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认为中药比西药要安全,但很多中药也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而且有些中药含有汞等毒物,如朱砂含有硫化汞。一些常用含朱砂的成药,如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等,大量久服可能会引起中毒。有的中药,如附子、草乌等,易引起心律不齐,甚至心脏停搏。因此,服用中药时也应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合理用药。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很多家庭都喜欢购买一些清热中草药或冲剂,全家老小时常服用。对身体强壮的成年人来说,适量服点清热药物并无大害。但对老年人来说,不适宜地服用清热药物,害处却不少。
老年人大多气血虚亏,各种生理机能呈进行性衰退。中医认为,老年人阳气虚弱者最为常见,而人体阳气的充足与否,与其能否健康长寿关系密切。所以,历代医学家提出老年人应护阳固气,以颐天年。但是频用清热药物,会斫伤阳气,不利于养生延年。
老年人常因体弱患感冒咳嗽、肝胆疾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等,而这些疾病往往会呈现体内有热的某些症状。在一般情况下,服用一些清热药物对这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关键在于一些老人不懂“过则有害”这一道理。一旦服药见效,就长期服用清热药物。或者在下次患相似疾病时,不论是否因热引起,也沿用原用的清热药方。
过服清热药物损阳耗气之后,人就会出现畏寒发冷、头昏体沉、面色青黄、动则出汗、气短不续、张口出气、嗜睡、精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四肢浮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因不正确服用清热药所致的症状,并不都呈现突发性或典型性,所以,又容易被忽视而继续服用清热药。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更为严重了。
老年人一旦出现过服清热药的症状,必须立即停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一般说来,可选用补阳益气、健脾固胃的方药。下例处方可供参考:人参10克,白术、茯苓、桂枝各15克,黄芪20克,澤泻、猪苓、并麻、柴胡、甘草各6克。水煎服,一周三剂。在矫治过程中,当过服清热药所致症状基本消除时,应停药调养,避免矫枉过正。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很多家庭都喜欢购买一些清热中草药或冲剂,全家老小时常服用。对身体强壮的成年人来说,适量服点清热药物并无大害。但对老年人来说,不适宜地服用清热药物,害处却不少。
老年人大多气血虚亏,各种生理机能呈进行性衰退。中医认为,老年人阳气虚弱者最为常见,而人体阳气的充足与否,与其能否健康长寿关系密切。所以,历代医学家提出老年人应护阳固气,以颐天年。但是频用清热药物,会斫伤阳气,不利于养生延年。
老年人常因体弱患感冒咳嗽、肝胆疾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等,而这些疾病往往会呈现体内有热的某些症状。在一般情况下,服用一些清热药物对这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关键在于一些老人不懂“过则有害”这一道理。一旦服药见效,就长期服用清热药物。或者在下次患相似疾病时,不论是否因热引起,也沿用原用的清热药方。
过服清热药物损阳耗气之后,人就会出现畏寒发冷、头昏体沉、面色青黄、动则出汗、气短不续、张口出气、嗜睡、精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四肢浮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因不正确服用清热药所致的症状,并不都呈现突发性或典型性,所以,又容易被忽视而继续服用清热药。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更为严重了。
老年人一旦出现过服清热药的症状,必须立即停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一般说来,可选用补阳益气、健脾固胃的方药。下例处方可供参考:人参10克,白术、茯苓、桂枝各15克,黄芪20克,澤泻、猪苓、并麻、柴胡、甘草各6克。水煎服,一周三剂。在矫治过程中,当过服清热药所致症状基本消除时,应停药调养,避免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