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首篇“灰姑娘”童话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5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文化在发展进程中有一个特殊现象,即由某些人有意识地深入民间采集、记录、整理、转述、编纂、出版民间童话,这些童话往往成了相关国家与民族文学的标志性精神产品,甚至成为代表该国形象的文化符号。最著名的有德国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法国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挪威阿斯彪昂的《挪威童话集》。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作品呢?答案是有的。本人认为,由唐代段成式采集整理出版的《酉阳杂俎》中的童话,正是中国版的“格林童话”,因而《酉阳杂俎》中的童话也是中国第一部童话集;而其中的《叶限》,更是世界出版史、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灰姑娘型”童话。
  段成式(803—863),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学者。字柯古,祖籍临淄邹平(今山东邹平)。其父段文昌于中晚唐间官至宰相。段成式以荫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后升至吉州刺史、太常少卿。段成式与李商隐、温庭筠均善于以四六体写章奏等公文,因三人排行均为第十六,时称“三十六体”。段成式一生的足迹遍及今四川、陕西、浙江、河南、江西、湖北等地,见多识广,博闻强记,他虽是忙碌的唐朝官员,但同时是一位酷爱民间文化与民间文学、性喜采风猎奇的学者。长期的积累与伏案,使他终于完成了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存世版本有前集20卷,续集10卷。《新唐书·艺文志》将《酉阳杂俎》列入子部小说家类。《酉阳杂俎》内容丰富庞杂,全书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部分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奇之物。据作者自序,“固役而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所记既有仙佛鬼怪、人间百态,也有动物、植物,还有酒食、寺庙等。续集中的《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诗文等,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成为后人编修长安史志的重要文献。
  关于《酉阳杂俎》的性质,《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莫或废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其“以类相聚,有如类书。虽源或出于张华《博物志》,而在唐时,则犹独创之作”。由此看来,这是一部文献整合与文学原创相糅合、诡异神秘与史料遗文相杂参、虽然有浮夸无稽的内容但又有相当的可“征引”价值的“奇书”。许逸民在《〈酉阳杂俎〉注评》中称该书是“兼有志怪、传奇的百科全书式的一部奇书”。
  但从中国小说史与幻想文学创作的角度看,《酉阳杂俎》最有价值的正是其“诡怪”“荒渺”“浮夸”,特别是其中“志怪异”的《诺皋记》2卷与《支诺皋》3卷,堪称唐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鲁迅对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其可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驱争先”。本文称《酉阳杂俎》为中国第一部童话集,指的就是以《诺皋记》与《支诺皋》为代表的童话作品。
  《酉阳杂俎》何以堪称中国第一部童话集,这有以下数方面的考量:
  第一,《酉阳杂俎》的童话含金量高,而且数量多。即使按照今天的童话标准来衡量,也至少可以选出50余篇作品。主要作品有《叶限》《旁竾》《吴刚伐桂》《一行》《鼻中息肉》《阿主儿降龙》《蓬球入仙境》《寻血涂鹤》《魔杖》《长须国》《灯花婆婆》《柳成入画》《小飞人》《瓶中婴儿》《海神筑城》《邵敬伯传书》《王用化虎》《韩确梦鱼》《豪家子奇遇》等。
  第二,《酉阳杂俎》保存了世界上最早的“灰姑娘型”童话《叶限》,比欧洲同类型童话问世早出八百多年。
  第三,《酉阳杂俎》的许多童话作品都堪称经典,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童话的艺术长廊。经典童话除了《叶限》,再可举例《鼻中息肉》与《旁竾》等。《鼻中息肉》《旁竾》情节生动曲折,结构完整,形象鲜明,实为中国古代童话的精品。
  《叶限》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可感。作品讲述了南方吴洞孤女叶限的艰难生活与传奇经历。叶限是一位聪慧勤劳而又富于同情心的少女,但她备受后母虐待,她所爱的一条神鱼被后母凶残地诱杀吃掉,鱼骨也被埋藏。神鱼化为仙人,告诉叶限鱼骨的位置,叶限只要祈祷鱼骨就有求必应。洞人节到了,叶限穿上向鱼骨祈祷而得的翠衣金鞋,悄悄出去参加节日集会,但被后母觉察,慌乱之中失落了一只金鞋。这只金鞋后来传到毗邻海岛上的陀汗国王手上。国王又惊又喜,命令一国女子试穿金鞋,借以寻找它的主人,最后终于找到了叶限。国王迎娶叶限为王后,“灰姑娘”彻底改变了命运。但故事的结尾并非是欧洲“灰姑娘式”童话的大团圆,而是以国王贪心祈求失灵、鱼骨被海潮卷走告终。
  《酉阳杂俎》叙述的是中国式的“灰姑娘”故事,在曲折离奇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四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叶限善良勤劳虽受后母虐待但不改本心;后母阴险狠毒最终自得恶报;神鱼知恩报恩而又爱憎分明;陀汗国王求美得美但又因贪心失去灵物。中国式“灰姑娘”故事的核心是传递劝人向善、感恩图报的东方人伦道德与处世准则,体现了以善为美、以德为宗的审美期许,而不是欧洲“灰姑娘”故事为嫁给王子改变阶层命运而沾沾自喜的小情调。
