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天,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终身教授,学生和大学同事们都对他评价颇高。晚上,他是一个贩毒、携带枪支的犯罪头子,带领着一个叫“魔鬼圣徒”的贩毒团伙。这听起来多像刚刚狂扫艾美奖的美剧《绝命毒师》里的主角沃尔特啊,不过这个故事的主角另有其人,他是加州州立圣贝纳迪诺大学的教授斯蒂芬·金赛。
人前“好教师”人后“大毒枭”
安分守己、兢兢业业过了大半辈子高中化学教师沃尔特,却在50岁生日之际突然得知自己罹患肺癌晚期的噩耗。为了保障意外怀孕的妻子斯凯勒和残疾的儿子小沃尔特能在自己死后衣食无忧,研究了几十年“化学变化”的沃尔特决定给自己安分的人生也做个改变,他与昔日的问题学生杰西合作,利用自己的娴熟高超的化学技术提炼高纯度的冰毒并将其在复杂险恶的毒贩市场销售。沃尔特的人生由此彻底步向失控,他被迫开始了教书与制毒的双面生活,逐渐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绝命毒师》凭借这一出黑色幽默狂揽第66届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剧集奖等五项大奖,成为本届艾美奖的最大赢家。《绝命毒师》已于去年终结,但现实中的“绝命毒师”还在逐一登场。
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加州警方突袭了金赛位于富人住宅区的豪华别墅,搜出了一磅多的冰毒和多支手枪、步枪、指节铜套、盔甲等武器类用具。金赛被捕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圣贝纳迪诺大学,在该校任教12年的运动机能学教授金赛在学生中的口碑相当好,在美国大学教授点评网站RateMyProfessor.com上,金赛获得了73.7%的好评,“他乍看起来很难‘对付’,”一个学生评论道,“但只要你表示出对他的尊敬,他会成为你生活中重要的朋友,他会帮助你,直到你实现你的目标。”
在金赛年近七旬的老父亲眼里,他不抽烟、不喝酒,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是女儿的好爸爸。“警方一定是抓错人了”,他的父亲说。但警方认定,外表安静内敛的金赛其实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毫无疑问,他就是这个团伙的老大,他领导了一个庞大的贩毒团伙。”
金赛完美地扮演着“好老师”与“大毒枭”这两个看似绝缘的角色,这几乎是沃尔特“双面生活”的翻版。巧合的是,与金赛同居的女友,同样参与了毒品的贩售,而她也曾是金赛的学生,这与剧中沃尔特的合伙人杰西的角色类似。
金赛选择开启他的贩毒人生的背景与沃尔特或许有些不一样,后者是在生活无情地“胁迫”下做此选择。不过,去年5月,波士顿警方抓获了另一名“绝命毒师”斯蒂芬·多兰,这名中学数学教师跟沃尔特一样,在罹患三期淋巴癌的情况下选择了贩毒,今年3月,他被判处三年徒刑,缓刑两年。
而在英国,还有一名在制毒技术上紧追沃尔特的“绝命毒师”——理夏德。理夏德在来英国之前是波兰华沙一所大学的化学讲师,他于今年3月被英国警方逮捕。在地下贩毒世界,理夏德被称为现实版的“沃尔特·怀特”。同沃尔特一样,理夏德也有自己的秘密实验室——位于英格兰东北郊外的一个化学品储存仓库,他每隔2天就能合成88磅、纯度接近80%、价值约400万英镑的冰毒。“这几乎完全照搬了《绝命毒师》的剧情,”英国国家犯罪调查局带头调查员大卫·阿彻说道,“他们合成了英国历史上纯度最高的货,整个英国几乎被这些高纯度的冰毒给占领。”为了研究这个案件,调查员把《绝命毒师》整个系列都看完了。
罪犯的“制毒教学片”
