小包黄金拿走了!梁丽明知是黄金了,仍然在下班时间把箱子拿回了家。当警察来到她家,要她交出的时候,她说是没捡到,被警察从床底下翻出来了。
  请原谅我用这么多的篇幅说起案件的真相,这是因为人们习惯于“先入为主”,对后来的更真实的资讯反而不很注意。但正是当时不真实的资讯,才引出了那么强烈的网络舆论,好多人的发帖、跟帖,也是建立在那些不真实资讯基础之上的。
  
   二、原始报道发表后,媒体产生了自己的利益,在后续报道中向自己的最初报道倾斜
  没有一家媒体,不希望自己的报道引起轰动效应的。如果自己带有倾向性的报道,最后被社会舆论否定,那就是媒体的悲哀。所以,某些媒体继续往自己的预先设定方向报道。如第二起案件梁丽“捡”金案,一开始的报道说是在“垃圾筒旁边”捡到的,却偏偏不说明,是从乘客的行李车上拿走的,这都是话里有话,大有玄机。从文字上看,你不能说它的报道有错,凡飞机场必有垃圾筒,机场里面任何一块地方都会在某一个垃圾筒旁边,或几米,或几十米,这就是“春秋笔法”。而以后,这家报纸报道了广州某法学教授的谈话,又进一步说成了“在垃圾筒里捡来的”,这更是无辜得让人下泪了!而当初纷纷转载的媒体,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希望事件的发展,与自己的报道方向是一致的。有的报纸配上漫画,画的就是梁丽从垃圾筒里捡手铐。当2009年10月10日,深圳市公安机关宣布对梁丽撤案的时候,有的媒体用的是大字标题《“我想告诉儿子,妈妈不是贼”》,旁边配以大幅照片,梁丽笑得一脸灿烂。只不过是人家不起诉罢了,怎么不是贼?侵占了人家巨额财产,竟然大照片上了报纸,好像当了市劳模似的!在第一起案件里,报道媒体及转载媒体后来又接着论证“邓贵大是强奸”,那么,被人防卫刺死就是死有余辜了。但是,这明显不是事实。在有好多服务员及宾馆领班在场的情况下,不知有什么人会脱了衣服当众进行强奸。到这时候,媒体也不讲它们一贯坚持的“无罪推定”原则了,死咬住“就是强奸”。还有的媒体也是接续报道,说是两名自己赶到巴东县的律师,相聚抱头痛哭,因为邓玉娇的乳罩被她妈妈洗了,而乳罩很可能有邓贵大进行性侵犯的证据!媒体又在不断发问,为什么她妈妈多少天也不洗,在派出所跟她谈过话之后就洗了呢?这样的报道,无疑是在往“邓贵大犯有强奸罪,公安局帮助销毁证据”上面引。
  
  三、网上发言往往标签化、情绪化、原生态,而且不会有人更正
  第一起案件一传出去就引起了轰动。三个元素:女服务员,进行嫖娼活动的官员(哪怕他的级别极低,是股长级,比科长低一级,而城市里因其小一般不设这一级),动刀子杀人了!立刻,“巴东侠女”,“用修脚刀对付腐败官员”,引来声声赞叹。所谓“修脚刀”云云,是由宾馆服务员联想到修脚女,再由修脚女联想到修脚刀,再由此联想到反腐败,人物被按照社会身份而标签化,事件被跨跃式地联想化,真相也就被置于一边了。网络上一片喊打喊杀之声,还有网民自己跑到巴东县去声援邓玉娇,去进行所谓“调查”,在网络上活跃的几名律师也自己到那里去了。从法理上来说,嫖娼行为(及对应的卖淫行为)在我国属于治安案件,并不算刑事犯罪(只有在其中起组织、容留卖淫作用的如宾馆负责人算是刑事犯罪)。嫖娼行为是应该受到打击,也轮不到你老百姓替天行道,动刀杀人呀!就算刺杀邓贵大算是防卫,那把拉架的黄德智刺伤又算是什么?网络都说是邓贵大把邓玉娇推坐在沙发上,是要强奸,所以,邓玉娇动刀子是合法合理的。可见,有的网民是把自己放在网上判官、替天行道的位置上去了。
   在网民第一次就事件发言之后,以后的资讯陆续传来,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发言者按道理会对自己的想法有所修正,可是,一般来说,这时候他们反而不会再发言,来更正自己的意见了。这样,留在网上的,只是最初的不成熟的意见。
   也不排除网络上有一些失意者,凡是体制内的东西,他全都表示反对,为反对而反对,所发的言论很偏激,无理性。反正也无法追究,先骂个痛快再说!
