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可谓是各不相同。而在我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架构为主,与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建筑可谓存在有较大的差异,那么我国古代建筑究竟有何特点呢?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风格,文章尝试从历史遗迹敦煌壁画中探寻古代建筑的特点,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古代建筑之美。
关键词:敦煌壁画;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敦煌石窟是甘肃敦煌地区石窟的总称,其包含有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以及安西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等。这些佛窟的地域相近,内容相似,雕刻风格一致,同属于敦煌石窟艺术,因此被统称为敦煌石窟。敦煌石窟壁画上的建筑画展现了从北凉到元朝十个朝代千余年来各类建筑的形象,极其生动而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面貌,是众多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演变历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敦煌壁画中的佛教建筑形象
敦煌石窟中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其具有丰富而深厚的佛教文化,其佛教建筑形象可谓是不胜枚举。在对壁画中的佛教建筑形象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寺院建筑从隋朝开始出现简单的群体组合,初唐以后则出现了大型的建筑群,其主要展现在《观无量寿经变》、《西方净土变》和《药师经变》图。这些建筑以殿堂、楼阁、台榭、回廊、钟楼等多种建筑单体为建筑元素,壁画将这些单体元素进行组合之后,使得每一幅经变中的寺院群展现出了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但同时其也充满了传统的佛教色彩,体现了宏大的群落之美的特点。如在莫高窟的第329、217、172 、148等洞窟中就能够寻找到寺院建筑群的身影。
同时,在对寺院建筑群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群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如唐代的寺院建筑群场面一般都比较开阔,在其中轴线区域有大小几座出于水中的露台,之所以有该建筑与当时的文化习俗氛围存在莫大的联系,该露台是佛与众菩萨观看当时的天人伎乐表演的舞台与看台。而在露台后的轴线正中位置则有一座大佛殿,佛殿两侧使用回廊进行连接,大殿前面有单层或者是二层楼的配殿,其形成了一个纵深比较深的凹形院。大殿的后面则又是一重新的院落,该院落使用回廊整体围合,形成了一个空间相对比较封闭的后院。在重重回廊中有寺院的组合,同时也有空间的转换,而且回廊还是不同空间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通道,当人们站在庭院中的时候,能够借助迂回曲折的回廊看到不同院落的花花草草,进而产生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优美意境,这种寺院建筑群深刻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含蓄美。
佛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经济文化的重要象征,在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前,我国是没有塔的,塔属于佛教所特有的建筑,在敦煌壁画中也不乏塔的身影。佛塔一直以来都是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而不断创新的,是敦煌壁画中最为多变的一种建筑种群。早期的佛塔在建设风格上与印度等地区基本上完全一致,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塔也开始逐渐汉化,并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建筑印记。敦煌壁画中出现塔这一建筑形象是在北魏时期直到元代,壁画上的塔可谓是形式多样,造型各不相同。比如说,在早期的壁画中,佛塔保留了浓重的异域色彩,因此壁画上既有埋藏尸骨的“坟冢”,同时也有我国传统的高楼式塔。例如,在第428窟东壁和第254窟的南壁就有展现舍利塔的故事,但是其佛塔形式却截然不同,一个是“坟冢”形,另外一个则使用高楼塔来展现。同时在不同时期佛塔的建造风格也可谓是各不相同,比如说,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各个民族和地域之间的文化在开明的政治环境中得以不断交流和碰撞,因此在此阶段佛塔的形象逐渐趋于华丽,如在第23窟的南壁中“见宝塔品”就是壁画中比较少见的大塔,其画幅比较大,较为完整而精细地展现出了佛塔的整体形象及细节特点。
二、敦煌壁画中的世俗建筑形象
除了外来的寺院建筑以外,在数千副恢弘华美的敦煌壁画中也不乏世俗建筑形象,世俗建筑形象主要有宮廷建筑、民居、城墙、城门、城楼等,同时还包含有小桥、烽燧等,虽然敦煌壁画所反映的主要是佛教的生活场景,但是在绘制壁画时,创作者生活在尘世中,因此其创作并没有摆脱世俗生活的影响,与古代居民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也在这些壁画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展现。其主要由以下几个不同的类别。