斯蒂芬·金赛案最近获得媒体的关注是源于8月27日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名为“现实生活中的绝命毒师”的报道。其实金赛已于三年前被捕,他现在正面临5项重罪指控,目前正保释在外。《每日邮报》之所以选择艾美奖颁奖典礼结束的两天后“旧闻新报”显然是想提醒人们不要忽视受到热烈追捧的《绝命毒师》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绝命毒师》从第一季到第五季都获得极高的评价,个中原因,除了扣人心弦的剧情设置和几位主角精湛的演技外,其主创尊重科学的严谨态度大概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绝命毒师》剧组专门找了美国禁毒署(DEA)的化学专家给男主角科兰斯顿上课。“他们并没让我真的把冰毒给做出来,但整个过程全都教给我了,只差最后制作出来而已。”科兰斯顿说道。同时,DEA也负责对涉及制作冰毒的具体情节做出审核,他们会省略其中某些关键元素,以免《绝命毒师》变成了“制毒教学片”。
曾有专家指出,制造冰毒的原理并不复杂,原料也易于获得,只要不是像沃尔特那样对质量有太高要求,甚至高中化学水平就足矣。因此,尽管经过了DEA审核,一些“细致”、“专业”的处理还是让电视剧变成了某些罪犯的“制毒教学片”。
拥有丰富化学知识的化学老师当然不在话下,普通人要效仿制毒似乎也没有那么难。自从《绝命毒师》播出以来,对该剧相关情节的模仿犯罪似乎越来越多。今年2月,伊利诺伊州21岁的丹尼尔·科瓦尔斯基在自家建造实验室炮制冰毒,结果因被电子监控设备拍到而被捕。据警方介绍,丹尼尔制毒参考了《绝命毒师》,逮捕他时,丹尼尔身穿剧中大毒枭古斯塔夫开的炸鸡店的招牌 T恤衫。
去年12月,佛罗里达警方捣毁了一个制造新型毒品的黑窝点,抓获了以赖安·卡罗尔为首的3名嫌疑人。卡罗尔是《绝命毒师》的超级粉丝,三个月前,他在制片方举办的一次全国影迷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个特别的殊荣:和该剧的演员坐在一起,参加该剧最后一季的首映典礼。
远在澳大利亚的一名缉毒警司麦克奈尔也表示,他接触到的每一个制毒师,尤其是低水平的制毒师,都主动说他们会“虔诚地”观看这部剧,这部剧对他们制毒会有一些帮助。美国密苏里州警方也提醒,不要低估电视剧对毒品圈子的影响。2010年,当地警方发现毒品市场上蓝色冰毒要比无色冰毒的价格高出50%,而警方并不认为前者质量要更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受到《绝命毒师》的影响。”
更让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名助理检察官布雷克·尤因担心的是,《绝命毒师》正让毒品“正常化”。尤因是这部剧的粉丝,但他身边的同事都不看《绝命毒师》,因为他们拒绝看到电视剧将主角的犯罪行为“光荣化”。在美国影视剧中,将暴力犯罪行为“英雄化”、“幽默化”的做法并不鲜见,无论结局如何,很多角色往往都享受过暴力犯罪带来的“辉煌”,在这部剧中,沃尔特也成功地成为了大毒枭,狂赚巨额财产。不过,尤因认为,在这部剧中,观众并没有被鼓励进行那些犯罪行为,“光荣化”言过其实,但电视剧可能让观众慢慢适应了那个恐怖世界,所以这部剧“虽然没有让毒品变得对普通观众更具吸引力,但在更广泛的不知毒品危险的社会人群层面,它让毒品‘正常化’。” 这种“正常化”甚至蔓延到了儿童玩具市场。去年,美国玩具制造商Citizen Brick推出了一款名叫“超级实验室(Superlab)”的积木玩具。这套玩具配备了防护面罩、制毒设备、移动房车等,可让小朋友搭建自己的冰毒实验室。这款售价250美元的玩具推出后受到许多网友的抨击,称这种玩具会让小孩从小就对毒品文化习以为常,降低对毒品危险性的警觉。虽然如此,这款玩具目前仍正常出售。
“毒王”在剧中找到救赎
《绝命毒师》已经完结,但关于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的讨论还在继续。讨论的范围从“这部剧会不会增加美国学生和普通大众对科学的兴趣”扩展到“这会不会鼓励我们的年轻一代去制毒”。有些学生无法区分现实与虚拟的世界,据报道,美国有中学化学老师被学生严肃地问道:“你制造冰毒吗?”