   第二起案件也有好多标签性的符号,报道媒体把它突出得淋漓尽致。一头是收入很低、社会地位低下、外来到广州的机场清扫工,无意中在垃圾筒旁捡到,另一头是巨额黄金,无期徒刑!无辜受害,这怎么得了?有些人的脑子里,还是三四十年前中学教科书上的东西:凡穷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不可能去偷东西;而其中更有一些人做了对比:某些贪官贪污了上千万元人民币,也没判处死刑,一个社会底层的清扫工,凭什么要这么重判?
  以报纸而论,是经过编辑、责任编辑、总编辑等层次,还有校对组(有的报社还加上了检查组)等从文字上把关,已经是字斟句酌、多层复核了,还有可能出现各种纰漏,甚至是政治上的纰漏,那么,网络上随机的、不经再次思考就发出去的评论,属于原生态性质,肯定也会有很多的漏洞,我们不必把它看得很权威很可靠。它可以代表一部分民意,但毕竟不是科学的理性的民意。
  
  四、舆论干预司法不行,网络干预司法也不行
  关于舆论干预司法的问题,是新闻界三令五申、必须注意的一件大事。过去就有个说法,说“张金柱是被报纸写死的”。河南省郑州市的民警张金柱,1997年汽车肇事,在汽车撞死一人之后,另一被撞者已经被卷在汽车的下面了,他竟然继续开车往前走,经记者连续报道之后,他被处以死刑。这件事到底算不算新闻干预司法,尚无定论,但从那以后,新闻界已经注意到,一定要防止新闻干预司法。这一点也被列入到《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里了,文字表述是“维护司法尊严。对于司法部门审理的案件不得在法庭判决之前作定性、定罪和案情的报道;公开审理案件的报道,应符合司法程序。”传统的舆论干预司法已经有了预防的办法,可是,新的媒体如网络,其舆论形成的过程中,编辑的作用很小,怎样防止这样的舆论干预司法,还是一个新的课题。这也是本文对此进行探讨的原因。
  其实,网络上的舆论,其来源还是传统媒体的报道,目前我国的网络媒体大都没有报道采访权。那么,要严格把住传统媒体关,掌握好新闻报道的导向,尽量考虑周全一些,就会避免引发不当的网络舆论。另外,不管什么人、什么机关,都应该考虑到,网络言论的权威性、正式性,远低于报纸言论,因此,对其的重视程度,可以相应地低于报纸言论。
  
  五、司法审判不应受到网络民意的影响
  记得三四十年前甚至一二十年前,在中国内地大街上常常张贴死刑判决书,上面往往有一句“民愤极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所以,要判处死刑。后来就有人说了,法律判决与民愤无关,这句话也就不出现在判决书上了。法律是事先定好的规则,是刚性的;而民愤则是有起有伏的,是弹性的,今天看这个人皆曰可杀,到明天也许有了新的认识,可是,杀掉的头接不回来了。同样,今天认为应该放掉的人物,以后再有新的认识了,也很难再抓回来了。
  屈服于网络民意的司法判决,必然会影响到它的公正性,而且开了一些很不好的先例,让以后的判决无所适从。比如这一次对梁丽“捡”金案的处理,明显不利于传播正确的是非观、法制观。有人说,以后人们可以到机场去随便拿乘客在行李车上的东西了,反正公安局、检察院都认为无罪,只有丢东西的乘客可以起诉,可是飞机一开他们就走了,谁会舍得花钱,再来这里向法院起诉?