(一)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是最为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居住建筑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由于贫富、审美以及地域环境上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居住建筑规模及形式等各不相同,而且由于战乱、建筑技术水平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许多居住建筑难以长时间保存,比如说,在今天人们比较熟悉的几种居住建筑分别是北京的四合院、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以及福建土楼,即便是这些知名的建筑,存世数量也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壁画上所表现的居住建筑的珍贵性和独特性,其为我们深入全面地了解古代居住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敦煌壁画上的居住建筑,既有王宫宫室、豪门深宅,同时也有普通人家的院落和茅屋。比如说,在北魏第257窟“须摩提女缘品”这一故事中,人们就能够欣赏到坞堡宅院,而在初唐第431窟的“未生怨”这一故事中则能够看到古代的宫城,其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出了宫廷中前朝、后寝以及御苑三个组成部分。
(二)城
城也是世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是防御建筑的代表,在敦煌壁画中城的形象极为常见,比如说,西魏第249窟所绘制的“兜率天宫”就是一座防御设施比较完备的城,其采用正立面的形式展现了城门与城垣。在画中城门上没有城楼,城门则为典型的、具有四阿顶的堂形式,方形的门洞里则有门框以及双扇板门,门的两侧则是高起的城垣。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央权利越发集中,封建等级制度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根据城门门楼的大小以及城门洞的数量,熟悉古代建筑的学者就可以推断出哪些城楼属于王城,哪些属于侯城。比如说,在盛唐第172窟南北壁相对绘制的两幅绘有“未生怨”故事的画面下部,就画有王舍城——频婆沙罗王的宫城城门楼局部,其城门的墩台明显高耸突出于城墙之外,结合其制作特点就可以发现该城楼的规格比较高。 总的来说,世俗建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借助敦煌壁画中所绘制的世俗建筑群落,我们对古代的世俗建筑有了更加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这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三、敦煌壁画展示了建筑构造
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构造可谓是各不相同,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人们难以像今天一样使用钢筋混凝土及其他材料制作房屋建筑,因此古代建筑构造基本上都是以木结构为主,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其呈现方式也可谓是各不相同。敦煌壁画中形式多样的建筑画真实地再现古代历史上各种建筑形象的同时,也为我们纤毫毕现地展现了古代建筑的构建,比如说建筑结构、小型装饰性建筑、建筑技术及装饰艺术等。 如在初唐第215、341窟中就出现了一个小型装饰性建筑,在画中该建筑建于宝池露台之间的小桥上面,桥有四角立柱,柱子上面有斗拱、短椽,上面则建设有栏杆平台,台上有伎乐数名正在表演。这种有伎乐演奏的木质结构高台,最初人们结合其使用功能将其称为“乐台”,而且相关文献中也有关于“乐台”的名称及用途介绍,二者之间互为印证,填补了这一类小建筑形象在历史上的空白,其是古代建筑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
莫高窟中保存壁画面积高达45000平方米,藏有我国现存石窟中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经变画和故事画,而在故事画中建筑是相关故事发生的环境所在,借助这些画作不仅可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同时还助于我们了解其他国家的古代建筑特点。比如说,希腊和罗马的宫门、柱头,印度以及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城郭、寺院以及佛塔等。
四、敦煌壁画展示了城市布局
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布局方式各不相同,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治安管理等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在敦煌壁画中人们也可以借助建筑物类型及特点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布局的特点,进而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古代社会多元化的信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唐朝为例,当时的长安城由于受到了丝绸之路的影响,世界各地的人汇集于此,各种思想文化得以不断地交流碰撞,城市的规模及规划样式可谓是世界瞩目。而敦煌壁画中所绘制的长安城也真实了再现了其布局特点。其总体的规划布局为东西略长,南北略宽的矩形平面,在今天,人们对西安的平面图进行剖析时,可以发现其依然存在有这种特点,借助敦煌壁画人们得以真实地再现和还原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的基本样式,这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
总之,敦煌莫高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建筑,在该建筑中蕴藏有数不清的艺术宝藏,其中蕴含有千余年的建筑资料,为人们研究古代建筑的样式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人们又能够通过建筑了解时代发展变革,丰富了人们对不同朝代历史的认知,这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加万,王巧雯.敦煌壁画中建筑的数字化再现与重构[J].敦煌学辑刊,2018(3).
[2]王雨.敦煌建筑画卷中的大唐长安影像——以大明宫含元殿建筑形制为例[J].敦煌研究,2018(3).
[3]孙雯雯,赵亚,桑艺郡.赖特有机住宅建筑与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关联性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S1).
