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增长,社会各行各业对毕业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不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和学生的重视。在我国,基础教育的体系中还未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所以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为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必选课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让学生尽早清晰将来发展的方向,合理安排大学三年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积极努力的为将来的生活做好规划,使大学的时间充实圆满,更加能够为成功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
据有关数据统计,近些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 从2014年727万人、2015年749万人、2016年756万人、2017年795万人,到2019年达834万,5年的时间增长了近100万。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直接导致了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对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供需矛盾,也就是就业招聘“两难现象”,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原因之一,高职院校学生尤是如此。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究其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通过系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下面,笔者就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导致现状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概念
1.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持续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
2.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一是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能够做好人职匹配,找到适合的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都有优势和劣势,有擅长和短板。要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做好自我分析、自我定位,这样才能确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二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找到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出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出达到阶段性目标的计划和措施,然后由职业规划指导师对咨询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现状、行业前景、职位标准、入行条件、培训考证、工作经历、业务能力、薪酬待遇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指导。如:要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学习哪些知识,增加哪些人脉等,需要多长的时间,而自己则沿着既定的路线去努力,几年后成为行业精英,从而使自己的薪水和职位得到提升。
针对不同年龄段,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方向都不一样,在此笔者着重针对高职学生的自我规划进行探讨。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1916年,中国开始出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由于受当时社会背景以及国内情况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直没有发展下来。直至20世纪8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又被代入中国,2007年,教育部要求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至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才开始在高校中进行授课。但是相对与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常规化,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涉及到这个概念,我们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并没有一个较清晰的职业概念。
2.缺乏对自我认知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自我认知,然而,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将来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有调查抽取了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特长都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31. 9%;“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深刻认识和了解,并且非常喜爱这个专业”的占总数的28. 0%;“对本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24. 3%;“对自己最喜欢的职业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18. 4%;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高职生对自我认知比较模糊,说不出自己的优势劣势,更说不出自己擅长的技能,优于他人的长处。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开展不全面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上都是大一开设一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三毕业前开设《就业指导》课,认为这样的“首尾呼应”就完成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大多数由招生就业部门的老师担任,完成课时以后就结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没有持续的后续跟踪回访和教育,这样的设置很容易让学生在完成课时以后就不再考虑规划问题,在课程学习中的感触和立志逐渐消散。课程期间定制的短期、长期目标的实现会逐渐松懈下来,这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
三、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对策
1.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树立人生目标,实现自我理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进入社会最后一步教育的高校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这个关键期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通常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让学生尽早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并从大学期间能够开始制定相应规划。与此同时,要求专业课教师授课时,为学生介绍相关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就业现状等。高职院校是培养有高等教育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对学生的实操能力的要求很高,这也需要专业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训,行业岗位调研或专业人士采访、讲座等,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引发对将来职业发展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能够让学生对职业指导类课程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深入了解并参与其中。 2.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渗透
大多数初入大学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这个概念都还比较陌生,也不太会有规划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意识的渗透。一是在入学教育中职业规划相关概念的融入,在开学初就给学生树立起定目标、定计划的理念;二是建立职业规划指导测评,通过课堂、公众平台、超级校园等途径开展线上线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问卷调查、谈话访谈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我、认识自我,逐步产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三是邀请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或相关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开展讲座,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让学生了解当前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以便更好的对自己的能力和职业要求有所把握,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3.建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首先让学生从知识理论层面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找到自我探索的方法,发现自己的优势劣势,对自己的现状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并引导学生探索外部世界,了解社会发展、职业发展以及目标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划,然而这应该只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一步。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有一个持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指导,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家庭环境、成长背景,标准化的知识传授,对于每个学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也不一定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有一个专业的持续的指导,这样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每一个学生。引導没有做好自我定位的学生尽快找到方法确立目标,对将来的生活有一个计划;对于那些已经制定好计划的学生做定期跟踪回访,如,了解其学习状态,是否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样解决好这些问题。职业规划的指导是一个专业很强的工作,不单单是督促还要引导,仅仅凭辅导员或者就业中心的老师兼职指导,达不到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来完成,会相对现状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总结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完善自己的劣势,在培养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同时,尽早明确人生目标,找到奋斗的方向,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实现人生理想,并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助于学生适应并融入社会,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有利地势。所以,高校教师要从多种途径入手,提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提升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对职业的规划,找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我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地制定规划,走好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铁虎. 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2] 唐宜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长江.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7)