  司法是用强制性的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媒体是用传播性的手段,引导树立人们的道德观念,从思想意识、社会风气、道德评价上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司法是独立的,不受媒体影响。而媒体也不要对司法形成压力,施加影响。导向正确、细节准确地报道案例,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追求轰动效果,追求眼球效应,则会产生不好的社会效果。本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新闻界同仁的思考和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大连日报社)
其他文献
一    政府、新闻传媒和公众三者的关系一直是新闻界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重大的公共性事件中,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引人注目。政府是社会管理机构;新闻传媒从事专门性的新闻传播工作;公众是相对于政府而言的社会群体,在新闻传媒面前则是受众。三者围绕信息的公开传播形成特定关系。“此种特定关系是指:在某些时候,政府决定是否发布、何时发布和发布何种重要信息,为媒体提供重要的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对媒体进行相应
期刊
报纸上的长篇连载有着悠久的传统,自晚清连载小说问世以来,连载便深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其文化生命力经久不衰。很多小说家是由连载培养出来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最初也都是借助连载与读者见面的。报纸的繁荣与大众化普及,连载功不可没。  连载是副刊的“后花园”。除了“五四”时期的连载有马克思主义著作、学术演讲稿、新俄通讯等体裁,及文革期间副刊连载有过中断以外,20世纪90年代以前,副刊连载一直以文学作
期刊
近四五年间是中国时政类杂志高速发展并日趋成熟的一段时间,在传媒彻底走向商业、公共媒体越来越不痛不痒之后,还可以看到一些期刊用最专业的眼光和笔触为我们客观又深刻地呈现着最接近真实的世界。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时政类期刊正成长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媒介力量。时政类期刊主要以当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为背景,以国家、社会的相关问题为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阐释、解析,并将知识性、趣味性、权威性融合为一体,以吸引更多读者。
期刊
从2007年国内规模最大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首次被告侵权以来,已经先后有数十起视频网站被告侵权立案,尤其是奥运年视频转播的争夺战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视频网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中的法律责任如何判定?本文以土豆网侵权案为例着力论述这一问题。    一、视频网站侵权案例分析  2007年4月,土豆网被新传在线(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原告称被告在未经原告许可且未支付报酬的情况
期刊
于小龙,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1月至2002年3月在宁夏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部、经济部副主任、综合新闻部主任等职。2002年3月调任银川晚报社社长、总编辑、党总支书记。近30年的新闻采编经历和丰富的媒体运营经验,使他成为宁夏主流媒体颇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专业人才。他被推选为银川市市委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政协委员,宁夏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宁夏记协副主席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经有近40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或新闻传播系、新闻传播的教学点(即专业点)已经超过800个,在校生超过15万人。①令人遗憾的是国内每年庞大的新闻专业毕业生队伍却不能满足媒体市场的需求。探究问题的实质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与新闻事业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如何?为此,研究者以东北某高校新闻专业
期刊
2009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一周年暨首个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第21届意大利超级杯在“鸟巢”成功举行,仅票房收入就突破7700万元,加上广告经营等,赛事承办方在这个项目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刷新了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杯足球赛决赛创下的3200万元的中国体育单场比赛的票房纪录①。  在商业体育赛事票房历年走低的大背景下,2009年意大利超级杯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毋庸置疑,意大利超级杯的成
期刊
现实中的农村问题基本上算是一个“边缘性”的话题。如果不是党和政府重视、政策扶持,“三农”问题很难有人乐于提及。尽管上推三代,绝大多数城里人都是“乡下人”。但是,提起“三农”问题不仅“城里人”不感兴趣,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懒得搭理。在很多人热衷于“与国际接轨”“言必称欧美”的学术领域,“三农”研究更容易被视为一个“去中心化”的课题。就是这样一个被“边缘化”的研究领域,方晓红老师和她带领的团队从
期刊
在全球化时代,传媒面临的是来自国内外的竞争,特别是跨国传媒巨头的挑战,打造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了中国传媒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目前我国传媒同质化竞争严重,传媒传统经营模式出现了增长的极限,如何在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打造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核心竞争力是 199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ary Ha
期刊
《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国广告协会对侯耀华代言的十则违法广告进行公开点评。点评专家表示,这些违法广告基本上包含所有名人代言广告的违法形式。刊发或播出前未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使用专家、患者、消费者名义和形象作证明,且均含有其他违法内容,并先后或分别被浙江、辽宁、山西、河北等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查处。  侯耀华先生早就是人们喜爱的影视娱乐界大腕明星了。这样的人物,自然不只是千百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