[4]王学艺.从敦煌壁画看唐代建筑[J].大众文艺,2015(24).
作者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艺術学院
关键词:敦煌壁画;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敦煌石窟是甘肃敦煌地区石窟的总称,其包含有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以及安西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等。这些佛窟的地域相近,内容相似,雕刻风格一致,同属于敦煌石窟艺术,因此被统称为敦煌石窟。敦煌石窟壁画上的建筑画展现了从北凉到元朝十个朝代千余年来各类建筑的形象,极其生动而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面貌,是众多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演变历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敦煌壁画中的佛教建筑形象
敦煌石窟中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其具有丰富而深厚的佛教文化,其佛教建筑形象可谓是不胜枚举。在对壁画中的佛教建筑形象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寺院建筑从隋朝开始出现简单的群体组合,初唐以后则出现了大型的建筑群,其主要展现在《观无量寿经变》、《西方净土变》和《药师经变》图。这些建筑以殿堂、楼阁、台榭、回廊、钟楼等多种建筑单体为建筑元素,壁画将这些单体元素进行组合之后,使得每一幅经变中的寺院群展现出了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但同时其也充满了传统的佛教色彩,体现了宏大的群落之美的特点。如在莫高窟的第329、217、172 、148等洞窟中就能够寻找到寺院建筑群的身影。
同时,在对寺院建筑群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群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如唐代的寺院建筑群场面一般都比较开阔,在其中轴线区域有大小几座出于水中的露台,之所以有该建筑与当时的文化习俗氛围存在莫大的联系,该露台是佛与众菩萨观看当时的天人伎乐表演的舞台与看台。而在露台后的轴线正中位置则有一座大佛殿,佛殿两侧使用回廊进行连接,大殿前面有单层或者是二层楼的配殿,其形成了一个纵深比较深的凹形院。大殿的后面则又是一重新的院落,该院落使用回廊整体围合,形成了一个空间相对比较封闭的后院。在重重回廊中有寺院的组合,同时也有空间的转换,而且回廊还是不同空间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通道,当人们站在庭院中的时候,能够借助迂回曲折的回廊看到不同院落的花花草草,进而产生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优美意境,这种寺院建筑群深刻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含蓄美。
佛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经济文化的重要象征,在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前,我国是没有塔的,塔属于佛教所特有的建筑,在敦煌壁画中也不乏塔的身影。佛塔一直以来都是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而不断创新的,是敦煌壁画中最为多变的一种建筑种群。早期的佛塔在建设风格上与印度等地区基本上完全一致,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塔也开始逐渐汉化,并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建筑印记。敦煌壁画中出现塔这一建筑形象是在北魏时期直到元代,壁画上的塔可谓是形式多样,造型各不相同。比如说,在早期的壁画中,佛塔保留了浓重的异域色彩,因此壁画上既有埋藏尸骨的“坟冢”,同时也有我国传统的高楼式塔。例如,在第428窟东壁和第254窟的南壁就有展现舍利塔的故事,但是其佛塔形式却截然不同,一个是“坟冢”形,另外一个则使用高楼塔来展现。同时在不同时期佛塔的建造风格也可谓是各不相同,比如说,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各个民族和地域之间的文化在开明的政治环境中得以不断交流和碰撞,因此在此阶段佛塔的形象逐渐趋于华丽,如在第23窟的南壁中“见宝塔品”就是壁画中比较少见的大塔,其画幅比较大,较为完整而精细地展现出了佛塔的整体形象及细节特点。
二、敦煌壁画中的世俗建筑形象
除了外来的寺院建筑以外,在数千副恢弘华美的敦煌壁画中也不乏世俗建筑形象,世俗建筑形象主要有宮廷建筑、民居、城墙、城门、城楼等,同时还包含有小桥、烽燧等,虽然敦煌壁画所反映的主要是佛教的生活场景,但是在绘制壁画时,创作者生活在尘世中,因此其创作并没有摆脱世俗生活的影响,与古代居民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也在这些壁画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展现。其主要由以下几个不同的类别。
(一)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是最为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居住建筑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由于贫富、审美以及地域环境上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居住建筑规模及形式等各不相同,而且由于战乱、建筑技术水平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许多居住建筑难以长时间保存,比如说,在今天人们比较熟悉的几种居住建筑分别是北京的四合院、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以及福建土楼,即便是这些知名的建筑,存世数量也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壁画上所表现的居住建筑的珍贵性和独特性,其为我们深入全面地了解古代居住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敦煌壁画上的居住建筑,既有王宫宫室、豪门深宅,同时也有普通人家的院落和茅屋。比如说,在北魏第257窟“须摩提女缘品”这一故事中,人们就能够欣赏到坞堡宅院,而在初唐第431窟的“未生怨”这一故事中则能够看到古代的宫城,其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出了宫廷中前朝、后寝以及御苑三个组成部分。