俄克拉何马大学化学教授唐娜·尼尔森表示,这种提问可能令人失望,但是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在基本的对错上不迷失方向。就从剧中吸毒者可怕的毒瘾、对身心财产的破坏、沃尔特因为制毒贩毒而杀人等这些最基本的事实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英国《每日镜报》在2013年10月的一篇报道曾评论道:“自从《绝命毒师》2008年首次触屏以来,现实中针对该剧的模仿犯罪越来越多。”当然,或许有人认为应该将最后一句改为“现实中针对该剧的模仿犯罪的报道越来越多”。
今年1月,阿拉巴马州摩根郡警方逮捕一个在移动房车制毒的制毒、贩毒团伙,媒体迅速将其与《绝命毒师》的沃尔特的“移动实验室”联系起来加以报道,但是当地警长安娜·富兰克林却表示,这种作案手法早在2004年就出现过,这几年并没有明显增加。这两年,美国媒体还超乎寻常地报道了两起普通的贩毒案,只因为两案的嫌疑人都与《绝命毒师》的主角沃尔特·怀特同名同姓。
根据美国物质滥用与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SAMHSA)去年公布的数据,在2012年,美国12及12岁以上共有440,000人食用甲基安非他命(即冰毒),这仅相当于该群体人口总数的0.2%。而在2006年,也就是《绝命毒师》首播的两年前,食用冰毒的人数是731,000——这意味着,《绝命毒师》的播出似乎并没有促成吸食冰毒者人数的上升,反而下降了不少。
“这些数字时涨时跌,但总的来说,此后它们再没有达到过2006年的水平,”SAMHSA发言人布拉德·斯通说道。有评论认为,这是因为《绝命毒师》的热播对警方打击毒品犯罪起到了推动作用。
无论毒品有没有被这部剧“正常化”,但编剧似乎还是坚持了一定的“政治正确”。他告诉观众,上天是公平的,沃尔特制毒有罪就得受罚,哪怕他坚持到电视剧第五季结束才面对死亡,但恶报都陆续显示在他周遭的亲友身上。比如沃尔特的搭档杰西。因为毒品,他失去了父母,赔上了女友的性命,几乎成了废人。
电视剧还有意插入了这样一个桥段:沃尔特的小姨子玛丽以为沃尔特的儿子小沃尔特吸大麻,要求在缉毒局工作的丈夫汉克出马。于是,汉克带小沃尔特去瘾君子聚集的贫民窟,汉克问道:“你知道他们在染上冰毒前抽的都是什么?我们管它叫‘诱导性毒品’,就是大麻,概无例外。”
美国还有一个人对《绝命毒师》表达了特殊的情感——一个现实生活中曾经的“绝命毒师”,与常人不同,这位昔日的“毒王”在电视剧中找到了救赎。出狱13年的马克·沙利文(化名)在2011年写下了这段心路历程。马克在亚利桑那州度过了自己20到30多岁大部分的时光,他在一片沙漠里经营着制毒、贩毒的生意。马克的合伙人是自己的姐姐帕蒂,马克负责制毒,而帕蒂则教弟弟贩毒。马克说,他们曾像沃尔特和杰西那样赚大钱——一年可以赚400万美元。马克慢慢爬到了团伙的顶端,却疲于应对偏执危险的毒品世界。他的一个下线,同时也是自己10多年的朋友因为毒品而试图杀死自己给马克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这种萎靡惶恐的日子最终以姐弟二人入狱告终。
“直到两年前我第一次看到《绝命毒师》,我才真正深切体会到自己深深的懊悔。它令我不安、震惊、悲痛却也让我醒悟。第一集沃尔特在沙漠用枪指着自己准备自杀的场景令我震撼,我知道,他这样做是出于恐惧,而那是十多年来,我们每天所面对的。”马克与帕蒂曾一起预测第二季的剧情,但帕蒂永远没有看到第二季。十年前,马克被被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他相信这是受制毒的影响。而帕蒂则因罹患癌症、肝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最终于2010年离世。“《绝命毒师》展示了以毒品为中心的人生是怎样被毁灭的,使我们对生活产生敬畏之心。我想帕蒂也是这么认为的,某种程度上,帕蒂陪我一起看完了这部电视剧。”
