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稻纹枯病是休宁县水稻常发病害之一,近年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为了探讨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2017年8—9月在休宁县商山镇开展了氟硅唑加三唑酮4种不同药剂配比对防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效,尤其以(90mL+750g)/hm2处理的防效较好,破口期施药后14d防效为52.10%,齐穗期施药后14d、21d的防效分别为59.31%和63.16%。
关键词:氟硅唑;三唑酮;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61-02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称花足秆、烂脚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叶鞘,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是水稻生产过程中一种常发和多发的真菌病害,其在休宁县稻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也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轻发田块,一般可减产10%~20%,重发田块可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为了做好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筛选出良好的药剂,笔者于2017年在休宁县商山镇荪田村开展了氟硅唑加三唑酮田间药效试验,以期明确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使用技术以及对水稻产量和安全性的影响,为该农药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及供试材料 试验田安排在休宁县商山镇荪田村农业开发项目区,沙质土壤,地势较平整,肥力水平中等偏上,水利条件较好,排灌自如。各小区栽培条件一致,5月15日播种,6月11日移栽,行株距为19.98cm×23.31cm。供试水稻品种为深两优5814。供试药剂:40%氟硅唑乳油(Ec)(绩溪龙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三唑酮粉剂(wp)(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其中4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ck),如表1所示。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30m2,各处理小区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小区施药液4.5kg。
1.3 施药方法和器械 施药时间为破口期和齐穗期8月8日、8月14日,共2次,自上而下叶面喷雾,施药时为晴天。试验器械为山东卫士农药机械厂生产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机械压力为5kg/cm2。在试验期间,于8月8日和8月14日用48%毒死蜱和25%吡蚜酮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各1次。未施任何防病农药。
1.4 调查与记载 调查时间:施药后于8月22日,8月28日,9月4日各调查1次,共3次。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5穴,每穴调查总株数及发病株数;每重复定人调查。然后,按照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用邓肯氏新复级差法(DMRT)对数据进行分析。
分级方法
0级:全无病株;
1级:第4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叶片);
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前枯死。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在施药后,水稻长势旺,生长清秀,秆青籽黄,氟硅唑加三唑酮混配未产生药害现象,对水稻安全。
2.2 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效。4个处理中,防效随药量的增加而递增,尤其以D处理防效較好。破口期施药后14d,防效为52.10%;齐穗期施药后14d和21d的防效为59.31%和63.16%;处理C防效次之,各次调查的防效为45.81%、57.92%、57.77%;而B处理和A处理的防效不理想,2次调查的防效分别为43.88%、44.22%、46.06%和37.30%、41.07%、38.21%。处理D与B和A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C只有破口期施药后14d达到显著水平,再后差异不显著。而C与A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在齐穗期施药后调查与处理B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D与清水对照产量相比差异较大,千粒重差异也比较大。
3 结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安全;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效,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适宜使用的剂量为(75~90mL+750g)/hm2,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1次,且加足水量,对准水稻基部进行喷透。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氟硅唑;三唑酮;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61-02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称花足秆、烂脚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叶鞘,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是水稻生产过程中一种常发和多发的真菌病害,其在休宁县稻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也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轻发田块,一般可减产10%~20%,重发田块可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为了做好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筛选出良好的药剂,笔者于2017年在休宁县商山镇荪田村开展了氟硅唑加三唑酮田间药效试验,以期明确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使用技术以及对水稻产量和安全性的影响,为该农药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及供试材料 试验田安排在休宁县商山镇荪田村农业开发项目区,沙质土壤,地势较平整,肥力水平中等偏上,水利条件较好,排灌自如。各小区栽培条件一致,5月15日播种,6月11日移栽,行株距为19.98cm×23.31cm。供试水稻品种为深两优5814。供试药剂:40%氟硅唑乳油(Ec)(绩溪龙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三唑酮粉剂(wp)(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其中4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ck),如表1所示。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30m2,各处理小区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小区施药液4.5kg。
1.3 施药方法和器械 施药时间为破口期和齐穗期8月8日、8月14日,共2次,自上而下叶面喷雾,施药时为晴天。试验器械为山东卫士农药机械厂生产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机械压力为5kg/cm2。在试验期间,于8月8日和8月14日用48%毒死蜱和25%吡蚜酮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各1次。未施任何防病农药。
1.4 调查与记载 调查时间:施药后于8月22日,8月28日,9月4日各调查1次,共3次。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5穴,每穴调查总株数及发病株数;每重复定人调查。然后,按照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用邓肯氏新复级差法(DMRT)对数据进行分析。
分级方法
0级:全无病株;
1级:第4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叶片);
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前枯死。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在施药后,水稻长势旺,生长清秀,秆青籽黄,氟硅唑加三唑酮混配未产生药害现象,对水稻安全。
2.2 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效。4个处理中,防效随药量的增加而递增,尤其以D处理防效較好。破口期施药后14d,防效为52.10%;齐穗期施药后14d和21d的防效为59.31%和63.16%;处理C防效次之,各次调查的防效为45.81%、57.92%、57.77%;而B处理和A处理的防效不理想,2次调查的防效分别为43.88%、44.22%、46.06%和37.30%、41.07%、38.21%。处理D与B和A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C只有破口期施药后14d达到显著水平,再后差异不显著。而C与A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在齐穗期施药后调查与处理B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D与清水对照产量相比差异较大,千粒重差异也比较大。
3 结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安全;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效,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适宜使用的剂量为(75~90mL+750g)/hm2,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1次,且加足水量,对准水稻基部进行喷透。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