[3] 陈建仁.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吉林出版社,2012(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
据有关数据统计,近些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 从2014年727万人、2015年749万人、2016年756万人、2017年795万人,到2019年达834万,5年的时间增长了近100万。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直接导致了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对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供需矛盾,也就是就业招聘“两难现象”,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原因之一,高职院校学生尤是如此。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究其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通过系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下面,笔者就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导致现状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概念
1.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持续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
2.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一是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能够做好人职匹配,找到适合的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都有优势和劣势,有擅长和短板。要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做好自我分析、自我定位,这样才能确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二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找到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出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出达到阶段性目标的计划和措施,然后由职业规划指导师对咨询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现状、行业前景、职位标准、入行条件、培训考证、工作经历、业务能力、薪酬待遇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指导。如:要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学习哪些知识,增加哪些人脉等,需要多长的时间,而自己则沿着既定的路线去努力,几年后成为行业精英,从而使自己的薪水和职位得到提升。
针对不同年龄段,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方向都不一样,在此笔者着重针对高职学生的自我规划进行探讨。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1916年,中国开始出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由于受当时社会背景以及国内情况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直没有发展下来。直至20世纪8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又被代入中国,2007年,教育部要求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至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才开始在高校中进行授课。但是相对与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常规化,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涉及到这个概念,我们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并没有一个较清晰的职业概念。
2.缺乏对自我认知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自我认知,然而,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将来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有调查抽取了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特长都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31. 9%;“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深刻认识和了解,并且非常喜爱这个专业”的占总数的28. 0%;“对本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24. 3%;“对自己最喜欢的职业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18. 4%;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高职生对自我认知比较模糊,说不出自己的优势劣势,更说不出自己擅长的技能,优于他人的长处。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开展不全面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上都是大一开设一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三毕业前开设《就业指导》课,认为这样的“首尾呼应”就完成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大多数由招生就业部门的老师担任,完成课时以后就结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没有持续的后续跟踪回访和教育,这样的设置很容易让学生在完成课时以后就不再考虑规划问题,在课程学习中的感触和立志逐渐消散。课程期间定制的短期、长期目标的实现会逐渐松懈下来,这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
三、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对策
1.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树立人生目标,实现自我理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进入社会最后一步教育的高校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这个关键期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通常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让学生尽早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并从大学期间能够开始制定相应规划。与此同时,要求专业课教师授课时,为学生介绍相关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就业现状等。高职院校是培养有高等教育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对学生的实操能力的要求很高,这也需要专业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训,行业岗位调研或专业人士采访、讲座等,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引发对将来职业发展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能够让学生对职业指导类课程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深入了解并参与其中。 2.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渗透
大多数初入大学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这个概念都还比较陌生,也不太会有规划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意识的渗透。一是在入学教育中职业规划相关概念的融入,在开学初就给学生树立起定目标、定计划的理念;二是建立职业规划指导测评,通过课堂、公众平台、超级校园等途径开展线上线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问卷调查、谈话访谈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我、认识自我,逐步产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三是邀请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或相关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开展讲座,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让学生了解当前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以便更好的对自己的能力和职业要求有所把握,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3.建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首先让学生从知识理论层面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找到自我探索的方法,发现自己的优势劣势,对自己的现状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并引导学生探索外部世界,了解社会发展、职业发展以及目标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划,然而这应该只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一步。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有一个持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指导,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家庭环境、成长背景,标准化的知识传授,对于每个学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也不一定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有一个专业的持续的指导,这样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每一个学生。引導没有做好自我定位的学生尽快找到方法确立目标,对将来的生活有一个计划;对于那些已经制定好计划的学生做定期跟踪回访,如,了解其学习状态,是否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样解决好这些问题。职业规划的指导是一个专业很强的工作,不单单是督促还要引导,仅仅凭辅导员或者就业中心的老师兼职指导,达不到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来完成,会相对现状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总结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完善自己的劣势,在培养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同时,尽早明确人生目标,找到奋斗的方向,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实现人生理想,并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助于学生适应并融入社会,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有利地势。所以,高校教师要从多种途径入手,提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提升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对职业的规划,找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我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地制定规划,走好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铁虎. 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2] 唐宜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长江.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7)
[3] 陈建仁.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吉林出版社,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