人前“好教师”人后“大毒枭”
安分守己、兢兢业业过了大半辈子高中化学教师沃尔特,却在50岁生日之际突然得知自己罹患肺癌晚期的噩耗。为了保障意外怀孕的妻子斯凯勒和残疾的儿子小沃尔特能在自己死后衣食无忧,研究了几十年“化学变化”的沃尔特决定给自己安分的人生也做个改变,他与昔日的问题学生杰西合作,利用自己的娴熟高超的化学技术提炼高纯度的冰毒并将其在复杂险恶的毒贩市场销售。沃尔特的人生由此彻底步向失控,他被迫开始了教书与制毒的双面生活,逐渐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绝命毒师》凭借这一出黑色幽默狂揽第66届艾美奖剧情类最佳剧集奖等五项大奖,成为本届艾美奖的最大赢家。《绝命毒师》已于去年终结,但现实中的“绝命毒师”还在逐一登场。
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加州警方突袭了金赛位于富人住宅区的豪华别墅,搜出了一磅多的冰毒和多支手枪、步枪、指节铜套、盔甲等武器类用具。金赛被捕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圣贝纳迪诺大学,在该校任教12年的运动机能学教授金赛在学生中的口碑相当好,在美国大学教授点评网站RateMyProfessor.com上,金赛获得了73.7%的好评,“他乍看起来很难‘对付’,”一个学生评论道,“但只要你表示出对他的尊敬,他会成为你生活中重要的朋友,他会帮助你,直到你实现你的目标。”
在金赛年近七旬的老父亲眼里,他不抽烟、不喝酒,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是女儿的好爸爸。“警方一定是抓错人了”,他的父亲说。但警方认定,外表安静内敛的金赛其实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毫无疑问,他就是这个团伙的老大,他领导了一个庞大的贩毒团伙。”
金赛完美地扮演着“好老师”与“大毒枭”这两个看似绝缘的角色,这几乎是沃尔特“双面生活”的翻版。巧合的是,与金赛同居的女友,同样参与了毒品的贩售,而她也曾是金赛的学生,这与剧中沃尔特的合伙人杰西的角色类似。
金赛选择开启他的贩毒人生的背景与沃尔特或许有些不一样,后者是在生活无情地“胁迫”下做此选择。不过,去年5月,波士顿警方抓获了另一名“绝命毒师”斯蒂芬·多兰,这名中学数学教师跟沃尔特一样,在罹患三期淋巴癌的情况下选择了贩毒,今年3月,他被判处三年徒刑,缓刑两年。
而在英国,还有一名在制毒技术上紧追沃尔特的“绝命毒师”——理夏德。理夏德在来英国之前是波兰华沙一所大学的化学讲师,他于今年3月被英国警方逮捕。在地下贩毒世界,理夏德被称为现实版的“沃尔特·怀特”。同沃尔特一样,理夏德也有自己的秘密实验室——位于英格兰东北郊外的一个化学品储存仓库,他每隔2天就能合成88磅、纯度接近80%、价值约400万英镑的冰毒。“这几乎完全照搬了《绝命毒师》的剧情,”英国国家犯罪调查局带头调查员大卫·阿彻说道,“他们合成了英国历史上纯度最高的货,整个英国几乎被这些高纯度的冰毒给占领。”为了研究这个案件,调查员把《绝命毒师》整个系列都看完了。
罪犯的“制毒教学片”
