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地道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我的摄影经历与许多影友相同,也是从“照相机爱好者”开始。最早的“摄影”是用父亲的佐尔基相机拍照后,用饭碗冲洗胶片,再用红领巾包上电灯泡做暗房灯开始的。改革开放后,从美能达X-700、尼康FM-2、FA、F-3,佳能的AE-1、A-1、新F-1到玛米亚RB67等等,都是我的珍爱。而后来我又被大画幅相机所吸引的主要原因,也是它那一眼可以看到底的精密之美。
虽然我开始学习安塞尔·亚当斯的摄影技法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但真正拥有自己的第一台大画幅相机,还是在大约10年前。那是一台骑士的FA双轨4×5相机。尽管有一段时间我更钟爱8×10相机,不过后者的分量之重,迫使我又回到了4×5。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是在西部长城脚下。一大早用了两个多小时,只拍了一张胶片。回京后当看到自己用大画幅相机拍的照片小样印出来时,第一感觉就是“相见恨晚”。看到画面中伸向远方的大峡谷,从自己脚下到画面尽头都是那么清晰时,才真正明白这是135、120相机所不容易做到的。
认真搞摄影20多年来,拍得多了,想得也就多了。慢慢地我也从“照相机爱好者”变成了摄影爱好者了。前些日子和《摄影世界》主编李根兴谈起大画幅摄影时,才让我觉得是不是应当细细想想大画幅摄影和自己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在数字摄影已经成为了绝对主流的今天,重新审视大画幅摄影的确会有不少新的体会。
大画幅摄影的最大魅力还是“大”。如果想得到精美的画面,恐怕大画幅相机拍摄在今天仍为首选。这一点,杉本博司和迈克·肯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无论后期制作是传统的暗房放大、数字负片直印还是数字打印输出,胶片尺寸与画面的精细效果总是成正比的。
我也经常被影友们问到,数字相机接片拍摄是不是可以取代大画幅胶片。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只要后期不拘于用传统放大工艺制作图片,而可以考虑数字负片直印或数字打印的话,单从画质方面判断,数字相机接片拍摄已经完全可以取代大画幅胶片了。但是,另有一个“隐情”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时特有的感觉。
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感觉,也可以说是一种摄影习惯,是必须在大画幅相机上养成的。除了沙姆定律、移动光轴和调整变形等技术的运用外,对景物透视关系的理解和对整个画面的掌控能力,是在小型相机上不太容易练就的。从另一个角度说,毕竟摄影是从大画幅相机上发展过来的。如果自己想体验一下摄影老前辈们的拍摄感觉,恐怕还是离不开大画幅相机。
前几天,一家杂志的编辑问我现主要用什么相机拍摄。我回答道:“日常主要是用数字相机,而只有必要时,才会用大画幅相机拍摄胶片。”我的回答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追问:“你认为什么情况下有必要用大画幅相机呢?”我坦白地告诉他:“现在只有给我自己的家人拍照时,我才会用大画幅相机。”
给自己家人拍照,是为了留住一个“念想”。用大画幅相机认真地拍,通过自己最大努力留下来的画面,我认为是最具“纪念”意义的。而在日常的摄影活动中,前期利用数字相机拍摄、中期数字化调整并制作数字负片、后期选用银盐、蓝晒或铂金等方式制作的图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我个人和国际艺术品市场的要求了。
实话实说,大画幅摄影在今天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纯粹的情结”。
虽然我开始学习安塞尔·亚当斯的摄影技法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但真正拥有自己的第一台大画幅相机,还是在大约10年前。那是一台骑士的FA双轨4×5相机。尽管有一段时间我更钟爱8×10相机,不过后者的分量之重,迫使我又回到了4×5。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是在西部长城脚下。一大早用了两个多小时,只拍了一张胶片。回京后当看到自己用大画幅相机拍的照片小样印出来时,第一感觉就是“相见恨晚”。看到画面中伸向远方的大峡谷,从自己脚下到画面尽头都是那么清晰时,才真正明白这是135、120相机所不容易做到的。
认真搞摄影20多年来,拍得多了,想得也就多了。慢慢地我也从“照相机爱好者”变成了摄影爱好者了。前些日子和《摄影世界》主编李根兴谈起大画幅摄影时,才让我觉得是不是应当细细想想大画幅摄影和自己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在数字摄影已经成为了绝对主流的今天,重新审视大画幅摄影的确会有不少新的体会。
大画幅摄影的最大魅力还是“大”。如果想得到精美的画面,恐怕大画幅相机拍摄在今天仍为首选。这一点,杉本博司和迈克·肯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无论后期制作是传统的暗房放大、数字负片直印还是数字打印输出,胶片尺寸与画面的精细效果总是成正比的。
我也经常被影友们问到,数字相机接片拍摄是不是可以取代大画幅胶片。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只要后期不拘于用传统放大工艺制作图片,而可以考虑数字负片直印或数字打印的话,单从画质方面判断,数字相机接片拍摄已经完全可以取代大画幅胶片了。但是,另有一个“隐情”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时特有的感觉。
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感觉,也可以说是一种摄影习惯,是必须在大画幅相机上养成的。除了沙姆定律、移动光轴和调整变形等技术的运用外,对景物透视关系的理解和对整个画面的掌控能力,是在小型相机上不太容易练就的。从另一个角度说,毕竟摄影是从大画幅相机上发展过来的。如果自己想体验一下摄影老前辈们的拍摄感觉,恐怕还是离不开大画幅相机。
前几天,一家杂志的编辑问我现主要用什么相机拍摄。我回答道:“日常主要是用数字相机,而只有必要时,才会用大画幅相机拍摄胶片。”我的回答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追问:“你认为什么情况下有必要用大画幅相机呢?”我坦白地告诉他:“现在只有给我自己的家人拍照时,我才会用大画幅相机。”
给自己家人拍照,是为了留住一个“念想”。用大画幅相机认真地拍,通过自己最大努力留下来的画面,我认为是最具“纪念”意义的。而在日常的摄影活动中,前期利用数字相机拍摄、中期数字化调整并制作数字负片、后期选用银盐、蓝晒或铂金等方式制作的图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我个人和国际艺术品市场的要求了。
实话实说,大画幅摄影在今天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纯粹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