  《酉阳杂俎》所塑造的中国式“灰姑娘”叶限,之所以具有世界经典童话的普遍意义,其中的艺术关节就是那只得而忽失、失而复得“其轻如毛,履石无声”的金鞋子,而且只有“色若天人”的美女穿上它才合脚。这是世界“灰姑娘型”童话故事的关键标志与情节,并以此区别于一般后母虐待孤女的故事。比较文学研究已經证明,“叶限”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灰姑娘”形象,比法国贝洛于1697年所搜集并发表的《鹅妈妈的故事》中的《灰姑娘》要早830多年,比意大利巴西尔记载的“灰姑娘”故事也要早800多年,这已为许多学者所认定。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老子曾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世间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正所谓静水流深,人,亦是如此,到达一个境界,便懂得沉默的智慧。经历的越多;越是成熟,越是成熟,越是沉默。  成熟的人,话不多;沉默的人,格局大  《道德经》中讲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聪明的智者从不多言,反之,越是无知的人越是喜欢到处说长论短。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岳麓书院读书时,遇到一位脾气暴躁的书友,不仅经常骂东骂西,还爱针对他。
期刊
时下大多中国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大体不外乎是通过一些很刚性的指标,比如身份、地位,职业、收入,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本人的游历等等,似乎一旦拥有这些也就可以称之为成功了。  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用“有趣”來界定,如果被人说“没趣”,那将是很失败的。为此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无趣。  无趣是有历史源渊的:上一辈人经历了一个灰色年代的洗礼,看世界的眼光是阶级斗争是非观,有趣的含义基本等同
期刊
提到《三字经》,你可能会想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但是你知道吗?清华大学校友周坚出了一份《新三字经》。  让我们来看看,《新三字经》都说了些什么吧。  总则  人之初性本善  到老年求平安  世间事难万全  别失落顺自然  窗外事淡如烟  无欲求潇洒点  莫比攀化恩怨  快乐过每一天  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人的心态、心境都在不停变化。  曾经执着拥有的,回头看看,只会默默微笑。  
期刊
1977年的一个秋日,得知“大笔杆子”要调到县里工作。我向生产队请了一天假,急匆匆地赶回家送他。他深感意外,“没想到你还专程从队里赶来送我。”他扔掉半截香烟,双手紧握着我,笑出了少见的灿烂。  他的热情唤醒了我的歉疚。插队务农一年多了,我很少离队,偶尔回家一次,也是蜻蜓点水,扑腾几下,旋即匆匆飞回乡下,没看见过他一次,也未曾想过主动去看看他。他依旧面色苍白,却精神了些,穿的还是那件中山装,插的还是
期刊
唐僧师徒四众连带白马,合称“五圣”。这五圣,很多人已经看出来了,暗中与五行相对应。《西游记》虽然写了取经故事,作者对佛学,似乎只有一点点常识,骨子里还是个道徒,对于道家的养性修真、内丹外丹那一套,实际功夫如何不得而知,说起来很是头头是道。孙悟空是金,唐僧是火,八戒是木,回目中已明说了,小白龙自然是水,而毫不起眼的沙和尚,却占了五行体系中作为核心的土。  从相克的一面来看:虽说是靠了手中有紧箍咒,加
期刊
徐贵祥的长篇小说《英雄山》,于2020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延续了“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核,以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全新的人物形象、前所未有的战争视角,再塑了军事文学长篇小说的新高峰。  《英雄山》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半年销售四万册,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度20大好书”等多个图书榜单,也获得了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盛赞。  今天,我们在此分享作家西元为《英雄山》写的精彩评论文章,
期刊
为什么要再写“梁庄”?“梁庄”新的表现形式在哪里?新的思想和新的哲学在哪里?  这是我放在文档开头的第一句话。每天打开文档,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句话。它会让我有那么片刻的停顿,犹疑、思考,也是提醒。这一发问,既是就现实而言,也是就文学而言。  中国当代村庄仍在动荡之中,或改造,或衰败,或消失,而更重要的是,随着村庄的改变,数千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形态、性格形态及情感生成形态也在发生变化。我想以“梁庄”为样
期刊
一  活到39岁,班超只有一份熟人介绍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养活妻儿。父亲、哥哥、妹妹都是出名的史学家,三人完成了畅销全国的《汉书》。  谁能想到,40岁的班超居然开始逆袭,启动开挂般的人生下半场。  夜月当空,他还在加班抄写文书,窝火得把手中的毛笔扔掉,说:“大丈夫当效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之赏,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这声怒吼没把妻子吵醒,反而把那个渴望在西域建功立业的灵魂给吵醒了:老子不干
期刊
在电影《心灵奇旅》中,每一个灵魂必须要找到“火花”,才能发现生命的意义,然后前往地球,开始新的人生。  电影中所说的“火花”究竟是什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寻找到自己的“火花”呢?  《生命的燃点》这本书汇集了30位西方历史上伟大思想家的顿悟时刻,讲述他们的思想、作品和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点燃自己生命的“火花”,在人类思想史上留下璀璨的瞬间。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离“顿悟时刻”,往往只差了一个燃点。通过
期刊
东汉末年,河南南阳。恰逢隆冬大雪,天气异常寒冷,很多百姓因此冻伤了耳朵,他们纷纷求助一位名医。这位名医想了一个办法,将羊肉、生姜等具有散寒功效的食物与药材剁碎包在面食里,捏成耳朵的形状,煮成一锅汤药,给病人服用。人们吃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只耳朵也逐渐变暖。这药的名字叫“祛寒娇耳汤”。娇耳,据说是饺子的雏形。而这位名医,就是“医圣”张仲景。  乱世中诞生的“医圣”  张仲景名机,“仲景”是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