斯蒂芬·金赛案最近获得媒体的关注是源于8月27日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名为“现实生活中的绝命毒师”的报道。其实金赛已于三年前被捕,他现在正面临5项重罪指控,目前正保释在外。《每日邮报》之所以选择艾美奖颁奖典礼结束的两天后“旧闻新报”显然是想提醒人们不要忽视受到热烈追捧的《绝命毒师》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绝命毒师》从第一季到第五季都获得极高的评价,个中原因,除了扣人心弦的剧情设置和几位主角精湛的演技外,其主创尊重科学的严谨态度大概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绝命毒师》剧组专门找了美国禁毒署(DEA)的化学专家给男主角科兰斯顿上课。“他们并没让我真的把冰毒给做出来,但整个过程全都教给我了,只差最后制作出来而已。”科兰斯顿说道。同时,DEA也负责对涉及制作冰毒的具体情节做出审核,他们会省略其中某些关键元素,以免《绝命毒师》变成了“制毒教学片”。
曾有专家指出,制造冰毒的原理并不复杂,原料也易于获得,只要不是像沃尔特那样对质量有太高要求,甚至高中化学水平就足矣。因此,尽管经过了DEA审核,一些“细致”、“专业”的处理还是让电视剧变成了某些罪犯的“制毒教学片”。
拥有丰富化学知识的化学老师当然不在话下,普通人要效仿制毒似乎也没有那么难。自从《绝命毒师》播出以来,对该剧相关情节的模仿犯罪似乎越来越多。今年2月,伊利诺伊州21岁的丹尼尔·科瓦尔斯基在自家建造实验室炮制冰毒,结果因被电子监控设备拍到而被捕。据警方介绍,丹尼尔制毒参考了《绝命毒师》,逮捕他时,丹尼尔身穿剧中大毒枭古斯塔夫开的炸鸡店的招牌 T恤衫。
去年12月,佛罗里达警方捣毁了一个制造新型毒品的黑窝点,抓获了以赖安·卡罗尔为首的3名嫌疑人。卡罗尔是《绝命毒师》的超级粉丝,三个月前,他在制片方举办的一次全国影迷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个特别的殊荣:和该剧的演员坐在一起,参加该剧最后一季的首映典礼。
远在澳大利亚的一名缉毒警司麦克奈尔也表示,他接触到的每一个制毒师,尤其是低水平的制毒师,都主动说他们会“虔诚地”观看这部剧,这部剧对他们制毒会有一些帮助。美国密苏里州警方也提醒,不要低估电视剧对毒品圈子的影响。2010年,当地警方发现毒品市场上蓝色冰毒要比无色冰毒的价格高出50%,而警方并不认为前者质量要更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受到《绝命毒师》的影响。”
更让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名助理检察官布雷克·尤因担心的是,《绝命毒师》正让毒品“正常化”。尤因是这部剧的粉丝,但他身边的同事都不看《绝命毒师》,因为他们拒绝看到电视剧将主角的犯罪行为“光荣化”。在美国影视剧中,将暴力犯罪行为“英雄化”、“幽默化”的做法并不鲜见,无论结局如何,很多角色往往都享受过暴力犯罪带来的“辉煌”,在这部剧中,沃尔特也成功地成为了大毒枭,狂赚巨额财产。不过,尤因认为,在这部剧中,观众并没有被鼓励进行那些犯罪行为,“光荣化”言过其实,但电视剧可能让观众慢慢适应了那个恐怖世界,所以这部剧“虽然没有让毒品变得对普通观众更具吸引力,但在更广泛的不知毒品危险的社会人群层面,它让毒品‘正常化’。” 这种“正常化”甚至蔓延到了儿童玩具市场。去年,美国玩具制造商Citizen Brick推出了一款名叫“超级实验室(Superlab)”的积木玩具。这套玩具配备了防护面罩、制毒设备、移动房车等,可让小朋友搭建自己的冰毒实验室。这款售价250美元的玩具推出后受到许多网友的抨击,称这种玩具会让小孩从小就对毒品文化习以为常,降低对毒品危险性的警觉。虽然如此,这款玩具目前仍正常出售。
“毒王”在剧中找到救赎
《绝命毒师》已经完结,但关于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的讨论还在继续。讨论的范围从“这部剧会不会增加美国学生和普通大众对科学的兴趣”扩展到“这会不会鼓励我们的年轻一代去制毒”。有些学生无法区分现实与虚拟的世界,据报道,美国有中学化学老师被学生严肃地问道:“你制造冰毒吗?”