(二)城
城也是世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是防御建筑的代表,在敦煌壁画中城的形象极为常见,比如说,西魏第249窟所绘制的“兜率天宫”就是一座防御设施比较完备的城,其采用正立面的形式展现了城门与城垣。在画中城门上没有城楼,城门则为典型的、具有四阿顶的堂形式,方形的门洞里则有门框以及双扇板门,门的两侧则是高起的城垣。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央权利越发集中,封建等级制度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根据城门门楼的大小以及城门洞的数量,熟悉古代建筑的学者就可以推断出哪些城楼属于王城,哪些属于侯城。比如说,在盛唐第172窟南北壁相对绘制的两幅绘有“未生怨”故事的画面下部,就画有王舍城——频婆沙罗王的宫城城门楼局部,其城门的墩台明显高耸突出于城墙之外,结合其制作特点就可以发现该城楼的规格比较高。 总的来说,世俗建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借助敦煌壁画中所绘制的世俗建筑群落,我们对古代的世俗建筑有了更加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这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三、敦煌壁画展示了建筑构造
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构造可谓是各不相同,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人们难以像今天一样使用钢筋混凝土及其他材料制作房屋建筑,因此古代建筑构造基本上都是以木结构为主,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其呈现方式也可谓是各不相同。敦煌壁画中形式多样的建筑画真实地再现古代历史上各种建筑形象的同时,也为我们纤毫毕现地展现了古代建筑的构建,比如说建筑结构、小型装饰性建筑、建筑技术及装饰艺术等。 如在初唐第215、341窟中就出现了一个小型装饰性建筑,在画中该建筑建于宝池露台之间的小桥上面,桥有四角立柱,柱子上面有斗拱、短椽,上面则建设有栏杆平台,台上有伎乐数名正在表演。这种有伎乐演奏的木质结构高台,最初人们结合其使用功能将其称为“乐台”,而且相关文献中也有关于“乐台”的名称及用途介绍,二者之间互为印证,填补了这一类小建筑形象在历史上的空白,其是古代建筑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
莫高窟中保存壁画面积高达45000平方米,藏有我国现存石窟中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经变画和故事画,而在故事画中建筑是相关故事发生的环境所在,借助这些画作不仅可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同时还助于我们了解其他国家的古代建筑特点。比如说,希腊和罗马的宫门、柱头,印度以及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城郭、寺院以及佛塔等。
四、敦煌壁画展示了城市布局
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布局方式各不相同,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治安管理等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在敦煌壁画中人们也可以借助建筑物类型及特点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布局的特点,进而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古代社会多元化的信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唐朝为例,当时的长安城由于受到了丝绸之路的影响,世界各地的人汇集于此,各种思想文化得以不断地交流碰撞,城市的规模及规划样式可谓是世界瞩目。而敦煌壁画中所绘制的长安城也真实了再现了其布局特点。其总体的规划布局为东西略长,南北略宽的矩形平面,在今天,人们对西安的平面图进行剖析时,可以发现其依然存在有这种特点,借助敦煌壁画人们得以真实地再现和还原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的基本样式,这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
总之,敦煌莫高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建筑,在该建筑中蕴藏有数不清的艺术宝藏,其中蕴含有千余年的建筑资料,为人们研究古代建筑的样式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人们又能够通过建筑了解时代发展变革,丰富了人们对不同朝代历史的认知,这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加万,王巧雯.敦煌壁画中建筑的数字化再现与重构[J].敦煌学辑刊,2018(3).
[2]王雨.敦煌建筑画卷中的大唐长安影像——以大明宫含元殿建筑形制为例[J].敦煌研究,2018(3).
[3]孙雯雯,赵亚,桑艺郡.赖特有机住宅建筑与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关联性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S1).
[4]王学艺.从敦煌壁画看唐代建筑[J].大众文艺,2015(24).
作者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艺術学院