俄克拉何马大学化学教授唐娜·尼尔森表示,这种提问可能令人失望,但是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在基本的对错上不迷失方向。就从剧中吸毒者可怕的毒瘾、对身心财产的破坏、沃尔特因为制毒贩毒而杀人等这些最基本的事实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英国《每日镜报》在2013年10月的一篇报道曾评论道:“自从《绝命毒师》2008年首次触屏以来,现实中针对该剧的模仿犯罪越来越多。”当然,或许有人认为应该将最后一句改为“现实中针对该剧的模仿犯罪的报道越来越多”。
今年1月,阿拉巴马州摩根郡警方逮捕一个在移动房车制毒的制毒、贩毒团伙,媒体迅速将其与《绝命毒师》的沃尔特的“移动实验室”联系起来加以报道,但是当地警长安娜·富兰克林却表示,这种作案手法早在2004年就出现过,这几年并没有明显增加。这两年,美国媒体还超乎寻常地报道了两起普通的贩毒案,只因为两案的嫌疑人都与《绝命毒师》的主角沃尔特·怀特同名同姓。
根据美国物质滥用与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SAMHSA)去年公布的数据,在2012年,美国12及12岁以上共有440,000人食用甲基安非他命(即冰毒),这仅相当于该群体人口总数的0.2%。而在2006年,也就是《绝命毒师》首播的两年前,食用冰毒的人数是731,000——这意味着,《绝命毒师》的播出似乎并没有促成吸食冰毒者人数的上升,反而下降了不少。
“这些数字时涨时跌,但总的来说,此后它们再没有达到过2006年的水平,”SAMHSA发言人布拉德·斯通说道。有评论认为,这是因为《绝命毒师》的热播对警方打击毒品犯罪起到了推动作用。
无论毒品有没有被这部剧“正常化”,但编剧似乎还是坚持了一定的“政治正确”。他告诉观众,上天是公平的,沃尔特制毒有罪就得受罚,哪怕他坚持到电视剧第五季结束才面对死亡,但恶报都陆续显示在他周遭的亲友身上。比如沃尔特的搭档杰西。因为毒品,他失去了父母,赔上了女友的性命,几乎成了废人。
电视剧还有意插入了这样一个桥段:沃尔特的小姨子玛丽以为沃尔特的儿子小沃尔特吸大麻,要求在缉毒局工作的丈夫汉克出马。于是,汉克带小沃尔特去瘾君子聚集的贫民窟,汉克问道:“你知道他们在染上冰毒前抽的都是什么?我们管它叫‘诱导性毒品’,就是大麻,概无例外。”
美国还有一个人对《绝命毒师》表达了特殊的情感——一个现实生活中曾经的“绝命毒师”,与常人不同,这位昔日的“毒王”在电视剧中找到了救赎。出狱13年的马克·沙利文(化名)在2011年写下了这段心路历程。马克在亚利桑那州度过了自己20到30多岁大部分的时光,他在一片沙漠里经营着制毒、贩毒的生意。马克的合伙人是自己的姐姐帕蒂,马克负责制毒,而帕蒂则教弟弟贩毒。马克说,他们曾像沃尔特和杰西那样赚大钱——一年可以赚400万美元。马克慢慢爬到了团伙的顶端,却疲于应对偏执危险的毒品世界。他的一个下线,同时也是自己10多年的朋友因为毒品而试图杀死自己给马克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这种萎靡惶恐的日子最终以姐弟二人入狱告终。
“直到两年前我第一次看到《绝命毒师》,我才真正深切体会到自己深深的懊悔。它令我不安、震惊、悲痛却也让我醒悟。第一集沃尔特在沙漠用枪指着自己准备自杀的场景令我震撼,我知道,他这样做是出于恐惧,而那是十多年来,我们每天所面对的。”马克与帕蒂曾一起预测第二季的剧情,但帕蒂永远没有看到第二季。十年前,马克被被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他相信这是受制毒的影响。而帕蒂则因罹患癌症、肝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最终于2010年离世。“《绝命毒师》展示了以毒品为中心的人生是怎样被毁灭的,使我们对生活产生敬畏之心。我想帕蒂也是这么认为的,某种程度上,帕蒂陪我一起看完了这部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